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水平日益提升和全民健身意识的增强,居民健身娱乐需求也日益增长,可利用的体育场馆资源明显不足。然而高校体育场馆除了承担日常的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体育训练外,存在着使用率不高、资源闲置等问题。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曾明确表示,将逐步在全国推行学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公众开放。
优化高校体育场馆管理方式,有效开发体育场馆资源既满足我国大众健身的需要,也能给高校体育场馆带来自我发展空间,实现体育场馆的自我补偿。本文将从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开发的优势和管理开发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意见。
1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性开发的特点和优势。
1.1 高校体育场馆的特点。
高校集中的大学城区域,各个高校不但有常规的体育场馆,更拥有各具特色项目的场馆。高校的体育场馆设施配备比例远远高于普通住宅小区,并且规模越大的院校,对体育设施的投入相对来说也就会越大,其体育场馆设施资源也就越丰富,配套也更完善。高校每年都会有寒假和暑假 2 个较长时间的空档期,且高校的节假日和大多数上班人群保持一致。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的参与者多以该校体育教师为主,各个院校体育场馆主管部门一般安排相应专业的教师负责对应的体育锻炼项目。
1.2 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性优势。
高校体育场馆相对于其他社会场馆在地理位置、场馆设施、专业指导和开放时间上有着很大的优势。地理位置上,我国高校一般都处于市区或近郊,校园环境大多整洁优美并且交通便利,周围有较多的居民;场馆设施上,我国高校拥有相对较先进的体育场馆、设施和设备,并且政府和学校可提供一定的资金保养器材;专业指导上,学校有一大批接受高等教育的体育教师队伍,他们具有专业的体育基本知识、运动技术、教学经验和组织比赛能力,可以组织、策划、开展大中小型体育活动;开放时间上,除了每年的寒假暑假,平时的节假日、晚上、周末都可以开放给消费者。
2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存在的问题。
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开放,不仅可以增加场馆的经济收入,用于改善场馆设施设备,还可以有效解决目前存在的体育场馆资源匮乏的问题,以满足民众对健身的需求。从实际调查情况了解到,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开放的程度已逐步提高,但在实际对外开放过程中也存在诸多问题。
2.1 制度缺失导致管理机制不健全。
完善的管理制度是保障高校体育场馆良性运转的必要条件。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只是实行相对简单的管理制度,仅有较少的学校进行科学化、制度化管理。
大多数高校管理制度的制定通常由学校方面自主进行,没有统一的规范,管理机制的实施力度不足并且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调查结果显示,高校体育场馆管理制度的优劣与其对外开放程度的高低存在显着的正相关关系,越健全的管理制度,其场馆的对外开放程度越高,经营效益越好,反之亦然。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总体上存在着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机制不顺畅的问题。
2.2 专业人员缺乏导致管理水平不高。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地管理缺乏专业的高素质场馆管理人才,在一定程度上致使高校体育场馆运营与管理模式的落后,场馆的管理基本上处于一种低水平和低效率的运行状态。目前安徽省的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大多是学校体育部门的教辅人员或聘用的场地临时工,他们虽具备丰富的体育专业知识和体育训练经验,但具备的经营管理知识有限,无法通过有效管理来实现体育场馆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教育体系中没有专门培养场馆运行管理人才的院校和专业,也没有培养体育场馆管理人才的专门书籍。此外,安徽省高校的体育场地社会参与程度不足,学校体育场馆运营模式以供给本校师生为主,在场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上很少有营销的理念,不主动了解社会体育人口对体育场地的消费需求,不积极拓展体育场馆潜力,许多社会性的比赛、训练以及赞助活动都无法转移到高校的体育场地中来。
2.3 安全问题导致场馆开放不足。
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高校体育场馆面临一系列风险,如财产损失风险、人身伤害风险、 责任风险等,尤其是人身意外伤害事故对学校的影响很大,一旦这样的事件发生,学校将面临各种法律纠纷及赔偿,这一系列的后果将打乱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在一些已经对社会开放的学校中,对于锻炼者的人身安全并没有专门的保障措施,大部分学校的体育场地都没有专门的安全员,即使一部分开放收费的高校体育场馆中,也没有相关方面的安全员,无法保证意外事故的应急处理。并且随着场馆的对外开放,高校对外出租场地,校外人员流动量较大,随之而来的就是学生与外界人员的交流问题,偶尔会发生学生与外界人员的冲突事件。因此,在安全上高校要时刻警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
2.4 经济因素是影响场馆利用率的关键因素。
