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发布时间:2019-09-29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探讨黑龙江省绥化市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第一章】黑龙江省绥化市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引言
  【第二章】黑龙江省绥化市作物种植结构及生产状况
  【第三章】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发展现状
  【第四章】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第五章】国外典型经验借鉴
  【第六章】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第七章】探讨黑龙江省绥化市种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结论与参考文献

6黑龙江省绥化市农业发展的建议

  6.1生态措施

  6.1.1调结构

  第一,要着重强化绥化市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主导地位。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防控、农民利益保障等诸多方面政府要主动作为,干部要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方法,用实实在在的手段让利于民,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通过政策引导和政府干预使百姓相信政府决策,愿意采用专家合理化农业发展建议,在思想上认可农业结构调整。

  第二,要遵循市场导向对绥化市种植业结构进行调整。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高度出发,立足绥化市水田、旱田分布比例实际情况,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建议按照“压玉米、稳水稻、增豆菜”的思路,优化绥化市种植业结构。

  第三,要放大“寒地黑土”优势强化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突出“多县同品”,聚集产品优势。遵循市场导向,打造特色、创建品牌,有效提升同类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

  一是建议绥化市结合区域优势,建设加工型饲用型玉米生产区、鲜食玉米生产区、水稻生产区。

  二是建议绥化市强化海伦市富硒大豆生产保护区和绥化市非转基因大豆生产保护区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三是建议绥化市强化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重点建设绿色(有机)蔬菜生产优势区,优质杂粮、杂豆、食用菌、药材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苗木花卉、食用菌栽培、特色养殖等林下经济发展优势区。

  6.1.2兴技术

  第一,要探索推广高效安全切实可行的农业种植新模式。尽快改良出高效便捷,农民易操作的“四大作物”标准化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积极向农户推广玉米大垄松卡轮耕技术模式、大豆大垄栽培模式、马铃薯大垄栽培技术模式、水稻高产高效模式。

  第二,要站在时代发展前沿搞好农业科技研究。建议以“寒地黑土”优质绿色有机蔬菜高效生产技术为阶段性课题,开展新型生物制剂及生物肥、新型有机肥料等生物技术示范研究,搞好鲜食玉米生产技术、水循环蓄热保温日光温室生产技术、秸秆基料化栽培食用菌生产技术的示范和研推工作。

  第三,要进一步提高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率。动态化跟进已经普遍推广的农业生产技术改良,大力改良和推广农业“三减”技术、耕地保护技术、秸秆还田技术、轮耕轮作技术,灵活实施“黑龙江绥化A级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通过加大玉米直收品种、大豆专用品种、水稻优质品种和新型缓释肥、水稻育秧纸肥应用示范力度,使绥化市农民看到具体成果,催生实践意愿,让中国饭碗中主要装中国的粮食,使中国饭碗牢牢端在中国人自己手中。

  6.1.3转方式

  采取多种有效方式,立即强化对绥化市黑土地的保护。一要彻底改变绥化市“粗犷型”农业发展方式。从根本上改变绥化农民种地不养地的麻木思想,绥化素有“黑土明珠”之称,境内土壤全部为珍稀的黑土、黑钙土及草甸黑土。由于长期农业开发,耕地土壤资源环境日趋恶化,土壤有机质供补失衡,面临耕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的威胁。通过2010年化验数据与1982年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对比分析,绥化市土壤有机质平均由4.30%下降到3.11%,下降了1.19个百分点,由此可见养地任务十分艰巨,鼓励农民采取作物轮种,施加有机肥料对土地进行养护。二要加速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强化宣传,让农民知晓秸秆的潜在价值,有效推广碎混、翻埋、覆盖和沤肥四种还田模式,依托畜牧业养殖,实现秸秆过腹增值,多措并举,对秸秆进行肥料化还田,改善地力,促进地力再生。三要扩大绥化市黑土地保护项目覆盖面。建议国家调整政策导向,把绥化市10个县(市、区)全部纳入国家黑土地保护项目中(目前,绥化市只有3个试点区县),实现从局部试点向整建制全覆盖推进,保护好国家黑土资源。

