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原理论文第二篇
题目:基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措施
摘要:随着人口数量的不断增长, 生活垃圾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虽然国家多年来一直在提倡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处理, 但在大范围内却收效甚微。本文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了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若干措施, 为这一难题提供了可能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活垃圾; 分类投放; 管理学; 措施;
我国的人口总数在不断增长, 2017年年末全国内地总人口已达139008万人。如此多的人口基数, 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是惊人的。据统计, 我国每年产生的生活垃圾总量约4亿吨, 而且目前还在以每年5%~8%左右的速度递增。然而我国目前大部分地区的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的传统模式是混合集中收集处理, 居民将所有生活垃圾全部投放入垃圾桶, 然后垃圾车将这些生活垃圾再统一装车运走填埋。这种混合处理方式不利于垃圾的再利用, 并加大了后期的垃圾整体处理难度。按照现有的生活垃圾混合投放收集、统一填埋的模式, 很多城市的垃圾场库存将在不久的将来告罄。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模式首先可以将可回收的垃圾分离出来, 给垃圾总体减量, 同时可再利用的垃圾不与其他垃圾混合可以提高其再生性, 并且不同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还可避免二次污染。改变现有的生活垃圾混合投放收集模式, 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模式迫在眉睫, 而要想实现生活垃圾的高效分类收集, 前提就是要在源头的居民生活垃圾投放环节做到分类投放。
我国提出垃圾分类投放已经很多年, 早在2000年, 北京、杭州等8个城市就被确定为生活垃圾分类收集的试点城市, 然而直到现在效果并不太理想。而其他大部分地区的生活垃圾分类仍然停留在号召层面, 常见于电视、横幅、宣传墙、海报中, 现实中却很少真正影响到居民的日常垃圾投放行为。如何真正让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深入人心, 切实影响到居民日常垃圾投放行为, 可以从管理学角度予以探讨, 多管齐下, 共同发挥作用。
一、个人特征分析的对应措施
自我强度和控制中心这两个个性变量影响着个人行为。
人的自我强度越高, 克制冲动并遵守自己信念的可能性越大, 更加可能做他们认为正确的事。具有内在控制中心的人更可能对其行为后果负责, 并依赖自己内在的是非标准指导行为。对于这类人群, 可以加强宣传教育, 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意识进入他们的个人理念, 如在各个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等直接推广并落实到具体分类依据和方法。
具有外在控制中心的人其行为更可能依赖外部力量。对于这类人群, 可以找到能够影响他们的人来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常识和具体方法, 如对于居家老年人、文化程度较低者、长期无组织者等不易宣传到位的人群, 可以通过在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一贯制学习中对孩子进行持续的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教育和要求, 先使他们的心中对垃圾分类充分认可并在长期的校园生活中进行并习惯垃圾分类收集投放, 由此将生活垃圾分类的理念和行为带入各自的家庭, 对家庭其他成员发挥正面的影响作用。
二、组织设计的对应措施
组织设计的控制幅度原则是指一个上级直接领导与指挥下属的人数应该有一定的限度, 并且应该是有效的。格拉丘纳斯 (V.A.Graicunas) 曾提出数学公式N=n (2n-1+n-1) 来说明当上级的控制幅度超过6~7人时, 其和下级之间的关系会越来越复杂, 以至于最终无法驾驭, 从而得不到有效管理。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推进措施中, 我们可以在组织设计上采取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结构形式, 由牵头的行政机构向下联合各街道办, 再联合社区居委会, 由居委会负责具体事项。需要注意的是, 在居委会这一层级上, 如果简单地将任务分给若干居委会工作人员, 那么将会导致一个工作人员直接面向众多居民, 从而极易导致工作无效。因此在居委会层级上, 如下图所示, 还需向下联系物业等机构采取相应措施 (如设置楼长、层长等) 来降低控制幅度, 使管理能够有效进行。
三、激励相关理论的对应措施
马斯洛需要层次论提到人的五个层次的需要: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社交和情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胜任感方面和成就感方面。从成就感方面入手影响大众行为做得比较好的有支付宝的“蚂蚁森林”项目, 其设置了当用户进行绿色出行等环保行为后, 可得到虚拟的能量, 能量和达到一定值后就可以在一些干旱或沙漠地区捐树, 由项目组织去真正栽树并定时发布视频。如此一来, 会让人们尤其是年轻人产生一种成就感, 从而激励他们继续这些环保行为。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推进亦可借鉴这种思路, 改良垃圾分类回收装置, 使其智能化并和手机通过APP联系起来, 人们可以按照上面的屏幕所显示的投放指引将提前分好的垃圾分别投入不同的细化垃圾收集口, 然后该智能回收设备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则反馈给投放者相应的环保积分, 环保积分可以与真实可查可视的环保项目对接起来, 增加垃圾分类投放人的成就感, 激励他们持续进行垃圾分类。
另外, 在管理学的激励实践中, 薪酬激励是常用并有效的手段。因此, 在上述的改良智能垃圾分类回收装置上, 可设置积分兑换货币或实物功能, 也可添加相应的即时货币奖励, 以此达到激励垃圾分类行为的目的。
四、有效控制的对应措施
以上所述的各种措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控制、客观控制。对于在各措施实施过程中产生的偏差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避免偏差扩大及不利影响扩散。在各措施的推进过程中预先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一旦出现或预计出现问题及时纠偏。
五、制度设计的对应措施
日本的垃圾分类做得较为领先, 早在70年代日本就有了“废弃物处理清扫法”, 80年代又制定了“资源回收法”, 90年代又修订了相关法律, 加强了实施力度。我国对垃圾分类投放收集的研究则较晚, 90年代开始初步探讨垃圾分类的必要性和方法, 2000年确定了若干垃圾分类试点城市, 进入了实践阶段, 但在18年后的今天来看, 效果仍不太理想。
我国可以借鉴外国的相关经验, 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对相关内容进行立法, 从而确定其重要地位引起民众重视, 并使相关部门的作为有法可依。如此一来, 结合具体有效的措施, 可以从根本上保证和促进垃圾分类政策的推行。
此外,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 在投放这个源头环节做到分类, 还必须重视后面紧跟的收运、分拣、处理、再利用等环节, 尤其是收运环节, 会直接影响到居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我国城市很多地方的垃圾桶都有分“可回收”和“不可回收”, 刚开始居民也曾经留心分开投放过, 然而垃圾车都是全部混合倒入一个空间, 无差别地收运走、填埋, 这样垃圾投放环节的分类就显得毫无意义了, 居民的垃圾分类行为自然不会持续。因此, 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投放, 还必须设计一整条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链, 可把企业整合进来, 通过数据化平台, 将分类收运的垃圾输送到回收企业去, 形成一条健康的可持续产业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2018-02-28.
[2]张豪兰.旅游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 2012.
范文一: 管理学原理论文(研究热点6篇)
范文二: 基于管理学的角度探讨推进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措施
范文三: 分析管理会计在高校财务会计工作中的运用的必要性
范文四: 管理学视域下精准扶贫绩效评估的体系的必要性
范文五: 研究数学统计在经济与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