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体育论文 >

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的必要性与问题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9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文化强国背景下的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研究
  【第一章】中华体育精神内涵与特性分析
  【第二章】中华体育精神产生的理论基础和思想渊源
  【第三章】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的必要性与问题分析
  【第四章】文化强国背景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途径探析
  【第五章】关于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结语与参考文献


  第三章 文化强国背景下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
 

  一、 中华体育精神弘扬的必要性.

  (一)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认同、历史认同和国家认同.

  我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相比其他文明,我国虽然出现了多次朝代变革,但后一朝代都继承了前朝的文化和历史,使得我国的历史与文化是按照从未间断的主线不断进行的,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虽然有异民族等外来文化统治,但由于我国文明具有强大的包容性,使得异民族文化逐渐与主流文化融为一体。此外,针对同一历史事件,作者立场不同,对于历史事件的描写方法也有所不同。例如我国学者所提出的唐太宗征伐高丽,在韩国学者看来则是侵略行为。这也就体现出历史学科的特性,即不可能像自然科学一样超脱国家、民族、政治的约束,同时也体现出了国家历史是一个民族的集体和共同记忆,对于维系民族的存在与发展,提升人们的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而一旦国家或民族失去了共同记忆,就会失去爱国精神和民族精神,进而导致国家或民族的灭亡。而体育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历史中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特点,加深了对中华体育精神的认识,对接受和理解中华民族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体育精神并非简单的体育发展史,同时也不是体育历史发生的重大事件,而是对中国人运动观、竞技观、健康观、伦理观等思想价值观念的浓缩,同时也是对这些观念的现代化转变。

  语言、历史、文化等虽然是促进民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并非最关键的原因,让民族具有凝聚力,最重要的是民族成员之间愿意结合在一起。从我国历史上分析,各个少数民族虽然文化、生活习惯、生产方式与汉族有所不同,但大多都愿意接受汉族的生活方式,并且更倾向于认为双方拥有共同的历史,具有历史认同感,这也是促进我国历史民族融合发展的最关键原因。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国际比赛体育运动员不仅代表了自己,更代表了背后的国家和民族。在体育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能够为世界展示自己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形象,这也就体现出民族和国家意识在中华体育精神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在奥运会等国际体育竞赛中取得了大量优异成绩,并在 2008 年承办了北京奥运会,极大的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使得民族凝聚力有了极大的提升。作为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面临的问题就是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保证和而不同,即保留每个民族的鲜明特色,同时促进多民族的共同发展。而通过体育运动,各民族能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在共同发展的同时保留了民族特色,如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等比赛项目,更是凸显出了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这也就使得各民族之间能够相互融合、团结,作为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而存在。

  历史认同与民族认同,是促进我国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而我国国家认同主要受到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来自各民族能否和平共处、是否出现民族分裂倾向的内部挑战,另一方面则是全球化背景下,来源于其他国家的外部挑战。而在中华体育精神中,更加重视公正公平和团结协作,这种思想观念直接体现出了我国对待各民族平等、团结的核心理念。在我国“台独”、“藏独”等问题频发的紧张局势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能够加强各民族的国家认同,对于促进国家稳定发展、实现各民族协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有利于推动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

  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罗荣渠认为,中国往回追溯,鸦片战争是中国正式迈向现代化的起点。

  中国文化的现代化与社会经济的现代化基本同步,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进程,从最初的洋务派“师夷长技”的器物层面,逐步的发展到维新派的制度层面,直至“五四”的新文化运动时,已经发展成为更深层的思想观念层面。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加强创造新的社会主义文化,虽然走了弯路经历了挫折,但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

  特别是改革开放时期后,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成为发展中的中国面临的非常重要的问题。张岱年先生提出:中华文化究竟向何处发展?20 世纪的学者对此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形成了三种主张,一是全盘西化的自由主义,二是入学复归论的保守主义,三是综合创新类的马克思主义。

  很多学者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不是实现全盘西化。儒家文化在中国虽然有几千年的影响力,但是仍然存在着很多糟粕。

  无论是传统儒家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要批判的对待。

  中华体育精神是在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符合马克思主义学派“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批判继承,综合创新”的原则。中华体育精神是中西文化的深度交融,根植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中,积极主动的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补充和完善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追求民主、科学、自由、平等,不仅能够表现出工具理性,而且彰显了文化创新意识。

