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分析池州市休闲农业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该文阐述了池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现状和取得的成效, 分析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以期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休闲农业; 发展现状; 对策; 池州市;

  休闲农业是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核心, 开发利用农业资源、农业环境和农业文化, 以农林牧副渔生产和农村文化生活为载体, 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农家景、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 集休闲观光、领略乡村风情、体验农耕文明为一体的农村新兴产业。发展休闲农业, 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就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 是调整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措施之一, 是增加城乡之间的交流联系、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有效举措, 是带动农业农村经济快速发展、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池州市是中国第1个生态经济示范区, 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 也是安徽省旅游资源最集中、品味最高的"两山一湖" (黄山、九华山、太平湖) 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池州市辖贵池区、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总面积8272km2, 人口170万, 现有耕地11.10万hm2, 林地55.10万hm2, 水面8万hm2, 生态条件优越, 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 地形错落有致, 河流纵横交汇, 河湖水质均达III类以上, 空气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农产品丰富, 是国家中药储备基地和商品粮输出基地, 尤其是茶叶、黄精、焦枣、香菇、木耳闻名于世。截至2018年底, 全市"三品一标"生产基地面积达7.27万hm2, 共有"三品一标"生产经营主体和单位121家, 有效使用"三品一标"农产品数量达到214个, 其中无公害农产品44家89个产品, 绿色食品40家68个产品, 有机农产品32家52个产品, 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5个 (肖坑茶叶、秋浦花鳜、石台香芽、九华黄精、黄山溪毛峰) , 16个农产品获省名牌产品称号, 天方、雾里青、天方茶苑、润思和卢氏瓜蒌籽等5个农产品商标列为中国驰名商标。石台县被列为全国茶叶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县, 东至县和青阳县被列为水稻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基地创建县。贵池区已创建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青阳县和石台县已创建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县, 2018年全市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9.9%.池州具有独特的"山、水、土、气"和粮、油、茶、果等农业资源, 九华山、牯牛降、九华天池、仙寓山、大王洞等旅游资源, 吴楚文化、佛文化、傩文化等多元文化交融汇聚, 乡风民俗多样, 休闲农业发展条件良好。

  1 发展现状

  池州市休闲农业目前正处于快速发展的良性时期, 省休闲农业示范县在池州市已实现全覆盖, 石台已获批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 青阳正在组织申报国家休闲农业示范县。近年来, 池州市密切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扶贫攻坚工作开展、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 适应需求, 加大扶持, 加强指导, 优化服务, 休闲农业的发展成效显着。

  1.1休闲农业类型多样

  截止2018年, 全市已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587个:休闲观光庄园102个, 其中年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休闲观光庄园19个、农家乐1475个、休闲协会2个、农业联盟1个、一村一品专业村7个。休闲农业从原来单一化的农家乐发展到多种产业形态并存的格局, 并已向相对高端化的休闲观光庄园迈进:如石台慢庄、九华红度假村、东篱生态山庄、秋浦生态农业园等配套建设旅游接待设施, 提供休憩、度假、餐饮、娱乐等多功能服务。

  1.2 企业的知名度提高

  全市通过积极开展统一营销, 扩大休闲农业市场知名度, 政府每年主导参加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介会等, 休闲农业品牌建设步伐加快。全市现有国家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个, 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10个。江南农业科技园、绿野生态农庄、齐春生态园等30多家企业逐渐为市内外所熟知。一些企业线上线下结合, 营销渠道不断拓宽, 例如三条岭生态梨园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 贵池区100多家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开展智慧农业、定制农业、电子商务等多种模式销售, 电子商务销售率、采购率快速提升。

  1.3 政府扶持力度加大

  近几年来, 全市各地纷纷出台休闲农业扶持政策, 支持休闲农业发展。2017年, 贵池区出台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办法, 区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 用于支持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品牌创建、质量认证和土地流转;石台县每年整合资金500万元, 重点实施特色精品农家乐工程, 对获批或复核成功的星级农家乐, 根据星级程度分别给予6000元到5万元不等的奖励, 给予在指定银行贷款额5%的补贴, 当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00万以上的休闲观光农业园按不超过投资额5%进行奖补;石台仁里镇对发展农家乐的农户, 优先安排就业培训、项目扶持;青阳县编制乡村建设规划, 出台休闲农业加快发展实施意见, 成立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中心, 鼓励休闲农业土地流转, 全县流转土地6667余hm2.

