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探讨大庆市乳业发展现状和对策??
【第一章】探讨大庆市乳业发展现状和对策引言
【第二章】大庆市乳业发展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大庆市乳业发展现状
【第四章】大庆市乳业SWOT分析
【第五章】大庆市乳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第六章】提升大庆市乳业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第七章】探讨大庆市乳业发展现状和对策的结论与参考文献
1引言
1.1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1.1研究背景
乳业包括牲畜饲养、原料奶的生产、原料奶的销售、奶制品的加工、奶制品的消费,涉及第一、二、三产业,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途径;是保持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稳定,农村剩余劳动力成功转移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当地经济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当地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总之,乳业是关系农村社会经济稳定和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产业。此外,乳业也是是推动我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我国城乡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环节。
2000年以后,中国乳业迎来了飞跃式的发展,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规模生产能力呈逐年增长的态势,乳制品企业数量不断增加,乳业在量和质两个方面都有非常明显提高。
2016年乳制品累计产量2993.2万吨,同比增长2.2%.液态奶是主要的乳制品种类,2016年液态奶产量2737.2万吨,同比增长8.6%.乳制品质量安全得到企业高度重视,2016年上半年,全国乳制品监督抽检结果显示,全国乳制品合格率为99.8%,2016年1到11月份全国婴儿配方奶粉抽检结果显示,全国婴幼儿奶粉合格率为99%,乳制品合格率,乳制品质量达到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
“十三五”全国奶业发展规划中指出,奶业是现代农业和食品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国民体质、保障儿童健康成长非常重要的产业,是关系到我国居民食品安全的产业,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的重要战略产业。国家层面也高度重视奶业的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在不同场合,多次就奶业的健康发展作出了相关重要批示,对振兴我国奶业发展、重塑我国乳制品消费者信心提出了非常明确要求。
2017年1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是乳业的生产大国,也是奶制品的消费大国,要下决心做大做强乳业,生产出让人民群众满意、放心的高品质乳业产品,是我国乳业产业具有国际竞争力,培育世界知名的乳业品牌。
在乳业蓬勃发展的同时,一大批规范和完善乳业发展的法律、法规相继制定、实施。
2008年国家发展以改革委员会联合农业部、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多个中央部委,一起制定了《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2008年,农业部制定《生鲜乳生产收购管理办法》并进行了认真实施。同年,农业部相继下发了农业部关于贯彻实施《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的通知(农发电(2008)25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下发《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生产技术规范(试行》的通知(农办牧(2008)3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有关证书格式的通知(农办牧(2008)67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印发《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的通知(农办牧(2008)68号)、农业部办公厅关于认真贯彻落实《奶业整顿和振兴规划纲要》的通知(农办牧(2008)64号)等一系列严格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的通知文件。
2009年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9号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在对相关法律、法规的梳理后,我们发现近几年法律、法规的出台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强化对乳制品生产全流程的监管,而不仅限于生产流程的某个环节。同时,还对增强企业社会责任、提高企业素质、强化生鲜乳收购管理流程、提高奶业养殖水平,重塑奶制品消费者的消费信心等方面均做出非常了明确的规定。二是保障法律、法规得到切实贯彻执行。近几年在密集出台法律、法规的同时,对相关配套手段也有明确规定,提高了法律、法规的执行效力。三是在技术的层面上,不断提高技术的可操作性,执行标准明确而且具体。例如《生鲜乳生产技术规程(试行》中对奶牛场的选址、奶牛场内的环境、饲料和日粮配制、奶牛的选育与繁殖等方面均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制定了科学详细的操作规范,例如各阶段奶牛年头均主要词料需要量、奶牛生产和母牛产后挤奶等环节都有详细规定。
黑龙江省具有得天独厚的乳业发展基础。黑龙江省地处我国东北部,位于北纬43~53°、东经121°~135°之间,寒温带的气候非常适宜奶牛的生长,与俄罗斯、丹麦、法国、日本北海道、荷兰、加拿大、美国北部各州等同处在一个范围内,共同被称为“世界奶牛带”.黑龙江奶牛养殖基地众多,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原料奶的生产大省,吸引了数量庞大的乳制品企业投资建厂,拥有了产业集群优势。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对乳业的发展予以高度的重视,为乳业发展创造了优良的政策环境。颁布了一系列的乳业发展政策法规,2004年,制定了《黑龙江省奶业条例》,2007年出台《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和《尽快成立原料奶价格协调委员会和开展工作的通知》,2008年颁布了《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2008--2012年)》,此外,奶牛价格风险金制度、奶牛保险制度率先在哈尔滨市和大庆市的原料乳生产区进行了试行。到2016年末,黑龙江省奶牛存栏177万头,其中产奶牛近100万头,平均单产5. 7吨;生鲜乳产量546万吨。奶牛存栏和生鲜乳产量约占全国总量的13%和15%,居全国第二位。
