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肥城桃产业发展概述

发布时间:2019-09-29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探讨肥城市肥城桃产业的发展问题??
  【第一章】肥城市肥城桃产业的发展问题探讨绪论
  【第二章】肥城桃产业发展概述
  【第三章】肥城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第四章】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探讨肥城市肥城桃产业的发展问题结论与参考文献

2肥城桃产业发展概述

  本章从肥城市所在的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文社会条件以及肥城桃产业发展的演变历程等方面对肥城桃产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进行分析,为肥城桃产业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1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分析

  2.1.1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的含义

  为对经营活动产生实际和潜在影响的政治力量以及有关的法律规章等因素。政治环境主要涵盖政治制度和体制,以及与此有关的法律、规章制度,和政府政策等。

  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路径进行了规划,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明确提出,必须加快从追求产量和依靠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营转变为兼顾数量质量效益、重视增强竞争力、重视农业科技创新、重视可持续的集约化发展,在具体推进农业现代化做法上,中央提出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立足各地资源优势,大力培育特色农业;把市场需求作为指引,加快发展具有个性化的种养业以及农产品加工业;形成形式多种多样、特色突出的乡村度假休闲产品;大力研究推出对当地特色优势农产品提供保险的以奖代补的中央财政政策。发展区域特色农业无疑是推进农业现代化,解决“三农”重要问题,实现农民增收以及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方式。

  2011年,山东省农业农村经济与发展“十二五”规划特别指出,为实现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率、环保生态、安全的要求,努力打造高效特色化农业,大力提升农业综合产能,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其发展重点之一:把园区创建和品牌塑造作为重点,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化农业,到2015年,力争实现全省高效特色化农业在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的比重以每年一个百分点的速度提升,突破65%.与此同时,深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业市场化程度,推进农业产业化“515”工程,完善对当地龙头优质企业的财政、金融支持政策等。

  泰安市农业局以文件形式说明,2011年本市农业工作的思路是以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增加为核心,以改变农业发展形式为主线,努力推动农业结构化调整,大力发展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推进本市农业向优势个性化产业转型,合理规划产业,把优势个性化产业的资源效益逐步转变为品牌效益和市场效益。

  近年来,肥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肥桃及其相关产业的发展,把肥桃产业作为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的战略抓手来抓,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完善产学研体系,努力将肥桃打造成优质、高效的特色产业,实施了肥城桃产业“二次创业”,强力推进肥城桃保护与提升工程。不断探索肥城桃产业的科学管理路径,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肥城桃产业发展办公室、肥城桃研究所等领导机构,从宏观层面指导、协调肥城桃产业化的发展。

  在制度层面,肥城市制定了《肥城桃保护与发展奖惩办法》《肥城桃标准化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等政策法规;2012年针对肥城桃规模扩大和不规范砍伐带来的问题,市政府制定《肥城桃树采伐管理暂行规》,巩固了肥桃发展的成果,提高了桃树成活率和保存率;2013年制订了《肥城桃产业振兴计划实施方案(2014-2018)》,为实现肥城桃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林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2.1.2经济环境

  经济环境分为宏观和微观角度,宏观经济环境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体制、收入水平、财政收支情况、产业结构和资源开发情况等。本节从宏观层面考察肥城市的国民收入情况和产业布局等与肥桃产业息息相关的要素。

  近年来,肥城市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逐步发展壮大,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和最具投资潜力百强中的位次逐步提高,并在2013年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城市排名中列山东省第四位,在福布斯中国大陆最佳县级城市评选中列第二十一位,较上年前进了八个位次。肥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情况如表2.1所示。

  在产业结构方面,三大产业结构逐步实现优化,截止2017年,三大产业比例调整为7.9:58.7:33.4,现代农业呈现新亮点。新发展市级农业示范园达20个,充分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不仅被评为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还被评为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成为泰安首家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50家,专业合作社766家,家庭农场184家,流转土地19.6万亩。

