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体育论文 >

交往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和注意事项

发布时间:2019-09-29


  体育教学中课程内容的实施注重的是师生在课堂活动中的交互性。交往教学理论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它将师生间的交往视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认为教学目的的实现就是依赖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此外,交往教学理论还提倡教师应放弃自身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真正将课堂交给学生来掌握,这一“解放式”的教学理念突出了学生自我个性的塑造,让学生在完善自我修养的过程中感受教学的魅力。鉴于交往教学理论的实践性特征,我们有必要在体育教学中推广这一理论,并切实用之于课堂教学过程中,使得体育教学真正成为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一、交往教学理论的基本实施原则

  交往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自我性格的完善以及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上,突出的是学生学科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交往教学理论中提出,教学是一种情感体验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在情感认知、价值取向、学识交流等方面的一种沟通与交往。因此“,交往”成为了整个教学理论的关键所在,也是全部教学过程的中心,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也与交往有着密切的联系。无论是教学结构的组织或是教学时间的安排,交往教学都与传统教学有着明显区别。利用半圆形或是马蹄形的组织形式来安排学生的活动,便于了解学生活动的实施情况;时间安排上,理论授课的时间减少,师生间的交流、学生之间的沟通时间增多,有力保障了交往教学在体育课程中的开展。在交往教学理论的实施原则上,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体现交往教学的合理性。交往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开展,师生间的关系应当是坦诚和融洽的,能够做到互相包容、互相支持,有了这样的关系作为支撑,学生和教师都能够全身心地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体会到交互式学习带给自身的乐趣。这其中,合理性原则是极为重要的。所谓的合理性原则,就是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必须摆正自身的观念,以友好平等的态度走进学生的真实内心,去聆听学生真实想表达的内容。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首先明确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切忌将自己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此外,学生在课程内容接受时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认知结构来合理安排和组织教师讲授的课堂内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思路不尽相同,因此对于课程的消化也可能是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完成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差异,注重交往教学理论实施的合理性。

  2.突出交往教学的合作性。交往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是极为重要的。让学生在互相依赖和团结协作的过程中共同体会任务完成的满足感,感受成功的巨大喜悦。这不仅是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更是学生个性的一种完善过程,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势必产生积极的影响。教师在提出教学任务的同时要为学生制定一个共同的努力目标,让学生充分发挥团队之间的合作来实现这一目标。此外,每一位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角色和职能,只有每个人都充分展示出各自内在的潜能才能真正完成对应的课程任务,这就使得学生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油然而生。除此之外,适当的物质奖励也可以激励学生更加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体验交往教学带给他们的无限乐趣。

  二、交往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及注意事项

  交往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对于体育教学过程的指导、对于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和对于体育评价模式的制定。在教学过程的指导上,交往教学要求教师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必须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开展活动教学,让学生产生必要的心理行为需求,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比如在讲解投篮技巧时,教师可以先安排学生观看NBA的投篮视频集锦,让学生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巨大的冲击力。在认识到实际操作的具体要领之后,学生自然会对教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参与热情,进而在同伴的协助下完成这一规定动作。教师也可积极与学生进行技术要领的讨论,帮助学生解决困惑。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基于交往教学理论的交互性原则,教师在教学方法的选取上也显得比较灵活和多样。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大可选择一些能够与学生更加亲近、联系更加密切的教学方法。例如角色互换教学法就是交往教学理论的一种呈现方式,学生通过自学或是提前的预习来掌握本节课所要讲解的主要内容,并在课上向教师讲解和提问,达到巩固所学的目的。在评价模式的制定上,应尽量体现出评价的价值和反馈的重要意义。体育课程评价模式的选择上,应突出过程性评价的重要性,采取师生互评、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对于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评价后的反馈也是至关重要的,这不仅关系到学生知识的习得,更是教师今后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此外,关于学生情感态度等因素的评价也是不可忽视的内容,这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发挥也必将产生积极的指导作用。交往教学理论应用于实际的体育教学时,也有其必须要注意的问题。其一,合理规划好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摆脱班级授课带来的不利影响。学生人数多,授课时间短,就必然会影响到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因此交往教学中的分组教学就成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妥善的分组教学不仅密切了学生间的联系,更促进了学生的共同进步。其二,摒弃传统落后的教学观念的束缚,突出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建立平等的教学观,在提升自我专业素养的同时使得交往教学理念能够在体育教学中真正得以落实。

  作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体育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创造型人才。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有赖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更与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息息相关。在素质教育的推动下,我国课程改革中学生主体性地位日益突出,这也成为了体育教学改革的主要发展方向。如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发展,无疑成为了我国体育教学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交往教学理论由来已久,它不仅适应了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更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学习意识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王焕波.试论影响体育教学学生主体性构建的几个因素[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4,(01).

  [2]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3]杜伟.主体性参与现代体育教学的探索(上)[J].中国学校体育,2002,(03).

TAG标签: 交往     体育教学     教学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