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背景: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主要心血管系统疾病。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环节,血小板参与粥样斑块的发生发展。血小板体积参数包括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mean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PDW),共同反应血小板的粘附聚集及活化能力。血小板体积参数的定期监测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治及病情评估有重要意义。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冠心病患者的血小板体积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血小板体积参数在冠心病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取 2016 年 1 月 1 日至 2017 年 1 月 1 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因各种适应症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患者的基线资料、入院后 MPV、PDW 等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冠脉造影结果。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结果,根据 CAD 诊断标准将研究对象分为两组,比较 CAD 组与对照组间的一般资料及临床信息,比较两组间血小板体积参数与 CAD 之间的关系。在 CAD 组中进行亚组分析,依据患者冠脉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比较组间血小板体积参数与冠脉病变支数的关系。根据疾病种类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ute coronarysyndrome,ACS)及稳定性心绞痛组(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比较血小板体积参数与 CAD 疾病种类的关系,应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别比较各组间的相关性。
结果:(1)CAD 组 MPV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0.8±1.4fL vs. 10.3±1.2fL,P<0.05),两组间 PDW 无统计学差异(15.1±2.2fL vs. 14.6±1.8fL,P>0.05)。(2)在 CAD 人群中,多支病变组 PDW 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15.2±2.2fL vs. 14.7±2.2fL,P<0.05),MPV 在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3)CAD 人群中,ACS 组患者 MPV 显着高于对照组(11.0±1.4fL vs.10.3±1.2fL),PDW 较对照组明显升高(15.2±2.2fL vs.14.7±2.2fL),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4)经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发现 MPV 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相关性,是冠心病的独立相关因素。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脉压差、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C)、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IB)因素后,MPV 与 CAD 仍有正相关性(OR=1.249,95%CI:1.024-1.523,P<0.05)。单支病变组与多支病变组比较,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TC、FIB 因素后,PDW 仍与冠脉病变支数呈正相关(OR=1.095,95%CI:1.003-1.195,P=0.043),是冠脉病变支数的独立正相关因子。ACS 组较对照组 MPV 水平显着升高,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TC、LDL-C、FIB 因素后,MPV 水平的升高与ACS 的发生具有相关性(OR=1.493,95%CI:1.271-1.755,P=0.000),表明 MPV 与 CAD疾病种类相关。
结论:血小板体积参数是冠心病的重要相关因素,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及疾病种类密切相关。临床监测上血小板体积参数对冠心病的早期诊治及病情评估有一定价值。
关键词:血小板体积参数、冠心病、冠脉病变
Abstract
Background:Coronary artery disease is a maj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 which hurts thehealth and life of human. Atherosclerosi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AD. Platelets participate in the development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Platelet volume parameters include mean platelet volume (MPV) and 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PDW) are on behalf ofthe function of platelet adhesion aggregation. Therefore, regular monitoring the concentration of platelet volume indices is important to make diagnosis of CAD and predict the severity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Objective:In this study,we want to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ean platelet volume,platelet distribution width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through retrospective study,We want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value of the platelet volume indices in patients with CAD.