  2.1.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除涵盖发明,还包涵与企业市场相关的新技能、新工艺、新材料的展示和发展态势以及运用背景。肥城市山东省中部,毗邻泰安、济南等经济发达区域,信息化程度较高,群众受教育水平较高,对肥桃种植、育种过程中的新技术、新理念等较容易接受,对现代信息技术的接受程度较高,有一定获取、应用信息的主动性,因此肥城桃的科技驱动发展具有较好的群众基础。随着政府肥城桃栽培技术的推广普及工作,目前果农掌握肥桃一般栽培技术的占30%左右。桃子套袋、精细管理、桃树病虫害防治等一般管理技术都已经被桃农广泛接受并应用。

  肥城市作为桃子种植大市,政府非常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及普及,搭建技术沟通渠道,将桃农、生产基地、科研院所等各方有机联系起来,用技术创新推进肥桃产业的发展,将肥桃品种、质量、产量不断推向新高。为提高肥城桃的技术服务水平,市政府成立了肥城桃研究所和肥城桃开发总公司,在肥桃种植规模大的乡镇建立了肥城桃科技展,在肥桃种植大村配备有肥桃科技服务主任,从事桃农的技术帮扶、培训等工作,此外还建立了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研果树研究所等高校、科研单位的合作通道,建立并完善了肥桃种植科技服务体系,从科技创新到桃农果园管理都有完备的组织、制度保障。通过与科研院所的技术合作,近年来通过育种、改进施肥方式、灌溉技术等方式提高了肥桃的含糖量,明显提升了肥桃的品质,并且通过育种实现了肥桃早中晚熟的模式,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2.1.4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环境含义为分析对象所处的社会习俗、社会结构、行为规范、信仰和价值观念、生活形式、文化传统、人口规模以及地理分布等影响因素的成因和变化。

  肥城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自古有“君子之邑”的美誉。在华夏历史长河之中,肥城的齐鲁文化、儒家文化、同肥桃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相互融合,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化魅力。

  肥城桃文化源远流长,典史记载,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肥城境内就有桃树种植,有文字记载的肥城桃栽培历史也有300多年,改革开放以来,肥城桃规模不断扩大,肥城桃的经济效益逐渐提高,成为肥城农民提高收入的重要手段,也是肥城市农业、农村建设的靓丽的名片,因此肥城桃在肥城人民心中是不可替代的文化标志。普通农户栽种肥城桃的积极性高,并且在培育新品种、组织专业合作社等方面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正是肥桃根治在老百姓心目中的文化印记促进了肥桃规模的不断扩大。

  另外,1200多年的肥桃栽培培育出了独一无二的桃文化。肥城是吉祥文化的圣地。

  桃文化源远流长,既承载着幸福又象征着吉祥。自古以来,桃木制品具有吉祥、平安的美好寓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加快桃木工艺发展,肥城市政府连续六年主办全国桃木工艺品创新设计大赛,已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桃木旅游商品博物馆和桃木旅游集散地,赢得全省十佳旅游购物场所美誉、全国最大的桃木工艺品研发生产集散中心。全市桃木工艺产品种类涉及20个大系列,3000多个小品种,肥城桃木旅游商品总量占全国总市场份额的80%,斩获“全国最受欢迎的旅游纪念品”等40多个优秀奖项,后被文化部称赞“中国桃木雕刻之乡”.同时,自2002年起举办肥城桃花节,是桃文化的一个最重要一个组成部分,已在全国旅游节庆活动中享有较高的知名度,成为全国四大桃花节之一,而肥城也因为桃花节提高了自己的城市知名度。肥城市近年来桃花节举办情况详见表2.2.

  2.2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微观环境分析

  2.2.1竞争者分析

  在桃果品市场上,桃子品种多种多样,由于肥桃多集中在9-10月份成熟,集中上市,因此,同时上市的竞争品种主要有青州蜜桃、中华寿桃、北京晚蜜、深州蜜桃、安康冬桃等。

  (1)青州蜜桃的栽培历史已经相当悠久,位居山东省名、特、优果品之一,截止2013年,全市果园种植面积达18.2万亩,其中桃园种植面积约7.

