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碳生活是一种态度, 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节约身边各种资源的习惯。结合小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 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 引导学生树立节能意识、践行低碳生活、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学校努力创建低碳文化, 打造低碳校园, 实现低碳环保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低碳生活; 养成教育; 持续发展;
1. 创建校园文化, 养成低碳习惯
学校以构建绿色校园、生态校园为目标, 将绿色环保理念贯穿于整个校园建设过程之中, 力求学校与自然的和谐, 与深厚文化底蕴相统一, 努力构建低碳文化校园。
(1) 校园环境建设的生态化。合理规划花坛绿地, 种植花草树木, 每个教室由学生精心创设了图书角、绿意角, 力图创建出绿色花园式学校;进校门映入眼帘的是温馨的提示语“今天你低碳了吗”;校门一侧创办了低碳宣传园地;校园内随处可见低碳警示语, 整个校园, 处处都充盈着低碳的芳香, 焕发出低碳的活力。
(2) 校园管理机构的制度化。低碳校园文化建设要从组织机构、规章制度、阵地建设等方面形成完备的制度体系。用完备的管理制度给置身其中的每一个人提供低碳行为准则, 使每个人通过对制度的理解、实践而将制度内化为低碳行为习惯, 最后升华为低碳精神惯性。学校以校长为主抓, 以教导处和德育处为管理机构, 将低碳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年度计划, 建立学校低碳工作目标责任制, 建立完善学校低碳制度, 落实水、电、办公用品的节约工作, 健全学校低碳管理体系和督导评价体系, 加强工作领导和组织协调, 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引领全体师生创建低碳特色文化校园。
(3) 校园低碳文化的土壤化。低碳文化是一片土壤, 学校一旦形成自己的低碳文化, 它的每一个成员就会从这片土壤中吮吸营养, 发展成长。哪怕一拨又一拨人从这里离开, 他们带走的仅是个人的智慧, 却带不走学校特有的文化, 只要这片土壤存在, 就会有更多的人从这里成长起来!
以学生个体作为低碳教育的立足点, 结合学生年龄特点, 制订好低碳活动的计划, 确保低碳活动的制度化和经常化。处处践行着低碳生活, 抓实低碳生活, 抓实低碳工作, 讲求活动实效。我们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引领师生践行低碳生活, 养成低碳行为习惯, 创建校园低碳精神文化。学校将每年的4月28日定为学校的低碳节。在低碳节, 学校将邀请社会各界参与我们的低碳节活动, 倡导社会各界关注环保事业, 共同体验分享低碳生活的快乐, 通过学校这片肥沃的低碳土壤, 实现低碳生活理念的普及, 达到共建低碳社会, 打造美丽家园的目的。
2. 践行低碳行为, 打造低碳校园
(1) 加强低碳环保知识教育。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强低碳环保知识教育, 利用学校低碳宣传栏、各班教室黑板报定期进行低碳环保知识宣传;在红领巾广播站增设“低碳生活小当家”栏目;各中队定期开展“与低碳生活同行”的中队活动;提倡中、高年级学生阅读《人与自然》《创造改变生活》《养成低碳生活好习惯》《低碳环保百问百答》《低碳生活与环境保护》《节能减排的低碳生活》等书, 写出读书感悟, 定期交流与评比;每个学期进行一次全校性“低碳生活我先行”知识抢答赛。
(2) 开展一系列低碳实践活动。每班设立4名低碳小达人, 负责班级低碳生活的践行和管理, 定期向课题组研究员交流情况, 并提出整改建议。让我们的“小皇帝”在家里做好用水用电用气的记录, 评选校园“绿色幸福之家”。带领学生走出校园, 到步行街广场、超市门口、政府机关进行低碳宣传, 倡议全体动员, 践行低碳生活。组织中、高年级学生参观自来水厂、造纸厂, 了解水和纸来之不易, 了解污水处理过程, 倡导节纸节水。在各种聚会用餐场合做劝导员, 不追求奢华生活, 拒绝一次性用品, 督促践行“光盘行动”。学校每个学期开展一次“低碳跳蚤市场“活动, 将玩过的玩具、看过的书、穿不了的衣服等拿到市场上, 以物换物或低价出售, 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经济观念的同时, 让他们感受低碳生活、旧物循环利用带来的快乐。
(3) 与学科融合, 低碳环保进课堂。一是将低碳教育与学科教学中的国情教育、资源开采与保护、环境教育、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相结合, 与校本课程的课题研究相结合, 以灵活多样的形式, 纳入学校课堂教学, 真正落实低碳教育进课堂。如, 语文学科中, 就某一低碳问题进行演讲、编故事、写建议书等, 成为“低碳生活”的实践者和倡导者;科学学科中, 进行动、植物的养殖, 开展低碳科学实验、考察等活动, 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养成节水、节电、节气的习惯;体育学科中, 督促学生多进行阳光体育活动, 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手工制作课中, 利用废物进行一些有趣的小制作, 用旧饮料瓶、纸盒、碎布等, 制作成布娃娃、烟灰缸、笔筒、帆船等, 用旧的挂历、报纸, 制作风筝、装饰画等。
二是结合各学科教材, 进行了“高效‘低碳’课堂的教学策略”综合科教学竞赛活动。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 自编校本教材《低碳贝贝总动员》, 作为学校地方课程教材使用, 充分发挥低碳教材的功能, 创建低碳校园。全校同唱《低碳贝贝》, 全校同诵《低碳三字经》。提倡老师布置低碳生活专题作业:如环保作业——制订个人或家庭“低碳生活”计划, 处处节电、节水、节气;健身作业——跳绳、踢毽子, 坚持每天半小时阳光运动;生活作业——要求低年级学生学洗红领巾、扫地、整理自己的房间, 中高年级学洗衣袜、帮妈妈做家务, 做生活的小主人。
3. 立足学生未来, 注重低碳生活养成教育
低碳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不仅能培养学生节约能源的习惯, 而且也可以通过对这一习惯的培养带动学生在其他方面习惯的养成, 还能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综合素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生作为创造力最为出众的群体, 能在践行低碳生活理念的同时, 结合自己的所学, 在开发新能源、研究新产品、改造旧物品等方面, 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 为节能减排提供新的思路。
勿以善小而不为, 勿以恶小而为之, 践行低碳生活, 从小事做起, 从自身做起。制定班级《低碳生活准则》, 张贴在各班教室, 要求全体师生按准则严格约束自己。在学校, 每天中午红领巾广播站提醒:“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你低碳了吗?”用三分钟的时间, 师生交流当天的低碳行为:少开了一次车、少买了一件衣服、少开了一会电脑、少看了一会电视、少买了一次零食、节约了一个塑料袋等, 这样就把抽象的口号变成具体的行为, 养成时时处处低碳的好习惯。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 师生们的许多陋习不见了, 水龙头不再滴滴答答;开灯无人、白日灯的现象没有了;废纸、饮料瓶也放进了收纳袋里;用过的中性笔丢笔套的人少了, 换笔芯的人多了;饮水机、电脑不用时都及时关闭了, 校园出现了一派新面貌。
总之, 低碳生活是一种优质生活方式, 需要从少年儿童期进行培养和教育, 进而使之内化为每一个人一生的基本素养和追求。小学教育作为孩子的奠基教育, 应该充分践行“低碳教育要从小抓起, 从小事做起”的教育理念, 创新教育手段, 探索先进方法, 开展多种活动, 努力提高小学生的低碳生活意识, 并提醒督促家庭成员减少碳排放, 使小学生养成在生活中时时处处倡导、践行低碳生活的良好行为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