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伴随着我国国家图书馆建立了第一套可交换的虚拟数字图书管理系统, 国内图书馆在虚拟现实技术这方面也逐渐发展, 并将这项技术逐步应用到高校图书馆的图书检索等重要领域。就相关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图书馆检索中的应用做出分析。
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 高校图书馆; 文献检索; 应用分析;
21世纪是一个科技不断更新跌进的时代, 随着现代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更新发展, 愈来愈多的高新科技技术在高等学校图书馆得到广泛应用。虚拟现实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新科技技术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中, 因此在社会各界中受到的关注也越来越多。对于高校而言, 对虚拟现实技术也有着较高关注度。当前已经开始有高校数字图书馆通过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服务的完善, 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虚拟现实技术的概念入手, 深入分析了虚拟现实技术在当前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
1 虚拟现实技术
什么是虚拟现实技术呢?虚拟现实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综合, 包括实时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传感技术、广角 (宽视野) 立体显示技术等多种技术实现模拟环境、感知、自然技能和传感设备等方面的立体显示, 通过对观察者的头、眼和手的跟踪技术, 以及触觉反馈、立体声、网络传输、语音输入输出技术等形成人体能够感官的3D影像空间, 将虚拟的空间形成近似现实的真实世界, 达到现实和虚拟的体验和交互的逼真效果, 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人机交互[1]。由于虚拟现实技术的特点, 在实际的使用中可得到诸多先进技术的辅助, 因此用户在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过程中, 能够得到非常真实的体验。这些体验甚至能够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用户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的世界中, 可以和虚拟物体进行交互。从而彻底改变了以往无法在不同物理空间中交流的限制, 可以得到现实生活中无法感受到的新奇体验。因此虚拟现实技术能够极大地激发用户的想象力。从概念上讲虚拟现实技术就是从现实基础上模拟出的特定场景。虚拟现实技术有着3个重要特点, 即沉浸、想象以及交互。沉浸的概念指的是通过先进技术的辅助, 创造出虚拟世界, 让用户在虚拟现实世界中感受到虚拟环境。想象的概念指的是通过使用虚拟现实技术的方式, 能够让想象的所有事物变成现实, 因此虚拟现实技术有着极大的想象空间。而交互指的是用户可以主动参与到虚拟环境中预先设定好的活动, 可以和其进行交流。
2 功能应用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师生学习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场所, 将虚拟现实技术运用到图书馆中, 通过现代网络技术为校园师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查阅服务。那么图书馆的功能就会更加丰富人性化。
2.1 虚拟现实技术的导读功能
所谓导读, 就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导向, 指引读者阅读高质量的文献期刊, 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而提升读者的阅读量和阅读能力。虚拟现实技术则就是将现实图书馆场景建立成人体感官到的虚拟空间图书馆, 通过网络实现让读者感觉如身临其境, 对图书馆的信息分类以及图书的检索都信息一目了然, 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省时间为读者提供阅读查询服务。
2.2 数字信息资源建设
高校图书馆在图书的数字资源管理系统中运用虚拟现实技术, 可以将传统的纸质书籍、期刊文献等通过虚拟现实技术集成数字化资源管理系统实现书籍文献资源的信息化、数字化。比如说, 一本纸质文献资料在传统的图书馆内只能实现一个读者的阅读, 通过数字信息资源化, 即可满足成百上千的读者同时阅读, 极大地提升了图书的利用效率而且还大大地减少了纸质书籍的被破坏等现象, 尤其对珍贵的古典书籍提供了更好的保护措施。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形成的三维虚拟现实, 让图书馆的资源更加活跃起来, 实现了无纸化的虚拟阅读, 有效地增加了图书馆的文化传播功能。与此同时, 虚拟现实技术还能对校园图书馆数字资源起到信息整合的作用, 实现将复杂的信息检索数据进行不同层次的转换, 实现资源的联系, 提升信息的查询检索效率, 为读者带来便利[2]。
2.3 增强个性化服务
高校图书馆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个性化服务功能, 这样才会吸引众多的读者热爱阅读, 乐于阅读。虚拟现实技术则能过为读者提供信息资源的同时还能结合读者的阅读习惯为读者推荐精品馆藏资源, 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 现实虚拟技术也能够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实现服务的数字化, 通过网络将服务信息整理综合后将服务信息传达给读者, 满足读者的个性化需求, 增强图书馆的人性化服务, 让读者真正地感觉犹如身临其境。例如用户可以使用鼠标的方法, 模拟出在图书馆中移动的感觉, 并且在这样的环境中对书籍进行阅读。通过这种方式, 能够让读者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从而可提升其注意力。另外虚拟现实也可让信息的访问更加直观, 从而明显提升了信息的利用效率。另外也可以使用虚拟现实技术来开设网络课堂。通过这一方法可更好地发挥出人机交互的巨大作用。