  8万亩,产量高达17.94万吨,占总果园种植面积的42.8%,青州蜜桃的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占所有桃种植面积的41%(中国质量新闻网,2016)。青州蜜桃一共分为三个品种,分别是“青仲蜜”、“青霜蜜”和“冬雪蜜”,于每年的9月下旬、10月上旬、11月上旬三个时间段陆续成熟上市。

  2009年,“青州蜜桃”商标顺利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被授予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称号。由于相似的自然地理环境及市场重合度较高,青州蜜桃是肥桃的主要竞争者。

  (2)安康冬桃,主产于茨沟乡构家坝,海拔五百二十米,距陕西省安康市五十余公里,是冬桃的代表性品种,它具有耐储藏,甘甜清脆,核小且与桃肉分离,肉质细嫩,成熟期晚等优点,素有仙桃之美称,具有成熟期极晚、品质极佳、贮藏期极长(常温下保存月余)、适应性强等特点。由于冬桃一般在10月下旬至冬季成熟上市,与肥城桃的市场重合度相对较小,但其对部分晚熟的肥城桃市场构成挑战。

  (3)深州蜜桃,深州蜜桃我国北方桃的重要品种,具有两千多年的种植时间,其具有果实硕大,肉质细腻,汁液甘甜可口,色彩绚丽,耐储存,晚熟等特点,素有“桃中之魁”的美誉,是寿桃的原型。集中生长于河北省深州市西部的马庄、西八弓、木村、杜庄等区域,其中马庄蜜桃的品质最佳,特别是马庄村西区域(肥城在线,2016)。深州蜜桃有红蜜和白蜜两个品系,成熟期在九月上旬,深州蜜含糖高达13-18%.深州蜜桃果形优美,品质极佳,经常用于接待宾客等。由于地质、历史等原因,深州蜜桃面积目前只有六千亩,进入盛果期的只有约两千亩,由于蜜桃种植面积不大,产量不高,多采用古法种植,因此保持了较高的质量。深州蜜桃也成功申报了地理标志产品,目前也在政府扶持下大力开拓“群众”市场,且依托其较高的口碑和口感竞争力强劲,是对肥城桃市场具有潜在威胁的品种。

  除以上三者之外,中华寿桃、北京晚蜜等着名品种桃以及山东省内的其他传统桃品种都对肥城桃市场构成潜在的威胁。

  2.2.2供应商分析

  肥桃产业的供应商主要包括肥桃生产材料的供应方,比如肥桃苗木、土地、农药、肥料、资金甚至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

  特色农业的优势之一是规模化。当前的土地以及生产经营制度,不给于农户灵活选择的权利,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肥城桃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因此,不仅需要政府在政策上予以指导,对肥城桃种植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同时还需要进一步规范农用土地的流转制度,把闲置已久的土地资源充分加以利用,从而解决肥城桃产业规模化种植的土地瓶颈。

  肥城桃的种植需要精细化的管理,化肥等肥料以及农药的滥用已经造成了肥桃品质的下降,因此新的肥桃生产规范需要对肥料和农药的技术含量提出较高且具体的要求,其各项指标应该满足标准的规定。同时,为了确保肥桃质量的稳定,需要将肥料、农药、套袋等生产资料的分散的供给方式改为统一、集中供给,并对其使用时间和量的多少进行明确规定。现在市场上的肥料多为化肥,有机肥较少且价格较贵;农药的供应商较多,产品多元化程度较高,但是其对肥桃品质的作用,对环境的危害普通农户很难知晓,这就给肥桃的品质造成了严重的挑战。同时,随着人力、原材料等成本的上升,肥桃生产资料价格也随之升高,造成桃农生产成本上升。政府部门要加强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监管,加强有机肥料、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措施的普及。

