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云南大理大蒜产业发展问题与建议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云南大理州是我国独头大蒜和早熟大蒜的主产区,常年栽培面积1.73万hm2左右,2010年大理州独头大蒜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主栽品种为红七星,成熟早,独头率高,成本效益良好,2019年平均每667 m2盈利1.1万~1.5万元。大理州大蒜品种单一,价格存在普遍的“大小年”现象,总收益年度间差距显着。

  大理州位于我国云南省西部,地处云贵高原,介于东经99°58′~100°27′和北纬25°25′~25°58′之间,属低纬度高原季风气候,常年光照充足,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四季气候温和,干湿季节分明,降雨量充足,无霜期长,为蔬菜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地力条件。

  大理州蔬菜种植主要以辛辣类蔬菜:大蒜、葱、芥菜、辣椒和水生蔬菜:莲藕、芋、海菜等为主;萝卜、扁豆等大宗蔬菜为辅。2018年大理州蔬菜种植面积7.33万hm2 (110万亩),总产量227万t,总产值56亿元;特色蔬菜种植面积2.47万hm2 (37.1万亩),产量74.5万t,产值18.6亿元。其中,大蒜种植面积1.67万hm2 (25.1万亩),产量47.7万t,产值13.3亿元,分别占蔬菜总产值和特色蔬菜总产值的23.8%、71.5%。显而易见,大蒜产业不仅是大理州农业产业中的支柱性产业,亦是大理州农民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本文从产业发展角度探究大理州大蒜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以期对大蒜产业转型升级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

  1、 大理州大蒜产业发展现状

  大蒜是大理州最具特色的蔬菜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1.73万hm2 (26万亩)左右,主栽品种为红七星,是我国独头大蒜和早熟大蒜主产区。受土壤环境和高原气候的影响,大理州种植的大蒜比国内其他大蒜产区平均早熟35~40天,且独头率高(独头率一般在80%左右)。在2010年,因独头大蒜对地理气候等生长环境的特殊要求,大理州独头大蒜获得了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

  1.1、 总种植面积基本稳定,县域间空间转移规模较大

  大理州辖1市8县3自治县,该州大蒜种植集聚程度较高,主要集中在弥渡、宾川、鹤庆、洱源和祥云5个县域。从表1可以看出,2017~2019年5个主产县大蒜种植面积之和基本稳定在1.43万~1.63万hm2 (21.5万~24.5万亩),占全州大蒜种植总面积的93.5%左右;2018年达到峰值1.63万hm2, 2019年降至1.43万hm2,降幅12.27%。2019年各主产县大蒜总种植面积较2018年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为了保护洱海水域,2018年中共大理州委办公室、大理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开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防治打造“洱海绿色食品牌”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的通知[大办发(2018) 33号],中共洱源县委办公室、洱源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洱源县关于加快洱海流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行农作物绿色生态种植相关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洱办发(2018) 52号],在洱海流域内展开“三禁四推”工作。洱源县政府积极响应号召,2019年决定种植其他经济作物来替代大蒜。
 


 

  具体来看,2016~2019年间,除洱源县以外,大理州其他主产县的大蒜种植面积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弥渡县种植面积最大,保持在0.40万~0.47万hm2之间,鹤庆县和宾川县次之,祥云县最少,≤0.10万hm2。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洱源县大蒜种植面积锐减,与此同时鹤庆县大蒜种植面积大幅上涨64.00%,这主要是因为洱源县的大部分蒜农迁移至鹤庆县,租用土地种植大蒜。

  表1 2016~2019年大理州各主产县大蒜种植面积

  注:表中数据根据2019年4月大理州调研和数据回访整理所得,下表同。

  1.2、 主要种植早熟品种红七星,秋播春收为主要栽培模式

  大理州5个主产县均以种植早熟大蒜为主,中晚熟和晚熟大蒜次之,其中早熟大蒜主栽品种为红七星、早蒜,中晚熟大蒜品种为温二早、二季早,晚熟大蒜品种则主要是山东白皮蒜和迟蒜(姚文勇,2018)。据调查显示,5个主产县种植红七星的占比达95%,这主要是利益驱动所致,红七星的种植效益较高。