2016年,全省乳制品产量196万吨,居全国第五位。乳制品中液态奶产量140万吨,乳粉55. 4万吨,约占全国总量36%;婴幼儿配方奶粉产量20万吨,约占全国总量的1/3.乳制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379亿元,居全国第二,上缴税金20亿元。大庆市乳业近年来发展迅速,2016年牛奶总产量92.2万吨,奶牛19.0万头,约占全省奶牛总量的五分之一。
在取得巨大的成就同时,也应看到中国乳业发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例如优质的饲草资源存在短缺、原料奶质量不稳定,乳制品质量欠稳定、企业生产安全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乳业整体发展缺乏有效竞争等,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乳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通过把大庆市乳业作为一个范本,开展乳业发展研究,分析大庆市乳业发展现状,找出影响大庆市乳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对促进大庆市以及我国乳业的健康发展均具有重要意义。
1.1.2研究目的
乳业的健康发展可以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内容,对实现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经济良好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就大庆市来说,随着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大力发展乳业,对促进大庆市产业结构调整,促成大庆市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对大庆市整体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大作用。本文以大庆市乳业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对乳业产业化发展的研究,在掌握大庆市乳业发展的自然、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基础上,分析大庆市乳业发展现状,通过分析影响乳业产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大庆市乳业健康发展的对策。
本研究是对地市级层面乳业健康发展理论的完善,将为促进乳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借鉴,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和企业生产经营提供参考。
1.1.3研究意义
当前,我国乳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乳业规模每年都上一个新台阶。乳制品消费市场的繁荣使得乳制品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市场需求强劲,使得养殖户养殖奶牛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乳业的健康发展成为解决“三农”
问题重要产业,同时也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提供重要保障。但是,我国乳业也存在诸多问题:奶源数量整体不足,原料奶质量得不到保障、乳制品的流通环节和生产环节利润分配不均、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奶品安全事件频发等等问题成为乳业健康发展的严重障碍。乳业发展涉及到一、二、三产业的多数环节,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同时,我国各地区的资源条件、乳制品消费市场的市场规模和乳业发展模式差异较大。因此,如何针对各地区特有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条件,结合当地乳业发展的优势、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为乳业的发展找到符合该地区实际情况科学发展道路,还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上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讨。本研究综合运用产业组织理论、比较优势理论、规模经济理论、利益共同体理论等理论,对大庆市乳业发展的现状,乳业发展的优势、劣势,乳业发展面临的机会和威胁,乳业发展制约因素等进行了研究,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为政府相关部门进行产业决策以及乳业企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1)理论意义
针对一个区域性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研究,本研究用一般战略理论来组织研究构架,同时结合乳业的特点,运用产业组织理论,理清大庆市乳业发展战略思路,使研究项目在理论体系上与以往研究发展战略相比具有新的角度和视野,为乳业产业发展战略的研究提供新的理论模式。
(2)实践意义
本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大庆市乳业发展条件,研究大庆市乳业的现状,同时与省内其它城市比较,这样有助于全面地、系统地掌握大庆市乳业发展;本研究在全面掌握大庆市乳业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大庆市乳业的发展条件、地方特色和优势,提出促进大庆市乳业发展的有针对性的措施和建议,为政府进行战略决策时提供相关理论参考,同时,作为研究一个市级乳业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对其他地区乳业发展也有借鉴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科技的不断进步,全球乳业蓬勃发展。在我国,乳业已经成为农民增加经济收入和社会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产业。
在生产方面,国外专家学者对乳业生产的研究主要从经济管理角度和生产技术角度两个方面出发。有学者认为,乳业生产风险是欧盟五国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一个生产风险,意外事故和疾病是奶牛场主所面临的最大风险[1].另外有学者指出,大规模养殖户的养殖成本低于小规模养殖户[2],具有规模优势。当养殖户的养殖规模发生改变时,面对市场的价格弹性也会相应改变[3].通过一些研究的结果可以发现,促进原料乳生产和加工的两个重要因素i格式价格一个是技术[4].国外学者对中国乳业研究的结果认为,劳动力廉价是中国乳业发展的最大优势[5],而中国乳业发展的劣势是生产规模化程度不高,同时乳业生产成本较高[6].Haghiri和Morteza等比较了1992-1998期间安大略和纽约两个地区乳制品生产商的技术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安大略地区乳制品生产商的技术效率效率低于纽约,但两个地区乳制品生产商的技术效率的差距较小[7].Leopold Kimer研究了奥地利牧场的规模与奥地利乳业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8].Victor H. Moreira,Boris E. Bravo-Ureta比较了智利、乌拉圭和阿根廷三各国家奶牛场的生产技术效率,分别为79.6%、91.4%和83.8%[9].