  肥桃种植需要长期的资金投入,普通果农自身的经济实力无法支撑大规模佛桃生产,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制定政策措施,加强对果农的金融、资金支持。实践证明,特色化农业的发展离不开资金的大量投入,而现实中农户自身资金实力不足的问题突出,这就需要广大金融机构给予其充分支持。鉴于农业的盈利空间微薄,且存在的市场性风险较大,金融机构信贷资金流入到农业生产经营领域一直存在着很多困难。此外,农村自有资金的外流相对严重,因此,特色化农业的资金扶持严重不足,资金环境不容乐观。

  2.2.3消费者分析

  消费者是肥桃的最终购买者,是其经济效益的最终决定着。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结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性别、收入水平、生活习惯等,肥桃作为水果,更受到消费者年龄、健康观念、饮食结构等的影响。

  2017年,肥城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已达到319.94亿元,同比增幅为10.1%.随着全市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消费结构的进一步提升、消费大环境的逐渐改善,消费品市场变的越来越活跃。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的家庭收入水平逐步提高,实际购买力也稳中有升,居民的生活习惯和消费结构逐渐呈现出变化,对水果的消费观念也逐渐从可有可无的生活调味品变成健康生活的必需品,同时我国现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善食方面的质量和其结构的改善,食品方面的消费理念转变为关注绿色消费、健康消费等,这无疑为肥城桃产业的加速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消费市场大多分为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两部分。随着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国际市场越来越成为国内果品竞相争夺的对象,肥城桃作为我国特有的名优品种,也需要制定科学可持续的走出去战略,尽快占领更大范围的国外市场份额。

  现在及未来一段时间,肥城市肥桃产业规模将会不断扩大,品质也会不断提升,市场占有率也会有所增长,在大力的宣传和创新的销售模式下,肥桃走出本市,走进外省,走向国外市场。所以,肥城市的肥桃消费市场和规模不断扩大,这对肥桃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2.2.4进入壁垒分析

  肥城桃产业作为进入壁垒比较低的产业,该行业面临着相当高的威胁。究其原因:

  第一,自然环境是桃树生长的决定性因素,泰安市整体都处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中,自然环境、地质条件等条件各地区别不大,肥桃作为特色产业很容易被其他地区模仿和抄袭,近年来市场上假冒肥城桃的桃子不断出现,也证明了这一点。所以,从这个角度说,潜在进入者很多,对肥桃的经济效益有一定影响。

  第二,经济利益从来都是潜在竞争者进入市场的最大诱因。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国民收入不断增加,人们消费习惯和结构都在发生变化,对品质优良而价格偏高的肥桃需求量将大幅提高,这使得肥桃产业有着很高的市场发展预期,经济效益随之水涨船高,这就容易吸引更多潜在进入者。

  第三,当前,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在农业相关规划文件中明确支持特色农业的发展,对特色农业在将来的发展前景释放了明确的信号,肥城桃作为名优特色水果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场前景看好,这也就使得更多农户有种植肥城桃的想法,成为现有果农的潜在威胁。

  综上所述,肥城桃的潜在进入者主要分为肥城市农户和肥城周边地市农户参与种植肥城桃,这样造成生产规模扩大,产量提高,就对现有肥桃种植果农的利润空间形成了挤压,但是同时规模效益同样也可以带来经济效益的提升,肥城当地农户参与肥桃的种植、生产显然可以增加肥城桃产业的规模,有利于肥桃在水果市场上的扩张,提高竞争力。但是,非肥城市农户产出的桃子与“肥城桃”品牌有异,而且容易造成品牌侵权,造成市场混乱。这就需要管理者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和审核程序,规范市场竞争,防止无序竞争带来的利益损失。