Methodology: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study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volume indices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Due to the admission criteria,we selected patients who did coronary angiography at Southeast University Affiliated Zhongda Hospitalfrom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and collected all the patients' baseline data,laboratory test esults,coronary angiography results.According to the CAD diagnostic criteria and coronary angiography records,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and CAD group.The general data and clinical information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and fi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volume parameters and CAD. According to the number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CAD group was further separated into two groups called single-vessel disease group and multi-vessel group.CAD group was divided into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group and stable angina group.Each of them was analysed to acc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latelet parameters and its characteristics respectively through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Results: (1)MPV in the CAD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0.8±1.4fL vs.10.3±1.2fL,P<0.05)。 PDW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15.1±2.2fL vs.14.6±1.8fL,P>0.05)。 (2) In CAD group, PDW in the multivessel disease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one-vessel disease group (15.2±2.2fL vs. 14.7±2.2fL,P<0.05), MPV was not statistically different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3) In CAD group, MPV in ACS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1.0±1.4fL vs.10.3±1.2fL), and PDW was also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15.2±2.2fL vs.14.7±2.2fL), both had statistical differences (P<0.05)。 (4)In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increase of MPV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CAD,it was an independent correlative factor CAD. After adjusting for age, gender, smoking history, hypertension, pulse pressure difference, TG, TC, LDL-C, and FIB factors, there was still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PV and CAD (OR=1.249, 95%CI: 1.024-1.523, P <0.05)。 In single-vessel disease group and multi-vessel disease group,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gender, smoking history, BMI, TC, and FIB factors, PDW was still associated with the number of coronary lesions(OR=1.095, 95%CI:1.003-1.195, P=0.043), which was an independent positive correlation factor for the number of coronary lesions. MPV levels in the ACS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adjustment for age, gender, smoking history, hypertension, TC, LDL-C, and FIB factors, elevated MPV levels were associated with ACS (OR= 1.493, 95% CI: 1.271-1.755, P=0.000), indicating that MPV is associated with types of CAD.
Conclusion:Platelet volume parameters are important correlative factors of CAD.They are related to the number of coronary artery lesions and types of diseases. Clinical monitoring of platelet parameters contributes to the diagnosis and assessment CAD.
Keywords:platelet volume indices,coronary artery disease,coronary artery lesions
目录