安徽省高校多为事业单位性质,其性质决定了体育场馆供给所需资金主要来源于学校自筹和财政拨款,还有一部分来自社会捐赠。体育场馆常年开放会造成部分场馆设施磨损甚至损坏,每年都需要用一定的资金进行场馆器械维护,这部分费用单纯依靠国家拨款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高校获得的教育经费有限,多用于课堂教学的师资配备和设施投入,导致用于体育场馆器械的资金不足。因此,高校体育经济因素就成为影响其场馆开放利用率的重要因素。
3 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的发展对策。
3.1 完善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规章制度建设。
现行的安徽省高校体育场馆设施的管理模式主要以行政型管理为主,其主要功能是满足学校体育教学的要求,并不是以经营为前提的。只有完成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之余,才会面向社会开放。而现行的管理模式使大众体育健身者难以享受到高校的体育场馆资源。而今科学管理日益重要,体育场馆必须要有更灵活的管理制度,在对外开放上也要在科学管理上下足功夫,以切实提高场馆的利用率,留出更多的时间服务民众。为此,首先要建立完备的规章制度,完善场馆的管理与维护、场地与器械运用、管理的范围和方法、人才的配备、收费的标准、开放的时间等各项规章制度内容,体育场馆资源的社会共享才会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也是高校体育场馆实施社会共享的根本前提。其次,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保障各项制度的实施,制定详细的量化管理办法和考核标准,明确监督主体的责任和工作内容,确保体育场馆的规则制度得以在开放过程中顺利实施。
3.2 加强体育场馆管理队伍建设。
人才是高校体育场馆发展的主要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决定了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质量和运营效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高校体育场馆的管理人员年龄偏大,管理知识和服务意识不足。因此必须要投入资金加强场馆人力资源建设,才能有效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的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群众参与进来。首先,学校可以聘请具备体育专业知识和相关管理经验的专门人才来充实管理队伍;其次,学校还可以加强对现有人员的管理意识的培训,以提高场馆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最后,在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还要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适时调整管理模式和市场营销理念,以吸引更多的群众到体育馆里锻炼。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体育场馆的使用价值,才能满足高校体育场馆开发和发展的需求。
3.3 树立安全意识,建立突发事件预警应急机制。
意外事故的发生在群众性体育健身时在所难免。在高校体育场馆的使用过程中,就需要竭力避免意外事故的发生。首先,要树立安全意识,加强对学校教师和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注重对人身安全的保护。其次,必须建立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以实现突发事件的有效处理。一个健全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通常有着完善的应急处理机构。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处理机制立即启动,以应对紧急事态。学校在向社会开放场馆后要建立快速的制度化反应系统,提升事故发生后处理应变的能力,及时果断指挥和协调处理,减少因机制不全而延误事故的处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要有比较成熟的应急预案,建立危机应急预案,针对学校场馆开放过程中各种危机发生时的情况,明确相应的责任单位和部门,规定危机发生时的信息传送、收集和发布,应急指挥机构,危机事件的处理程序等。
3.4 拓宽融资渠道,整合资源多项服务经营。
高校体育场馆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并不能完全解决场馆的维护管理费用。为此高校需要采取措施,拓宽融资渠道。高校应当加大宣传力度,可以通过杂志、报纸等新闻媒介进行广泛宣传。掌握群众对场馆资源的需求信息,再结合体育场馆设施设备情况,推出适合群众参与其中的体育项目以此来获得额外的收入。同时,在对外开放过程中,高校可以依靠场馆具备的地理优势和对外影响等方面,积极争取企业赞助,还可以通过设立广告牌有偿租赁等方式,从根本上缓解高校体育场馆的维护费用不足的问题。而在经营模式上,学校体育场馆部门可以整合已有的场地、器械、师资等资源,进行一些俱乐部项目的开发经营,也可以进行部分场地出租的经营方式,外租给各种机构单位进行体育赛事的承办等,获取经营利益。
参考文献:
[1] 杨新生 . 高校体育场馆对社会开放的管理困境及对策--以江苏省高校为例 [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2(6):136-138.
[2] 王宇 . 高校体育场馆开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J]. 现代企业教育,2013(14):157.
[3] 杨小球 . 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现状与模式探索 [J]. 体育时空,201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