  2.3肥城桃产业发展历程

  2.3.1肥城市基本情况分析

  (1)地理位置肥城地处山东省中部地区,处于历史上齐鲁的分界线附近,位于历史名山泰山西麓,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北与济南市长清区隔山相望,南与泰安市宁阳县、济宁市汶上县相邻,东邻泰安市岱岳区,西邻泰安市东平县、济南市平阴县。肥城市南北较长大约48公里,东西距离37.5公里,总面积达1277.3平方公里。肥城市处于“一山、一水、一圣人”国际旅游线路的腹地,同时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范围之内,带动效益明显。肥城市交通便利,济南国际机场距离约80公里;京沪、京福高速公路路口相距约25公里,目前列入国家重点规划的兰州至青岛高速公路在肥城已建设下道口;京沪高铁泰山站仅20公里,高铁到达北京只需2小时,到上海只需3小时。泰安至聊城铁路连通京沪、京九两条大动脉,兰州至青岛高速公路港口与腹地连接更加便捷。肥城市内交通便利,已实现镇街通二级公路,村村通等级公路的目标。

  (2)自然条件肥城市自然环境优越,土壤营养结构、水文气候条件适合大规模发展肥城桃产业。

  现肥城地区土壤成分,主要是在石灰岩和黄土状母质上生长的褐土和淋溶褐土,部分栽培在河流冲积物的潮褐土上(肥城市地名网)。

  肥城市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最高点地势海拔约600米、最低点地势海拔约57.7米。中部隆起地带主要是丘陵山地、北部是康汇平原,南部是汶阳平原。肥城市基本山山相接,脉脉相连,形成了山地、丘陵、平原等各种地形。

  肥城市土壤共有三类,其中;褐土类面积101.0万亩,占总面积的68.8%,在肥城市分布广泛,这种土壤也即我们常称黄土,为从黄土状母质上发育出的褐土类,这类土壤质地较轻,通透性好,粗质砂粒含量比较高,土壤中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对水、肥的保持性能较好,酸碱度适中,此类土壤非常适合种植桃子,口味好,桃子产量高,是高品质肥城桃生长的最佳选择;其他的两种类型,棕壤土类面积43.0万亩,占29.3%;砂姜黑土2.7万亩,占1.9%,占地面积小,对水、肥等的保持性能较差,不适合种植肥城桃。

  从气候上讲,肥城市位于温带大陆半湿润气候地区,特点是春夏秋冬四季变化明显,春天气候干燥降雨较少,风较大;夏天温度高湿度较高,温度炎热,降雨量大,并且这个时期冰雹、连阴雨等气候灾害多发;秋天气温凉爽,秋高气爽,降水较少,冬季寒冷降雪较少。

  肥城市日照资源丰富,年平均日照时数2279.9小时,年总辐射122.4千卡/平方厘米,日照时间最长的月份是每年的五、六月,冬季日照时间短。生长期年平均249天,无霜期年平均172.9天,最长达198天,最短为148天,初霜一般出现在每年的一月上旬,三月中下旬才能结束霜冻期,长达三个月。对肥城桃的生长、品质影响较大的另一个是肥城市的水文条件,肥城市年平均降水量646.3mm,年平均降雨日数为69天,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占全年降水的64.8%,7月最多,占全年降水的29.7%(陈文玉,2015)。

  肥城桃的生长、成熟期主要是在6到8月,而这三个月是肥城市日照时间、强度和降水量最大的时期,这位肥城桃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自然条件,对肥城桃质量、产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3)经济条件桃产业在肥城农业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要探讨其发展战略,制定战略目标首先要对肥城桃所在的肥城市的整体经济、社会状况进行探讨,以明确桃产业的发展的宏观社会、经济背景,为下一步分析打下基础。

  肥城市是经济大市,连年位居全国经济百强县之列,为大力发展肥桃产业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2015年肥城市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99.33亿元,位列泰安市各县市区第二位,仅次于新泰市;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2329元,同比增长9.0%,仅次于泰山区,位居第二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9426元同比增长8.1%,农村常驻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09元,同比增长9.4%.