  6.2经济措施

  6.2.1加速农业机械化发展进程

  第一,要优化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机制。从绥化市农业发展趋势上看,到2020年将对60%的玉米种植地块实行秸秆还田,面积在840万亩左右。采取“一翻两免”模式作业,年需对280万亩土地进行秸秆翻埋还田,全市需要5铧翻转犁(作业效率每台车20亩/h,每天作业10小时,作业期为25天)560台,目前绥化市该型农机具保有量为237台,缺口为323台。年需对560万亩实施覆盖还田,第二年进行免耕播种,全市需要6行免耕播种机(作业效率每台播种机39亩/h,每天作业10小时,作业期为10天)1436台,目前绥化市该型农机具保有量为153台,还需引进1283台满足作业需求。因此,绥化市应立即探索试行国家、省、市、县四级政府大型农机具购置补贴按比发放机制,通过实施更多惠农举措,激发农民参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积极性。

  第二,要加强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一是心无旁骛推进农机合作社土地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组织化程度强、生产力水平高、土地相对集中的优势,通过示范引带,增强农民信心,吸引农民自愿以土地入股方式加入农机合作社。二是要大力支持和引导合作社开展机制创新,建议探索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分配模式,采取完善利益分配机制等有效形式进一步推进农机合作社专业化、规范化建设。三是及时取消“空壳”农机合作社经营资质。绥化市委、市政府、市纪委应督促各县(市、区)党委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重点查处依托“空壳”农机合作社套取国家资金违纪违法问题,对长期亏损,经营管理不善,特别是长期没有经营业绩的农机合作社采取兼并、转移、重组、分割等方式进行整改。

  第三,推进现代农机合作社发展方式转变。根据国家发展趋势,顺应市场导向,建议绥化市政府研究制定相关方案,引导全市基础硬、有条件的农机合作社搞好种植结构调整、品种结构调整、加快“三产”融合进度,实现转型升级。通过调整,使每个农机合作社形成产业有特色、机制有活力、经济有实力、产品有卖点的新型经营主体。

  6.2.2强化农业科技创新支撑

  第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引、留机制。绥化市应着眼长远,加大政策性投入力度,吸引农业科技人才到绥化发展。从平台提供、人文关怀等诸多层面着手,探索建立农业精、尖人才引进和留住机制,建设农业人才“智库”,立即着手解决绥化市农业专业人才科研水平不高、团队活力较差、年龄结构失衡等突出问题。

  第二,要加强与农业科研院所联合创新攻关。要把科技创新重点放在生态绿色、降本提质、精深加工、结构调整等农业生产全过程,通过加强与省内外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的合作攻关,缩短农业科技成果取得时间,节约科技投入成本,用经得起检验的农业科技手段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支撑绥化市农业转型升级。

  第三,要支持驻地企业自主进行科技研发。积极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奖扶机制,在政策和资金上给予扶持,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提高企业科技创新能力。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把产学研联合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品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依托骨干企业,创建产业研发中心,围绕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和综合利用,研发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优质新产品,提高精、深加工产品的比重,形成面向市场的新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机制,全面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通过不断增强技术力量,拉长产业链条,推进补链、强链,发展精深加工,打造产业整体优势,提高市场竞争力,强化行业话语权。

  6.2.3推进农业产业格局转变升级

  第一,要大力引进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落地绥化。通过争取一批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前景广阔的科技型农产品加工企业落户绥化,进一步加速绥化市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进程,不断转变绥化经济发展模式,促进绥化市农业发展方式进行转型。一方面要围绕“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做好项目谋划生成。依托水稻、玉米、大豆、马铃薯等“粮头”,谋划生成以健康、营养、安全、方便、时尚的制造类食品为主的“食尾”产业链,加强产品开发、外观设计、产品包装、市场营销等创新,培育特色优势品牌。另一方面要围绕深度开发“原字号”谋划生成资源精深加工项目,促进优势资源产业链条向下游延伸以及价值链的提升。以玉米为原料,谋划生成变性淀粉、工业酒精、燃料乙醇、谷氨酸、赖氨酸等项目;以畜产品为原料,谋划生成冷链加工、小包装部位加工和半成品加工,以及畜禽骨、血、脏器综合利用等项目;以林产品为原料,谋划生成食用菌、山野菜、浆果、坚果,以及木材加工业和林浆纸产业等项目。

  第二,要将绥化市农业生产推进绿色发展轨道上来。大力支持寒地绿色有机蔬菜产业发展。作为寒地黑土核心区,绥化市具有发展绿色有机优质蔬菜得天独厚优势,但蔬菜产业发展资金需求大、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高。农户和新型经营主体规模种植蔬菜融资难,银行不愿贷款,尽管地方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但满足不了生产实际需要,一些农业企业和蔬菜种大户不得不采取民间“高息”