  中华体育精神在建国后的社会实践中已多次发挥过凝聚民心、振奋民族精神、稳定社会的重大积极作用,这就充分证明了它在社会生活、文化生活中具有合理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可行性。中华体育精神表现出中西文化融为一体的全面的深度交融,其能承担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重任。以体育为中介,就能在中国社会推动传统文化实现现代化的转型,同时中华体育精神也有合适有效的载体,它就是体育运动。在体育运动中,中华体育精神就能够生存、发展并延续下去。这样,中华体育精神就理想地解决了我国传统文化现代化的难题。

  文化运行的外在表现是中华体育精神可以改变中国人传统的行为、生活、审美方式,能够调整和部分改变中国人传统的心态和传统思维方式,赋予中国人以现代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从文化创新看,中华体育精神能推动和发展科学技术、繁荣中国的文化艺术,并有效带动中国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总之,不论是从理论还是实践发展中来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在实现文化转型中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可以充分提升中华民族的综合素质.

  美国人类文化及社会心理学家英格尔斯认为,国民的身体素质水平直接影响了未来国际竞争的格局。同时,英国学者吉登斯也在风险社会理论中提出了,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社会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越来越大。而面临复杂的国际格局,要求人们具有过硬的心理素质和风险意识,从而更好的面对挫折。而如果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不足,在国家政策调整的过程中如果发生一定的挫折,会导致社会的动荡和不安。因此,推动中华体育精神的发展,能够从以下几方面发挥出其优越作用:

  首先,能够提升国民身体素质。意识对人的行为起到了重要的先导作用,而快乐健康思想是中华体育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思想对于国民的体育锻炼思想会产生深远的影响。国民树立体育精神,能够促使其加强体育锻炼,进而达到提升国民抵抗力和身体素质的目的,实现对国民体格和仪态的改造。

  其次,能够提升国民心理素质。人的心理素质主要受到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智力因素属于先天因素,培养智力水平的难度较高,而非智力因素则是在后天所形成的。在中华体育精神中,如荣誉感、使命感等,都会对人的非智力因素产生影响,使人们形成不畏艰险、追求胜利、勇于拼搏的优秀思想精神。同时,在体育竞赛过程中,运动员通常会有较大的压力,而优秀的运动员能够良好的调整自身心理状态,并解决突发情况,体现出运动员的心理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高于普通人,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能够通过体育运动,有效培养人们的心理素质水平,进而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水平。

  最后,能够提升国民的社会素质。现代社会的变化速度越来越快,灵活应变的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的基础素养之一要求人们能够在产生变化之前进行预测和改变,从而降低变化所产生的影响,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而在体育竞赛中,针对攻守、进退、动静、强弱等行为,都需要运动员灵活多变,见机行事,从而解决比赛场中出现的各类问题。这也就体现出中华体育精神,在解决这些复杂问题时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四)中华体育精神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文化资源.

  习近平主席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其中民主的健全、社会的和谐离不开中华体育精神,中华体育精神是其中的重要文化资源之一,主要体现在以下五方面:第一,中华体育精神包含民主和法制。在竞技的过程中,必须遵循严格的程序,根据竞赛规则进行,被称之为民主程序的典范。体育竞技过程,能够充分的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能够让参与者全力以赴的投入到体育比赛中。体育规则在制定、执行、人才选拔方面,均体现了民主制度,任何一位运动员都能够充分行使自身的民主权利,共同规则行事,体育运动过程中的规则意识,是法治精神的体现。第二,公平竞争精神是中华体育精神的核心。公平、正义是体育领域所追求的最高准则,只有在平等的环境中,才能保障运动者能够实现公平竞争。正是从体育领域的公平正义,才延伸到其他领域的公平正义,才形成公平正义的价值理念。在社会公平公正价值取向导向下,实现社会公平则成为政治的最高追求,缩小贫富间的差距,实现各阶层利益之间的平衡,成为执政党执政的核心内容。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降低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能够凝聚各阶层力量,推动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第三,中华体育精神彰显了团队精神。互助合作、高度协调配合、相互信任、忠诚不渝,成为团队精神的主要体现。在一个具有团队精神的环境中,成员间相互配合,为了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奋斗。团队精神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信任和友爱。中华体育精神能够提供诚信友爱的价值理念。第四,公平竞争精神、规则意识,能够推动安定有序价值理念的形成。任何社会的有序运转都必须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中国体育提出的规则意识,能够让人们充分认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加强社会管理、建立健全法规政策,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秩序的良性运行。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精神,是中国体育精神的具体内涵,也是社会正常运行的内在力量。人人遵守规则,规则对人人都有约束力,才能实现各得其所、各得其乐,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稳定和谐发展。第五,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天人合一、和气之道,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体现,“和争”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和的基础上,鼓励自由、平等和规范竞争;二是在竞争环境中,强调和睦、和美、和平,注重和谐。

  二、 中华体育精神弘扬面临的问题.