前言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大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及其最严重的并发症心肌梗死已经成为人群最主要的死亡原因[1].在我国,现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至少2.9亿,其中心肌梗死患者约250万,每年约35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死亡例数居各疾病之首[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中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明显,心血管疾病的发病人数持续增加。据《中国心血管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及死亡率均处于上升阶段,心血管疾病占居民疾病死亡构成的40%以上,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是我国居民的首位死因。其中每5名成人中就有1人患有心脏病,而每5名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脏病,足以见得心脏病对于我国居民健康的威胁。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负担日渐加重,已成为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3,4]
CAD指冠状动脉(冠脉)发生粥样硬化引起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起的心脏病,又称为缺血性心脏病。冠状动脉发生长时间痉挛或急性阻塞,血管腔内形成血栓,使部分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缺血,可以造成局部心肌坏死、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等,目前死亡率仍然较高[5].
而冠心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病机理复杂,个体差异明显,对于CAD的发病机制、发生发展的研究有助于早期识别疾病、疾病的严重程度。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在CAD的病因中起关键作用,AS是一种以各种复杂过程为特征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其主要机制涉及不平衡的脂质代谢和不良免疫反应[6].
血小板在AS及斑块形成的过程中均具有重要作用。血小板不仅在止血和凝血过程中起关键作用,同时也参与AS以及斑块的生长[7].血小板的激活可见于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阶段,而循环中活化的血小板与血栓形成事件相关。在AS的动物实验和稳定的冠心病的患者中能检测到循环活化的血小板。AS相关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能增加循环中活化的血小板数量,因此循环活化血小板的存在与AS的发展和进展密切相关[8].同时与内皮细胞和炎症细胞的相互作用是血小板参与心血管疾病发展的主要途径,而血栓形成作为AS发展的最后一步,导致该过程出现最有害的临床表现。当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经一系列信号转导途径导致血小板被激活,血小板被激活时,其代谢速增加,原来贮存于致密颗粒内的腺苷二磷酸(ADP)、5-羟色胺和某些前列腺素被释放入血,促进血液凝固,血小板内部的糖原、腺嘌呤核苷酸、血小板第3因子活性亦增加,使胶原粘附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同时活化的血小板导致可溶性免疫介质的释放,同时可被单核细胞摄取,诱导巨噬细胞增强释放细胞因子,这些炎症相关因子共同参与AS的发生、发展过程,最终引起病变血管部分或完全性闭塞,引发不良心血管事件[9].由此可见,血小板对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展,斑块不稳定和血栓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至关重要。既往有研究表明当存在如肥胖、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疾病等危险因素的存在下,由脂肪组织和内皮功能障碍的内皮产生的细胞因子可刺激骨髓可产生更大的、具有反应性的血小板。体积增大的血小板具有以下特征:在胶原刺激下比正常体积的血小板更易发生聚合;能产生更多血栓烷A2;表达更多的糖蛋白Ib及其IIb/IIIa受体以及促凝血的表面蛋白;对ADP的反应性增强,因增大的血小板含有更多蛋白质和颗粒,在ADP作用下聚集更快;对前列环素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敏感性降低。这一系列变化使血小板活性增强,这又有利于血栓形成和缺血事件的发生[10].因此,血小板的形态及功能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大体积血小板具有更活跃的聚集及粘附作用,易导致血管栓塞事件的发生。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plateletvolume,MPV)和血小板分布宽度(meanplateletdistributionwidth,PDW)是血常规中的常规指标,作为血小板体积参数共同反应了血小板体积及黏附聚集、活化功能,可能是预测心血管疾病患者病变程度及预后的生物指标。
基于上述背景下,进一步研究血小板体积参数与冠心病的之间的关系,分析二者间的相关性。本研究拟通过对在我院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数据进行回归性分析,观察血小板体积参数与冠心病及冠脉病变支数、冠心病种类之间的关系,为早期识别冠心病人群、早期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提供依据。
综述
血小板体积参数与冠心病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目前心血管疾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重大疾病,CAD是主要的死亡原因[11].有研究指出CAD是一种炎性进行性疾病,AS是发病的主要机制[12].血小板作为炎性反应与血栓形成的重要枢纽,可促进AS和血栓形成[13,14].血小板相关指标包括MPV、PDW,共同反映血小板活化期间的功能指标,而体积较大的血小板较正常形态的血小板聚集和粘附的作用更强,血栓形成的风险更大[15],具有心血管疾病的预测价值。现就血小板体积参数对CAD的影响作一综述。
一、血小板与血小板功能稳定形态的巨核细胞
通过生成1-2μm,大小,寿命为8-10天的盘状无核细胞,促进血液的循环。而这些巨核细胞的细胞质碎片则被称为血小板,据统计每个巨核细胞可产生约1000-3000个血小板,通过形态改变和释放生物活性物质达到自我调节[16].其主要的作用是通过适当的止血来维持血管的完整性。血小板含有不同类型的颗粒,每种颗粒中含有特定的成分[17],主要包括α颗粒、致密颗粒及溶酶体颗粒即γ颗粒。α颗粒含有由巨核细胞合成或在血浆中通过内吞作用形成的黏附分子及蛋白质包括血小板血友病因子(vonwillebrandfactor,vWF)、血小板因子4等,参与止血及炎症反应。致密颗粒中含有离子(如钙离子)、ADP等,可介导血管紧张度并放大血小板活化与聚集能力,诱导血小板聚集,参与血管收缩及炎症反应。γ颗粒含有介导血块回缩的水解酶及蛋白酶,破坏细胞外基质并清除血小板血栓[18,19].血小板膜含有多种类型的受体,包括整合蛋白(αIIbβ3,α2β5,α5β1,α2β1),富含亮氨酸受体(GPIb/IX/V),G蛋白耦联受体(PAR-1,PAR-4,P2Y12,血栓素A2(ThromboxaneA2,TXA2)等。生理条件下,未受伤的血管系统中血小板不发生活化、聚集。血管壁一旦受损,血小板膜表面受体介导血小板黏附到细胞外基质上,经自分泌及旁分泌放大血小板的聚集反应,通过信号转导进而募集、粘附活化的小板,形成血小板栓子。其释放大量促血栓的因子包括P选择素,5-羟色胺、ADP、TXA2等,同时会诱发和加重炎症反应,导致内皮功能的异常、促进细胞的黏附、聚集,同时诱发血管痉挛及收缩[20].
