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图书馆的跨界发展及其展望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互联网+”这个新兴名词, 已越来越多的被人们所接受。在网络时代, “互联网+”起到了连接一切的作用。那么在“互联网+”的大环境下, 图书馆该如何发展是每个图书馆管理者应该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 互联网+; 跨界融合; 图书馆;
 


 

  自从互联网走入人们的世界, 它悄无声息的改变着我们的生活。经过时代的蜕变, 它的功能已经由最开始的连接工具, 到现在的连接一切。而“互联网+”的提出又给它赋予新的使命。可以说“互联网+”的跨界融合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有利地推进了社会发展。十年前只是有个别的地方有互联网, 而现在网络已经覆盖了几乎所有区域, 人们都拿着移动手机, IPAD等各种电子产品, 网络无处不在。图书馆作为集资料存储、参考咨询于一身的地方, 应该紧跟时代潮流将互联网应用于图书馆发展中去。

  1、 图书馆发展历史

  1.1、 图书馆名称由来

  图书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象征。图书馆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最初收藏图书和档案文献的机构是不分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 图书和档案逐渐分离。出现了独立的图书馆。世界上最早的图书馆起源于四大文明古国。我国古代最早收藏图书的地方名称很多, 如:府、宫、阁、观、殿、院、斋、堂、楼等。经过悠悠历史的进步发展, 封建藏书楼渐渐解体, 变为现在的图书馆。尤其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图书馆的数量明显增加。中国图书馆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现代的图书馆已是各种文献典藏和信息的集聚地。从纸质资源到电子资源, 层出不穷。在数字智能化发展的时代里, 图书馆也在有着的日新月异的变化。未来的图书馆的将突破地域和空间的限制, 变得更为智能化, 多元化。未来的生活随处可见图书馆, 图书馆将更贴近我们的生活, 为读者带来更为便利的借阅条件。手机就可以登陆使用移动图书馆, 完成在线阅读, 让读者闲暇之余随处可阅读。

  1.2、 图书馆的职能

  现在的图书馆主要是文献收藏的集聚地。其主要职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信息资源开发功能。读者可以通过关键字、详细内容、分类方法等在图书馆找到自己想要了解的知识书籍。图书馆是保存各民族文化的机构。它担负着保护人类文化典藏资源, 传承人类历史文化的艰巨重任。图书管理员的工作是对文献进行登记、分类、编目及加工, 最后送到各个借阅室, 以便读者查阅。 (2) 思想教育职能。图书馆对文化传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书的思想指导着读者前进的方向, 文献资源的选择对读者的行为指导有着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图书馆对读者有着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 (3) 文化传播功能。图书馆内收藏的各类图书包含了各种各样的文化价值, 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图书馆对文化的传播和知识的传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 图书馆的跨界发展

  2.1、“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的概念最早推出是于洋在2012年第五届移动互联网博览会上的发言中提出的。此观念高度得到李克强总理的重视, 在2014年李克强总理在互联网大会上指出了互联网的重要性。而后在2015年国务院工作会议中将“互联网+”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 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至此之后互联网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互联网+”是互联网思维的进一步发展, 它将互联网与实体行业相联, 带动了实体经济的发展。是新时代发展的象征。

  2.2、“互联网+图书馆”发展

  “互联网+”链接一切, 其概念具有扩散性, 互联网作为一个很好的平台, 为实体行业的发展创造的新的空间环境, 带动了实体行业的网络化发展。“互联网+”被认为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新形态、新业态, 是知识社会创新2.0推动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的演进。其主要有六大特征:

  (1) 跨界融合。跨界融合是“互联网+”六大特征之首, 也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跨界简单的来讲就是从一个领域延伸到另一个领域。其本质是一种协同创新, 求同存异的发展。利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 在基于原主体本质不变的情况下, 深度融合, 协同发展。“互联网下+图书馆”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新形态, 是一种创新发展形式。其为图书馆的使用带来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更是为读者提供了便利条件。知识的使用方式应该是融会贯通的。图书馆是知识的典藏阵营, 而互联网又正好起到桥梁的作用, 连接知识存储库, 为读者输出知识。这样图书馆就可以跨学科、跨领域、跨专业进行融合进行发展。

  (2) 创新驱动。事物的发展是靠创新来完成的。在大众创新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下, 图书馆想要获得改变就得打破旧的服务模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从多角度、多领域、多专业为读者提供参考咨询服务, 改变图书馆的现有服务模式。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建造智慧型图书馆。利用高科技搜索引擎完成知识搜索。

  (3) 重塑结构。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信息时代的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的思想早已悄悄转变。信息的传播速度快的惊人。在以互联网为媒下的计算机、移动通信设备给我们带来许多便捷。有什么问题只要上网一查基本都能找到。传统模式查阅书籍的速度远不及百度、谷歌搜索引擎来的快捷。所以图书馆人应该深刻思索我们的服务模式需要如何变革。从传统的纸制文献服务向电子化文献服务进行转化。图书馆管理者应该有针对性地为读者提供有需求的服务, 完善参考咨询服务, 更广全面地为读者进行在线咨询服务。

