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分析与研究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结论与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2019-09-29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分析与研究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
  【第一章】分析与研究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引言
  【第二章】巴彦县农业循环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巴彦县农业循环研究区概况
  【第四章】巴彦县农业的循环经济水平评价
  【第五章】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改善对策措施
  【第六章】分析与研究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结论与参考文献

6结论

  本文在对循环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阐述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巴彦县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水平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巴彦县地区自然环境、气候、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同,提出促进巴彦县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最终目的在于使巴彦县农业重复循环利用,推动农业的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和谐统一,实现巴彦县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结论如下:

  (1)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依据循环经济“3R”

  原则,针对巴彦县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分析影响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众多因子,筛选若干参评因子,从经济与社会发展指标(B1)、资源减量投入指标(B2)、资源循环利用指标(B3)、环境安全指标(B4)和人口系统指标(B5)构成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

  1)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7-2016年经济与社会发展评价结果总体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总体增加了0.1734;其中2007达到谷值,2016年达到峰值,主要是人均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变化幅度不大,2013年之后,主要是由于农民人均收入、农业机械总动力与农林牧渔商品率的增长幅度较大,促进了研究区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

  2)资源减量投入量:资源减量投入的评价结果总体呈现下降趋势,总体降低了0.02,其中2010年达到谷值,2015年达到峰值。主要是由于2007-2010年农药、化肥、农膜施用量较大,由于该指标是负向指标,所以资源减量投入呈下降趋势,2010-2015年,由于农业虚拟用水系数降低,其余指标并未呈现明显的变化,由于该指标是负向指标,进而总体呈现上升趋势;2015年后,变化较为微弱。

  3)资源循环利用:资源循环利用指数总体呈上升趋势,总体增加了0.1197,2007-2012年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增长幅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复种指数和禽畜粪便资源化率总体增长加大,2012-2016年资源循环利用指数增长幅度较弱,主要是由于秸秆综合利用率水平变化幅度较弱,而且其余两个指标变化不明显。

  4)环境安全:环境安全指数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总体增加了0.1376,总体变化较为平缓,没有波动性的变化节点,总体上,人均耕地面积变化较为微弱,森林覆盖率和有效灌溉面积呈现增加的趋势。

  5)人口系统:人口系统指数总体呈现波动性上升趋势,总体增加了0.0781,2009-2015年呈现了逐年增加的变化趋势,主要是由于农林牧渔业从业人员占乡村人口比重、从业人鱼占乡村人口比重和初中以上农业人口比重均有增加,人口密度变化较为微弱,对整体影响较小。

  (2)2007-2016年巴彦县农业的循环经济的资源循环利用、经济与社会发展、环境安全和人口系统的发展指数均呈上升发展趋势,只有资源减量投入发展指数呈下降趋势。指标层发展速度从高到低依次为: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人口系统及资源减量投入。农业生产资料的过量投入是制约巴彦县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巴彦县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持续走高,但仍显示出非均衡性。资源的减量投入是制约巴彦县农业的循环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其次是环境安全资源循环利用环节。

  (3)根据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估结果,从资源循环利用、环境安全、经济与社会发展、人口系统及资源减量投入五方面提取相关对策,从而提高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的对策建议,主要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农作物产量;建少过度投入,提高资源循环经济循环利用率,技术创新,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模式;扩大养殖规模,提高禽畜粪便等微生物处理量;提高农民从业人员比重和文化素质;加大队农业循环经济宣传力度。

致谢

  大学毕业之后,我多少次唏嘘大学时光转瞬即逝,无比怀念那时在学校里上课,学习,运动的时光。也为了更加充实自己,五年前,我来到了东北农业大学,这个美丽的校园。在我刚刚进入学校大门的时候,好像打开了旧时光,一张张年轻富有朝气的面孔,就想到了自己,我将和他们一样,在这个美丽的校园里学习,充电,为自己的未来添砖加瓦,想到这里心理竟十分激动。

  这五年的研究生时光,过得飞快,五年里在我的导师索志林教授悉心指导下,我的学业有了很大的进步,与同学们的相处陪伴中,我也成熟了很多,一切还没还得及好好体会,就到了毕业季说再见的时候,在这里我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谢谢你们无私的帮助。