  (一)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中传统文化的缺失。

  中华体育精神几十年以来体育精神的凝聚,是我国先进的体育理念的凝聚,其根植于中华传统文明的土壤中,吸收了西方奥林匹克精神的普世价值观。而这种西方体育精神融入到中华体育精神中,并不是文化侵略,而是中华体育精神的主动接纳。开始于晚清时期洋务运动,民国时期经过长期的东西方文化对弈,民族传统体育已苟延残喘,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的二十余年,由于社会发展需要的片面认识,在中国体坛上,民族体育几乎绝迹,中国体育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从此天各一方、无情的被割裂。虽然现今民族传统体育依然活跃在体坛,但是这种形式上的火热,并不代表观念上的回归,被遗弃的东方传统文化仍然被置之一边,没有被重新拾起。纵观当代体育观念,传统优秀体育文化很难寻觅。天人合一、和合之美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在中国体育长期发展中完全忽略了这一精髓,中华文明的珍贵价值被无情的抛弃。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高雅韵味,令人久久不能忘怀,是中华儿女的精神动力,但是在中国体育精神中也很难觅其踪迹。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具有大量的体育文化资源,比如娱乐特色、游戏特色体育运动,均广泛的撒播于民俗体育活动之中。经过多年的发展和补充,已经成为原生态的体育资源,具有典型的后现代文化多样性特征,迎合了中国人健康生活的需求,而这些原生态的体育资源正在不断的流逝,保护和开发利用显得尤为急迫。一直以来,中华体育精神集中体现祖国至上、顽强拼搏的精神方面,中华体育精神都紧紧围绕着竞技体育进行,创造辉煌、拿下冠军中华体育运动的唯一目标。所以回顾历史,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很多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已经被中华体育精神所抛弃,中华体育精神中要体现的是体育的普世精神,而东方传统美德几乎不见踪影。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必须体现出传统民族文化的优秀成分,结合文化建设新观念,重新构建出具有中华特色的体育文化。

  (二)中华体育精神弘扬与核心价值观体系的融合不足.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从三个不同的层级回应了中国今后的发展,国家的建设方向、社会的构建以及公民的素质培育,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思想意识多元化、多样化的实情下,我们面对西方思潮不断的渗入应加强正面引导,扩大我国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力度。习近平指出,“充分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中华传统美德实现创造性的发展,结合时代特色,重塑传统美德新内涵,彰显传统美德的先进性、永恒性,形成当代社会主义价值观,彰显传统美德的魅力,弘扬当代文化的精神”。

  在社会利益多元、各种矛盾叠加交错的社会转型期,道德伦理的问题渗透到体育领域,诸如足球的”黑哨”、乒乓球的“违体犯规”、游泳的“禁药事件”

  等,均未体现出中国做为体育大国的应有风范,中华体育精神曾经是文化的典范,是价值的引领,如今却寂寞无声。

  单独依靠宣传教育、德育引导、社会舆论等手段,很难有效的弘扬中华体育精神,很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动员中中华体育精神的传播方式和强度有限,中华体育精神难以将其亲和力与感染力真正传播至民族思维内部。在教育宣传、学校教育等方面,没有充分利用优秀案例、人物典故等学习资源丰富中华体育精神的内涵,发掘其宝贵的当代价值。对传统体育文化的学术研究和理论探讨未受到充分的重视,全社会学习中华体育精神、认同中华体育精神,进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氛围还未形成。对于中华体育精神的研究,应该以其产生和形成渊源为基点,通过其内涵构建、发展维度、理论依据进行探索,形成科学的体育文化理论体系。

  (三)中华体育精神弘扬后续动力不足.

  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初期,中华体育精神以其独特的魅力带领着中华儿女奋勇向前,“振兴中华”的口号为落后的中国恢复了民族自信心,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的阻挠,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族精神得到了空前高涨,成为一股巨大的动力,推动着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持续进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外来思想冲击者中国本土思想,90 年代所提倡的中华体育精神激励作用正在慢慢的弱化,中华体育精神渐渐的被人们所淡忘,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我国文化的主体文化观念缺失。首先,中华体育精神缺少人文观念的支持、培养,其次,缺少东方文明生态观念的传承。中华体育精神失去了依托和根基,犹如昙花一现,很难在人类精神生活中扎根。

  纵观中国体育历史发展的脉络,在制度建设层面,中国体育缺少主题文化观念,当前形成的体育理念深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思想的影响,虽然带有东方文明原生态、西方文明的痕迹,但是都是不完全的,是为政治和经济服务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在新的时代环境中,中国体育精神很容易受到功利需求的影响,虽然能够取得短期效应,但体育的自身价值和本体目标模糊, 不能形成有利于民族长远发展的理念, 对于民族的长远发展却弊大利小。

  三、文化强国战略与中华体育精神的相互促进关系.