  从栽培模式来看,大理州一年种植两季作物,春种秋收(大蒜前茬)主要种植烤烟、蔬菜、玉米和水稻;秋播春收主要种植大蒜。因地区差异,在农户种植作物惯性思维以及种植技术缺乏等因素的影响下,大理州各主产县在前茬作物的选择上存在较大差别(表2)。弥渡县、鹤庆县和祥云县的主要栽培模式为烤烟+速生蔬菜+大蒜、玉米+大蒜、水稻+大蒜,宾川县和洱源县的主要栽培模式为水稻+大蒜、玉米+大蒜,其中洱源县因水资源较丰富,前茬多种植水稻。据相关资料显示,云南省从1914年2月开始种植烤烟,由于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气候条件,云南已成为烟叶生产圣地,是我国第二大烤烟主产区。经多年发展,云南烤烟市场日趋成熟,种植烤烟能有效保障农民收益。玉米和水稻均是我国三大主粮产品,且当地农民喜食大米及大米加工制品,因而种植水稻是保障日常生活饮食的有效措施。受作物自然生长规律限制,大蒜种植一直以秋播春收为主,最佳播种期通常为“秋分”至“寒露”期间。

  表2 大理州各主产县大蒜种植品种结构、播种与收获情况

  从收获期来看,大理州各主产县大蒜收获持续时间均较长,收获类别不一(表2)。受高原气候的影响,云南大蒜蒜头的收获期比山东等省要提前30~40天,每年4月上旬大量上市。经过春节以及秋冬季对库存大蒜的长期消耗,错季(提早)上市的蒜头往往能够抢占市场先机,有效调节市场供给。当市场大蒜供不应求时,需求会拉动大蒜价格上涨,进而获得较高利润,保障蒜农的良好收益(张志琴和杨德珍,2014)。

  从灌溉方式来看,大理州各大蒜主产县主要采取喷灌和沟灌两种方式进行灌溉(表2),其中弥渡县、洱源县和祥云县主要采取沟灌的方式,这是因为这3个县的前茬作物多为水稻或玉米,种植水稻和玉米的地块需具备一定的蓄水能力;宾川县和鹤庆县以喷灌为主要灌溉方式,这主要是因为前茬作物多为烤烟或速生蔬菜,这两种作物需水量不大。

  1.3、 大蒜成本投入高,收益呈明显的“大小年”特征

  总体来看,大理州各主产县大蒜成本收益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均呈现明显的“大小年”特征(表3)。

  从成本投入来看,主要包括物资成本、土地费用和人工成本,2018、2019年的总成本介于4 400~6 500元之间,其中种子购买、土地租赁和蒜头采收费用较高,占总成本的85%~90%。无论是“大年”还是“小年”,大蒜种子成本、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都是驱动成本高昂的主要因素。在人工成本方面,不同县域差别不明显,基本稳定在1 800~2 700元,这主要是因为大理州整体范围内蒜头采收的机械化程度低,均只能依靠简单、传统的人工采收。在土地租赁费用方面,鹤庆县最为突出,主要原因是鹤庆县的很多蒜农来自于其他县域,他们种植大蒜需要向当地农户租赁土地,尽管当地的许多农户不种植大蒜,但是在大蒜产业良好收益的影响下,土地租赁费用较高,每667 m2为1 000~1 200元,这在无形之中增加了蒜农种蒜的风险系数。

  从收益来看,大理州大蒜种植收益主要来源于蒜头和蒜薹,蒜头又进一步分为独头蒜和分蒜。独头蒜与分蒜的价格差异显着,在一定程度内独头率越高,蒜农收益越好。但若遇到“蒜你狠”的年份,在分蒜和独头蒜价格双高的情况下,独头率太高反而会因总产量上不去而拉低总收益。从表3可以看出,2019年大蒜每667 m2产值为1.2万~2.2万元,总体效益显着高于2018年,平均每667 m2总收入是2018年的2倍以上。具体来看,2019年春节期间,早熟蒜薹价格高达15.0~30.0元·kg-1,平均每667 m2产值600元,约为2018年的2倍;3月27日至4月5日,独头蒜市场价格稳定在9.5~12.5元·kg-1,是2018年的2倍;分蒜价格为4.5~6.3元·kg-1,是2018年的4倍。这一现象主要是大蒜周期性涨跌趋势的基本呈现,大蒜市场周期基本保持“两年一跌,三年一涨”的态势(http://www.lux88.com/gold/201808/523195.html.)。

  表3 2018、2019年大理州各主产县大蒜成本收益情况

  注:1)物资成本主要包括种子、地膜、肥料、农药等。

  从市场需求角度进行分析,大蒜市场供需不平衡是影响大蒜价格的主要因素,供过于求时大蒜滞销,收益降低;供不应求时大蒜价格高涨,收益良好。2018年大部分蒜农亏损主要是因为2016年全国大蒜市场供不应求,大蒜经历了“蒜你狠”价格峰值期,许多蒜农在2017年盲目扩大种植面积,2017年新蒜产量急剧升高,很快打破了2016年市场的供不应求,而蒜商为了赚取更多利润又大量囤积大蒜。2017年下半年,许多蒜农在没有摸清大蒜未来市场需求的前提下,继续大面积种植大蒜,新蒜与库存蒜同时在市场上大量流通,而大蒜又是需求弹性小的刚需产品,蒜商在库存压力下不敢再继续收购鲜蒜,消费者在新旧蒜选择下更倾向于消费旧蒜,因而2018年新蒜严重滞销,蒜农不得不降价甚至亏本销售,以减少沉默成本所带来的损失。

