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新常态发展下的公共管理困境及突破对策探讨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都发生着重大的变革。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公共管理同样面临诸多挑战,发展困境凸显。本文主要对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中存在的困境进行分析,并对突破困境的对策进行探讨。

  关键词:新常态; 公共管理; 困境; 突破;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针对我国新时期的发展现状提出来的概念。随着"习式热词"的提出和热议,很多学者都加入到新常态的研究中,使得新常态的内涵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拓展。新常态当前被应用到诸多的领域中,包括政治、文化、经济、生态等,对公共管理也造成重要的影响。在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和发展困境,因此公共管理必须要结合新常态的发展内涵,探索新的发展途径。

  1 新常态概念和含义

  1.1 新常态概念

  新常态简单来说就是与以往发展状态不同的一种状态。新常态本质上是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一种低姿态、高效率、可持续的发展状态中。从经济角度分析,它指的是社会经济由高速发展的状态转变为中高速的发展情况,同时在经济的结构方面进行优化和调整。从经济的推进动力来看,逐渐由要素推进转变为创新推进的形式,这种动力推进方式更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平稳性[1].从当前新常态环境情况来看,社会经济发展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协调作用,同时也促进了我国经济结构的优化。

  1.2 新常态内涵

  新常态内涵可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政治新常态。新常态背景下,我国政治的发展需要以我国的基本法律法规为基础,这也是我国公共管理的前提。公共管理体系以及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制度的执行,所以加强公共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公共管理更加民主化、科学化和法制化。特别是法制化对社会管理活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政治保障作用。

  (2)经济新常态。新常态背景下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为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需要结合相关的政策,注重对经济增长点的挖掘,提升社会经济发展动力,强调经济的创新以及对社会的发展作用。

  (3)社会新常态。社会的法制化发展有利于改变社会的环境,提升民族的凝聚力,促进经济的发展。因此社会治理中,必须要注重对大众法治观念的提升,加强法治建设。我国社会发展新常态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体现。第一,利用多元化的手段和方式提升民众的法治意识,促进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并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2];第二,建立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管理系统,号召全民参与;第三,加强法制建设,为社会的治理提供基础保障。

  (4)文化新常态。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信息的传播途径越来越丰富,为人们对文化讯息的获取提供了更大的便利。但是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以及多元化文化与价值观的冲击,导致我国的传统文化逐渐边缘化,多元化文化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使得我国社会的价值观混乱,主流思想受到严重的冲击。

  2 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

  新常态发展背景下我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等都面临着重大的改革,而这些方面在公共管理领域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在全面改革的背景下,必然会使公共管理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为了转变新常态公共管理模式必须要转变思路,加强对公共管理困境的分析。

  2.1 社会治理水平与现代目标差距大

  现代化的公共管理不仅要注重法治化的建设,同时还需要坚持民主的原则,此外在治理方面还需要保证手段的透明性和科学性。制定符合社会治理的发展制度,并保证治理能力的协同性和统一性。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的发展时期,同时伴随着文化进步和政治的廉明性发展,使得我国公共管理体系与政治生态相符。从整体情况来看,我国的公共治理水平正在不断的提升,但是与现代化的发展目标相比差距仍然比较大[3].治理方式、方法和思路等必须要保证先进性,特别在制度方面运行机制过于僵化,治理结构需要重新调整,同时保证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在分配机制方面缺乏公平性和民主性,公众的参与不积极或者沟通的渠道不畅通等现象普遍。政府、公众、各种社会组织等都是公共管理中的主体,但是由于我国公共管理的起步晚,治理能力不足,导致各主体的成员组成中的治理能力有限。而且组织建设不健全,政府、市场以及社会组织等方面的分工不清等问题普遍存在。由此可见,我国社会治理能力与现代管理目标间存在很大的差距。

  2.2 公共管理手段与技术要求不符

  公共管理技术指的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管理对象通过创造性知识体系形成的一种管理工具和手段。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管理理念的提升,公共管理技术也在不断的提升,包括数字技术、应急管理技术、智慧政务技术以及风险技术等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公共管理技术的创新和发展,使现代管理效率得到大大的提升。但是这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并没有被有效的应用到公共管理工作中,部分管理部门的理念陈旧,方法僵化,缺乏满足群众的需求意识,导致技术资源被浪费,也使政府出现信用危机。

  2.3 顶层设计中上下关系的困境

  在依法治国的方针下,加强对顶层设计的改革尤为重要。为了促进顶层设计的有效实施,党中央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坚持转作风、大部制的政策制度改革,展现出我国政府改革的决心[4].但是在顶层设计下,对自上而下制度的改革和创新的实施与地方政府的政策和制度的构建以及民众的参与程度具有直接的关系。我国政府在历次改革中都会积极的贯彻和执行,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法律依据和制度保障等都使改革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同时由于社会发展过于迟缓,社会组织和公众对公共管理领域的参与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导致创新的管理制度难以得到有效运行。而基层管理制度和法规的不完善导致自上而下改革中进程的发展受到梗阻,改革贯彻难度加大。