  “十二五”期间,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大环境,肥城市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目标以实现跨越赶超,加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集中发展县域经济,推进全市经济可持续健康发展。肥城市公共财政收入预算完成165.54亿元,同比增长9.05%,总量提高明显。税收同比2010年增加11.05亿元,2015年达到28.99亿元,同比增长61.63%;主体税收同比2010年增长5.21亿元,2015年预算主题税收达11.89亿元,同比增长78.06%,主体税收占税收收入比重从2010年的37.22%增长到2015年的41%,收入结构不断优化。肥城市公共财政支出预计达221.31亿元,同比增长7.29%,财力水平大幅提高,自2012年以来,肥城市常驻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幅达10%以上。肥城桃产业是一个人力密集型产业,近年来肥城市在肥城桃人才培训、栽培技术、技术推广方面投入较大,极大的推动了肥城桃产业的发展。

  肥城桃成为特色农业增长点,农业产值稳步增长。

  2012年,肥城第一产业(农林牧渔业)增加43.76亿元,同比增长4.9%.

  2014年,第一产业总产值达89.4亿元,较上年增加51.7亿元,同比增幅4.0%.肥城桃桃园面积增长迅速,据统计,目前肥城桃总面积达4万多亩,年产量达1.4亿公斤,年产值突破了6.6亿元,品种突破60多个,逐渐形成了以设施油桃、水蜜桃、佛桃、寿桃为主打产品的早、中、晚熟系列品种,实现了四季有桃;肥城市现有各类以肥城桃产业加工运销为主的龙头企业8家,各类协会、合作社共计18个,年销售肥桃达4500万公斤,年加工肥桃产量达1500万公斤。在地域分布上,形成了以新城、桃园、仪阳三大肥城桃主产区的肥城桃生产网络。肥城桃的生产、销售、加工等环节日臻完善,生产链日趋成熟。

  肥城农机化实现快速发展。全市农机总动力已突破104万千瓦,相比2010年末增长约13.5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突破6086台,其中谷物收获机、粮食烘干机、深松机等大型农业机械数量均实现了大幅提升。农作物综合农机化水平突破88.7%,相比“十一五”末增幅10.7%;农作物耕、播、收三项机械化水平分别达到99.9%、95.2%、71%,其中小麦、玉米生产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蔬菜、花生等经济作物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72%,农业机械化已成为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自改革开放以来,肥城市重点坚持扩大总量与调优结构并举,一产重点抓调整、二产重点抓升级、三产重点抓膨胀,城乡抓统筹,始终坚持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不动摇,坚持稳中求进、坚持好中求快,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持续和谐稳定,为发展肥桃产业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

  (4)人文社会条件肥城市是鲁中经济、文化重镇,古代又称为“肥子国”,因在西周时期肥族人曾在此居住,肥城之名因此而来。自西汉设立肥城县以来,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文化灿烂,古迹众多,名人辈出。不仅是“史圣”、《左传》作者左丘明故里、“商圣”

  陶朱公范蠡和美女西施的隐居经商之地,素有“君子之邑”的美誉,在“两圣”文化精神的熏染下,肥城人传承了诚实守信的社会人文特点和尊商重商的地域特点。这为肥桃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肥城市风景优美,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旅游资源,不仅有大汶口文化遗址、龙山文化遗址、文庙大成殿、齐长城等历史文化遗存;也有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云蒙山、陶山、小泰山、大汶河、康王河等风景优美的自然景观。其中,牛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中的穆柯寨是北宋名将穆桂英练兵习武的地方,是目前我国唯一保留完整的古代山寨遗存;云蒙山,植被覆盖茂密,风光优美,不仅留有孙膑、庞涓在此斗智斗勇的故事,还留下了孙伯陵、蝎子城、索鲁城等众多的历史遗址。此外,着名的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也曾驻扎此地,留下了古寨门、古兵马场、古寨墙等文化遗址,这两个是自然风景与历史文化遗存相得益彰的典型。肥城目前创世界纪录的十万亩桃园构成了肥城市的另一道风景,桃文化与肥城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以及优美的自然风景共同构成肥城桃产业发展的社会文化基础。

  此外,人口环境涵盖人口规模、年龄构成、人口布局和收入分布等诸多因素。伴随着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数量众多,成本还比发达区域低约50%,在吸引投资方面具有显着的优势,特别是为发展劳动密集型特殊产业提供了优质条件。

