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引言
德昌县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凉山彝族自治州中部 。 介 于 东 经 101° 54'-102° 29',北 纬 27°05'-27°36'之间,幅员面积2284平方公里。地处安宁河谷地带,横断山区康藏高原东缘,地形复杂多样,以中山地貌为主。辖22个乡镇137个行政村,5个社区居委会,有汉、彝、傈僳等23个民族,2012年末总人口21.5万人,是全国科普示范县、农村绿色能源示范县和四川省卫生县城、绿化模范县、园林县城、新农村建设示范县,正在创建省级生态县和省级文明城市。德昌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7摄氏度,年均降水1049毫米,无霜期300天以上,常年日照2147小时,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烤烟、蚕桑、蔬菜、林果、畜牧、劳务输出、花卉等特色支柱产业全面发展迅速。
201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61元,增长16.4%。201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9268元。
自“十一五”以来,德昌县人民政府在体制、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22个乡(镇)、137个行政村重点倾斜和支持,特别是“十一五”后期和“十二五”初,德昌县二、三产业初具规模后,政府对三农问题特别关注与扶持,给全县农村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此次对德昌县的农民信息需求、农村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的社会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74份,有效问卷352份,有效问卷占回收问卷的94.62%;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较低的现状,访谈50人,有效访谈人数47人,有效访谈率94%。通过问卷和访谈,以家庭中获取信息能力最强者为主要调查对象,对农民在信息需求种类、获取渠道、获取信息能力以及对现有信息获取途径、农村信息机构设置、拥有信息载体情况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同时,对凉山州统计局、政务中心、农业局等单位进行访问,所有调查研究历时半年。
2 调查与访谈对象的基本情况
由于德昌县民风淳朴,本次调查与访谈共450户农民均得以较好配合,形成有效结果的农户399户(其中,接受有效问卷和访谈男性村民为主267户,占66.92%;女性村民为主132户,占33.08%,其性别结构特征基本符合我国农村男主外、女主内情况),由于调查以户为主,对德昌县农村农民信息需求、建设等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主要情况见图1~图3:
经过对上述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见图1、2、3):
德昌县农村家庭农业信息的获取者,年龄结构主要集中在30~50岁,学历层次主要集中在初、高中,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大专及以上成员已在农村开始作为,并成为家庭主要骨干。家庭经营模式方面已从传统常规种植向经济作物种植集中,并向畜牧、渔业、旅游业等方面逐步发展。
3 德昌县农村农民信息需求现状调查情况
3.1 德昌县农村农民获取信息渠道硬件建设、服务方式及信息需求情况
调研中,笔者设计以下问题:即下面哪些硬件条件符合您家庭的实际情况(可多选,比例可能大于100%),目前您对各类农业信息的需求情况(可多选,比例总数可大于100%)、目前您通过何种途径 获 取 农 业 信 息(可 多 选 ,比 例 总 数 可 大 于100%)。根据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得到(图4、5、6)三个数据统计图,从统计图中可看出德昌县农村农民获取信息渠道硬件建设已取得较大突破,农民从传统的信息硬件走向信息化、网络化的历程已有一定突破(与沿海地区农村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这与德昌县的区域经济特色和农民的文化素养有一定关系。与此同时,农民对农业信息的认识与需求逐步与市场需求、农业生产建设、区域需求相统一,获取信息的渠道、方式已突破传统农业信息化建设及传递方式。
3.2 德昌县农村农民获取信息意愿、解决农业生产问题情况
调查研究中涉及德昌县农村农民获取信息意愿、解决农业生产问题、农业信息服务情况。
从图7和图8问卷分析不难看出,德昌县农民民风淳朴,其对农村农业信息的希望主要集中在:
“村中建立图书资料室、信息服务中心或类似设施(占 46.7%);相关部门定时发布农情及疫情资讯(69.9%);经常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农民解答疑难(占79.4%)”等三个方面。在遇到难题找谁解决这个问题上,绝大多数农民选择的是“农业部门(占54.5%),邻居、亲戚、朋友(占38.2%),向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咨询(占70.4%)”。以此可以推断,目前,德昌县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等方面政府有很多作为,老百姓对政府及其相关服务机构非常信任。
当然,从中也能看出,我国的信息服务中介机构服务质量、信誉度均达不到广大人民的信赖。
4 德昌县解决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应对措施
4.1 加快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的实施
为全面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2013年3月15日,德昌县农科局召开了“德昌县基层农技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启动仪式暨农业指导员培训会”,使参加培训的各乡镇技术指导员能在关键季节、关键环节和农民有需求时,在技术、政策、信息等方面及时迅速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该补助项目的实施大力提升了基层农技推广公共服务能力,可解决农业科技进村入户难的问题,为更好地开展农村信息化服务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技术保障。
4.2 打破传统农业信息化建设及传递方式,拓宽信息需求渠道
传统的农业信息服务手段落后,农业信息传递方式单一,而在当今网络环境下互联网在农村的渗透率迅速增大,德昌县农村农业信息硬件建设方面已有很大突破,被调查者中拥有手机、能收听广播信息并安装了有线电视(含自装设备)的众多。据此,德昌县可以与凉山移动公司一起因地制宜地组建移动乡音网,普及农户的移动电话,使农村用户通讯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解决农村信息盲区通信信息不畅通的问题,可在宽带基础设施资源短缺的村镇开展宽带信息镇村和3G 信息村的建设,加快发展3G移动业务,以移动信息应用推进信息化村建设。
4.3 注重实效,坚持多服务方式并举的信息服务
据调查,绝大多数农民在遇到难题时往往会选择向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咨询或找农业部门解决。由此可见,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与服务等方面政府起着主导作用,可责成农业信息服务机构在为农户提供信息服务时应注重实效,具体实施可采取如下方式:(1)根据本地主导产业发展要求和农民的信息需求注重信息内容上和信息利用上的实用性,依托县级专家组,联合科研、教学、企业等单位专家遴选并确定主导品种和农民渴求的致富信息。(2)为方便信息传递,政府应多采取在村中建立图书资料室、信息服务中心或类似设施;相关部门定时发布农情及疫情资讯;经常组织科技下乡活动,帮助农民解答疑难;建立相关农业信息资讯基站网络系统等方式。(3)广开多样性信息获取渠道,农民可通过乡村农技人员、政府宣传、农技推广部门、熟人交谈、电视或广播电台、报刊、书籍及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等渠道获取所需信息。
注释及参考文献:
[1]凉山州人民政府门户网站. 德昌县情简介[EB/OL].
[2]李红琴.彝族地区农民信息需求调查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凉山彝族自治州布拖县农村为例[J].图书馆,2013(4):62-64.
[3]王菊萍.凉山州农业信息化建设思路分析[J].西昌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9):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