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的:探究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近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 并对所有患者采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 并实施MRI扫描与动态增强扫描。观察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灶体积显着减小, 平均消融率为 (70.10±20.00) %;总有效率为95.24%。结论:对子宫腺肌症患者实施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可有效缩小患者病灶面积, 且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下对子宫腺肌症近期疗效评估具有较高应用价值。
关键词: MRI; 高强度聚焦超声; 子宫腺肌症; 近期疗效; 评估;
子宫腺肌症在妇科疾病中具有较高发病率, 主要表现的临床症状为月经量增多、继发性痛经与子宫增大等[1]。临床通常采用药物或子宫切除术实施治疗, 但具有较高风险性与复发性, 故临床疗效并不理想。高强度聚焦超声具有无创性、安全性高等治疗优势。而子宫腺肌症在MRI主要表现为低信号结合带增宽, 可将其诊断为子宫肌腺症。故本次研究则主要探讨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患者近期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现情况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院在2016年12月—2017年12月收治的42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均经生殖系统彩色超声等检查确诊为子宫腺肌症, 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年龄26~46岁, 平均年龄 (35.21±1.46) 岁;病灶位于前壁为6例, 病灶位于后壁为36例。
1.2、 方法
对所有患者采用设备型号为上海交大H I F U-2001型聚焦超声肿瘤治疗系统:输入电功率:400~1200W;超声频率:1MHz;焦点声强:2000W/m2;脱气水为其治疗介质, 有效深度在15c m左右, 生物学焦域:3mm×3mm×8mm;发射时间:150ms, 发射次数:1000次, 占空时间:100m s。所有患者均在超声实时监控下实施治疗, 待其病灶发生团块状灰度变化后则结束治疗。
对所有患者采用MRI (西门子Avanto1.5T核磁共振成像仪系统) 检查:对患者整个盆腔实施扫描。检查前将节育环取下, 且禁食5h左右, 但无需禁水;成像时患者膀胱为轻度且充盈状态。行仰卧位脚先进检查, 并使用体部线圈。矩阵:256×256, 层厚及层间距分别为5mm、1mm, 视野为26~28cm。进行MRI平扫快速小角度激发梯度回波序列矢状面T1WI、T2WI+脂肪抑制、TSE横断面T2WI后使用T1WIVIBE-FS多期动态进行增强扫描, 其TR及TE分别为4.74ms、2.38ms, 所有患者均行冠状面扫描、横断面扫描及矢状面扫描。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病灶体积 (术前、治疗3个月与6个月) 、病灶信号、消融率及病灶体积缩小率。病灶体积:V=0.523×L×W×D (L为病灶左右经、W为前后径、D为上下经) ;消融率=无灌注区体积÷治疗前病灶体积;体积缩小率=治疗前病灶体积-治疗后病灶体积。
临床疗效:显效:各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 病灶体积缩小>50.00%;有效:各临床症状有所好转, 病灶体积缩小<50.00%;无效:各临床症状均无改善。
1.4、 统计学
采用SPSS20.0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与计数资料分别以 (?±s) 、 (%) 表示, 分别以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体积变化情况
如下表所示:治疗6个月后患者病灶体积与术前病灶体积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表不同时间段病灶体积情况 (cm3)
2.2、 病灶信号及供血改变情况
患者术前病灶与肌层信号为等信号, 可见多发小点及片状高信号;术后消融区域病灶可见大片状稍高信号。术前病灶呈不同程度强化, 术后其病灶内部为无灌注区, 术后1d患者平均消融率 (70.10±20.00) %。
2.3、 临床症状变化情况
有23例患者治疗 (54.76%) 为显效, 17例 (40.48%) 为有效, 2例 (4.76%) 为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95.24%。
3、讨论
子宫腺肌症常采用药物或子宫切除术治疗, 但易对患者机体造成创伤。高强度聚焦超声主要通过超声波中空化、机械与热效应实施治疗, 可于异位内膜腺体中通过聚焦而产生高温, 继而达到治疗目的, 具有无创性特征。而该疾病病情程度与病灶大小有关, 故应对其采用有效的影像学检查, 并对其术后疗效进行评估[2]。MRI与B超诊断、CT诊断相比较, 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解剖成像与敏感性, 可准确与清晰显示其病灶大小, 在子宫腺肌症消融术后临床疗效评估中具有重要意义。对患者实施常规MRI检查, 可准确确定其病灶范围, 在清晰显示其肌层、结合带中观察与邻近结构之间的关系, 并判别不同信号组织[3]。增强MRI可有效判断患者是否存在残留组织, 可对直肠等组织机构的信号变化进行观察。故在本次研究结果中, 有3例患者术后1d发现其皮下脂肪间隙有条片状长T2信号出现, 在治疗3个月后复查显示消失。有1例患者术中出现下肢疼痛, 但经输出功率调整后消失, 术后复查其骶骨无异常信号。
综上所述, 高强度聚焦超声在子宫腺肌症中具有较高临床疗效, MRI可作为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近期疗效评估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张慧宇.腹部超声在子宫腺肌症诊断中的应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7, 1 (15) :168-169.
[2]张国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腺肌症的诊断价值分析[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18, 2 (04) :132-133.
[3]阎冰洁. MRI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腺肌症近期疗效评估中的价值[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6, 22 (18) :2848-2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