  借贷,增加了种植农户和企业的经营风险。同时,蔬菜种植行业缺乏与之匹配的农业保险产品,往往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会为种植户带来致命性打击。因此,建议国家能够针对有机绿色蔬菜产业出台金融支持政策,并通过国家行政手段干预,促使保险公司开发多元化农业保险产品,支持蔬菜产业发展。

  第三,要向实现“三产”深度融合重拳发力。一要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发挥落户绥化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围绕打造亚洲最大玉米加工中心、“好吃大米”生产基地、鲜食玉米生产加工基地、有机杂粮生产加工基地和“北菜南销”核心区、寒地黑土绿色菜园核心区这一绥化市农产品精深加工行业发展定位,培育和壮大农产品优势。二要抓好农业品牌建设。可以对“寒地黑土”品牌进行细化和升级,如整合打造“寒地黑土+”系列农产品品牌,加大对“寒地黑土+县域产品”的推介力度。同时加强对“庆禾香”、“龙蛙”等全国知名品牌和明水黑豆、庆安大米、肇东小米、海伦大豆等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宣传推介,扩大绿色农产品销售区覆盖范围。三要抓好市场营销。加大农产品B2B、O2O线上交易推广力度,实现农产品线上交易额不断正向增长,全力促进绥化市互联网+高标准基地升级发展,积极开展网上众筹,切实加强农业对外合作。

  6.3制度措施

  6.3.1稳步推进粮食价格市场化改

  绥化市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目前粮食产能稳定在300亿斤左右,商品量在85%左右。2016年全面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取得了超出预想的效果,为继续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稳步推进改革的目标以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保障国家确定的“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粮食安全战略不出问题为前提,逐步取消水稻等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以促进优质优价体系建立,促进全国粮食主产区粮食加工企业产能释放,靠市场来优化粮食产业发展。

  同时,采取政府直接补贴种粮户年度收入的方式,保证种植户和新型经营主体取得稳定收益,推进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比较效益。

  6.3.2打造寒地黑土特色农产品品牌

  严格执行2016年12月16日由黑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修订,2017年5月1日施行的《黑龙江省食品安全条例》精神。坚决按照条例要求,围绕绥化市“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建设构架,在绥化市行政区域范围内全面禁止种植、生产、加工和销售转基因玉米、水稻、大豆等作物,以及含有转基因成分的食用农产品,将全力发展具有寒地黑土特色的非转基因农业、主打非转基因产品加工为绥化市农产品品牌建设的基础取信于消费者,通过顺应市场需求,满足群众健康消费,逐渐扩大绥化非转基因农产品影响力,从而不断提升“寒地黑土+”的品牌竞争力。同时,支持科研机构对转基因技术的研究和实验,从战略高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红线不碰,底线不破。

  6.3.3为农业发展积后劲添动能

  第一,要在农业发展体制机制方面求新求变。一要改进农业经营机制,推进绥化市农业发展向专一的品牌化和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国际化经营转变。二要优化农村经济组织制度,对生产组织进行优化组合,采取“抱团取暖”

  方式,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三要完善农业发展支持服务制度,形成农科教结合、产学研一体的农业技术推广和农业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第二,要强化对农民进行科技培训。以拓宽农民视野、提升农民对新农业科技的认知水平为目标,围绕农业结构调整、绿色农业发展、现代化储藏运输、标准化生产加工、市场营销、信息技术等方面,对农民进行培训,不断提升绥化市农民综合素质。要注重从生产适度规模化、农产品品种多样化、品质高端化、加工精深化、营销品牌化等方面唤醒农民的思想认同,引导农民走上职业化发展道路。

  第三,要通过典型引领形成示范效应。重点培育综合配套改革、“互联网+现代农业”、美丽乡村建设、绿色食品产业化、蔬菜生产、产业扶贫、栽培模式、农民增收、“粮头食尾”和“农头工尾”、农产品流通等经营典型,加快形成具有绥化特色的现代农业建设“典型群体”,示范引领绥化市现代农业蓬勃发展。

  6.3.4强化涉农惠农政策落实

  绥化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认真研究国家和黑龙江省出台的一系列涉农、助农、惠农新政策和新办法,要让绥化市农民能够在第一时间享受到国家涉农“红利”.绥化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对基层干部的教育和监管,严肃查处在涉农补贴申请、涉农项目审批、涉农资金发放过程中存在的雁过拔毛、吃拿卡要、偏亲向友、虚报冒领等一系列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受贿行贿一起查,有效发挥乡镇纪委作用,构建封闭监督环境,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形成有效震慑,确保基层干部手中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确保国家涉农惠农政策落到实处,普惠“三农”.

TAG标签: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