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探讨肥城市肥城桃产业的发展问题??
【第一章】肥城市肥城桃产业的发展问题探讨绪论
【第二章】肥城桃产业发展概述
【第三章】肥城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第四章】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五章】探讨肥城市肥城桃产业的发展问题结论与参考文献
3肥城桃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SWOT分析方法,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由任职于旧金山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史提勒(Steiner)提出的,该方法意在分析研究对象处于竞争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等现状,从而确定研究对象应该采取何种战略或措施的相对客观、科学的分析方法。在SWOT分析法中,通常将分析得到的竞争优势、竞争劣势、外部机会、威胁等因素一一罗列出来,以矩阵的形式予以表达,之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维把各种因素加以综合评判,从而得出研究对象应该采用的策略和措施,为研究对象提供科学的提高竞争能力的路径。
3.1肥城桃产业发展的优势分析
3.1.1肥城桃产业自然禀赋
无可比拟肥城市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有着独特的自然资源天赋,在地理上肥城市属于低山丘陵地形,在地势上由东北向西南海拔是逐渐降低的,在东北方向矗立着五岳之首泰山,形成了一道天然的气流屏障,形成了一个避风的天然自然环境。上文提到,肥城市属于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夏季光照充足,日照时间长,温度较高,雨季集中在夏季,湿度适中,这些条件构成了肥城桃赖以生长的事宜的气候条件。肥城市有着丰富的土质松软、营养成分丰富、由黄土母质风化衍生而成的黄褐土壤,对肥城桃品质的形成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肥城市四季降水不均匀,在肥桃生长、成熟期内雨量充沛,是肥桃品质形成的重要因素。
3.1.2肥城桃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
肥城桃已经有1600多年的栽培历史,改革开放后果农种植积极性被调动起来,肥桃种植面积及产量都有了飞速发展,在专家帮助下,果农在传统种植方法基础上引入现代种植技术,使得肥桃质量有了大幅度改善,肥桃种植在肥城用于深厚的群众基础,这构成了肥城桃发展的坚实后盾。
3.1.3肥城桃品牌认知度较高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随着肥城桃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其市场影响力也逐渐提高,于1995年肥城市被国家正式授予为“中国佛桃之乡”,此后多年时间在国内外的农业博览会上多次获得金奖。由于肥城桃市场认可度高,品牌运营良好,于2000年肥城桃顺利成为继“莱阳梨”之后第二个获得产地证明商标的山东特产,由此肥城桃的品牌名誉得到了法律维护。肥城桃先后被认定为“山东省名牌农产品”、“山东省着名商标”、“山东省十大地理标志商标”、“中国驰名商标”,肥城桃地理标志商标已成为泰安市首件地理标志驰名商标,并荣获农产品公用品牌驰名商标。目前,肥城桃品牌价值总产值达11.7亿元。
3.1.4肥城桃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经过多年发展,肥城市目前已经初步形成围绕肥桃的包含种植、销售、深加工、旅游、文化产业等在内的的产业链。肥城市桃产业的发展形成了由龙头企业、专业市场以及专业合作社带动等不同模式相互联系,合作的模式,现在已经有北京汇源集团肥城分厂、肥城佛桃源果酒有限公司等效益较好的龙头企业以及合作社、桃交易市场等。肥城桃衍生品也多种多样,桃木产品、果酒、果脯等物质产品,桃花节、品桃节等文化产品共同形成了肥城市独特的桃文化产业。此外,肥城桃产业的上下游产业也逐渐成熟,拉动了当地就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肥城市桃木工艺品发展情况如表3.1所示。
3.2肥城桃产业发展的劣势分析
3.2.1肥城桃苗木繁育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在肥桃生产过程中,优质的佛桃苗木是高品质的肥城桃生长、成熟的基础和前提。
当前,在肥城市,健全的肥城桃苗木繁育研究体系还没建立,优质的新品种肥桃苗木满足不了市场需求,在肥桃品种繁育过程中存在的劣势主要有:首先,肥桃苗木的繁育和肥城桃的生产过程严重脱离,肥桃苗木提供者不能很好把握肥桃市场的需求,桃农也不能及时的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策略;其次,肥城市从事肥桃苗木繁殖的有相关认证资质的机构较少,更缺少相关的龙头企业,肥桃苗木生产环节产能不足;再次,肥桃苗木生产繁殖管理松散,苗木生产的标准化程度较低,肥桃苗木质量较差,体制机制不健全,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新品种苗木推广困难。这些瓶颈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肥城桃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3.2.2肥城桃品种结构不健全
