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财经论文 >

欠发达地区人才问题与解决策略

发布时间:2019-09-29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站在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 强调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 但由于各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对人才的认知也不同,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自然禀赋较差、 经济基础薄弱、地方财政困难, 对人才缺乏足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致使人才严重短缺, 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最大“ 瓶颈”. 如何正确认识和分析自身的不足, 集聚优秀人才以促进和支持本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是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协调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保证。
  
  一、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的困境
  
  1.人才资源总量不足。 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普遍存在人才总量不足、分布不均、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且质量不高、人才密度低,特别是高端人才成为欠发达地区稀缺性战略资源,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2.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在经济久发过地区人才队伍存在整体素质不高,业务知识单一,人才知识结构老化,综合能力较弱,对社会的认知面狭窄等问题,适应市场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制约了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和企事业的发展壮大。
  
  3.学历、年龄、技术职称分布不合理。 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人才断层等原因,在学历层次、年龄结构、技术职称等方面人才的分布也存在很多的不合理性,高职称技术人才缺乏。 有的地方对人才的评价标准也不一样,一些地方把党政部门在编所有人员不分学历和职称的高低都算作人才,这种评价标准与发达地区高学历、高职称相比,有一定的差距,虽然在数量上达到了一定的要求,但是在能力和水平上远远不如发达地区。
  
  4.人才流失严重。 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引进和服务的配套政策尚未完善,工资待遇和工作生活环境与发达地区都有较大差距, 人才激励机制尚不健全,工作环境差、经费投入不足,优秀人才引不进,引进来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留不住,最终流失到条件优越的地方,这就使得欠发达地区本就捉襟见肘的少量人才资源变得更加稀缺。
  
  二、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集聚面临困境的原因
  
  1.人才意识不够强。 对人才的价值与作用认识不到位、关注度不够,没有做到“ 唯才是举”,相反“ 唯学历、唯资历、唯职称、唯身份、唯权力”现象依然较为普遍,在主客观上无法做到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环境留人,没有正视人才的作用,往往只有需要人才发挥作用时才能认识到人才的价值所在, 才能意识到人才资源的缺乏。 同时,对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 唯GDP、唯速度”,而忽视了人才工作,认为经济工作是硬道理,不抓不行,而人才队伍建设周期长,难出成绩,是软指标,可抓可不抓。
  
  2.人才环境不够优。近年来,一些经济发达地区都在以优越的地理条件、优良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工资待遇招揽人才,这给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队伍建设带来了很大冲击。 一是生活上,对引进的优秀人才,无法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如:住房问题,父母、配偶、子女的户口落户,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入托等问题;二是培养上,在一些地方只引进,不培养,无法给优秀的人才提供优质的学习交流环境,在本来就落后的地方生存,如果没有足够的学习交流平台,缺乏沟通机制,最终导致人才流失严重;三是在发展上,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工业发展水平低,产业层次不高,高科技企业少,大中型企业不多,对人才的聚集能力十分有限,不能给人才提供施展才能的足够空间。 此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基础薄弱,难以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 以某市为例,没有一所本科院校,这样很难以高校的发展带动人才的培养。 而在一些科研机构,即使有一些科研成果,但缺乏组织和管理,难以实现成果转化。 正是因为种种原因,人才只出不进、多出少进的现状,这是亟待解决的发展命题。
  
  3.人才制度不够健全。人才激励机制不够健全,一些单位仍然存在平均主义“ 大锅饭”的分配形式,收入差距没有拉开,没有形成“ 一流人才,一流报酬”的人才激励机制。 对如何培养、引进和怎样利用,以确保本地人愿意回来,外地人才引得进、干得好、留得住和流得动的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 一般去了外地读书的本地人就不愿意回原籍,而外地人也不愿意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去,即使来了,没干多久觉得人文环境恶劣又走了,留不下来。 这种现象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比较普遍,主要是因为缺乏规范的流通渠道、有效的激励机制、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开放的思想,没有很好的做到爱才、敬才、用才,导致急需的人才引不进来,引进来的人才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三、解决经济欠发达地区人才问题的途径
  
  ( 一) 拓宽人才引进渠道,构建人才发展平台
  
  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必须努力开辟引进各类人才的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引进人才,以满足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
  
  1.打破地域限制,合理使用好各类人才。人才引进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保障。 但是,在一些地方实行“ 保护主义”,在人才引进和培养过程中限制本省或本地区的人才,使得人才引进和培养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这种“ 近亲繁殖”不吸引外来优秀人才的保守思想观念不利于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 没有地区与地区之间、省际之间或国际之间的人才交流,人才缺乏开放的思想理念,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就说:“ 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地区的,只要是优秀人才,都可以为我所用。 ”美国为什么在经济、高新技术等领域能够领跑世界,是因为国家猎头由国家主导并主动出击,借鉴猎头机制和路径,动用军事、政治、外交等资源和手段,在全球范围内搜寻、网罗、聚集、吸纳高级人才,直接体现国家战略利益和维护国家人才安全的进攻型人才竞争战略。 我们国家特别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借鉴美国的这种引才方式,打破传统观念和体制的限制,创新引才方式,既要使用好本地人才,又要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到本地区工作。
  