在乳制品消费方面,与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较,中国乳业的生产、市场需求和市场消费均有较大的上升幅度。中国的乳业发展,受益于技术现代化和贸易自由化两大因素。有学者估计:
2020年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可到30kg/年,2030年为40kg/年[10].丹麦的专家就中国和全球的乳业发展趋势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1].一些国外学者指出,中国消费者乳制品消费量不高,消费观念淡薄[12].在政府作用方面,印度政府在政策和财政上出台了很多政策对乳业进行大力支持[13].新西兰拥有成熟的养殖和生产组织体系,政府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对新西兰乳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14].在加拿大,政府乳业相关部门与乳制品相关组织机构之间合作密切,对保证其乳制品生产链的顺畅运行发挥了重要作用[15].还有部分学者对政府干涉对农场主收益的影响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16].
1.2.2国内研究现状
(1)原奶生产环节方面
我国对原奶生产环节的研究,从经济管理角度和生产技术角度两个维度进行了研究。方有生[17]对中国原料奶生产历史进行了阶段划分,并且提出中国原料奶生产需要加快发展。曲金铎[18]深入研究了奶牛饲养管理经营形式以及农村奶业发展变化等。许宗良[19]就中国奶源不足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解决对策。卜卫兵等[20]用江苏省为例,对我国原料奶的生产组织模式问题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我国原料奶生产效率。王新利和吕火花[21]指出黑龙江省奶业发展存在牛奶质量不高、奶牛平均单产水平低等问题。生庆海等[22]认为奶业发展中,原料奶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程漱兰[23]计算奶牛养殖的机会成本。庹国柱[24]指出,在市场上奶农处于弱势地位,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较弱,低于市场风险的能力也较差,一旦发生自然灾害或者市场波动,奶农就会被迫退出。许朝霞[25]指出奶农收入的不确定性是乳制品业的主要风险。单忠纪[26]对分析了大庆市乳业生产风险因素,并对如何规避风险给出了相应对策。加启[27]指出我国应建立系统的、科学的乳业发展的指标体系来衡量乳业的发展。吕芳[28]运用生态位理论,从战略生态位的管理视角出发,分析了我国乳业企业现阶段的发展战略。康海琪[29]提出应建立和健全乳业市场规则和秩序,推动乳业家庭组织模式和合作组织模式向企业组织模式发展,引导现代乳制品企业治理结构优化、理性进入资本市场、开展科学管理决策,不断创新乳制品企业融资方式。
(2)乳制品加工方面
在乳制品加工方面,姚莉等[30]提出,在现有体制框架下,能够直接作用于农民的是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强调大型乳制品加工企业在乳业发展中处于中心地位。王爱丽等[31]在分析了我国乳制品加工业竞争力与竞争战略后,却认为乳制品加工业属于进入壁垒不高的产业,上游和下游的经销商和批发商具有较强的讨价还价能力,上游奶源供应方的讨价还价能力较强,企业应加大对奶源的控制。金世琳[32]认为,在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有机结合起来是非常必要的。李建平,刘冬梅[33]指出当前乳制品加工方面的生产能力不高,产业化程度偏低,产品缺乏多样性,乳制品市场不规范。侯淑霞,钟敏[34]指出,中国乳制品业有两个模式:“先市场后奶源,再到高标准奶源”以及“先高端奶源再市场”.朱娟等[35]指出乳制品加工过程中的效益不断下降,是影响乳业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乳制品企业竞争激烈,利润下降。部分地方乳制品企业的生产规模小,无法具备规模效率,生产效率较低,经营效益不佳,无法和大企业以及进口品牌竞争。俞燕[36]提出应实行并购战略来解决当前乳制品企业的问题;打造绿色产业链,促进产业升级。
(3)乳制品消费方面