二、血小板与血小板体积参数
血小板体积参数包括MPV、PDW是研究广泛的血小板活化标志物,研究者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常规检测血小板指标评估血小板活化状态。研究证实血小板体积参数MPV及PDW均与血小板活化相关[21].
MPV是指单个血小板的平均体积,MPV数值越大,血小板平均体积越大常作为测量血小板大小的指标,与血小板计数呈反比。PDW表示血液中血小大小的离散度,其数值增高表示血小板体积大小悬殊、不均衡。在血小板活化过程中,血小板的形态发生改变并产生伪足,血小板发生聚集导致血小板大小发变化,从而影响PDW的改变。PDW的增加可能表明骨髓产生的体积较大的网织血小板增加。血小板的大小一定程度上反映其活性及功能状态。当存在如肥胖、糖尿病、内皮功能障碍疾病等危险因素的存在下,由脂肪组织和内皮功能障碍的内皮产生的细胞因子可刺激骨髓产生更大的、具有反应性的血小板。体积大的血小板可以很快地与血小板激活物结合,在胶原和ADP的诱导下产生更多的促凝物质、血栓素A2等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5-羟色胺等血管活性因子,同时体积较大的血小板还可以表达更多的黏附受体糖蛋白GPIIb/IIIa,使血小板之间的聚集和黏附功能增强,易于形成血栓。因此,MPV、PDW被提出可作为反映血小板活性的标志物。
三、血小板与心血管疾病研究
显示心血管系统的重要核心作用是输送营养物质、生物大分子及信号分子,并且将气体输送至全身的组织脏器及细胞中。同时心血管系统对免疫系统及凝血系统有重要调节作用。血管内皮作为血管壁与血流之间的界面,是生物大分子及信号分子与周围组织交换的屏障,可防止免疫细胞和单核细胞黏附至病变区域,在AS的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心血管疾病中的重要病理生理过程是AS.作为一种全身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在于动脉内膜的炎性细胞聚集。这些炎症细胞包括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22].血小板除了参与破裂斑块的血栓形成之外,在斑块形成的早期过程中也具有重要作用[6].研究发现,血小板可在体外和体内直接黏附于完整的内皮细胞。血小板黏附于完整内皮细胞,经历血小板圈合、滚动后牢固黏附于血管壁。在血小板粘附初始,内皮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后,P-选择素介导血小板在血管壁上滚动使得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相接触。动物模型研究结果显示,血小板在内皮细胞没有脱落的情况下就可粘附在血管壁上。在内皮没有损伤的情况下,在血小板的相互作用下易于黏附在病变易发部位。P选择素介导的血小板黏附和滚动引发其与完整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导致血小板进一步的活化,大量血小板聚集活化的同时增加了血液的粘附和血管阻力,从而减慢血流,而血小板在炎症诱导的内皮细胞活化以低速不断滚动,随后通过整联蛋白结合介导其与内皮细胞牢固黏结。在滚动及逐步黏附的过程中,血小板经大量活性物质被激活并与相应内皮表面连接越来越紧密,血小板和内皮细胞表达和分泌趋化因子并产生单核细胞募集到炎症部位的信号,加速AS的发展。同时血小板通过血管壁内膜细胞介导内吞胆固醇,增强血液中巨噬细胞吞噬溶酶体的活性,加速富含脂质的泡沫细胞水解并浸润至内皮下,在各颗粒及因子的作用下,平滑肌细胞增殖合成分泌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和弹性蛋白形成的纤维帽,最终形成粥样斑块。当斑块破裂时,内皮下基质外露于血流中时,内皮下基质含有蛋白质包括vWF和胶原,血小板被通过糖蛋白受体与vWF、胶原蛋白结合导致血小板活化,进一步在血小板粘附受体表达中加强血小板的黏附作用,大量血小板聚集导致血栓形成造成血管完全或不完全闭塞。
四、血小板体积参数对CAD患者的影响
作为血小板活化期间显着增加的参数指标,越来越多的研究认为MPV、PDW与CAD的发生、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预后相关。这些研究结果为冠心病血管病变程度、疾病预后提供新思路。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随着血小板体积参数水平的升高,CAD的发病率增加,不良终点事件发生率增加,临床预后越差[23].