  (4) 尊重人性。心理学家认为人的行为源于人的某种需要。美国着名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 由低到高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爱和归属的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实现需求。当人类的基本需求达到, 需求就会上升到精神的高度。图书就是提高人类智慧的阶梯, 赐予人类再次进步的源动力。图书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满足读者的精神需要, 建立起文化的精神家园, 为提高读者的知识储备水平, 拓宽知识面, 增强文化底蕴而做出更加完善的服务。

  (5) 开放生态。互联网的思想核心就是“开放、平等、互动、合作”。互联网的发展是有一个循序渐进过程的, 起初的每家每户需要利用座机进行上网, 网速慢而且收费高, 现在网络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 运营商建立了大量的基站, 网络信号越来越好。公共场所几乎实现WIFI全面覆盖, 移动设备终端可以利用移动流量上网, 方便快捷。在许多图书馆内, 都有公共WIFI, 用户利用移动设备就可查阅资料, 查阅图书典藏位置, 真正实现公开化。

  (6) 连接一切。“互联网+”的概念是新观念和老观念的融合, 是一个思维的突破。开始的时候互联网带动了传统行业的发展。带动经济、带动思维、带动时代。我们图书馆人也应紧跟时代步伐。发展新思维, 增强服务新理念, 开展全新化服务。

  3、 图书馆的未来发展

  图书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年代, 必须摆脱传统式思维的束缚。用发展的眼光看未来, 谋求不断的进步。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主要都是实体藏书, 借阅方式单一, 所有图书均为纸质文献, 而后有电子文献。这种借阅方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1) 同种图书馆藏书有限, 借阅数量受限。 (2) 实物图书容易破损, 丢失。 (3) 借期受限等等。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 老式图书馆已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学习需要和信息需求的需要。因此, 图书馆也在悄悄的改变, 现在的图书馆主要是在向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比如:无线网络全面覆盖图书馆;大流通式管理模式;数字化采集系统建立;微信公众号的建立;手机APP软件的研发等等。实体图书馆正在发生着巨大的转变。

  国内的许多图书馆已经率先开始尝试“互联网+”模式服务。例如:图书馆利用网络就可以实现馆与馆之间的数据连接, 实现数据共享机制, 完成图书馆书目采集、编目、馆藏资源建立等等。有的图书馆购买了歌德电子图书机, 电子图书机上每本书都有一个二维码, 读者只需拿出手机扫一扫屏幕上的二维码就可以完成书目的下载, 可以随时随地利用移动终端进行阅读;有的图书后面自带二维码, 利用手机微信扫一扫, 就可以自动进入到图书的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和京东商城相连接, 读者想要什么图书可以利用图书馆微信查找此书, 然后点击购买字样自动跳转到京东网上商城, 下单购买即可。在接到购买图书的同时还能接到图书馆的免费借阅卡;有的高校图书馆将网络课堂搬到数字化图书馆里来。读者只要进到图书馆界面就能选择进到网络课堂里来学习。有的图书馆绑定了微博、微信、APP、支付宝等服务系统。读者通过手机就可以完成图书的查找、预约、续借等工作。这样的例子已经有很多很多。

  未来的图书馆应该是实体与虚拟相结合的统一体, 更多地实现资源共享机制。在图书馆里实体借阅环境是我们能看到的纸制文献、电子文献的储藏区和读者活动区以及办公区等建筑范围。而在虚拟环境里, “互联网+”将图书馆与政府、企业、商场、等相连接, 建立友情资源共享机制, 提高资源利用率。满足有些单位因场地、经费问题没有自己的图书馆问题。人工智能服务将逐步取代人力读者服务。馆内将由机器人给读者引路, 帮助找到要查询书籍的位置。参考咨询部门利用机器人为读者进行问题解答。采编部门采集数据的时候只要利用信息收集器, 直接在线选择就行。机器上会显示此种图书的现有数量、种类等信息。虚拟空间的借阅将会取代实体借阅而受到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因为它可以满足读者时间和空间的不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徐双.“互联网+”背景下图书馆与利益相关者间跨界资源整合研究[J].信息组织, 2017 (03) :68~71.
  [2]司姣姣.“互联网+”环境下图书馆跨界融合的实践与模式[J].图书情报工作[J].2017 (10) :87~96.
  [3]林水秀.“互联网+”与高校图书馆网络教育服务的跨界融合模式[J].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7 (12) :45~47.
  [4]张美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图书馆跨界服务研究[J].情报杂志, 2016 (9) :204~207.
  [5]霍瑞娟.“图书馆+”专业服务跨界融合发展的探索[J].图书馆杂志, 2016 (8) :10~14.
  [6]朱珍.“互联网+图书馆”服务创新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16 (09) :147~148.

TAG标签: 跨界融合     图书馆     互联网+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