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仁历史悠久,风光旖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神奇的梵净山、秀美锦江,磅礴的乌江,底蕴丰厚佛教文化、民族文化、傩文化和红色文化构成了铜仁旅游发展的基本框架。这些既是铜仁宝贵的财富,又是铜仁文化旅游发展的不竭源泉。 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旅游与文化并举,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构筑旅游产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铜仁市文化与旅游融合现状分析。
旅游业必须有较高的文化内涵,才能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发展旅游产业必须做到文化理念先行,把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建设贯穿于旅游产业发展的始终,通过提练和提升地方特色文化,打造旅游精品,促进文化和旅游共同发展。
从旅游的角度说,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文化增强了旅游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旅游业发展由低到高分这么几个层次:一是卖资源,二是卖产品,三是卖体验,四是卖文化。 铜仁市还处在较低层次开发过程中,有着极大提升发展空间。 文化的品味决定旅游产品的品质, 文化特殊性决定旅游产品的个性,旅游产品的个性或者说特色决定对游客的吸引力。文化底蕴是旅游产品的生命力所在,是一个地方旅游业长盛不衰的关键。 可以说,旅游业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竞争。
从文化角度讲,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并促进文化建设。 铜仁发展旅游业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挖掘、弘扬、传播地方传统文化、特色文化和先进文化的过程。这方面,云南省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们通过旅游产业这个载体, 把七彩云南推向了全国,推向了世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赋予云南旅游以新的生命力。 唱响全国的“多彩贵州”系列文化,也是贵州省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挖掘出来的特色文化,通过“多彩贵州”的传播,让外界了解了贵州,认识了贵州,扩大了贵州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大力发展旅游业, 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高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途径。
目前,铜仁市文化与旅游尚未全方位多层次的深度融合。突出表现在:一是城市建设缺乏特色,缺乏个性。 城市是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过去, 城市发展规划由于较少考虑到旅游事业的发展,以致规划中没有注重铜仁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没有承袭铜仁历史文脉,城市建设盲目克隆其他现代化城市,从而使城市缺乏个性,降低了城市品位,对发展旅游业尤其是发展城市旅游造成了难以挽回的损失。二是旅游景区的开发建设缺乏文化赋值。 突出体现在:没有建立赋有地方特色的旅游标识系统;景区及进入景区沿途建筑特色不够鲜明,与黔东南有雷同之感。 所谓的建筑特色多为后来的“穿衣戴帽”工程,大多过于粗糙,华而不实,缺乏厚重的文化内涵; 景区介绍缺乏文化含量等等,忽视了人文感受和精神需求。三是一些文化产业没有充分利用旅游对外促销,品牌效应和辐射功能不强, 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四是文物资源与旅游资源没有很好的结合起来,文物藏品展览、文物精品复制、文化遗址修复等因缺乏社会化动作和市场化经营而活力不强。
2文化深度融合到旅游产业发展对策与建议。
一要深度挖掘。 应该组织专门的机构,安排一定的经费,对全市包括民俗风情、民族音乐、民族文学、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民族建筑、民族语言、民族服饰等民族民间文化遗产进行全面调查、收集和整理。 对于有失散可能的民族古籍、有失传可能的民族艺术、有灭绝可能的民族文物等进行抢救。 要结合旅游活动的开展,创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其文化内涵,增强其表演性和观赏性。 特别是对曾打入日本,演进中南海具有“戏剧活化石”之誉的傩戏傩技、松桃苗族四面鼓、铜仁市的茶灯、沿河土家摆手舞等各种原生态的民族歌舞, 要进行深度挖掘、创新,精心包装,融入旅游演出市场,精心打磨出一批原汁原味的,具有表演性、感染力和震撼力的经典节目。
