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在全社会机动车快速增加、交通量大幅增长的背景下,我国公路建设迅猛发展。经历了多年的大规模建设,至2010年底,我国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400万公里,“十一五”期间就新增了6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4万公里,新增了3.3万公里,居世界第二位。另外,根据交通运输部关于“十二五”期间的相关规划,由7条首都放射线、18条东西横向线、9条南北纵向线组成的国家高速公路网将于2015年建成。 另一方面,我国高速公路施工的安全管理还不够完善,安全事故屡禁不止,严重威胁着广大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施工现场的安全事故,是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近几年,基础建设投资规模不断加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速公路建设的相关技术规范、法律法规、文明施工、安全管理等的进步与完善。但是,现有的高速公路建设管理体系仍无法满足高速公路施工安全工作的新需要。具体表现为,’无法适应施工的高层次与大规模特点,面对日趋复杂的各类施工工艺无法做到全面有效地控制其施工安全。不少高速公路施工现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安全隐患,许多危险源并没有得到实际的控制。面对以上严峻的发展形势与需求,施工企业认真研究与思考应该如何做好高速公路施工安全项目管理工作,十分必要。 吉茶高速公路是国家规划的八条西部公路大通道之一,其中长沙至重庆高速公路段,是国家高速公路包头到茂名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南省规划的“五纵七横”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湘西北的重要出口。它东起湘西吉首市,西止湘齡渝三省(市)交界处的“边城”茶洞镇,主线总长65. 029公里,设计时速为80公里/小时。吉茶高速公路里程虽不长,却是湖南省有史以来单位里程造价最高、桥險比(近40% )最大的高速公路项目。一条六十几公里的高速路概算总投资却高达50.6亿元,总工期长达48个月(预计2011年通车),就可想见其工程量和施工难度对业主、施工单位、监理单位来说都是史无前例的挑战。如何保证吉茶高速的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是吉茶高速建设的成败之举。结合社会大背景对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的迫切要求,贯彻以人为本的基本思想,我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本课题的研究目的包括: (1)以吉茶高速公路C1标为例,分析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传统管理的不足,推行吉茶高速公路C1标施工现场的特色管理。为类似的安全管理提供借鉴。 (2)以吉茶高速公路C1标为例,运用PDCA循环进行安全管理系统分析。 (3)建立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模型,为安全管理水平评价提供理论基础。 (4)对吉茶高速公路C1标施工安全管理水平进行评估 (5)针对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提出科学、安全、合理的对策措施。 项目研究的意义: (1)促进我国高速公路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分析我国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有利于提高我国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的水平,从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课题高速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文化等方面的研究,对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水平做出评价结论,使施工企业不仅了解了在高速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素及其可能导致事故的危险性,而且明确如何改进安全状况,为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安全生产的宏观控制提供客观的基础资料和系统控制技术,减少伤亡事故和环境破坏,有效控制施工成本和施工工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吉茶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可朝发长沙,暮至重庆,这将对两省市乃至中西部的对接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由于高速公路建设施工属高风险作业,一旦发生事故极易发生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或交通堵塞,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因此,只有做好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才能确保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健康发展,此夕卜,建立起完善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加强高速公路施工的风险评价和控制技术研究,提高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水平,对高速公路施工减少灾害事故及其他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和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1.2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文献综述 1.2.1安全管理理论 1919年,格林伍德(M.Greenwood)和伍兹(H.Woods)通过统计分析工矿企业事故,发现其发生概率各不相同,并提出“有事故倾向的工人”理论,这是世界上较早地从生理、心理两方面来探索事故原因的理论[1_3]。
2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概述