  1.4、 州政府重视技术引领,蒜农基本素质较好

  为了保持大蒜品种特性,提高蒜农和蒜商的收益,大理州政府依托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院,设立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农业技术推广站、土壤肥料工作站、农业环境保护工作站等12个机构,聘请专业技术人员134人,管理人员4人,在全州范围内推广、开展并应用农业新技术。截至2019年4月初,大理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宾川基地、弥渡县、祥云县和洱源县试验点已完成大蒜品性观察试验、大蒜蓟马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和大蒜化肥减量施肥试验;洱源县、鹤庆县和祥云县对蒜农生产效益进行了问卷调查;鹤庆县还进行了大蒜枯叶病防治药剂筛选试验和大蒜病虫害安全防治技术示范。在政府统一组织、领导和监督下,蒜农对大蒜的种植技术有了较好的把握,种植大蒜的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1.5、 具备较大规模的大蒜加工企业,能有效保障部分蒜农利益

  随着大理州早熟大蒜产业的不断发展,一些蒜商捕捉到了大蒜加工带来的较大收益,在2000年先后成立了邓川农特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大理华夏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洱源金盛农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其中年均销售精品蒜逾3万t、出口逾1万t,具备蒜种冷藏条件的加工企业有8家(李莲和李秀英,2015)。上述企业的进入,让大理州大蒜历经了“零加工—初加工—深加工”的发展历程,目前正在向精加工方向转型升级。以洱源金盛农特产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例,2017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逾6 400万元,实现净利润750万元,平均每年解决约1 000人的就业问题。此外,该企业为响应国家“南菜北调”的号召,满足更多消费者的需求,为社会创造更多经济效益,在2013~2015年间投入逾2 000万元,新建库房、冷藏室、动力车间等基础设施,现已投入使用,达到产能后年均收入2.4亿元,净利润983万元。

  2、 大理州大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大蒜产业是大理州农民的主要收入来源,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财政支持力度不足;销售模式缺乏创新,多为传统营销模式;加工企业数量少,现存企业缺乏精深技术且加工产品单一;云南独头蒜缺乏区域品牌,市场竞争力弱。

  2.1、 财政支持力度不足,蒜农种植成本上升

  云南大理州在大蒜产业上基本未给予财政上的补贴支持,所有的投入都由当地的实体经营企业或农户自行承担,大蒜的“大小年”周期性高风险和市场信息不对称往往会让绝大部分蒜农遭受严重经济损失。一方面,大蒜种子、肥料、农药、土地等物资投入成本高,每667 m2蒜种最低成本也将近1 000元;另一方面,农户土地规模化程度低,实施机械化作业困难,加之专业化的机械采收设备价格昂贵,绝大部分农户难以独自承受资金压力,以至于大蒜生产很难实现机械化,只能购买“效率低价格贵”的人工劳动力进行蒜头采收。

  2.2、 营销模式单一,仍以传统销售方式为主

  农户自有土地面积小,平均为0.17 hm2 (2.5亩)。受地块划分限制,大蒜种植模式由“小农户+大农户+企业”组成,其中超过50%的大蒜皆由小农户种植。土地分散,龙头企业与基地和农户未形成有机组织和利益联结机制,在大蒜销售过程中,农户能且只能采用“农户+蒜商”的传统地销模式进行销售。蒜农没有其他销售渠道,更未与蒜商和企业签订采购合同,未实现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长效机制,致使大部分收益都由蒜商赚取,蒜农利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因而营销模式单一,缺乏良好的销售渠道和营销组织是阻碍蒜农和蒜企良好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3、 产业链短,缺乏精深加工,未充分挖掘其附加值

  近几年大蒜产品虽然突破了传统的“零加工”形态的产品销售,在洱源、鹤庆等主产县也引进了大蒜加工企业,但是大蒜加工仍然比较粗犷,不够细化且品种单一。具体来看,目前大蒜加工企业主要以制作即食黑蒜为主,没有涉及到需求量大且稳定的餐饮行业,如剥皮蒜瓣和蒜片、蒜粉、蒜精、蒜油等加工产品,更没有充分挖掘大蒜的药用价值和保健价值。例如,大蒜泡醋可以有效清除体内垃圾和毒素;大蒜末置于脚底可以缓解感冒咳嗽等症状;大蒜蒸冰糖还能起到清肺化痰的作用。