  (一)文化强国战略为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指明了方向.

  当今社会,国家的竞争就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在一定程度已经超越政治、经济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软实力,强国的主要标志必须说“文化强国”。党中央提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打造文化强国的战略部署,文化强国主要体现在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全力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

  52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要成为真正的世界强国,就必须建设与”经济强国”地位相匹配的“文化强国”。回顾历史,中华体育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缩影,并且与其他文明中的体育精神也有较大的差异。在我国数千年发展的历史下,早已形成了完善的中华体育精神,而如何深入的发掘中华体育精神,了解其核心内涵,也就成为中华体育精神传承和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而文化强国战略能让人们在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的前提下,提升对于文化的认知水平。在中华体育精神中,人们的认知水平主要体现在中华体育精神内涵、本身价值、意义和作用等方面。同时,文化强国战略也将文化认知作为人们认识和了解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让人们能够明确认识到中华体育精神的发展方向。在文化强国战略认识到行动本质上是人们处于某一特定的社会或文化环境中而产生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思维过程和一举一动,都体现出了文化的特点。例如,语言作为地区或民族文化的结晶,是在各类文化环境中形成的。因此,文化强国战略的推动,为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人们认识和理解中华体育精神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中华体育精神的发展,就要借助这一契机,发挥文化强国战略的引领作用,与政治、经济、科技、教育等因素相互联系作用构建体育环境,并通过中华民族的浓厚的底蕴作为动力,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进而推动其创新和传承发展走时代化、大众化、现代化的变迁之路。

  (二)文化强国战略为中华体育精神弘扬创造了契机.

  中华体育精神的弘扬与发展,不可能单独发展,只有在文化强国战略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才能够让中华体育精神形成自觉,从而促使人们不断的追求体育运动,树立体育运动的价值追求。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例,作为全世界的标志性运动,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契机在于以求健、求美、求乐为核心目标,体现出在当代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核心诉求。而文化强国战略对国民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整体素质的要求,为中华体育精神发展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为中华体育精神发展创造了契机,传承与发展中华体育精神,核心目的在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基调与诉求,让人们在运动的过程中更明确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中华体育精神是结合世界发展的实际情况,基于真实存在的事物而形成的,在体育竞赛中,人们能够切身体会到不同文化的体育精神,并形成文化强国战略下的文化信仰。与之相比,宗教信仰根植于人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想象,需要通过仪式等方式体现,具有抽象化的特点。但在文化强国的战略背景下,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们的体育运动行为习惯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为社会的个体,每个人都不可避免的会面临挫折和困难。只有具有中华体育精神,才能更勇敢的面对困难,并灵活的调整方法来解决问题,体现出了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意义。

  (三)中华体育精神弘扬有助于文化强国战略的实施.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血脉、精神家园集中体现在文化方面。缺乏物质文明,民族和国家则是贫穷的,缺乏精神文明,民族和国家是空虚的。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历经多年的发展,凝聚成了中华体育精神,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和标志。中华体育精神根植于民俗文化的沃土中,有着几千年的优秀成果,其内涵非常丰富。比如,流传至今的舞龙活动,不断的跳跃、闪躲,彰显了炎黄子孙积极向上、执着追求的精神面貌。傣族的狮子舞,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凝聚,彰显了傣族民众勤劳淳朴的风貌。传承和发展中华体育精神,能够推动我国文化强国战略部署的实现,能够增强民族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自尊心,有利于实现民族文化的输出。

  中华体育精神作为社会主义体育文化的核心部分,和我国的文化强国战略绝对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但其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一部分,我们应对于体育文化有益部分进行发扬光大,对阻碍文化强国战略的体育文化加以改造。文化强国的建设不是用现代理性替代我们的传统文化,而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将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的社会主义文化当中。

  一个国家的文化建设不应是片面的,而应该是全方位的,这就要求文化强国在器物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对文化、经济、政治和军事等诸多因素进行提升。中华体育精神源自于中国体育竞赛,但其对民众的身体素质和文化修为施加影响,增进民众之间的社会交往,促进社会关系的和谐,其实质应该是为广大民众服务,提高民众体质,为民众传承的传统体育文化,因此,作为精神层面的中华体育精神,其弘扬、发展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带动了文化强国的发展进程。

TAG标签: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