2.4 参考咨询服务
数字化图书馆另外一个重要功能即参考咨询相关服务。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 主要就是通过对读者的需求进行综合性的整理以及分析, 并且结合图书馆自身的信息以及网络信息等, 借助以往对于信息的把握能力以及认知能力, 通过相关手段将信息进行整合以及收集, 最终将这些信息提供给使用者。简而言之, 参考咨询服务就是将传统的人力资讯的方式转化为数字化以及网络化, 并且通过网络的形式来满足读者咨询问题的要求。而数字化图书馆自身也能够将很多问题进行收集以及整理, 通过网络进行推送, 帮助读者可以对未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发现和解决, 从而起到更好的效果。一般而言, 数字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氛围知识库检索、表单咨询、论坛资讯以及问题解答等诸多功能, 可以起到比较完善的参考咨询效果。但仍需注意的是, 当前数字化图书馆的参考咨询服务并不完美, 有着一些缺陷。其中最为普遍的缺陷就是在提出问题后, 需要一段时间的准备才能够解答, 而并非即时性地解决问题。而由于这种特点, 无法及时满足用户解决问题的需求。但随着虚拟现实技术以及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完善, 这些问题也会得到较好的解决。尤其是“虚拟面对面”技术的不断改善, 能够让读者可以面对面地对自身问题进行解决。可将数字化图书馆的服务类型从信息服务转化到知识型服务。
2.5 数字资源的整合
高校图书馆自身包括的内容非常多, 而数字图书馆更是非常庞大的系统。数字图书馆中有着各种各样的资源以及服务, 这些资源的应用系统也并不相同。同时组织形式以及数据结构也是较多的。其查询措施以及显示界面均有着很大差别。因此, 虽然数字图书馆中的内容丰富, 可以为读者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 但如此巨大的信息量仍然有着较多不便, 无法得到较好的使用。而是用虚拟现实技术, 能够对这种问题进行解决。通过虚拟现实开发工具, 能将原本复杂的数据进行来回转换, 并且也可实现资源的联系以及揭示。通过这一方式, 则可更好地让数字资源得到整合, 让读者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信息的查阅和解决。这对提升高校数字图书馆的应用效率也有着重要意义。
除开这些功能, 虚拟现实技术也能够在人机交互实现、网络课堂开设等方面发挥出尤为巨大的作用。但虚拟现实技术最为重要的还是结合当前的智能代理技术, 辅助模糊搜索以及中文分词等手段, 充分性地将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搜索的功能进行完善, 并让高校数字图书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3 应用分析
人们利用虚拟现实技术与智能化的处理技术, 辅以词语分组、模糊检索等技术并借助虚拟设备进行文献资料的快速精准的检索, 从而实现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文献检索的作用, 为读者提供准确的定位服务, 大大地提升了读者的图书检索效率和检索的准确性。
(1) 虚拟现实文献检索技术可以有读者自主检索模式, 通过读者的点击拖拽等形式, 自主根据所需对虚拟设备的功能模块对应的唯一标识符进行拆卸组装, 然后自动从数据库中检索文献, 最终呈现出检索资料。另一种则就是通过文献检索的模式下指引读者在系统的提示下进行相关检索。通过虚拟可视化的文献检索, 读者的检索效率大幅度提升[3,4]。
(2) 虚拟现实技术的检索利用人机交互性对帮助读者理解或者参与数字资源的制作过程有重要意义。传统的纸质图书在电子图书扫描软件的扫描下, 通过计算机图形处理就能实现图书电子化, 在辅助以三维处理, 生成简单的应用链接, 通过对应的虚拟设备以及虚拟化的软件处理, 就能通过链接进入虚拟的逼真的检索环境, 还可以根据需要对显示窗口进行调节, 方便了阅读, 为读者提供了个性化的需求。
(3) 因为现阶段的虚拟现实技术的不成熟, 在视景显示方面存在诸多缺陷, 高校图书馆需要结合技术的特点进行综合利用。比如, 传统的三维建模技术有很好的视觉浸润感, 因此对与交互性要求比较苛刻的环境, 适宜地辅助应用这种技术, 那么就可以极大地减少几何空间场景的复杂程度, 从而提升场景的布置效率, 减少瑕疵。此外, 有条件的高校还可以采用全景技术, 渲染出极强的真实感, 从而提升读者的体验感, 尽快地熟悉虚拟图书馆。
(4) 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的运用是基于图书馆的庞大的信息资源。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的延伸需要图书馆集成网络资源, 从互联网中拓展信息的宽度和广度, 只有这样, 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才会充满发展的活力和空间。
4 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 虚拟现实技术正是信息传播的新兴载体。此外, 新型技术也广受当代青年读者追捧, 加强虚拟现实技术的完善, 加强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 从而提升人们的阅读效率, 有效节约人们的阅读成本。
参考文献
[1]李小咩, 赵跃新.虚拟现实技术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电脑迷, 2016, (2) .
[2]刘淑丽.信息虚拟技术在大学图书馆文献检索中的应用[J].文学教育:中, 2016, (10) :146-146.
[3]于艺.虚拟现实技术在高校数字图书馆中的应用[J].智富时代, 2015, (5X) .
[4]屈宜丽, 苏俊.虚拟现实技术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分析[J].大科技, 2016, (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