  2.4 公共管理个体与组织文化的不和谐

  公共管理的个体意识和行为会由于组织环境和文化而发生改变。组织文化以及价值体系的侵染作用非常强,一个好的组织文化体系会使公共管理的主体能够严格规范自身,并形成一个自觉的约束机制。同时如果组织文化本身存在缺陷,或者价值体系不足,将会导致组织内部出现道德困境,管理者个体也难以形成完善的道德体系,进而使公共管理主体丧失道德意识,作出徇私枉法的事情,导致严重的公共管理问题。比如高官的腐败案件,都是由于腐败官员的攻守同盟而导致的消极裂变情况,导致公共权利与法律规范出现偏离。

  3 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的对策

  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遇到很多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公共管理的困境将会导致我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影响,社会的稳定性和谐性遭到破坏,因此必须要加强对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对策进行研究。

  3.1 提升公共管理的治理能力

  新常态背景下,公共管理主体的范围也逐渐拓展,包括政府、社会组织、公众等多种不同层面的管理主体,同时不同主体需要的治理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别。从政府的角度来说,提升政府的治理能力,主要是提升政府的运行制度以及组织机构等方面的能力,加强对行政体制、政府结构以及治理方式的改革。在政府内部需要加强绩效机制、人才选拔机制等方面的完善,注重对管理人员伦理道德以及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养,提升职业道德水平和公共问题解决能力[5].从社会组织方面来看,在提升治理能力方面主要体现在社会组织力量方面,加强对社会组织自主方式的创新,焕发社会组织活动的活力,加强监督带动社会组织治理中的协同发展。此外,为了提升社会公众治理能力,还需要注重对社会公众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提升,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制度。打通民众参与公共管理的通道,充分体现群众当家作主的作用和价值。同时通过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加强民主参与公共治理的意识,促进公共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3.2 注重现代公共管理技术创新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前在公共管理中数字治理技术、风险评估技术、智慧政务技术以及科学决策技术等都可以利用国家治理现代化手段提供保障,加强对公共管理的创新。因此必须要注重对政府管理思维方式进行革新,提升管理部门的思维能力,使公共管理主体能够自觉摒弃传统僵化的管理手段,善于利用现代公共管理技术进行创新,有效利用GIS技术、互联网技术、公共危机预警技术等,提升公共管理的效率。

  3.3 促进顶层设计机制的落实

  通过顶层设计落实机制的建设有利于对自上而下改革困境的破解。具体来说,在顶层设计的引导下,有利于地方政府法律制度的完善,为地方政府治理的权限以及治理模式的选择提供了合法的依据,同时在法律中对政府公共管理的创新和改革的持续性发展也提供了有效的依据,这样才有利于引导地方政府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加强对地方政府现代化的治理,提升公共管理的治理能力。注重对创新性社会治理体制的完善,提升组织自治的效率和合法性,加强对自上而下制度的贯彻。创新型社会治理中包括价值层面上的治理以及操作层面上的治理,因此在整体制度系统的构建中也需要兼顾价值性和工具性。新常态下,对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中需要以国家的宪法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为基础,以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为依据,加强社会公共价值的创造和建设。促进治理主体的多元化发展,将社会不同层次和领域的社会组织纳入到协同管理体制中。在治理方式中注重对协商和合作的强调,并将管理方式从刚性向柔性进行转变,构建完善的治理机制和平台。在治理的范围方面需要对范围进行明确,政府必须要履行好自身的职责,不得缺位。需要由政府协商治理的社会问题也需要做好辅助工作,不可政府一方独大导致社会治理的目标受到影响。同时在社会治理方面需要对治理的绩效目标进行明确,做好对绩效目标评估的反馈,提升社会治理的效果。

  3.4 建设完善的公共管理价值体系

  公共管理中需要管理主体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但是从当前的公共管理情况来看,由于现代规范价值的缺失,传统价值的失效以及功利价值理念的影响,导致公共管理中难以抗拒公权以及金钱等方面的诱惑,进而在公共管理中肆意践踏公共利益,忽视公众的需求,产生严重的政府危机,对政府管理的合法性也产生严重的影响。因此加强对公共管理中的伦理价值体系重塑是提升公共管理效益的重要作用。在染缸效应下,不良的价值观必然会导致管理者受到不良的熏染,导致公共管理陷入困境,这也是依法治国以及以德治国结合中需要注重的问题。新常态背景下政治、经济以及社会的变革,使得国家意识形态中更注重对公共理性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坚守法治、民主、公平、公正的管理制度,以宪法为重要宗旨,坚持法律制度的完善,建立公共管理伦理制度,并加强价值导向的制度设计。从行动方面来看,需要加强对政治中公仆品性的塑造,使公共管理者具有公德意识。通过道德榜样的示范,促进良性价值秩序的发展。

  4 结束语

  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而这些方面也是公共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这些变革的出现导致公共管理方式中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共管理主体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各个主体都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效能,提升公共管理的能力和水平,同时在技术、顶层设计以及价值观等方面深入思考和持续探索,对公共管理的职能进行明确,提升公共管理效率和水平。

  参考文献
  [1] 张茜。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及突围方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8 (31) :52-53.
  [2] 白勇刚。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的困境与突破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7 (22) :233-234.
  [3] 娄吟。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研究[J].科学与财富,2018 (1) :198.
  [4] 刘东皇,杜宇玮,谢忠秋。新常态下中国消费成长:现实困境与突破路径[J].当代经济管理,2017, 39 (8) :1-5.
  [5] 李淑君。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挑战及对策[J].长江丛刊,2018 (7) :158.

TAG标签: 公共管理     突破     新常态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