1、血小板体积参数与CAD研究证明,MPV、PDW可作为预测、诊断和评估CAD预后的指标。Uysal等[24]选取194名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根据冠脉造影的结果将其分为CAD组及对照组,研究发现CAD组较对照组的MPV明显升高,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MPV可用于评价冠脉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是其独立预测指标。Ekici[25]根据血管造影结果计算了患者Gensini和Syntax评分,评价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作者进行统计学分析后得出MPV与Gensini及Syntax评分之间存在正相性(P<0.001),说明MPV可作为CAD的危险因素指标之一。Bekler等[26]研究发现当PDW数值升高时与ACS患者冠状动脉严重病变相关。在同一研究中,PDW数值的升高、糖尿病及心肌梗死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Akin等[27]研究发现,PDW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levationmyocardialinfarction,STEMI)患者的SYNTAX积分相关。Reddy等[28]对173位明确诊断为STEMI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研究发现MPV水平的升高STEMI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对预测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有重要价值。在不同的研究中,STEMI患者的PDW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9].但是也有研究提出MPV不能作为冠心病的危险因素[30].Sahin等[31]对411名稳定冠脉血管疾病患者进行Syntax积分,研究结果显示MPV的增加并不依赖于CAD的严重程度。另有研究测量2330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的MPV、PDW水平,发现二者对CAD有预测价值[32].
2、血小板体积参数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有研究报道血小板的参数可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PCI)术后患者预后及血管造影结果。Huczek等[33]对398名行PCI术后的STEM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访6个月后进行统计学分析,最终发现高水平的MPV组的全因死亡率明显高于低水平MPV组(12.1%vs.1%,P=0.0125),因此得出结论即MPV是6个月全因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同时发现MPV可作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测指标(OR=4.7,95%CI2.3-9.9,P<0.0001),认为MPV对改善预后、辅助治疗具有指导意义。Akin等[34]分析了484名进行PCI的STEMI患者的人口学信息和临床资料,其研究结果发现PDW水平的高低与SYNTAX积分相关,可评估CAD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
3、血小板体积参数与CAD预后早年一项临床研究认为MPV数值的升高是MI发生后不良临床事件的预测因子[35].同样,Sun等[36]对1836例STEMI患者检测MPV并进行2-7年的随访,研究认为MPV升高与全因死亡风险有相关性。Goncalves等[37]对1432名接受PCI治疗的患者随访1年进行研究,结果表明,MPV升高与1年死亡或MI发生之间存在独立关联,在ACS患者中,肌钙蛋白和MPV水平的升高在预测主要终点事件发生方面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一篇系统评价及Meta分析显示在纳入的30项研究中,8项研究报道心血管事件组间MPV的平均差异,11项研究中将MPV二分类分为高MPV组与低MPV组,高MPV患者比低MPV患者死亡的可能性高达12%(RR1.12,95%CI1.02-1.24),研究提出MPV可能是CAD预后指标之一[38].另有研究证实PDW也是急性心肌梗死后患者死亡率的有效预测指标[39].Celik等[40]对306例STEMI行PCI的患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PDW是患者院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相关因素(OR=1.223,95%CI1.059-1.413,P=0.006)。
五、血小板体积参数变化与CAD相关的可能机制
血小板与CA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一方面,CAD作为慢性炎性疾病,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是其病理生理基础,血小板激活与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紊乱相关;另一方面,AS作为CAD的关键环节,有研究认为炎性因子所触发的血小板激活可能是AS的组成的关键部分[14],在炎症反应刺激下,通过信号转导使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病理性相互作用,通过结合、粘附及招募白细胞,使白细胞进一步粘附迁移至血管内皮下,加重AS的炎性反应过程。同时,在血小板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中产生并释放炎症因子,而血小板的促炎作用表现在可促进不同类型的细胞相互作用,并参与和延长动脉粥样硬化病变进程[41].随着AS所及的病变血管数量的增加,血小板的反应性逐渐增加,而血小板水平的增加也是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标志[42].