传统肥桃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是由于跟其他同时期成熟的桃品种较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导致经济效益受到限制。经过多年的育种、引进等工作,目前肥城市地区种植的肥桃品种已经实现多元化,培育了水蜜桃、中华寿桃、设施油桃等早中晚熟系列品种,从成熟期上基本实现了四季有桃。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肥桃的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但是,新品种的种植面积只占三成,而且由于口感、品质、外观等因素与传统佛桃有差距,市场认知程度有限;而传统佛桃的种植面积仍然占7成的规模,这就造成佛桃的实际经济效益不高。所以,佛桃品种结构还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新品种佛桃的品质和社会认知度,逐步缩减传统佛桃的种植规模,发展其他成熟期的品系,增加佛桃整体竞争力。
3.2.3肥城桃种植标准化水平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不断发生变化,高品质、口味好的桃类水果需求量越来越大,每年的需求递增速度约为7.63%,对水果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然而,随着肥桃市场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肥桃的品质却连年下降,市场口碑也有所下降。其主要原因是肥桃种植过程中不科学,不标准,缺乏现代化的无公害的种植技术。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栽植品种多且较为杂乱。大量引进外地品种、与传统肥桃混栽造成肥城桃传粉授粉质量,影响到品种纯度,导致肥城桃的优良性状部分丧失。二是栽培技术不能适应生产条件的变化。主要包括砧木和授粉问题;土壤营养失衡;通风透风存在问题,肥城桃属于大冠型树,种植普遍采取3m*4m的株行距,限制了树体的正常生长,植株之间搭接严重,不利于桃树生长;桃生长期套袋影光照时间不足响品质,可溶性固形物质下降1-2个百分点,糖分在14以下;早采问题突出;气候异常等问题,近几年夏季高温持续时间长且温度在30度以上,冬季相对干旱,影响了影响储备和花芽发育,造成来年开花授粉不良,果实品质下降,肥城桃较为适合成熟期多数时间为秋高气爽、阳光充足、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近年来8月20日以后的雨水,造成温差较小,叶片的光合物质合成、转化和积累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桃果品质下降。三是农户生产方式不适应桃产品生产。在经济效益的刺激下,很多桃农不再满足以前的“慢工出细活”式的种桃方式,而是采用打农药、施含氮化肥、提高植株密度等方式迅速催熟、催大肥桃,以使肥桃迅速走向市场,这么做是导致肥桃农药残留高,口味下降的主要原因。四是分散的农户种植不能保证桃品质的统一和提高。桃农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模式,每个人都按照自己的经验进行果园管理,桃农各行其是,缺少标准化、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如桃农普遍采用圈肥、土杂肥、化肥,而且用量较大,很少使用有机肥,这样造成了土壤肥力不断降低,严重影响了肥桃品质的形成。五是肥城桃的传统优良品质必需在接受阳光充分成熟度在八成以上才能充分显现。而以“个大为优、以个论价”的市场规律导向,造成桃农为了经济利益采青果的现象比较严重,对肥城桃品质的影响很大,以致“不熟不好吃”.
(1)市场组织化程度不高与欧美、日本等农业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国家相比,肥城市虽然有10万亩桃园,但是大多为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规模种植,桃园种植面积小,经济、技术投入严重不足,管理方式落后,桃农在从肥桃生产到最终销售的各个环节各自经营,组织化、规模化程度较低,难以形成更加有效率的从生产、储藏、运输到市场销售的统一的组织,中间成本较高,降低了肥城桃的市场竞争力。目前,产业化程度、经济效益更高的“企业+基地+肥桃种植农户”模式的产业化组织较少,农户大都还是通过传统方式进行桃树的管理,果品的销售等,经济效益受到限制。究其原因,第一是由于产业化组织本身没有可行的利益激励机制,农户的积极性不高。特别是因为追求主体利益最大化的歪风邪气,没有将增值利润分配给农户,农户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其次是分散的农户受因考虑生产成本过高,市场交易费用过高,交易风险高昂,同时,社会化服务功能不足等诸多因素的约束,农户为满足自身利益最大化,不得已选择生产多样化以规避市场存在的风险。这种非专业化经营模式,同时制约了产业化发展的专业化与商品化进程。
