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探讨黑龙江省绥化市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一章】黑龙江省绥化市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引言
【第二章】黑龙江省绥化市作物种植结构及生产状况
【第三章】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发展现状
【第四章】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第五章】国外典型经验借鉴
【第六章】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第七章】探讨黑龙江省绥化市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结论与参考文献
7结论
本文以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种植结构及产量收益、绥化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以及绥化市农业发展过程中采取的主要措施为研究对象,对绥化市农业发展过程中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短板”进行探讨分析。通过大量权威涉农文献参考和数据整理分析,目的在于为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科学发展合理布局提供有效参考,实现绥化市农业健康长远发展。得出以下结论:
(1)绥化市种植业发展具有较大潜力。绥化市农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作物种植结构趋于合理,三次产业有效融合,生态农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科技创新动力不断提振。2017年,绥化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890.97万亩,粮食总产量1102.5万吨,绥化市三次产业比重为38.2:25.6:3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2831元,比上年增长6.8%.
(2)绥化市促进“三产”融合方式方法得当。第一,通过调优种植结构、品种结构、品质结构进行结构调整和品质升级。第二,通过全力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发展各类农业新型主体,不断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第三,通过吸引高端项目落地、实施优质粮食工程、加强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强化农业科技推广工作持续巩固粮食产能和产品质量提升。第四,从优化市场营销手段破题,扎实做好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第五,不断加大支农财政投入,完善农业补贴制度。第六,稳步开展农村金融改革和农业降险服务。
(3)绥化市在作物种、产、销方面存在5方面“短板”.一是宣传力度不够,二是农业结构不优,三是创新后劲不足,四是品牌打造不硬,五是保障机制不全。
(4)从绥化市种植业发展实际出发,有效研究和借鉴国外典型农业发展经验。美国农业结构调整和生产方式转变主要是在国家政策的干预下推进的,调整的方式、方向和方法由政府决策主导。日本“双轨制”现代农业技术推广经验的优点在于政府参与及技术人员能够为种植户提供“保姆式”技术指导。法国农业风险防控经验的亮点在于依托国家立法,由信誉好的保险公司为农民提供多元化的农业保险产品。
(5)绥化市未来种植业发展建议。绥化市要扎实做好深化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推广技术革新与推广,强化黑土地保护;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推进农业产业格局转变升级;稳步推进粮食价格市场化改革,打造寒地黑土特色农产品品牌,积累农业发展后劲,强化惠农涉农政策落实等方面工作,实现绥化市农业健康长远发展。
致谢
在此论文撰写即将结束之际,回首三年来的硕士研究生攻读时光和毕业论文撰写,感慨万千。在这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更为前沿的专业知识,更领悟了许多为人做事的道理,这三年,是我人生中积累的最为宝贵的时光。值此毕业之际,向三年来一直支持、关心我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深深的敬意。
三年前,我有幸成为姜佰文教授的硕士研究生,得到了姜老师在学术上的悉心指导、在工作中的关心支持和在生活中的关爱帮助,让我在这三年中增长了人生阅历,锻造了干事本领,可以说能够成为姜老师的学生是我人生中的荣幸。
我的论文,是在我尊敬的导师姜佰文教授精心指导下完成的。从论文选题、框架设计、研究角度选择、重要观点确立、关键问题分析等各方面都来自姜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耐心启发。
姜老师多次对我的论文提出完善建议,在我跟随姜老师学习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导师对知识的敬畏和对真理的追随,姜老师治学严谨、高度负责、谦虚待人的态度和情怀为我树立了榜样,将使我受益终生。在此,谨向我的导师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感谢。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得到了绥化市政府政研室、绥化市农业局、绥化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参考了诸多专家、学者的部分研究成果,在此表示感谢。
此外,我向在百忙中评阅本文的老师及答辩委员会的老师致以深深的敬意。
参考文献
[1] Richard Grabowski.Agricultural distortions and structural change[J]. Journal of AsianEconomics,2013:17-24.
[2] John Davis,Paul Caskie,Michael Wallace.Promoting structural adjustment in agriculture:the economics of New Entrant Schemes for farmers[J].Food Policy,2013:40-90.
[3] Bert Meertens.Agricultural performance in Tanzania under structural adjustment programs:isit really so positive?[J].Agriculture & Human Values,2000(17):333-346.