  1.4 休闲农业效益良好

  2017年, 全市休闲农业实现接待1200万余人次, 营业收入30亿元, 参与休闲农业经营农户达3万多户;2018年, 接待1300万余人次, 营业收入34亿元, 休闲农业收入已成为全市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此外, 该市休闲农业还有效地承接了热点景区的游客, 实现与景区、景点的良性互动, 如九华山周边农家乐374家, 2017年接待300万人次, 实现休闲农业总收入5.9亿元。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缺乏科学发展规划

  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是在市场作用下自由发展起来的, 缺乏科学发展规划, 市和县区都未编制休闲农业专项发展规划, 休闲农业发展作为城市总体规划或者旅游规划的单元内容存在, 与土地、交通等规划衔接不紧。在企业方面, 绝大多数休闲农业根据企业主的想法自主开发, 建设随意性大;农家乐形式大多数千篇一律, 特色不明显, 庭院及房前屋后的建设对当地生态与文化的融入不够, 一些原始风貌被统一的现代化建筑取代, 厚重的历史感消失, 人工化倾向严重, 文化传承断裂;有些进行规划的休闲农业项目, 其设计方案也不尽合理, 有的片面追求大而全, 有的与周边企业重合度高, 有些项目建设周期拉得过长, 投资回报难以预料。

  2.2 基础配套设施不足

  全市休闲农业发展涉及的道路、标识、停车场、商业、休憩等配套设施还不够完善, 全市除市区、县区所在地和殷汇、东流、大渡口等重镇及其周边外, 其它地方的休闲农业项目道路直达性弱, 部分路段线形弯曲, 狭窄颠簸, 进出时间花费多, 指示标识不够明确, 部分项目水利设施支撑不足, 停车场、公厕建设滞后。导游解说、咨询和消息发布等服务系统不够健全, 游客基本上是走马观花, 对当地的民俗风情不甚了解。

  2.3 发展档次整体不高

  目前, 全市休闲农业产业构成仍以农家乐和采摘园为主, 大多数农家乐仍然在农户的庭院中发展, 农家乐设置的活动内容也比较单一, 大多数还仅着眼于"吃吃饭, 打打牌"的基本要求, 提供的产品少, 内容单一、项目雷同、服务水平较低;采摘园也只有采摘活动, 游客没有更多自己动手参与的项目;休闲观光庄园等所占比例仅10.2%, 针对小朋友、学生、中青年、老人等不同人群开发的产品不够丰富, 更缺乏趣味型、观光型、体验型、教育型的休闲农业综合体, 这与目前市场崛起的多样需求相比还存在差距。

  2.4 乡土文化融入不够

  全市休闲农业在产品开发上结合当地特有的农耕文化、民俗文化不够多、不够深, 全市除东至泥溪、贵池墩上等开展农业和民俗文化融合发展探索外, 民俗挖掘、文化融入普遍不足, 两者结合松散。游客文化体验不够, 乡土氛围不浓, 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2.5 存在制约发展要素

  全市休闲农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如下制约发展的要素:一是资金要素, 休闲农业扶持资金分散在政府多个部门, 部门相互之间缺乏协调, 未能形成服务合力;二是土地要素, 休闲农业用地流转难度加大, 特别是城镇周边土地价值日益受到重视, 价格较高, 如青阳庙前侬护生态公司流转土地价格每年达到12150元/hm2, 企业难以承受;三是银行要素, 休闲农业的发展需要银行支持, 但银行认可的抵押物少, 信贷支持力度持续减弱, 甚至出现因个别企业未及时还贷造成劝耕贷区域全面收紧的情况;四是人才要素, 休闲农业企业多为个体经营, 实行家族式管理, 经营管理人才短缺, 从业人员服务意识淡薄, 服务能力不强, 种植栽培等技术指导欠缺。

  3 对策与建议

  发展休闲农业是改善农村环境、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也是调整农业结构、开发农业功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抓手。各级政府要把休闲农业发展摆上位置, 放置在推动农村脱贫致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工作格局中进行认识, 立足农业景观资源和农村生产条件, 把握发展机遇, 坚持"农业园区景区化、农业设施生态化、生产过程体验化、农民从业导游化、耕读休闲大众化"的原则, 提升休闲农业发展质效, 促进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兴旺。

  3.1 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池州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休闲农业的发展除面向本地及周边, 还要面向全国及海外市场, 因此要依据池州的生态资源、民俗文化、农业特色和基础设施等条件, 规划和引导各地兴建不同风格和各有特色的休闲农业类型:一要无缝对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建设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尽快编制全市休闲农业总体发展规划, 明确规划目标、实施步骤和保障措施等, 以规划统领休闲农业发展, 改变休闲农业自发性发展局面;二要充分考虑县区、九华山及乡镇的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基础条件, 发挥主城区游客集散地作用, 围绕九华山、牯牛降、大王洞、九华天池等景区, 立足青山、秀水和村落、民居, 进行分区布局, 注意串点成线、串珠为链、连带成片, 形成休闲农业发展集群;三要加强对休闲农业企业发展的分类指导, 强化企业发展设计, 确保企业单体具有各自特色, 整体互补互通, 避免出现同质化发展、低水平竞争局面。

