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信息化不断改变企业价值创造的形态, 两化融合更是沿着内部价值链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渗透。论文从企业价值链的视角剖析两化融合的呈现方式有技术、产品、经营业务和管理模式, 提出通过强化对两化融合发现趋势的认识, 提升两化融合重要性的观念和重视技术创新, 拓展两化融合的范围, 以及加强信息化服务能力, 深化两化融合的深度来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效果。
关键词: 价值链; 两化融合; 方式; 影响要素;
Abstract: Informatization constantly changes the form of enterprise value creati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s carried out in different degrees along the internal value chain.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ation way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enterprise value chain, including technology, products and business operations, and proposes to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trend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enhance the concept of the importanc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nd attach importance to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expand the scope of integration of the two, and strengthen the ability of information services, deepen the depth of integration of the two, so as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integration of the two of enterprises.
Keyword: value chain;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way; influence factor;
0、 引言
信息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应用, 加快了工业变革, 促进全球经济繁荣, 是西方发达国家重要的发展手段。中国的发展不能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经验, 即先进行工业发展, 遇到瓶颈时信息化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路线。信息化是中国工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信息技术与工业的相互渗透不断催生新产业, 研究两化融合具有重要意义[1]。微观竞争优势是基础, 宏观竞争优势是综合体现。对国家的核心竞争优势进行分解, 具体分布到各个企业, 可以放大企业的发展优势并明确劣势环节, 找出企业两化融合发展关键影响因子。本文在介绍两化融合内涵的基础上, 基于企业价值链, 沿着企业内部活动的过程, 分析两化融合的方式和影响因素。
1、 两化融合的内涵与内在关系
两化融合是我国的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而提出的战略构想。通过实现多层次的融合, 不断推进并衍生出新产业, 实现产业渗透程度的差异化。依据后发优势理论, 我国在2000年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要高度协同发展促进生产力不同层次的跨越[2]。在此之后, 国家不断加强对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度, 深入挖掘两者之间的关系, 找出阻碍两化融合的阻力点并采取措施。党的十八大做出促进两化融合发展, 提高工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把加快核心产业建设信息化的融入列入重要发展战略之一。
基于中国工业发展国情, 脱离信息化融合的后工业时代举步维艰。信息化作为工业发展的助推剂, 传统产业升级的推动力, 与工业发展具有内在的联系, 为其提供重大机遇, 两者必须同步促进, 深度融合[3]。
2、 基于价值链的两化融合方式分析
2.1、 企业价值链理论
价值链的内部发展环环相扣。价值链在拥有共享资源的优势下可以把每个必须的部分分解为必要的虚拟组织来最大限度的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信息化与工业化在技术和产品等多方面实现融合, 各环节渗透度不同, 使得价值链呈现不同重构姿态, 延长价值链两端, 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并产生一系列规模优势。
企业的价值链可以分为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价值链。内部价值链可以体现一个完整的业务活动过程的核心部分, 发生在企业内部, 影响企业自身及其相关联企业的收益, 展现各部分发挥的功能。内部价值活动由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构成。在基本支持活动中, 商品实体完成加工流转过程, 实现企业基本增值。支持活动作为基本活动的辅助部分, 在加强企业内部的联系和提高主要活动的有效性方面做出很大贡献。外部价值链中的企业是链条中的加工生产环节节点, 从供应商处采购材料到产品送入消费者手中构成一条完整的价值增值链条。
2.2、 企业价值链中两化融合方式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大趋势下, 互联网、大数据以不可遏制的趋势快速融入企业战略规划中, 影响着企业发展方向与模式。与工业化从技术、产品、经营管理、研发设计等各方面加强融合, 提高渗透广度和深度, 完成信息化与工业化从单项应用、集成应用到协同应用的质变, 步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工业需求是牵引, 信息技术是驱动。不同价值链环节的发展情况和需求不同, 导致信息化的异质性。
技术之间融合。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可以穿透产业边界, 提高新技术的衍生效率。在生产经营活动中, 两化融合促进企业实现自动化、智能化体制改造, 在生产调整和结构优化增加融合技术含量, 增加规模经济发展。在技术开发阶段, 规模企业组建了自己的产品研发中心, 研发新技术, 推进信息化在生产中的应用。
