一、引言
精益生产方式自20 世纪 90 年代由美国学者总结提出以来,已经成为全球企业生产管理的学习标杆。精益生产的核心观点即不断追求完美,始终不懈寻找生产现场中存在着的问题及浪费,并努力根除这些问题和浪费,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过程,从而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不断的提升。
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我国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凭借原材料低价、劳动力低价等优势实现了快速发展,其生产管理相对粗放,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浪费、人力成本浪费现象十分普遍。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快速的发展态势掩盖了生产管理不善存在的诸多问题。
但是,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生产成本(包括原料成本、人力成本等)快速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平均利润水平逐年降低,原来的粗放式管理模式面临巨大挑战。向管理要效益、向精益管理要利润已经成为农产品加工企业生存发展的必然选择路径。
二、饲料加工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必要性
(一)企业生产管理水平严重制约企业发展
辽宁省饲料工业的高速发展背后也隐含着诸多问题,成为制约辽宁从饲料工业大省向饲料工业强省迈进的重要障碍。目前,辽宁现有饲料加工企业1,000多家,企业规模相对偏小,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相对偏低,在对相关企业的深度访谈调研中可以发现,整体生产管理水平的落后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在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已经暴露出辽宁饲料加工企业粗放型生产管理所带来的问题与弊端。1、单位时间人均生产效率低下,由于劳动力成本快速上涨,导致饲料产品的人工成本大幅提高,不同企业的生产效率差异巨大。
与南方同类企业对比,辽宁饲料加工企业的人均生产效率不足南方企业的60%;2、生产过程中损耗浪费严重。由于管理粗放,导致饲料生产过程中物料浪费比例较高,不合格产品比例较高。部分企业的成品出品率低于 95%,不合格产品率超过 10%;3、生产的无序与无计划。由于频繁更换生产计划品种,生产能耗大幅度提高(调研样本企业的吨同类产品能耗高于南方企业 35%以上),同时还导致企业缺货率高,客户提货等待时间过长,导致客户满意度降低。据统计数据显示,部分饲料企业的月缺货率达到20%以上。以上这些问题的存在需要从生产环节进行全面优化改进,毫无疑问,精益生产模式的引入将有助于这些问题的真正解决。
(二)饲料加工企业对推行精益生产的认识误区。市场经济的不断洗礼,已经使越来越多的饲料加工企业认识到管理方式、生产方式的改善能给企业带来巨大效益,并也正在尝试不断地改革创新,引入新的生产管理手段。但对精益生产还存在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这也影响着饲料加工企业推行精益生产。误区1:实施精益生产需要有较大的投资,因此只适合在大企业中应用,并不适合中小企业;误区2:精益生产只适合在特定行业应用,并不适合饲料加工企业;误区3:精益生产只是一种生产管理手段,花点钱就可以复制学过来。这些错误的理解在所调研的企业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
(三)辽宁省饲料加工企业推行精益生产可行性分析。目前,辽宁饲料加工企业中,正在推行精益生产管理的企业不足1%,而推行成功的企业更是凤毛麟角。精益生产模式在饲料加工企业中的推动进展也印证了当前多数生产企业在改善生产管理中的困境:一方面是粗放式生产管理现状已经严重制约了企业经营发展;另一方面面对现代生产管理模式不敢探索推进,或者是推进过程阻力重重,最后半途而废。目前,精益生产模式在辽宁饲料加工企业中的推行刚刚开始,成功案例不多,但恰恰表明这一管理理念还有广阔的探索实施空间。
饲料加工企业粗放式的生产管理迫切需要转型,运用精益生产改善饲料加工企业的现场管理、工序流程、物流系统、作业方式等,可以显着提高企业的经营效果,改善企业效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饲料加工企业精益生产推进中的主要制约因素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现代生产管理理念,其本源是来自于生产一线并服务于生产一线,实践性和实用性是精益生产的重要特征。同时,作为一种管理理念,持久性是其价值得以发挥的根本,实践性、实用性、持久性也是饲料加工企业推进精益生产过程中必须考量的三个核心点。
现代精益生产理论认为,精益生产实施过程中有六个至关重要的要素,即员工环境和参与、工作场地组织、质量、生产可运行性、物料移动、流畅生产。对这六大要素进行归类,结合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管理现状,可以将精益生产推行过程中的核心制约因素确定为三个维度:企业文化维度、人员维度、技术维度。
(一)企业文化维度因素分析
精益生产不仅仅是简单的生产管理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种管理理念、管理文化。精益生产的有效推进和成功实施其背后正是整个企业组织文化所呈现出的力量。这正可以解释,为什么同样的精益生产模式在不同的企业中会产生完全不同的实施效果。企业在实施精益生产方式时,不在于模仿或引用精益手法和工具,而在于深入探索、学习并吸收精益生产的文化精髓,因为精益管理的理念文化是无法复制的。精益生产的手段是外在的、浅化的、表面的,而精益文化则是相对稳定的、本质性的、内涵性的东西。饲料加工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最大制约因素即是企业精益文化的建设。这种文化是对长期留存于企业内部的管理文化的重构,正是由于文化的重构所带来的巨大反作用力,导致相当多的企业在推行精益生产过程中最后半途而废。对于饲料加工企业而言,构建精益文化需要关注三个层面:
1、核心价值理念的构建与深入人心。“自丰田公司创办以来,我们一直坚持透过制造高品质的产品与服务以贡献社会的核心理念,本着此核心理念的事业实务与活动所开发出来的价值观、信念与事业方法,在历经多年后,已经成为竞争优势的来源。”丰田以及众多企业的成功经验已经证明,企业树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理念,并坚持在员工中执行推广,对构建精益文化至关重要。
2、追求不断完美的意识。生产本身应该成为一个不断追求更高目标、实现完美目标的过程,这种意识应成为全体员工的共识。即在生产过程中不断降低生产失误、减少生产浪费、提高生产效能。当对高质量饲料产品的追求成为全员目标的时候,精益生产才有了深入发展的土壤。
3、持久改进不断完善的意识。许多企业在生产管理实现消除浪费、质量提升等目标,取得初步改善成果后,就会产生任务已经达成而松懈下来的思想。但精益生产是永无止境的努力过程,领导者必须自我鞭策,消除存在于组织中的惰性,不断挑战现有的成果。组织成员必须有共同的认知,才能在企业中建立持续完善的驱动力。
(二)技术维度因素分析
什么是饲料加工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技术维度因素?这里的技术维度其实是一个广域的概念,包括生产线和生产现场的精益技术应用、组织结构再造、制度保障体系建设等环节。
1、生产线和生产现场的精益技术
这些技术包含:准时生产(JIT)、拉式生产(Pull)、看板、消除浪费、6S、持续改进、现地现物和自动化等八大要素。饲料加工企业随着生产规模和生产能力的扩大,在日常的生产管理中已经逐步引入了上述部分生产现场精益管理技术,但从总体情况分析,要完整实现精益生产的要求,必须对饲料加工企业的生产流程进行重新设计优化再造,按精益生产的标准对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改革。
2、组织结构再造。组织结构是为企业经营目标服务,当企业变革时,必须对原来的组织结构框架进行调整再造,以适应变革的需要。精益生产方式中,不再以职能为中心划分组织,而是以产品或顾客为导向,以团队为手段进行组织设计,团队是精益工厂运转的核心。通过团队合作,可以使组织趋于扁平化,同时可以有效地提高组织的效率。饲料企业推行精益生产过程中,原有的部门组织架构需要根据精益生产的需求进行调整变革,其重点是打破部门之间的障碍,减少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成本。
3、制度保障体系建设。与适应精益生产的组织结构再造相配套,需要建立完整的制度保障体系。首先是企业内部的各项流程制度变革,如销售与服务流程、生产计划与采购流程、组织与行政支持流程等;其次是企业中的绩效考核等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变革,包括基于精益生产的各层级员工的绩效考核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
(三)人员维度因素分析
精益生产方式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化过程,人在精益生产中自始至终都起着决定性作用。“如果每个员工都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履行职责,就能产生强大的力量,并且这种力量可以形成一个力量环,创造极大的生产力。”人员维度因素是制约饲料加工企业推行精益生产的关键环节。
精益生产作为一种企业变革,必然会引发企业内部人员的不理解甚至是反对。例如,5S 活动是实施精益生产的前提与基础,它要求工人在日常工作中不仅需要维持正常的生产运行,还要保持个人、设备和车间的清洁,并不断提高个人素养。这些都会打破以往的个人习惯,使员工产生不安全感和抵触情绪。
同时,精益生产中的团队工作方式,员工参与拉动式生产方式都是对企业原有职权体系、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的变革。这些改革都必然带来各种人员的阻力。对于饲料加工企业而言,这种阻力更加明显。如何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充分调动员工参与精益生产的积极性,是饲料企业推行精益生产首先要考虑的问题。精益生产不是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整个企业的目标。不是管理者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的目标。饲料加工企业推行精益生产要强化全员参与,确保三个不脱节,即高层管理者与中层管理者理念认识不脱节,管理者与一线工人观念不脱节,外部专家与公司员工观念不脱节。从辽宁省实施精益生产成功的饲料企业实践分析,全员参与是关键。员工要对精益生产的价值意义有现实的认识和具体的经验,并且乐意身体力行的推动精益生产。
随着饲料加工企业生产设备的现代化,员工素质已经成为主要制约因素。要建立全层次的员工培训体系,从新员工入职培训开始,不断强化提高员工基本素质。根据员工潜质,培养选拔多能工,即让部分员工接受多种培训,尝试轮换工作岗位,以适应企业生产的调整及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要保持员工对精益工作推进的积极性,要不断给予员工适当的激励刺激,将员工推进精益工作的努力与其绩效挂钩。制定合理的加薪及晋升制度,以保证人员的忠诚度与稳定性,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实现多能工、少人化的目标,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双向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武静,徐学军,叶飞.精益生产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J].管理学报,2012.8.
[2]邱梅利.谈以精益生产提升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J].当代经济,2014.7.
[3]燕云,辛海平.浅析精益生产的应用[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3.11.
[4]陆南耀等.精益生产管理体系推进方法研究[J].管理观察,20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