  2.3.2肥城桃产业发展历程

  肥城桃又名“佛桃”、“寿桃”,产自山东省肥城市,因其果实肥大、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被冠以“群桃之冠”的美称。栽培历史悠久,相传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历史,有关肥城桃的文字记载最早出现于1583年明朝万历年间修的《肥城县志》:“果亦多品,惟桃最着名”,可见肥城桃在明朝年间便已声名鹊起。

  1726年的《山东通志》载:“桃产肥城者最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明确记载了当时人对肥城桃的评价,肥城桃声誉渐隆。具可靠史料记载:1904《肥城乡土志》中记载:“惟桃最着名,近来东西洋诸国莫不知有肥桃者。”至此时,肥城桃已蜚声海内外。 肥城桃营养丰富,富含多种糖类、维生素、蛋白质及微量元素,如表2.3所示,经相关技术部门测定:肥城桃鲜果可溶性固形物16.5%、总含糖量14.9%.在用途方面,除了直接食用外还有多重用途,可以酿酒,有肥桃酒、肥桃露酒、肥桃春等佳酿;肥桃罐头行销国内外;桃奴切片烤干代茶能使人长寿。桃花、种仁、干幼果、桃胶都是良药;桃叶可作饲料。进入21世纪以来,泰安、肥城市等各级政府逐步加大了肥城桃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大科技投入,培育出多个晚熟品种,扩展了肥城桃的品系,增强了肥城桃的市场优势。

  肥城桃产业发展历程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在1949年以前,肥城桃的主要种植区域在五区附近,也就是现在的桃源镇,最多的时候全县只有40余个村种植肥桃,其余多分散分布在康王河岸边。彼时,肥城桃基本属于农家小规模栽种。

  1921年的《山东劝业报》载:“当时的分布区域,全县共九个区,有七十四家桃园,八千二百二十株,年产约十四万余枚,折合七十万斤。”

  1937年以后,因为战争频仍,人民生活水深火热,土地都用来种植粮食作物,肥桃种植规模、产量极具下降,至解放前全县桃树种植面积仅存80余亩,2500余株,仅为战前的四分之一,产量不足13万斤,仅占战前的五分之一。

  第二阶段为1949~1982年期间,党和政府对肥城桃的发展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到1957年全县种植桃树达1万株,年产30余万斤,于1959年,仅两年时间发展到4万株,年产竟突破104万斤。以后逐年增加,至1982年底果树资源普查统计,全县肥桃种植总面积1230亩,植桃树6万株,年产量约200万斤。

  第三阶段为1983~1992年9年期间,实行承包责任制以后,种植面积由不足1000亩,其中1985年增至2500亩,13万余株,年产约400万斤。

  1992年肥桃的种植面积达到了1万亩,品种也从传统品种向多样化发展。

  第四阶段为1993~2006年13年期间,肥城桃产业发生了结构性变化,在发展桃种植的基础上,引入桃木雕刻加工行业,并通过举办桃花节围绕肥城桃品牌发展经贸和旅游业。肥城桃种植发展进入了调整阶段,规模开始减小,由于品质问题,市场缩小,以及肥城桃产区开展“两菜一粮”等农作物生产,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桃农逐渐开始转产周期短见效快的经济作物种植;2001年前后,受到外地启发,桃木雕刻工艺品开始出现。肥城有了第一家以桃木为原材料,专门生产桃木剑的商户;2002年肥城市举办首届桃花节,以桃花为媒介,开展经贸交流会、发展旅游产业。肥城桃产业链得到了进一步的延伸。

  第五阶段为2006年以来,肥城市政府提出了一系列的保护和培优措施,促进肥城桃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成立了肥城桃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件肥城桃产业发展办公室,有关镇街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出台奖励扶持政策,并有肥城市政府下达了《肥城桃采伐管理暂行规定》;推出了保护桃农利益的惠农保险;2007年引进汇源集团等企业开展肥城桃深加工,并且形成了肥城桃的发展的又一新阶段。肥城桃产量情况见表2.4.

TAG标签: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