  我所撰写的毕业论文是在导师索志林教授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在我论文的选题,论文框架以及研究方向、研究内容方面都对我进行了严格的要求和细致的指导。老师为人和善,品格高尚,我们师门无不被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崇高的科研精神所折服。在学业上,老师对学术要求非常严格,本论文所涉及到的相关内容,撰写过程,容不得一丝马虎和虚假,如果我哪一方面做的不够,老师会马上明确的指出来,我会立刻改正。老师在学术上的独到见解,很多关键和想法,更是新颖,使我们受益匪浅。在生活中,老师也是一位智者,在我们迷茫的时候,点拨指引我们。在此,向老师致以最诚挚的谢意,感谢您在我的研究生生涯中给予我最无私的帮助,谢谢老师!

  另外,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很多同学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并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我们一起探讨,往往能够很快解决。时光匆匆,这一切都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时光从不会因为不舍而放慢脚步,在这毕业之季,回首自己,没有虚度时光,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学习,认真研究,也结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这里学习到的一切都使我受益终生。最后,向在此向所有在论文撰写过程中给予我无私帮助的人致以深深的谢意!祝各位老师,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祝各位同学,生活愉快,学业有成!

参考文献

  [1]谷素华.我国农业发展现状及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J]商业时代,2007,(12):23-27.
  [2]门慧霞.对我国农业现状的几点反思[J].农业科技与经济,2007,(6):11-13.
  [3]JonathanM.Harris.Worldagriculturalfutures:regionalsusutainabilityandecologicallimits[J].Ecologicaleconomics,1996,17:95-115.
  [4]MorganX,MurdochJ,OrganicVS.Conventionalagriculture:knowledge,powerandinnovationinthefoodchain[J].Geoforum,2000,31:159-173.
  [5]李荣生.中国必须发展农业循环经济[J].中国农村科技,2006,(5):22-25.
  [6]翁伯琦.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与推动现代农业建设[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4:19-21.
  [7]ArturGInceasingtheefficiencyofplantnutrientrecyclingwithintheagiculturalsystemasawayofreducingtheloadtotheenvironment-experiencefromSwedenandFinland[J].Agriculture,EcosystemsandEnvironment,2000,80:169-185.
  [8]WestermanPW,BicudoJRManagementconsiderationsfororganicwasteuseinagriculture[J].BioresourceTechnology,2005,96:215-221.
  [9]SkjelhaugenOJ.Afarmer-operatedsystemforrecyclingorganicwaste[J].Journalofagricultualengineeringresearch,1999,73:373-382.
  [10]HighfillJ,McAseyM.Anapplicationofoptimalcontroltotheeconomicofrecycling[J].SIAMReview,2001,43(4):679-693.
  [11][美]赫尔曼·E·戴利,肯尼迪·N·汤森编马杰,钟斌,朱又红.译珍惜地球经济学、生态学、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348-350.
  [12]Greyson,J.Aneconomicinstrumentforzerowasteeconomicgrowthandsustainabillity[J].JournalofCleanerProduction,2007,15(13-14):1382-1390.
  [13]陈阜.农业生态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235.
  [14]李广相,张吉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探讨与现实应用[J].山东经济,2005,(129)4:122-125.
  [15]李克国.农业循环经济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5(1):11-13.
  [16]GustavsonKR,LonerganSC,RuitenbeekHJ.Selectionandmodelineofsustainabledevelopmentindicatiors:acasestudyoftheFraserRiverBasin,BritishColumbia[J].EcologicalEconomics,1999,28:117-132.
  [17]DalsgaardJPT,LightfootC,ChristensenV.Towardsquantificationofecologicalsustainabilityinfarminsystemanalysis[J].EcologicalEngineering,1995,4:181-189.
  [18]HansenJW,JonesJW.Asystemsframeworkforcharacterizingfarmsustainability[J].AgriculturalSystems,1996,51:117-143.
  [19]KrusemanG,RubenR,KuyvenhovenA,etal.Analyticalframeworkfordisentanglingtheconceptofsustainablelanduse[J].AgriculturalSystem,1996,5:191-207.
  [20]SmithCS,McDonaldGT,ThwaitesRN.TIM:Assessingthesustainabilityofagriculturallandmanagement[J].JournalofEnvironmentalManagement.2000,60:267-288.
  [21]H.SCHUTZ,S.BRINGEZU.MajorMaterialFlowsinGermany[R].FreseniusEnvironmentBulletin,1993(2):443-448.
