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作为人才队伍中创新能力较强、知识层次较高、社会贡献较大、影响范围较广的那部分群体,在整个社会发展中起着引领和带头作用。对海内外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争夺日益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衡量标准。为此,各级政府纷纷制定了涵盖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和保障的政策,招才引智。
一、国内部分城市人才引进策略
国内城市在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和引才环境营造方面都做了很多探索,并取得了显着成效,为本地科技创新人才队伍的建设做出了贡献。
上海市人才引进策略
上海创新引才政策实施“万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和“引进千名香港专才计划”,首轮人才集聚工程主要针对海外留学人员,引进了大批掌握先进技术的留学人员,营造了上海吸引留学人才的良好文化社会氛围。第二轮人才集聚工程着重对关键性、重量级领军人才的引进。目前,上海市正在以实现“四个率先”和“四个中心”为目标,启动新一轮“海外高层次人才聚集工程”,以上海市紧缺的新兴行业高层次人才引进为主。如以新汽车能源、险道桥梁工程、航空及文化艺术等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引进为主。实施“上海千人计划”和“百人计划”,制定具体规划,涵盖了航运、金融、战略性新兴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的科技创新人才,以海外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为平台,吸引人才,提供高额的生活资助。就“上海千人计划”而言,引才对象主要包括三类:一是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和领军团队引进,聚焦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领域,引进一批掌握先进技术,擅长知识产权运作和战略谋划,能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并能实现知识产权价值最大化的人才。二是依托创新创业基地、工程技术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创新项目引进具有重大发明创造或能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能带动新兴学科发展的科技创新型人才。三是以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都市为目标,重点引进国际金融、经济、航运、贸易等领域的人才,重视对有国际水平和知名度的文化创意人才的引进。
青岛市人才引进策略
青岛人才引进政策体系支持
青岛在胶州湾北部设立“人才特区”,并出台《青岛人才特区“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带技术、项目、知识产权和专利发明到”人才特区“创新创业。”人才特区“坚持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相结合的原则,围绕青岛主导高新技术产业,搭建科技创新平台。同时设立了专项资金扶持人才创新项目,并在进出口、个税补贴、知识产权贷款、政府采购等方面,建立多项创新配套支持举措。重点保障创新创业人员的生活,解除其后顾之忧。
宁波市人才引进策略
宁波建设以”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园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示范区、自主创新的引领区“为目标的国家高新园区,建立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建设和创新型人才高地,按照国家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千人计划“和省、市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的有关要求,宁波国家高新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引进海外人才的实施意见》,力争用年时间,组织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程,引进进入国家级”千人计划“目标人才名、进入省级海外高层次目标人才名、进入市级海外高层次目标人才名,引进海外人才达到名,其中,创业创新型人才达到以上,努力把高新区建设成以海外高层次人才集聚区、创新团队集群区、创新项目集成区为标志的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
在优化人才服务环境方面,对人才实行”妈妈式“服务,变被动为主动、变关心为贴心、变阶段节点式为全程无缝隙、变短期求回报为无私全身心服务,静待人才幵花结果。为解决海外人才在启动资金、住房、家属就业和子女入学等方面的问题,宁波成立总规模为亿元的宁波海邦人才基金,亿元的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亿元的天使投资引导基金、亿元的宁商投资联盟以及人才银行、科技银行等融资平台,加大对人才的资金扶持。在住房保障上,实施”三年万套“人才房建设计划,年以来全市累计建成万套人才房。
二、国内人才引进策略的启示
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国内外一些国家和地区都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国内方面,通过对上海市、宁波市、青岛市、苏州市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措施的分析和整理,发现其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国内人才竞争加剧。各地对人才引进、使用和培养通过加大科研财政投入,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调动全民引才积极性等方面做了有益探索。这反映出地方政府渴求人才的迫切愿望。二是各地人才引进政策制定有针对性。各地在制定人才引进政策时,与当地产业结构、经济发展状况紧密结合,促进了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三是各地人才政策覆盖面较广。涵盖了人才引进的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人才服务和人才管理等各方面,这体现了各地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高度重视。大连市在制定科技创新人才引进策略时,应依据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产业结构的需要、创新创业环境和经济发展水平,有针对性的借鉴国内外发达国家和地区人才引进经验,制定符合本地区经济和科技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咨询。
参考文献
[1]宗子仰. 地方政府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D].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0.
[2]张旭.地方政府高层次人才引进政策研究[D].苏州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2011.
[3]韩祥宗. 对苏州市引进高层次人才工作的若干思考与建议[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1,6: 007.
[4]闫丽,罗西敏,吴培培. 浅谈高层次人才的界定与引进[J]. 商情,2012 (2):88-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