  2.4、 大量使用化肥,缺乏绿色生产意识

  大理州在大蒜种植过程中,为降低劳动力成本、追求短期的高效益,大量农户在生产过程中忽略有机肥的使用和人工除草方式的应用,取而代之的是化学肥料和除草剂。化学肥料施用较多的是N肥和P肥,长期大量投入不仅会造成土壤板结,还会使地下水以及周边水资源富营养化,进而影响大蒜及其他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部分消费者更加偏好绿色有机食品,在价格溢价承受范围内,人们会更倾向于消费有机食品。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政策扶持引导,增加对转移蒜农的补贴力度

  洱海自然风景区是云南省第二大淡水湖,发源于洱源县的茈碧湖。为贯彻落实保护洱海生态环境,推行绿色生态作物种植,调整种植布局,以最大限度减少面源污染,政府应加强对洱源县及其周边地区农户空间转移的扶持与引导,增加对转移蒜农的补贴力度,稳步推进空间转移,确保政策实施效果。具体可通过建立蒜农空间转移的扶持激励机制,实施种蒜补贴、有机肥补助、土地租赁补偿等保障收益、降低风险的措施,从而提高蒜农转移发展大蒜产业的积极性。

  3.2、 强化技术支撑,实施标准化生产

  在保护生态环境、倡导绿色生产的政策背景下,大理州大蒜产业正逐步实现集约化发展。在此条件下,首先应充分发挥国家特色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集成技术的指导作用,做好农民技术培训,集中开展技术推广和培训活动,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其次,当地农户、农业企业、农业组织应积极争取政府资金支持,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蒜种冷冻技术设备;加强蒜种监测力度,降低蒜种以次充好的比率;引进专业化生产设备,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强化标准化生产管理,更好地引领大蒜产业健康发展。

  3.3、 开拓大蒜精深加工领域,延伸大蒜产业链

  云南大蒜产品主要是原料性及初级产品,加工程度低,附加值不高,极易造成大蒜价格年度间异常波动,对各个环节主体带来不利影响(赵帮宏等,2018)。大蒜是重要的功能性产品,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大蒜深加工方面,应开发适合市场需求的精深加工产品,如:蒜素、蒜氨酸、大蒜风味食品、大蒜调味品、休闲食品等。

  鼓励企业生产精深加工产品。一方面,在鲜蒜价格低迷时可增加大蒜加工量,减少鲜蒜市场供给;鲜蒜价格高昂时减少大蒜加工量,增加大蒜市场供给,充分发挥大蒜加工企业“蓄水池”作用,及时有效地调节大蒜市场需求量和供给量。另一方面,由于消费结构多元化,国内外对大蒜加工产品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进而推动高原大蒜产业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中脱颖而出,保障经济效益。

  3.4、 减肥减药,推行绿色生产方式,打造云南独头蒜名牌产品

  减肥减药、绿色生产是农业发展的必然方向。目前,大理州大蒜具备早熟和高独头率的天然优势,但也不能忽视地方特色品牌不优不亮、品牌溢价能力低的劣势。要想增强产品竞争力,就必须全面推广并实施化肥零增长计划,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秸秆还田,改善耕地土壤质量,保障大蒜产品质量安全,实现大蒜产品可溯源的绿色有机生产。此外,还需要借助电商、微信等互联网平台做好云南大蒜的产品宣传工作,充分认识并树立品牌意识的重要性,加大培育有竞争力品牌的工作力度,打造高原区域大蒜特色品牌。

  3.5、 创新营销模式,开拓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云南大理州大蒜产业化发展受到制约的重要原因是未形成良好的市场流通体系,销售渠道单一,抗风险能力小,而农民往往十分害怕承担太大的风险且不具备承担风险的能力。因此发展大蒜产业不仅要狠抓生产,还要在扩宽销售渠道上下功夫,因为只有销售渠道多元化,蒜农种植大蒜的信心才会更强。比如,完善农产品市场服务功能,建设一批布局合理、交易方式先进、功能齐全、信息灵敏、安全卫生的骨干农产品交易市场;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实现大蒜产品直供直销;加强大蒜产品信息与市场推广,积极组织大理州乃至云南省内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参加农博会、南博会等展销活动,扩大品牌对外宣传,进一步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进而拓宽大蒜等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参考文献

  []李莲,李秀英.2015.洱源县发展高原早熟大蒜助推农民增收.农民致富之友,(2) :46.
  []姚文勇.2018.弥渡县大蒜品种布局及种植模式.北方园艺,(2) :201-204.
  []张志琴,杨德珍.2014.宾川县无公害大蒜生产技术.农民致富之友,(9) :187.
  赵帮宏,宗义湘,杨宾宾,杨峰,任艳云.2018.中国大蒜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17).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TAG标签: 大理州     大蒜     产业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