  [22]ENVIRONMENTAGENCY.japan.QualityoftheEnvironmentinJapan1992[R].TokyoEnvironmentAgencyJapan,1992.
  [23]EUROSTAT.Economy-wideMaterialFlowAccountsandDerivedIndicators,AMethodofLogicalGuide.Luxembourg,2001.
  [24]SVENHUNHANMMAR.CyclingResidues:PotentialforIncreasedTransportationDemandsduetoRecyclingofMaterialsinSweden.Resource,Conservation&Recycling,1995,15(1):21-31.
  [25]LiX,ZhangQ.AHP-basedresourcesandenvironmentefficiencyevaluationindexsystemconstructionaboutthewestsideofTaiwanStraits[J].AnnalsofOperationsResearch,2015,228(1):97-111.
  [26]J.HOFFREN.MeasuringtheEco-efficiencyofWelfareGenerationinaNationalEconomyThecaseofFinland.Tutkimuksia,2001.
  [27]TIMOKUOSMANEN,MIKAKORTELAINEN.MeasuringEco-efficiencyofProductionwithdataEnvelopmentanalysis.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2005(4):59-72.
  [28]YOSHINORIKOBAYASHI,HIDEKIKOBAYASHI,AKINORIHONGU,etal.APracticalMethodforQuantifyingEco-efficiencyUsingEco-designSupportTools.JournalofIndustrialEcology,2005(4):131-144.
  [29]陈厚基.当代世界“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1994,(2):19-24.
  [30]王道龙,杨文超.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的定义和内涵[J].农业经济问题,1997,(10):14-17.
  [31]程序,曾晓光,王尔大.可持续农业导论[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
  [32]徐逢贤.中国农业发展战略研究[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1998.
  [33]姚晓萍.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山西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8,39(07):64-69.
  [34]程金鹏,马新明,刘雪.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研究[J].河南科学,2018,36(06):946-950.
  [35]王宝义.中国农业生态化发展的评价分析与对策选择[D].山东农业大学,2018.
  [36]黄圣彪.农业循环经济呈多元化发展态势[J].环境经济,2018(08):50-55.
  [37] 刘畅.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农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18(04):23-25.
  [38]王杰丽.浅析洱源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几种摸式[J].农业与技术,2018,38(06):154.
  [39]马巧云,邓灿辉,范小杰.河南省农业循环经济评价研究[J].河南科学,2018,36(02):264-269.
  [40]张旭东.区域循环经济标准体系构建研究[D].天津理工大学,2018.
  [41]孙廷书.循环经济模式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对策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8,38(02):53.
  [42]冯之浚.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5-
  [43]于丽英,冯之浚.区域循环紧急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J].中国软科学,2005(12),44-53
  [44]冯之浚.树立科学发展观促进循环经济发展[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5):5-12.
  [45]钟太洋,黄贤金,李璐璐等.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方法、指标体系与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资源科学,2006,(02):154-162.
  [46]尹晓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评价与运行体系研究[D].天津大学,2009[47]李继忠,包小兰.安定区基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高效开发利用生态资源模式探析[J].甘肃农业,2017(Z1):106-108.
  [48]黄和平,李亚丽,乔学忠.基于IUOCE的农业循环经济评价及障碍因素分析--以江西省为例[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18,26(06):916-925.
  [49]贾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家参谋,2017(24):79+81.
  [50]孙静.威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与结构优化研究[D].河北科技大学,2018.
  [51]叶峻.循环经济与社会生态[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06):40-43.
  [52]陈菁,陈颖颖.发展循环农业经济:理解与路径思考[J].时代农机,2017,44(09):155.
  [53]RigbyD,WoodhouseP,YoungT,et.al.ConstructingafarmlevelindicatorofsustainableAgriculturalpractice[J].EcologicalEconomics,2001,39:463-478.
  [54]马其芳,黄贤金,彭补拙.区域农业循环经济发展评价及其实证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05,20(6):891-899.

 

TAG标签: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