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对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3年4月~2017年1月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比较两组产妇症状缓解率;症状控制时间、分娩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差异。结果 B组产妇症状缓解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症状控制时间、分娩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和心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压和心率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产妇血压和心率,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治疗;效果。
妊娠期高血压是孕产妇常见并发症,而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症状严重,是导致妊娠期高血压产妇死亡重要原因。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病情危急,可威胁孕产妇生命安全,需及时进行正确诊断和抢救[1].本研究分析了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月~2017年1月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产妇5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B组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6.34±2.55)岁。A组年龄21~35岁,平均年龄(26.31±2.36)岁。两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A组采用常规治疗,常规给予利尿、降压、强心和吸氧等常规治疗方法。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用20~40 mg速尿静脉推入纠正心衰,将西地兰0.2~0.4 mg和20 mL5%葡萄糖静脉缓慢推入,并用40 mg多巴酚丁胺和50 mg硝普钠混合500 mL5%葡萄糖微量泵入。除此之外,加强对产妇和胎儿的监测,并测量血压、脉搏和体温,加强心电监护。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产妇症状缓解率;症状控制时间、分娩后住院时间;治疗前和治疗后产妇血压和心率的差异。
完全缓解:血压平稳,心衰症状得到控制;部分缓解:血压降低,心衰症状减轻;无缓解:未达到上述标准。总缓解率=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产妇症状缓解率相比较。
B 组产妇症状缓解率高于 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前和治疗后血压和心率相比较。
治疗前两组血压和心率比较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压和心率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产妇症状控制时间、分娩后住院时间相比较。
B组症状控制时间、分娩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两组产妇症状缓解率相比较】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发生跟产前未进行规范产检、产妇不重视,对高血压未及时治疗等因素相关。妊娠期高血压产妇因腹压高,内脏血流减少,回心血量增加,可对正常呼吸造成抑制,并引发心力衰竭。目前临床治疗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多采用消除诱因、限制补液量、强心和改善低蛋白血症等措施,在上述常规治疗基础上,根据产妇情况给予血管扩张剂等药治疗,可有效降低周围阻力,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肌供氧供血的增肌,对改善产妇预后和减轻对胎儿的影响意义重大[3].
本研究中,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多巴酚丁胺、速尿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结果显示,B组产妇症状缓解率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症状控制时间、分娩后住院时间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血压和心率比较无显着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组血压和心率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力衰竭的治疗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产妇血压和心率,缓解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路 畅,王 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力衰竭的临床分析[J].医学综述,2013,19(2):364-366.
[2] 谢晓海,代雪梅,唐 勇,等。妊娠期高血压合并心衰剖宫产麻醉方案的研究[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6,27(2):223-225.
[3] 刘 杰。妊娠期高血压合并急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护理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4,24(5):2679-2680.
TAG标签:
产妇
50例
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