二要总体布局。全市要作好文化旅游的总体布局。各区、县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应在全市旅游发展总的框架下,突出自己的特色,确立自己发展的重点。 不可面面俱到,“小而全”的结果就是没有特色,没有特色就是没有优势,没有优势就是没有竞争力。比如,梵净山及其周围的江口、印江县就应该重点发展梵净山古老的生态文化和佛教文化;又比如,铜仁市可结合“中国传统龙舟之乡”的打造,中南门古城的建设和锦江画廊描绘,深度挖掘铜仁儒、释、道文化,龙舟文化,中南门古商阜文化和锦江田园风光生态文化。把龙舟节作为旅游文化主打品牌。 再就是发挥铜仁中心旅游城市的作用,大力发展旅游商品文化;再比如,松桃应借凤凰南长城的烘托,反其道而行之,做深做透苗族文化。建立集苗族博物馆、苗族文化示范村(苗王城)等为一体的苗族文化生态基地。 南长城是用来做什么的? 是用来防御苗民的。因此,借湖南凤凰县恢复的南长城,大做特做苗族文化,应该比铜仁去与凤凰县争南长城的起源,去跟着凤凰县后面再花巨资恢复一段南长城,效果应该好得多。 其他各县都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文化,打造的过程中都应各有侧重,做到县县不重复,县县有亮点,努力把铜仁建成特色独具的民族文化百花园。 当然,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更不可一拥而上,不具备条件发展的县、区,旅游资源品位不高的地方最好不要发展或者暂缓发展。
三要高度整合。 旅游产业是综合性产业,要充分调动各行各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行“政府主导,市场运行,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运行机制,形成全民抓旅游的强大合力。 当前,尤其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主导,采取措施,整合资源,发挥各级各部门的优势,把文化渗透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中去,推动文化与旅游结合。
首先,围绕旅游建设特色旅游城市。 要把文化融入到城镇建设中去。发展城市旅游已经成为当前旅游业发展的重点。 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浓郁的城市本身就是一个景区,是最好的旅游吸引物,是旅游目的地的“窗口”.当前,城市建设中的一个倾向,就是不注重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动不动就是拆房子,拉直街道,修建高楼大厦,克隆大城市。使城市断了文脉,失去了“自我”,没有了品位。
其次,围绕旅游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要以旅游为“推进器”,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结合点,推进农村产业调整结构,引导旅游公路沿线农民发展常绿水果、种植农业观光带,积极建设特色农业基地,发展农家生态游,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展农民增收渠道。
三是围绕旅游发展新型工业。要将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和旅游商品能工巧匠大赛和旅游商品展销会 (“两赛一会”)活动引向深入,整合民族民间工艺资源,扶持旅游商品加工企业发展,大力开发民间工艺品、文化艺术品、民族服饰、旅游食品等文化旅游商品。通过精加工、集约化、创品牌,使小商品形成大产业。 以适应不断扩大的旅游市场的需求。
四是围绕旅游做大做强服务业。充分发挥旅游业的带动作用,大力发展餐饮住宿、交通运输和文化娱乐等产业,积极开发旅游商品专业市场、批发市场,带动商贸流通、运输仓储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业的进一步发展。 努力通过旅游的拉动,实现“一业兴,百业活”的旅游产业效应。
五是围绕旅游用好用活各类项目资金。铜仁市每年通过各种渠道从上级有关部门得到的资金不少,如果能将这些项目赋予铜仁的特色文化,就能在实现项目功能的同时形成新的景观,达到项目与文化与旅游的有机结合,起到一箭双雕、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铜仁市当年实施防洪工程,如果与铜仁的古城墙恢复结合起来,不光不会对锦江构成建设性破坏,还将形成新的城市景观,丰富铜仁城市的文化。
四要善于宣传。众所周知,旅游是三分美景,七分吹。从某种角度来说,张家界是画家画出来的,九寨沟是摄影家拍出来的, 蝴蝶泉是歌手唱出来的,凤凰古城是作家写出来的, 现在湘西又在通过电影、电视逐渐播出来了……首先,要结合旅游和时代需要,创新民族节会文化活动。 其一,对传统文化活动项目进行改编创新和打捆包装,通过举办民俗节庆活动,充分发掘和放大铜仁潜在的文化品牌价值。 其二,对全市各区、县的各类民族节庆活动进行统一策划,统筹安排, 力争做到 “一县一品”、“一县一会”、“一县一节”,轮流办会,形成“县县办会节、月月有主题”的良好氛围,以满足不同季节、不同人群、不同爱好的多层次需求。
其次,应借助文化名人大力渲染和推介文化旅游。 应建立文化旅游奖励基金,采取外聘内联的方式,冲破各自为战的格局,引进外来的、用好专业的、培养业余的,充分发挥各类艺术人才的才智,鼓励画家画铜仁、作家写铜仁、歌手唱铜仁、诗人吟铜仁、导演拍铜仁,形成全方位的立体的铜仁文化旅游宣传网络,以此提升铜仁在外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