血小板体积参数可反映体内血小板的体积大小情况、骨髓巨核细胞以及血小板生成状况[20].不仅反映血小板的活性[43],同时与促血小板生成素、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等因素相关,当存在如肥胖、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情况下,骨髓可产生更大的、具有反应性的血小板[20].而体积较大的血小板通常加快代谢和酶促反应,分泌的介质增加[44],促进细胞粘附、聚集和血栓形成,导致局部血流下降甚至中断,引发急性心肌梗死、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血管事件的发生[45].然而,也有文章提出[46]血小板体积参数水平的升高是血管闭塞的结果,血栓形成的部位,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被凝血酶及其他分子所激活、血小板的破坏增加导致血小板过度消耗,促使血小板生成素的合成,巨核细胞生成年轻、体积较大的血小板,随之血小板体积参数水平也升高六、总结与展望MPV、PDW在冠心病诊断、评估病情严重程度、预后等具有重要作用,目前相关研究存在很多争议原因如下:1、血小板体积参数的数值是通过细胞计数器测量的,本身的高低界缺少统一的参考值。同时其受血液样本抗凝、储存温度和加工延迟的差异所影响,导致不同研究结果的差异,在进行统计学分析时可能存在干扰。因此需扩大样本,进行多中心前瞻性研究。2、血小板形态变化及功能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心血管危险因素本身对血小板体积参数的数值大小有影响,降血压药物尤其是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影响血小板的大小,血管紧张素II通过结合血小板表面的特定受体可以增加血小板大小,诱导血小板形态的变化。
因此需要对CAD患者多因素分层分析,排除干扰。也有研究指出血小板的形态和功能由影响巨核细胞生成过程的因素及血小板的循环所决定。其中第一个因素对血小板的大小及功能有更显着的影响。巨核细胞生成的调节为了满足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激活血小板的需要,导致血小板指数随时间变化,但其过程所涉及的炎症和免疫机制存在复杂性,机制尚不明确。有研究发现MPV存在另一个决定因素:遗传多态性可诱发血栓形成。目前需要更多的研究确定这些遗传因子在MPV的炎症与血栓形成的调控中的作用,这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3、部分学者认为在稳定性心绞痛人群中并没有血小板的消耗,致部分临床试验结果为阴性。也有学者提出MPV与巨核细胞及循环网状血小板百分比呈倍性相关,甚至可能与血小板聚集减少相关,因为较大的血小板可能是成熟血小板的前体,这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因此对于MPV、PDW和CAD的关系研究需要更加深入,在未来研究中,应更深入的研究血小板体积参数在CAD的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机制,为临床工作者针对CAD的诊治、病情评估、预后风险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由于本篇文章为硕士论文,如需全文请点击底部下载全文链接】
第一章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研究设计
1.3 统计方法
第二章研究结果
2.1 患者入组
2.2 一般情况分析
2.3 血小板体积参数与冠心病的关系
2.4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
第三章讨论
第四章结论
(1)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是反映血小板体积变化的指标,共同反映血小板的结构、功能及活性,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其数值的升高与冠心病的发生呈正相关,血小板体积参数作为冠心病的独立正相关因素,对冠心病的预测有一定价值。
(2)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分布宽度与冠心病冠脉病变支数及疾病种类相关,在一定程度上可作为冠心病患者危险分层的指标,指导临床进行病情评估。
参考文献
致谢
【由于硕士论文篇幅较长,此页面不展示全文,如需全文,请点击下方下载全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