2.1高速公路安全管理概念 2.1.1安全管理的概念 安全管理是指基于安全保障目标对相关过程与行为进行管理的行为或活动。安全管理是管理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是为实现安全目标而进行的有关决策、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方面的活动;主要运用现代安全管理原理、手段和方法,分析和研宄各种不安全因素,从组织上、管理上和技术上采取有力措施,解决和消除各种不安全因素,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3吉茶高速公路1标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19 3.1安全管理绩效评价理论.......................19 3.2安全管理绩效评价原则.......................19 3.3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20 3.3.1评价指标的构建原则.......................20 3.3.2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21 3.4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26 3.4.1基本原理与方法.......................26 3.4.2评价程序.......................26 4吉茶高速的PDCA循环.......................29 4.1吉茶高速1标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施工安全管理系统构建.............29 4.1.1安全目标.......................29 4.2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分析..................34 4.2.1安全管理计划子系统.......................35 4.2.2安全管理实施子系统.......................36 4.3吉茶高速公路1标现场安全管理PDCA运行模式分析..................42 5吉茶高速公路1标施工安全管理绩效评估................49 5.1工程概况...................49 5.2项目安全管理状况.................49 5.3项目安全管理绩效评价..................51 5.4评价结果分析.....................54
6结论与展望
6.1研究结论 吉茶高速公路这样工程难度大、地质极为复杂高速公路建设工程项目未发生重大安全事故,零死亡,这种成功的施工安全管理值得推广和研究。本论文在实地调研和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综合利用现今安全管理理论体系、安全生产管理等理论和先进技术,结合吉茶高速公路C1标建设工程施工实例,对高速公路施工安全管理进行了深入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 (1)对国内高速公路施工安全进行了较全面的综述研究,包括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内涵、管理原则、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以及安全影响因素等。指出人、材料设备、组织管理、环境是影响安全的主要因素,对危险源进行了界定,有利于指导安全管理的实践。 (2)应用实证分析方法,对吉茶高速公路C1标施工安全系统控制及实施效果进行深入调查和分析,提出了吉茶高速公路的特色施工安全管理——PDCA循环模式的安全管理,从安全目标、制度、技术、文化等方面详细的描述了现场的安全管理系统,并且进一步按照PDCA的四步骤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分析了现场安全管理系统的运行机制。文章还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分析其可能存在的不足,全面研宄基于PDCA循环模式的施工安全管理建设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3)应用实证分析方法,以吉茶高速公路C1标为研宄对象,验证了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充分证明吉茶高速公路的安全管理经验值得推广,同时也为PDCA安全管理模式在现场施工的实施作了进一步的研究,给予今后的施工安全管理理论与实践意义上的借鉴与指导。
参考文献: [1]M.Greenwood,AvernsS, WestacottC, et al. The microbihttp://www.dxlws.com/dxgcslw/ological quality of potablewater on board ships docking in the UK and the Channel islands: an association ofPort Health Authorities and Health Protection Agency Study[J].Journal of Water andHealth, 2008,6(2):358-361. [2]汪元辉.安全系统工程[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1990 [3]蒋军成,郭振龙.安全系统工程[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4]HeinrichH. Industrial Accident Prevention[J].New York McGraw-Hill,1941,8(3):13-15. [5]JurijM. Fire simulation in road tunneIs[J]. Tunneling and Underground SpaceTechnology,2003,18(1):525-530. [6]GeIlerS E. Ten Principles for Achieving a Total Safety CuIture[J].ProfessionalSafety, 1994, 39(9): 18-24. [7]MohamedS.’ Ali T.H.,Tarn W.Y.V. National culture and safe work behaviour ofconstruction workers in PakistanfJ].Safety Science, 2009,47(1):29-35. [8]HassaneinAmr A.G.,Hanna Ragaa S. Safety performance in the Egyptianconstruction industry[J].Journal of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2008,134(6):451-455. [9]U.S.Sheriff. On Risk and Risk Analysis Reliability Engineering and SystemSafety [J]. Safety Science,1991,31(2):12-16. [10]ZengS.X.,Tam Vivian W.Y.,Tarn C.M. Towards occupational health and safetysystems i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of China[J].Safety Science, 2008,46(8):1 155-1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