在乳制品消费方面,汤颖梅等[37]指出,当前我国乳制品消费市场存在发展水平低、市场地域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何玉成[38]对中国乳制品消费特征进行了总结,结论如下:乳制品消费集中在城市;城镇居民主要消费液态奶,农村居民主要消费奶粉;消费习惯、收入水平、乳制品质量、价格、购买便利性、营养知识等均对消费者乳制品的消费产生影响。伏浩[39]对我国乳制品消费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我国乳制品消费水平偏低,城乡消费差距大;乳制品的品牌效应对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可以产生很大的影响,同时乳制品的价格也是影响乳制品消费者消费的重要因素。姜芳等[40]在调查了南京市消费者奶制品的消费,调查结果表明消费者一般拥有较高的牛奶消费相关知识水平;并且乳制品消费者乐于尝鲜,因此,新品牌的乳制品会具有较大的市场潜力。赵剑锋[41]指出改善农村地区乳制品的购买条件、提高消费者乳制品消费意识、培育消费者乳制品消费习惯,会积极促进刺激消费者增加对乳制品的消费。王效军[42]
研究表明我国主要原料奶生产和乳制品加工主要集中在我国的北部的西部地区,当地居民的乳制品消费以奶粉的消费为主;在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奶源产地的产量只占总我国总产量的18%.周俊玲[43]从生产供给、市场价格、消费者消费需求、市场流通、乳制品的国际贸易等方面分析了我国乳制品市场,并提出以下建议:加大对乳业的政策扶持,加大对乳业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奶制品的质量;引导消费;开拓市场;理顺奶业发展中各环节的管理体制等。胡定寰等[44]对乳制品供应链从全新的角度做了全景式的分析,特别指出奶业发展中超市的重要影响:(1)在奶制品零售中,超市的地位显着;(2)由于超市具备发达的物流网络,使得内蒙古、黑龙江和河北等北方省份生产的奶粉和UHT奶(高温灭菌奶)有可能借助超市打破地方奶制品加工企业对市场的垄断,顺利地进入全国各地市场,一方面可以增加沿海地区奶制品的供应,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北方农户奶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王济民等[45]的研究认为在乳制品在所有畜产品中的消费偏好是最低的。冯仰廉[46]的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乳制品消费支出之间呈显着相关。赵秋莲等[47]在对哈尔滨市和郑州市的奶制品消费进行了研究,研究内容包括对城市居民的乳制品消费状况、乳制品购买印象因素、乳制品消费偏好等。
蒋乃华、辛贤[48]对奶制品的需求弹性进行了估计。伏浩[49]运用1995年至2001年液态奶、奶粉、酸奶的相关数据,分析了乳制品消费的影响因素。吕梦娜[50]以南昌市为样本对影响奶制品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国产奶粉和进口奶粉间,消费者没有明显的消费偏好差异;与网络购买相比,消费者更倾向于在实体店购买奶制品。
杨旭[51]通过在杭州市进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乳制品消费者的个人特征数据进行统计性分析,在对消费者对安全乳制品的支付意愿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乳制品消费者支付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杭州市消费者愿意对安全乳制品支付的平均价格为3.87元/袋,消费者的性别、家中老人与未成年人数、对食品安全认证的信任、消费者对安全乳制品的支付价格四个因素显着影响消费者的支付意愿,消费者对奶制品的营养价值判断与年龄层次对支付意愿的影响方向与预期方向不一致,这两者都对食品安全支付意愿起负向作用。
王东杰等[52]对未来10年奶制品需求进行了展望,中国奶业转型升级步伐将加快,消费升级,奶制品价格稳步提高,奶制品进口规模不断扩大。粟卫清[53]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发现农村年人均纯收入等与乳制品消费呈正相关的关系。李怡然[54]通过对近年来中国乳业销量发展趋势及经济、社会、人口等各方面因素对乳业的影响的进行了研究。
(4)政府作用方面
在政府作用方面, 杨伟民等[55]通过对内蒙古呼和浩特政府地区乳业的发展成就,提出制定地区主导产业政策的成功关键是正确处理了产业政策与产业自然成长之间的关系。姚莉[56]分指出市场需求和市场供给是中国奶业发展重点。张文兵[57]以奶业为例,研究发现产业环境的“钻石”模型与奶业国际竞争力有密切关系,政府制定相关产业政策要从这四个要素入手。黄思学[58]提出乳业发展要转变政府职能,政府的监管责任需要进一步强化;加快建立一套完善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对政府部门的乳制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的组织架构进行梳理,明确监管部门职责;制定奶制品监管安全标准;提高政府监管队伍的专业素质。产业整体发展方面,杨建青[59]指出由于不同地区的乳业生产要素和自然资源条件等存在差异,因此不同地区原料奶生产的效率存在不同,原料奶生产的组织模式有差异。