产品之间融合。结合信息化后的产品可以拓宽产品的应用领域, 信息含量值增加, 去除传统产品发展的弊端, 产品经济附加值不断提高。高信息化发展的企业不断增加信息化投入, 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 产品升级加快, 数字化生产进程加快。信息技术开发出新产品, 促进传统产品向智能产品的转变, 如智能家电、数控机床的产生, 产品价值提升[4]。
经营业务融合。在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环境下, 企业为了占领市场份额, 扩大经营规模和提高发展效率, 经营模式的市场导向化创新成了企业稳步发硬性要求。将信息化对企业经营活动进行不同程度渗透, 优化生产经营模式, 把信息化建设融入基础建设的各个环节, 构建适应企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依据需求进行不同程度的应用, 从内部加强风险管控力度, 提高内部协同作用。
管理模式融合。信息化和工业化是两种不同的管理模式, 两化融合要求企业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 实现管理信息化, 网络结构应运而生。信息化催生的各种管理软件的应用对企业提高生产效率具有显着作用[5]。
3、 提升两化融合效果的对策建议
两化融合逐渐加快企业集成应用向协同发展的步伐, 为了促进信息化深度渗透,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持续推动业务深度优化和高效集成化发展, 加速企业业务转型和管理升级, 深度剖析企业内部价值链中影响两化融合的关键因素可以有效提升企业两化融合的效果。
3.1、 强化对两化融合发现趋势的认识, 提升两化融合重要性的观念
信息化的潮流在全球迅速蔓延起来, 世界各国的企业不得不承认在信息化对工业化的渗透中信息化对传统产业所产生的积极效应。在企业的基础建设中, 基础设施活动支撑整个价值链的运行, 文化、组织结构、惯例、战略规划和财务管理等是其重要组成部分, 企业高管也被视作其中一部分。信息化观念的发展与我国当前工业发展状况是分不开的, 基于工业发展国情的影响, 信息化应用范围的广泛性无法掩盖渗透不足的问题, 很多企业缺少信息化建设的敏感性, 忽视信息化思想的植入, 单方面的强调产品或者技术的信息化, 忽略两化融合的内涵和关键点。提高企业两化融合, 需要从企业文化和企业战略思想着手, 建立信息化战略发展和规划部门, 把企业创新观念和效益观念融合信息化, 使员工培养两化融合意识和思考建设能力, 培养两化融合专业技术人才, 完善信息化建设体系, 营造信息化建设氛围。
3.2、 重视技术创新, 拓展两化融合的范围
技术创新是推动企业发展和支撑两化融合的重要力量, 当前很多企业缺少核心技术和自主产权产品的现象比较严重, 严重阻碍企业两化融合的发展。从内部价值链出发, 企业研发设计环节的信息化创新能力影响着整个链条的价值创造, 技术创新能力贯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始终。企业在研发设计、生产过程和服务等环节普遍缺少解决两化融合实际问题的针对性方案和符合实际需求操作的软件。不仅如此, 企业在硬件和软件上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这是一个持续又缓慢的过程。很多企业鉴于资金投入后, 经济效益不明显, 减少资金投入, 降低对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视度。企业应该重点关注产品设计与制造集成, 创造具有自主专利权的产品, 带动信息化的发展, 建立相应的信息创新建设和咨询中心。加大对投入信息建设的资金回报度的信心, 在技术创新提高的基础上扩大两化融合的范围, 综合多种融合方式, 坚持需求导向、应用驱动的原则, 高度重视管理智能化发展, 积极推进物联网、工业智能、商业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 提高企业信息化技术创新能力。
3.3、 加强信息化服务能力, 深化两化融合的深度
企业产品销售阶段的结束并不意味着价值创造过程的完结, 终端服务虽然属于企业价值链的最后环节, 其重要性不可忽视。由于企业的信息化生产管理一般依赖于通用的网络和计算机技术加上资金的支持, 相对容易实现, 使企业更加重视生产管理的信息化发展。而信息化服务能力不同于信息化生产管理能力, 它除了需要前端环节作为基础外, 还需要从消费者和社会两个层面考虑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力。当前传统制造业正在向服务业转型, 信息化建设促进服务链上各个环节创新模式的转变, 构建的信息化服务竞争优势可以有效提高顾客的产品忠诚度。在加强自身信息服务化程度外, 企业还应该关注生命周期管理, 推动企业发展进程优化, 推动服务数字化、网络化, 维护和消费者服务相关的信息化平台建立和应用、完善企业的运营平台。企业在加快技术进步的同时, 注意提高价值创造绿色化, 不断促进信息的广泛应用, 创造节能减排技术系统, 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
4、 结论
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是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工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从企业价值链的角度分析, 找准融合关键点, 推动信息化建设, 可以为企业提供有效信息化平台, 推动企业经营管理信息化, 提高经营效益。为了加快企业两化融合发展, 企业应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进行信息化的应用, 实现信息化与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深度融合,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龙鹏, 周立群.“两化融合”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基于企业价值链的视角[J].财经研究, 2016, 42 (07) :99-110.
[2]周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构建[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15, 21 (07) :1915-1929.
[3]茶洪旺, 唐勇.我国工业化与信息化相互促进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 2014 (10) :52-57.
[4]陈石, 陈晓红.“两化融合”与企业效益关系研究——基于所有制视角的门限回归分析[J].财经研究, 2013, 39 (01) :103-111.
[5]肖彬, 郭颖.两化融合背景下企业管理创新的理论框架研究[J].科研管理, 2015, 36 (S1) :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