(2)劳动力缺乏,种植面积减少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普遍,造成农业结构调整难以实现、粗放经营、复种指数下降以致撂荒,而桃树种植投资大,见效慢,传统的管理模式需要大量人工,桃树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3)产业链条亟待延伸肥城桃进行深加工的企业虽然有汇源集团等企业,但从整体上,大型优质企业数量较少,生产规模也相对小,与此同时“企业-基地-农户”的合作方式尚未完善,企业与农户只存在买卖上的关系,这导致双方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通,也影响了肥城桃深加工产业的发展。
(4)市场营销方式落后传统的肥桃种植户之间联系松散,不具有紧密的经济利益,单个的桃农往往独自面对市场,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较低,这不仅造成肥桃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产业化,也使得桃农在面对市场时风险巨大,难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种植肥城桃的农民面临专业合作社少、企业少,中介组织和龙头企业发展受限,加之销售网络不完善,商品化程度、品牌效应、营销体系建设发展缓慢,销售渠道不畅通,当前营销水平仍处于低级贩运营销阶段。此外,由于在销售过程中与市场的对接机制不够完善,市场信息不能及时反馈到桃农终端,市场需求对生产的指导和反馈作用不能得到充分发挥。
(5)现代化冷链物流模式缺失传统肥城桃不耐贮运,在成熟后,果肉属于半溶质类型,含糖量高,含水量大,对机械损伤很敏感易腐烂变质,采后几天品质迅速下降,极不耐贮存,难以长途运输,加之肥城桃成熟期相对集中,面积大,产量高,给销售带来很大压力。
3.2.4肥城桃文化产业亟待加强
肥城桃文化有着深厚的基础。目前,肥城围绕桃主题举办桃花节、品桃节和桃木相关的雕刻创意大赛在文化产业方面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仍未形成有效的产业。
(1)对于本地的文化元素符号挖掘和提升不足肥城市位于山东中部、泰山西麓。当地具有桃树栽培的传统,清代早期,桃就已经是当地最重要的物产之一。在肥城也相信桃木具有“辟邪”的特性。在当今生活中,民众延续着相关的习俗,如老人、孩童佩戴桃木人以躲避邪魔鬼祟。关于肥城桃来历的故事和肥城人民为毛主席献桃的故事在民间都有广泛传播,中央桃行也因此得名。
肥城本地文化民间故事、历史遗迹等未作出有效开发,在挖掘、提升本地文化方面没有做足文章。
(2)未充分利用泰山的旅游资源肥城毗邻泰山,是距离泰山最近的县级市,从地理位置上的优势并没有为肥城带来旅游资源的共享。在举办桃花节的同时,在游览观光、休闲娱乐,餐饮、购物项目等未做出非常特色的规划,特点不够鲜明,民宿等新型文化与住宿相结合的产业未得到有效发展。
(3)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不足目前我国的文化资源主要有以下分类:一是传统文化资源,二是新兴文化资源,三是以动漫游戏城、文化街等为代表的创意文化资源。对于肥城来讲,新兴文化资源的发展最为适应当地文化产业发展,在做好自身传统文化挖掘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小剧场、微电影等目前发展最快的文化传播途径,在电商和传统媒体的包装下,可以利用新的商业模式快速传播,建立品牌和口碑效应。
3.2.5肥城桃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待提升
产业化和信息化是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农业信息化是农业产业化的必然要求,农业产业化是农业信息化的动力基础(周三多,2009)。信息化是手段,产业化是目的。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农业信息化在实现农业现代化、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肥桃在实现产业化过程中,种植、桃园管理、桃子销售、新品种选育及市场动态等肥桃产业链条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科学的管理理念和先进的信息技术的支持,离开了这两者,便容易失去市场。经过多年的发展,在政府支持下,借助于信息技术,肥城市肥桃销售信息网络逐步建立起来,桃农的知识技术素养也逐步提高,但是也应该看到,依然处于小农经济模式的桃农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信息意识和查找、利用信息的技术,肥桃销售大多还处于传统的依靠中介组织、果品批发市场等模式,在种植阶段也缺少获取肥桃栽种的新技术、新理念的积极性,管理模式较为简单,信息化程度不足导致肥桃产业化进程受阻。
在肥桃产业化过程中,由于软硬件条件的限制,桃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主动获取、利用信息的能力不足,而中介机构、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也缺少对农民进行相关培训、技术指导的人员,在信息社会,信息是第一生产力,目前肥城市肥桃生产过程中信息孤岛的现状严重制约了肥桃产业现代化、信息化的进程。
3.3肥城桃产业发展的机会分析
3.3.1肥城市政府大力扶持