侯淑霞,钟敏[60]指出,乳制品产业链的联结欠完备,这一缺陷使得奶农的利益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周鹏,樊斌[61]对中国乳业产业整体系统的发展机制进行了剖析,结果表明,乳业产业系统协同性在不断增强,但当前我国乳业产业系统协同性不高。杨伟民,胡定寰[62]指出奶业产业链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主要通过市场自由交易实现;侯茂章[63的研究表明我国原料奶供应严重不足,产业链上下游一体化程度较低。赵剑锋[64]围绕乳制品消费、乳制品制造和原奶生产三个环节,对各利益主体的关系、行为以及运行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和系统分析。卜卫兵[65]的研究表明,与现代化养殖相比,农户家庭散养模式具有相对较高的经济效率,但是技术效率低。杨伟民[66]认为我国奶业利益链机制欠均衡,导致产业经济和质量绩效都不高。樊斌,李翠霞[67]测度了东北地区乳业区域集群度。要发挥乳业区域集群效应,需要从政策协同创新、组织网络构建、文化理念引导和标准规范提升等方面着手。李珍[68]基于河北乳业取得的重要突破,总结分析了河北乳业近年来面临的瓶颈及其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赵媛媛[69]研究发现,内蒙古乳业产业链上游和中游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渐增强,产业链的下游呈下降趋势。提出未来内蒙古乳业应降低奶牛养殖成本,加强和完善乳制品企业生产管理,加强产品创新,强化对乳制品加工企业的监管,推进乳业规模化进程。王梦娇,刘国勇[70]通过分析新疆乳制品发展的优劣势,提出对策及建议。肖洁[71]利用计量经济学和博弈理论揭示了新疆乳业产业链运营模式和发展趋势;王泽等[72]对影响北京市奶业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制约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姜海燕[73]从纵向组织关系特征、交易成本以及农户利益的角度,对乳业产业链纵向组织关系的三种类型进行了比较和评价。
现有研究表明,正确的发展策略对产业发展影响深远。从我国乳业发展情况看,学者们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产业链的某一环节。 在产业政策密集调整的大背景下,未来奶牛养殖业将转向内涵化扩大再生产,原料奶生产模式的管理、风险防范和利益联结机制将更加完善,乳品加工企业集团化和集约化进程将不断提速,婴幼儿配方乳粉进口的贸易形式也将更为规范,透明度和安全系数将进一步提高。 然而,乳品的生产涉及奶牛养殖、 生鲜乳的生产和收购、乳制品的加工、运输和销售等多个环节, 任一环节的安全生产行为都会对最终产品的质量安全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从整个产业链的视角分析乳业产业发展的对策,对于预判大庆市乳业可能的发展态势,做出积极合理的应对,促进产业健康发展意义深远。
1.3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内容
(1)大庆市乳业发展的现状,对大庆市乳业的产业规模,养殖组织形式,乳产品加工企业等相关情况进行整理和总结。
(2)大庆市乳业进行SWOT分析,分别对大庆市乳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发展存在的机遇和面临的威胁进行分析。
(3)通过调研的方式,通过实地走访、电话采访的形式,就大庆市乳业发展制约因素这一问题,对乳业发展中相关主体进行调研。调研对象包括大庆市畜牧兽医局、各区(市、县)畜牧兽医局、乡镇畜牧兽医站、规模奶牛养殖场负责人、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等。
(4)针对大庆市乳业发展SWOT分析结果和大庆市乳业发展制约因素调研结果,提出提升大庆市乳业发展水平的对策。
1.3.2研究方法
(1)典型调查法与大庆市乳业有关部门人员进行了学习交流,并走访从事乳业多年有养殖经验的养殖户听取经验之谈,通过亲自到各个养殖场实地调查的方式记录、搜集、整理大量与乳业发展有关的资料。
(2)文献检索法针对与本论文相关的专题,对国内乳业现状的研究和分析的文献、数据、研究成果进行分析总结,对理清写作思路,把握写作方向起到了指示作用。
(3)描述性分析法利用描述性分析法(频数分析法)对统计数据和问卷调査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大庆市乳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制约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并作出判断。
1.3.3技术路线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