  3.2 完善基础配套服务

  一是结合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切实改善休闲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条件, 优先将具有发展休闲农业条件的村庄列入村容环境整治、生态环境工程建设, 彻底改变村容环境, 坚持因村制宜, 体现乡村原有风貌, 突出地方特色, 努力营造"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的怡人生态环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二是将道路、水电、卫生、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作为产业发展基础, 基建项目向农业园区倾斜, 对肩负休闲观光的村社道路进行硬化、扩宽和增设错车道, 提升公路通达度, 完善旅游新村路标指示牌、停车场、游客接待中心、公共卫生间、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辅助设施, 奠定"快进慢游"的基础。三是加强教育培训。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联动, 培育休闲农业产业专业队伍, 组织开办旅游礼仪、风土人情、农家菜制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和卫生等方面的培训, 将旅游服务理念引入休闲农业经营管理, 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 提高休闲农业产业各环节从业人员的文化品位和服务水准;加强对休闲农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 培育一批休闲农业专门从业人员和管理人才, 促进休闲农业蓬勃发展。四是加强安全管理。农家乐经营户必须做到三个统一, 即统一餐具消毒、统一食品自检、统一台账管理, 制定实施农家乐餐饮卫生基本条件和地方标准, 要求全部农家乐经营户配备消防器材, 以确保消防安全。五是培育休闲农业协会。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协会等社会组织, 充分发挥协会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服务职能, 开展合作经营, 实现市场、技术、服务、安全等信息共享, 促进行业自律, 避免无序竞争, 增强发展效益, 营造顾客、经营者、政府、行业协会、合作经济组织多方参与建设的良好环境。

  3.3提升休闲农业档次

  一是对发展休闲农业的乡村, 在新村建设的同时做好农家乐的提档升级, 大力实施精品农家乐工程, 提升农家乐整体发展水平, 搞好农家乐庭院美化, 提升建筑风格档次, 配套好特色餐饮、住宿、医疗、购物、娱乐等服务, 满足休闲娱乐与健康消费的多样化需求。二是坚持农旅结合, 兴旅强农, 有效开展休闲农业招商, 适应消费市场需求, 打造休闲农业中高端业态, 建设一批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旅游休闲观光、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三要开发文化内涵丰富、更加富有精神享受的项目, 拓展教育和体验功能, 使游客既能体验到优质特色农产品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 又能感受到深厚的农耕和民俗文化;在游客离开时, 还要为游客多开发"想带走、用得着、还要来买"的农副产品、工艺品、艺术品和旅游纪念品。

  3.4 融入地方文化风情

  池州市发展休闲农业, 必须紧紧依托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自然山水资源、生态旅游资源、特色农业资源, 充分挖掘历史文化、饮食文化、农耕文化, 努力培育地方特色。加大对当地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 加强农村文化遗迹和传统村落、民居的保护, 依托休闲农业发展载体, 展示池州傩戏、罗城民歌、青阳腔、目连戏、东至花灯等池州地方文化风情;支持传统特色手工艺项目发展, 积极举办乡村休闲体育赛事和农耕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 充实休闲农业发展的文化内涵, 把当地的休闲农业进一步做精、做大、做强、做优, 做出成效。

  3.5加强政策信贷扶持

  一是成立由市政府领导牵头, 农业、旅游、环保、交通、规划、国土、金融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全市休闲农业发展领导小组, 加大部门协调, 健全工作机制, 尤其是市农业农村局和市旅发委要加强合作, 强力推进全市休闲农业产业的发展。二是研究出台专门政策, 有针对性地在休闲农业企业用地、生产服务附属设施建设、信贷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 促进全市休闲农业发展中已存在问题的快速解决。三是加大用地支持。每年在用地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用于全市休闲农业的发展, 合理确定企业的生产服务配套设施的面积、体量, 满足游客需要, 适应土地利用要求。四是充分发挥镇街、村居等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 优化项目布点, 确保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在基层落实;同时借鉴安庆黄铺村"村社一体"做法, 以集体形式流转和集中土地, 实现土地规模和集约化使用。五是强化信贷支持。推动制定休闲农业抵押物评估方法、标准, 扩大对休闲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建立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基金, 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休闲农业开发、经营, 鼓励依法合规利用众筹等新型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 鼓励农户以土地承包权、固定资产、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参与休闲农业项目开发。六是加大农业保险保障力度。推动保险机构将休闲农业纳入政策性保险范畴, 扩大商业性农业保险种类, 降低休闲农业经营风险, 保障休闲农业可持续发展。

  3.6宣传推介开拓市场

  "酒香也怕巷子深", 因此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 宣传营销工作不可少, 要利用一切机会, 采取多种方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推介。一要继续开展池州市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的媒体宣传活动, 并走进销售区主动推介, 邀请精英来访观摩, 承办会议, 接待参观团。二要加强与旅游主管部门和旅行社的联系, 将休闲农业生态旅游纳入地方旅游发展规划, 安排进入旅行社线路计划。三要加强与九华山、牯牛降、九华天池、仙寓山、升金湖、大王洞等周边着名景区的配合, 宣传推介自己。四要根据自身特色, 举办必要的节庆和宣传推介活动, 进一步开拓市场, 使池州市休闲农业的发展再上新台阶。

TAG标签: 池州市     休闲农业     发展现状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