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枢神经细胞瘤采用MR与CT的影像学对比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目的 比较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 分别采用CT和MR检查的方式对患者的影像学特征进行观察, 比较病理诊断结果和影响检查结果以计算出诊断准确率。结果 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发病部位均可通过CT和MR检查得到清晰地呈现, CT检查的准确率为21.82%, MR检查的准确率为70.45%, 两者之间差异显着 (P<0.05) 。结论 在影像学中,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发病部位有一定特征性, 较之于CT检查, ME检查诊断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准确率更高,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检查方法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准确诊断, 尽量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现象。

  关键词: 中枢神经细胞瘤; CT; MR; 影像学特征; 诊断准确率;
 


 

  0、引言

  1982年Hassoun等人首次提出了中枢神经细胞瘤的概念, 简称CNC, 该病发病率较小, 在颅内肿瘤总发病中仅占0.1%-0.4%[1]。中枢神经细胞瘤目前发现时显示一般为良性肿瘤且预后情况较好。CNC在青年人群中多发, 特别是青年男性, 体征不固定, 误诊率和漏诊率较高, 早期发现该疾病能够使患者有更好的预后。中枢神经细胞瘤目前主要采用CT和MR进行检查诊断, 通过对肿瘤形态和大小的呈现提供治疗依据, 通过病理分析确定诊断。本文通过对我院收治的4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研究, 比较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其中有男25例, 女19例;年龄为22-38岁, 平均 (27.4±5.2) 岁;病程7-19个月, 平均 (13.5±3.8) 个月。44例患者中40例出现头痛症状, 35例出现恶心反胃情况, 18例患者偏瘫, 14例患者发生水肿, 8例患者出现视力下降或者视觉模糊情况。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签署知情同意书。44例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表1所示。

  1.2、检查方法。患者取仰卧位, 设置16排CT机的层间距×层厚为10 mm×10 mm, 连续性从颅脑底部扫描大颅顶。采用肘静脉高压注射器注射非离子造影剂以进行增强扫描, 1.5-2 m L/kg, 注射速率为3 m L/s;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Hdel.5T超导磁共振进行MR检查, 分别对患者的矢状位、冠状位和轴位进行基础和增强扫描, 设置层厚为6 mm, 层间距为2 mm[2]。静脉注射15 m L扎喷替酸葡甲胺进行增强扫描, 注射速率为1 m L/s。

  1.3、观察指标。分别观察并比较在CT检查和MR检查结果中患者的发病部位和病理性特征表现等;比较病理诊断结果和影响检查结果以计算出诊断准确率。

  1.4、统计学处理。研究通过SPSS 22.0软件对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用 (?±s) 表示, 治疗前后对比采用配对t检验, 两样本均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CT和MR检查均能将4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发病部位清晰地呈现出来, 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透明隔和侧脑室壁, 其次为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和额叶等部位。肿瘤实质在CT检查下呈现等高密度或者偏高密度, 在增强扫描下呈现轻度或者中等强度结果, 一般表现则是囊性病变和片状钙化等;而MR检查显示等高密度或者偏低密度, 增强扫描后呈现出轻度或者中度的强化, 其常见表现为坏死囊变和血管流空等。

  2.2、 44例患者的CT和MR检查的诊断结果

  2.2.1发病部位:18例患者检查显示发病部位在侧脑室壁, 占比40.91%;14例患者检查显示发病部位在透明隔, 占比31.82%;6例患者检查显示发病部位在第四脑室, 占比13.64%;3例患者检查显示发病部位在小蚯蚓部, 占比6.82%;3例患者检查显示发病部位在额叶, 占比6.82%。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

  2.2.2、 MR诊断:17例患者出现条状牵拉影, 占比38.64%;6例患者出现坏死囊变, 占比13.64%;9例患者有出血, 占比20.45%;13例患者出现网状或者丝条状体影, 占比29.55%。

  2.2.3、 CT诊断:12例患者出现囊性病变, 占比27.27%;6例患者出现片状钙化, 占比13.64%;7例患者出现条带状钙化, 占比15.91%。

  2.3、 CT和M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CT检查诊断出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14例, 占比21.82%, 其余30例患者被误诊为胶质瘤、室管膜瘤和脉络膜乳头状瘤等;MR检查诊断出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31例, 占比70.45%, 其余13例均被误诊。CT检查的准确率为21.82%, MR检查的准确率为70.45%, M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之于CT检查明显较高 (P<0.05) 。

  3、讨论

  中枢神经细胞瘤的临床发病率不高且在青年人中多发, 头痛、视力下降、视觉模糊等是其主要临床表现。目前临床上多采用手术疗法治疗中枢神经细胞瘤, 预后情况较理想[3-5]。医学研究着往往会误将中枢神经细胞瘤当做胶质瘤或者透明细胞性室管膜瘤, 本文观察了CT和MR检查成像下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并对其诊断准确率进行比较。

  脑室内是中枢神经细胞瘤的多发部位, 尤其在侧脑室和透明隔多发。梗阻性脑积水则是其多发症状, 容易对患者的颅内造成叫高强度压迫。肿瘤多呈现出不规则的类圆形、分叶状, 轮廓往往较清晰, 肿瘤体内往往出现钙化和囊变, 同时伴有脑室内出血症状[6-7]。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CT和MR检查均能将44例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发病部位清晰地呈现出来, 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透明隔和侧脑室壁, 其次为第四脑室、小脑蚓部和额叶等部位, 说明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发病部位有一定特征性存在。同时结果显示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有一定差异性。CT检查的准确率为21.82%, MR检查的准确率为70.45%, M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之于CT检查明显较高 (P<0.05) [8-9]。

  综上所述, CT和MR检查均能将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的发病部位清晰地呈现出来且其影像学特点各异, 互相之间不可替代, 但是MR检查的诊断准确率较之于CT检查明显较高。临床医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检查方法以对中枢神经细胞瘤进行准确诊断, 尽量避免发生误诊和漏诊现象。

  参考文献:

  [1]王东军, 王静海, 李卫星.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分析及其诊断准确率评比[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 (05) :48-49.
  [2]陈智, 杨卫.CT和MR用于中枢神经细胞瘤患者诊断中的临床效果[J].影像技术, 2017, 29 (1) :45-47
  [3]贾力.脑室内中枢神经细胞瘤在CT及MRI的表现与诊断[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7, 23 (2) :245-247.
  [4]赵妍, 孙志先, 刘静芳.中枢神经细胞瘤CT和MR检查的影像学特征及其诊断准确率对比[J].西部医学, 2016 (6) :852-854.
  [5]何晓鹏, 欧光乾, 韩福刚.中枢神经细胞瘤的CT及MR诊断与鉴别诊断[J].重庆医学, 2011 (13) :33-35.
  [6]高振华, 杨旭峰, 孟悛非.比较术前影像学检查与穿刺活检诊断四肢长骨巨细胞瘤的准确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2012 (10) :126-129.
  [7]梁波, 徐志锋.中枢神经细胞瘤影像学与病理特征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 (06) :12-16.
  [8]赵炳辉, 周茂义, 王滨.输尿管结石CT诊断评价及其影像学检查对照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 1999 (10) :37-39.
  [9]卢春燕, 杨志刚.主动脉病变多层螺旋CT检查方法及其影像学特征[J].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06 (02) :227-230.

TAG标签: CT     MR     影像学特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