[4] T.J.Hatton,R.A.Nulsen.Towards achieving functional ecosystem mimicry with respect towater cycling in southern Australian agriculture[J].Agroforestry Systems,1999(45):203-214.
[5]徐刚。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新篇章--《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出台追踪[J].农村工作通讯,2008(17):6-10.
[6]郭静利。农业产业链稳定机制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管理学科博士学位论文,2010:102-104.
[7]王金梁。WTO农业协定下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研究[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国际贸易学科硕士学位论文,2007:12.
[8]李敏丽。中美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分布锐化与钝化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人口学科硕士学位论文,2018:30.
[9]李鹏,谭向勇,等。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比较及借鉴[J].世界农业,2006(3):14-16.
[10]张丽娟,高颂,等。美国促进农业出口政策机制研究[J].美国研究,2012(3):8.
[11]胡子君,齐楠,等。美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J].世界农业,2014(4):74-75.
[12]李轶冰。国内外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比较及启示研究[D].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生态学学科硕士学位论文,2003:13.
[13] Donald F.Larson,Rita Butzer,Yair Mundlak,Al Crego.A Cross-Country Database for SectorInvestment and Capital[J].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2000:59-67.
[14]李菊丹,宋敏,等。美国基因专利权利用尽原则的适用与启示[J].知识产权,2015(2):93-100.
[15]张蕊,张术环,等。美国绿色农业政策及其对中国发展低破农业的启示[J].世界农业,2011(7):36-38.
[16]吴重言,陆静,郑介松,高美灵,等。精准农业技术研究[J].农业与技术,2016:42.
[17]章冠博。美国农业现代化的历程及对我国的启示[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3):69.
[18]汪鹏。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产业去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D].南充:西南石油大学产业经济学科硕士学位论文,2016:4.
[19]刘凌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系统工程学科博士学位论文,2015:32.
[20]黄小晶。农业产业政策理论与实证探析[D].广州:暨南大学经济学学科博士学位论文,2002:196.
[21]罗爱湘。美国“新经济”中的产业结构分析[D].汕头:汕头大学产业经济学学科硕士学位论文,2001:33.
[22] 美国商务部。浮现中的数字经济[M].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00.
[23] 段文博。资源约束下的日本产业结构演进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世界经济学科博士学位论文,2009:2.
[24] 何玉婷,王红梅,郭蒙,丁一,刘光盛,王海云,等。基于集约度评价的广东省耕地利用方向研究--与日本及黑龙江省对照[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211.
[25] 管珊。日本农协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经验启示[J].当代经济管理,2014(6):27.
[26] 高德杨。黑龙江省现代农业技术推广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农业学学科硕士学位论文,2016:40.
[27] 崔春晓,李建民,邹松岐,等。日本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组织框架、运行机制及对中国的启示[J].农业经济,2013(4):6.
[28] 邓元慧。日本建立科技强国的轨迹和发展战略[J].今日科苑,2018:35-45.
[29] 李博,左停,等。农业新常态背景下基层农业技术推广队伍改革路径选择--基于全国10 个省区的调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7):492-497.
[30],[31],[32] 谢建华,韩清瑞,李雪奇,等。日本的农业推广及信息体系[J].中国农技推广,2002(3):19-21.
[33] 李淑英。日本农业推广体系的特点及启示[J].世界农业,2017(12):5.
[34] 刘潇滢。日本粮食自给率的表象与实质[J].世界农业,2017(11):85.
[35] 龙文军。法国农业保险制度及经验[J].世界农业,2013(5):35.
[36] 张士光。黑龙江省农业保险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农业推广(农村与区域发展)学科硕士学位论文,2013:28.
[37] 孙晓杨,郑军,等。农业相互保险制度环境的“三重维度”--中国与法国的比较及启示[J].中国农村经济,2017(6):85.
[38] 杨铁良。法国农业互助保险制度经验与借鉴[J].世界农业,2017(1):169.
[39] 郑军,文毅,等。法国农业互助保险运行机制对我国的启示[J].价格理论与实践,2016(4):93.
[40] 陈明文,王林萍,等。美国、日本、法国农业保险比较及其借鉴[J].台湾农业探索,2017(1):76.
[41] 郑军,黄文嘉,等。法国农业互助保险扶贫政策的扶贫效应及启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25.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