肥城桃产业发展近年来,肥城市政府不断加大肥桃产业的扶持力度,制定政策措施,完善肥桃的保护,加强肥城桃商标的使用和保护,大力开展打假活动。确立巩固现有规模,适度发展,提升品质,提高效益。以振兴肥城桃特色产业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大力推进肥城桃规模化、特色化、标准化、产业化进程,全面振兴肥城桃产业的指导思想。确定每年新发展2000亩,2018年全市实有肥城桃总面积达到4.7万亩左右的具体目标。建立“三线三片”主干道两侧视线范围内达到无空挡、无杂树、无粮田、无乱建的“四无”标准。三个相关镇街各建立1个佛桃精品园、2个肥城桃示范园,依托山东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山东省果科所等高等科研、院校,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提升肥城桃品质,平均含糖量达到16%以上;建立专门的肥城桃销售市场,增加肥城桃效益,平均亩效益达到1万元以上。
肥城桃产业振兴的主要具体内容包括:一是依托泰安市“肥城桃提质增效”工程与肥城市“肥城桃保护与提升”工程,全面开展肥城桃振兴计划。强化科技创新力度,展开与山东农业大学等科研机构深度合作,从而实现了肥城桃标准化生产。引进农业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建立教学科研基地,试验示范、推广新技术、新成果;北京林业大学科研机构在北台村建立的肥城桃试验研究基地,试验推广避雨栽培、架设防虫网、起垄覆膜、配方施肥、有机栽培、自然生草等新技术,指导落实标准化培优技术措施,提升肥城桃品质,平均含糖量达到16%以上。二是在肥城市市中部山区的新城街道办事处、仪阳镇、桃园镇适宜发展肥城桃的区域,集中连片,适度规模发展。重点发展以肥桃路、孙牛路、济兖路、新城中央桃行、仪阳刘台风景区、桃园结义园风情区为主的“三线三片”保护区;三是新发展肥城桃1万亩,到2018年,力争肥城桃面积达到4.7万亩以上;四是按照“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结构合理,四季有桃”的原则,提倡适地适栽,加快名特优稀品种的引进和肥城桃新品种的繁育推广,合理搭配早中晚熟品种,适度发展加工品种,确保加工原料桃供应。五是在新城办事处、仪阳镇、桃园镇分别各建1个100亩的2肥城桃精品示范园和2个1000亩的标准化培优示范园。推行完善绿色食品肥城桃标准及生产技术规程,提高肥城桃质量,全面落实实施标准化的配套措施,控制氮肥使用量,严禁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
3.3.2“互联网+”助推肥城桃产业搭上信息化快车
当前随着市场经济的急速发展,已进入信息技术的经济时代,“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的格局已经形成,特别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鲜桃市场竞争激烈和行情随时变化,要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必须尽快建立起市场信息服务网络。肥城桃市场信息网络体系的功能应该有信息的即时传输、市场价格预测、市场供求关系的即时发现等。完善的肥城桃信息网络体系的建设可以增强肥城桃面对激烈竞争的市场时候的迅速反应能力,及时预测市场存在的风险,也可以使得交易双方能够充分博弈,降低交易成本,使得肥城桃掌控市场、适应市场的能力增强。电子商务的发展为肥城桃提供了更大规模的市场和更大的利润空间。因此,肥城桃产业链中的各市场主体要更新利用现代电子商务的观念,对互联网对于肥桃生产和销售所起到的颠覆性作用又一个清醒的认识。对于肥桃生产相关企业而言,更要重视“互联网+”带来的机遇,提前布局,做好电子商务这个大市场,改变传统的营销策略,将肥城桃的影响力扩展到世界各地。对于政府而言,要制定完善的政策措施,积极创造条件,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进入电子商务领域,搭乘“互联网+”的春风,探索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在肥城桃生产、运输、销售过程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等电子宣传渠道的影响力,提高肥城桃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空间。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桃市场竞争日益激烈,肥桃的桃农逐渐认识到互联网销售肥桃的优越性,越来越多的桃农在传统集市销售、短途物流的基础上,通过互联网销售信息平台发布肥桃销售信息,预约销售,提高了肥桃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淘宝网、微信微商的新兴市场销售渠道的兴起为肥城桃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经过调研,仅淘宝网上销售肥桃的店铺就多达1000多家,微商更是不胜枚举。互联网为肥城桃销售模式的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极大地拓展肥城桃的市场规模,有效利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能够有效提升肥城桃的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3.4肥城桃产业发展的挑战分析
3.4.1桃果品同质化竞争激烈