  2.依托高校,汇聚高端人才。欠发达地区要利用当地的地域优势,依托当地和国内知名的高校及科研院所,坚持优势互补、互利互惠、共谋发展的原则,充分依托高等院校师资力量、学科专业、教学组织、场地设施等优势,进一步搭建合作平台,拓宽人才培养渠道,规范人才教育培训管理, 创新人才培养开发机制,培养和造就素质高、业务精、能力强的复合型、领军型人才, 为创新发展和开放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推进产、学、研合作,利用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和智力,共建研发平台,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积极拓宽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渠道, 建立高层次人才定期互访和学术交流、业务培训制度,定期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开展学术讲座,选派专业技术人才和重点技术骨干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选派党政领导干部、企业经营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才赴国外培训学习,增强世界眼光,培养战略思维。
  
  3.实施领军人才引进工程,抓好拔尖人才的引进
  
  和培养工作。 以提升创新能力为核心,重点引进拥有创新成果、通晓企业管理、善于运作资源、引领科技产业的领军人才, 并以此带动人才团队和项目的引进,这种人才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比较实用。 特别是对具有创新技术的青年人才要给予政策倾斜,重点引进。 同时,要打破论资排辈旧习,支持和鼓励中青年人才在最佳年龄区多做贡献,在关键岗位上承担重任,进行创造性劳动。 要努力造就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通过培养、吸引等多种渠道,完成科技人才队伍的代际转移,基本填补由现有高级人才退休所带来的断层。 对海外留学人员及引进的技术拔尖人才,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予科研津贴,成果转化创业基金、免所得税以及提供国际交流经费,全面落实并妥善解决好工资、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工作等生活待遇问题。
  
  ( 二) 优化人才工作环境,为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生活和工作环境
  
  1.政府要转变职能和改革各类人才使用方式
  
  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 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作为政府要发挥党管人才的作用,要摒弃“ 官本位”思想,强化服务意识,遵循市场经济和人才资源开发的规律。 基于人才群体的特殊性,要给人才一个可以自由、平等地获得机会、施展才华的环境。 而政府由管理人才转为服务人才,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让人才有更大的空间发挥其最大价值。 作为政府,除了重金揽才之外,重要的是根据人岗匹配的原则,充分包容、尊重人才的个性,科学合理使用人才。 把人才配置到与其专业、特长、志趣相适应的岗位,才能有效发挥作用,如果人才没有用对地方,即使是金子,也无法发光。 因此,把优秀人才用在最适合的岗位上,发挥每一名优秀人才的最大潜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才能使人才在自己的平台上发挥出巨大成效。
  
  2.积极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引进人才不能单纯的靠待遇、感情来吸引,更重要的是靠环境,创新优惠政策,突出人文关怀,为他们创造良好的职业发展前景,出台地方能力所及的特色引才政策,减少效仿式、跟随式政策,进而形成品牌效应。 因为人才的聚集,需要能够让人才生存发展的养料,也就是要为他们提供工作、科研、实验平台,使个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人才发展的环境,任何人才计划都无济于事。 因此,只有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以最好的服务、最优的条件、最大的诚意,去聚集最广泛的人才,吸引最优秀的人才,留住最需要的人才,使各类人才的潜能在自己的领域得到充分发挥,真正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从而使本地区成为各类优秀人才向往的地方。
  
  3.开通“ 绿色通道”, 为人才引进搭建“ 高速公路”
  
  采取具体措施帮助他们解决编制、落户、居住、创业、社会保险、子女教育以及配偶工作等实际困难。 建立高层次人才联系制度,进一步拓宽与各类人才的沟通联系,为高层次人才在创新创业等发展问题提供支持和便利,帮助高层次人才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各类人才的更好发展。 对于引进的领军人才,在创业启动资金、办公场所、风险投资和贷款贴息等方面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并帮助领军人才争取国家、省、市各类项目资金支持。
  
  ( 三)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完善人才工作机制建设
  
  1.创新人才激励机制
  
  完善各类人才的薪酬制度,建立秩序规范、激发活力、注重公平、监管有力的工资制度,健全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创新和创造,充分体现人才价值,维护合法权益的分配激励制度。 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允许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决破除“ 平均主义”和“ 社会主义大锅饭”思想,建立符合人才市场价值规律的高级人才特殊分配制度,使对社会贡献较大的高层次人才得到较高待遇, 让一流人才得到一流的收入;建立产权激励制度,要以知识、技能和管理等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相结合,要以个人对社会做出的实际贡献为标准,贯彻公平竞争和按劳分配原则,把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结合起来。 奖励的标准应客观统一,对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可给予重奖,通过多种途径激励人才在各自的领域发挥其作用,使人才得到健康发展。
  
  2.创新人才选拔机制
  
  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帮助有能力、有才华、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担任一定的领导职务, 使引进的人才能上能下、能进能出,让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用人机制。 改革人才选拔和人才使用方式,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岗相适;建立健全组织选拔与市场配置相结合的国有企业领导人员任用制度,推行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统一招考制度,确保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优秀人才,全面推进单位公开招聘、竞聘上岗,强化岗位管理、合同管理。 完善干部人事工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有效调控的宏观管理体系,形成符合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不同特点的、科学的分类管理体制。
  
  3.创新人才交流机制
  
  打破人才流动中的地域、部门、行业、所有制等限制,畅通人才在地区和行业之间,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流动渠道,鼓励各类人才按照自己的专业和特长,选择适宜发挥作用的职业和岗位,允许专业技术人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跨地区、跨部门、跨所有制流动或相互兼职,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给各类人才在干事、创业上提供发展空间。 并积极选派部分年轻后备干部到基层、企业和偏远地区挂职锻炼,选派基层部分年轻后备干部到上一级或更高一级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习锻炼,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经历和实践能力。

TAG标签: 发达地区     人才     策略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