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结论及展望

发布时间:2019-09-29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引言】风险导向的 L 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研究
  【第一章】医改背景下医院审计研究绪论
  【第二章】医院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相关理论概述
  【3.1—3.2】 L公立医院内部审计现状分析
  【3.3—3.4】 L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点及问题研究
  【第四章】风险导向医院内部审计框架的构建
  【第五章】公立医院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保障措施
  【第六章】公立医院内部审计风险管理结论及展望


  第 6 章 结论.

  6.1 研究结论

  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通过以 L 公立医院为实例。通过对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风险以及原因进行研究与分析,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且还会公立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提供具体的实施办法,这样可以对风险进行防范。在充分考虑公共医疗内部审计风险成因和风险防范现状的基础上,本文通过研究主要结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的结果,适应内部和外部环境变化并适应社会经济发展。

  面向风险的审计理念形成于复杂多样风险的新时代。与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相比,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扩大了审计范围,为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提供了服务。其主要特点是基于风险的风险评估综合分析,基于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制定审计计划,合理分配有限的审计资源,提高效率和审计质量。

  二是本文详细阐述了在 L 医院实施基于风险的内部审计的必要性。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内部审计模式不再符合医院风险管理的要求。内外风险增加,法律法规要求医院进行基于风险的内部审计。本文分析和总结了在医院应用基于风险的内部审计的一些常见问题。包括不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侧重于审计的狭窄风险类型和滞后的内部审计风险管理、软件开发工具和审计信息库没有充分发挥作用。

  三是本文总结了以往的研究成果,力求建立以医院为基础的风险基础内部审计的框架和程序,基于风险的内部审计是基于风险的基础上。风险评估对医院的审计风险进行了广泛的分析和监控,根据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和后续审计阶段的审计程序。

  四是本文对医院内部基于风险的内部审计进行了考察,详细介绍了医院的基本情况、组织结构、最重要的财务指标、风险及相关对策,分析了内部审计的现状,并讨论了医院内部实施风险内部审计。分析总结了 L 医院风险内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风险评估体系不完备、审计技术和方法落后以及质量提高的问题。

  五是本文对 L 医院内部风险、内部审计、内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结合在医院内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问题,制定了相应的保障措施,促进了医院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

  作为现代审计重大发展的基石之一,面向风险的内部审计能够适应竞争日益激烈的公司和其他社会组织以及日益复杂的风险要求。这是企业风险管理更加有效的必然要求,同时,这也是社会经济不断高速发展的体现,它有利于对医院风险管理机制进行完善,并且可以管理与监督,这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公立医院改革是新医改的关键环节,许多政策和措施仍在尝试中。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公立医院可以利用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来分析改革政策给公立医院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可以对影响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其他因素进行分析、识别和测量。内部和外部风险因素帮助医院合理规避风险并加以应对。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我国风险导向型内部审计与国外审计的内部审计的理论与实践存在较大差距。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随着公立医院改革和公共服务改革进程的加快,公立医院的运行机制将更加市场化,我国公立医院的风险可能与其他经济组织的风险相同。因此,总体发展趋势是在先进的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运用西方国家先进的内部审计理论和实践。但是,医院的内部审计人员应该研究和探索更适合医疗和易于操作的行业的风险评估系统的特征,并评估审计内容。

  这篇论文通过对 L 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社会中的医院在审计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在对医院的内部审计部门进行管理的时候,要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审计。通过这篇论文,我们希望能够对医院的内部审计体系的建立提供好的建议,并且希望为医院的良好业绩做出自己的贡献,这样可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Judith J B. Medicare payment system for hospital in patients: diagnosis related groups[J]. Journal ofHealth Care Finance, 2002(3):13-17.
  [2] Abby G. Explaining the unintended consequences of public sector reform[J]. Management Decision,2009(10):1514-1535.
  [3] Michacl R. Just how effective is your internal control[J]. Corporate Accounting and Finance, 2004,15(6):29-33.
  [4] Beaer W H. Financial ratios as predictors of failure[J]. 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 1966(4):71-111.
  [5] Raaum R B, Morgan S L. Performance auditing: a measurement approach[J]. Institute of InternalAnditors Research Foundation, 2009(7):145-149.
  [6] Laura F. the Reinvention of internal control and the changing role of internal audit[J]. AccountingAuditing and Accountability Journal, 2003(4):640-661.
  [7] Roth J. How do internal auditors add value[J]. The Internal Auditor, 2003(2):25-29.
  [8] Sung S H. Internal control risk assessment system using case-based reasoning[J]. Expert Systeems, 2010,
  [9] 王志均.内部审计工作回顾与展望[J].审计研究,1990(1):19-22.
  [10] 刘世林.近期中国内部审计研究与发展评述[J].财贸研究,1992(4):68-78.
  [11] 鲍国明.内部审计的发展趋势和展望[J].审计研究,1995(5):19-22.
  [12] 冯均科.关于 COSO 报告内部控制框架的一种理论修正[J].中国软科学,2002(8):116-117.
  [13] 刘力云.论发展和完善我国政府部门内部审计[J].审计研究,2007(3):30-34.
  [14] 叶陈刚,程新生.公司内部审计机制的比较与选择——基于公司治理视角的分析[J].审计研究,2006(6):79-85.
  [15] 刘国常,郭慧.内部审计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其效果研究——来自中国中小企业板块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8(2):86-91.
  [16] 郑瑞娟.医院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现代商业,2009(09):231.

TAG标签: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