目前山东省肥城市、江苏省阳山镇、河北省深州市、浙江省奉化市已成为我国着名的四大桃产区。来自桃子主产区的竞争尤为激烈。浙江省奉化水蜜桃素有“中国之最”的美称,有25个早中晚熟的品种系,市场供应期长达4个月,目前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总产量超过6万吨,总产值超过三亿元,其销售影响力逐步扩大到杭州、上海、广州、深圳、厦门及香港等沿海城市和地区;上文对竞争者分析中已经说到深州蜜桃、青州蜜桃与安康冬桃都是北方桃产区的重要品种,成熟期也相对接近,因其优异的品质竞争力强劲,在市场上与肥桃多有重叠,已经顺利打入日本、欧美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另外,其他季节性水果作为可替代品也对肥桃构成一定威胁,这些因素是肥桃产业发展面临的直接挑战,尤其是深州蜜桃、青州蜜桃,与肥城桃同属于北方桃品种,自然资源相近,市场重叠较大,竞争较为激烈。
3.4.2肥城桃土壤可持续利用面临巨大挑战
优质、富含矿物质的土壤是肥城桃优秀品质的最终来源,然而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农药的滥用,优质、符合种植条件的土壤面积逐步缩小,土壤肥力在逐年降低,对土地可持续利用产生了极大的挑战。传统肥城桃品种较为单一,成熟期多集中在9-10月份,虽然经过与中科院等科研院所的合作,培育出肥桃早红、肥桃胭脂红、肥桃暑红和中华寿桃等肥城桃新品种,成熟期也扩展到了其他季节,但是数量较少,加上肥城桃不耐储运等的缺点,造成肥城桃在夏、冬季节的竞争力不强。
3.4.3肥城桃品质和贮藏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
当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准的提高,对水果品质的追求也逐渐提高,肥桃作为国内外驰名的名优特色产品,消费者对其的预期自然会更高,这就对肥桃在栽种、管理和采后处理、储运等环节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在经济效益刺激下,果农盲目跟风种植肥桃,为了获得更高的利润滥用化肥、农药等催熟、催大肥桃,导致肥桃品质连年下降,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品质。另外,果农生产过程中大多依靠自身经验进行,对新技术、新产品等的应用较少,管理过程不科学、不标准,导致肥城地区肥桃质量不一,严重影响了肥桃统一的品牌形象;第三,桃子成熟后的保存是决定桃品种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传统肥桃的优点是糖含量较高,肉质细腻,水分比例较高,而这也导致肥桃采摘后如果不加以处理会非常容易腐败烂掉,品质迅速下降,经济效益随之下降,因此传统肥城桃不耐储存,长途运输难度极大,后期防腐、保鲜处理的成本较高,加之传统肥桃品种一般在8、9月份成熟,产量较高,给集中运输、销售带来巨大的压力。缺乏竞争力强、生产能力强的从事肥桃加工、储藏、流通等的龙头企业,冷链物流发展缓慢,桃农采后处理能力不足。这些因素是导致肥桃品质不稳定,不统一的重要因素,也对肥城开拓国内外市场产生了挑战。
3.4.4肥城桃品牌保护意识薄弱
政府在品牌保护方面的力度严重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治和市场两种意识不足,未广泛使用可追溯的农业地理标志,对于“肥城桃”商标使用权限限制不足,无设计专门标识、包装,佛桃从生产到经营的全过程无法追溯。二是市场监督机制不健全,打击力度较小。部分桃农、商贩为追求短期利益,以次充好、冒充“传统佛桃”销售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肥城桃品牌的口碑和信誉受到严重影响。对于市场上以次充好打着“正宗佛桃”牌子进行销售的,滥竽充数、假冒伪劣的商贩要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并予以严厉的处罚。
3.5小节
SO战略:
第一,把握、争取政策,充分发挥品牌及区位优势,确定科学产业发展规划与市场布局;第二,通过信息化手段,对外招商引资,对内加强产区学习交流,继续提高品牌认知,占领市场空间。
WO战略:首先,利用政府政策扶持,积极引入技术、人才,提高优良品种苗木生产力,完善肥桃品种培育,提高肥城桃产品质量,加快推进肥桃标准化、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桃文化产业建设,促进产业振兴;其次,尽快搭建市场信息服务网络,提高文化传播效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充分发掘市场空间,延长产业链,提高市场占有率。
ST战略:一方面,积极学习交流,提高技术手段,借助自身优势,加强营销策略,提升市场占有度及竞争力;另一方面,维护品牌形象,保护不可再生资源。
WO战略:第一,加快优良品种的引育与推广,增强产区间学习交流,提升自身科技、服务水平;第二,积极打造先进桃文化,增强品牌保护意识。
综上所述,肥城市肥城桃产业发展应以WO战略为主,结合SO战略,充分把握肥城桃产业发展机会,制定科学发展战略,在不断提升肥城桃产品质量的基础上,以延长肥城桃产业链作为主线,弥补产业短板,大力发展肥城桃深加工产品,不断延伸桃木制品产业发展,借助桃花节等会展活动,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更加成熟发展体系。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