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城市数量规模显着增长、结构布局日新月异,在此过程中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和以取土挖沙等为主的开发建设活动扰动原地貌、损坏植被,降低地表土壤的抗蚀能力和水源涵养能力,造成了城市水土流失,严重时会形成滑坡、崩岗、城市内涝等灾害,还会污染水源,加剧沙尘、灰霾天气,进而损坏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针对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严重性、破坏性和普遍性,20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城市水土保持理论以城市规划区为工作范围,以预防和治理城市水土流失为任务,目标是促进城市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1]。
城市一般建在水草丰美之地,长期以来许多城市居民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缺乏认识,以为水土流失只发生在山区、丘陵区、风沙区等城市以外的广大农村地区,尤其是一些开发建设项目业主只看重眼前利益,没有意识到或者不重视由此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导致城市水土流失逐年加剧。作为一项社会性、群众性很强的公益事业,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增强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已成为当务之急。借鉴我国多年来在农村水土保持宣传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围绕目标城市受众的潜在需求,从传达信息、内容形式和宣传渠道几方面入手,制定更有针对性的宣传策略,注重加强宣传效果后评价,实现重点性与针对性相结合,希望有助于在全社会形成爱护水土、保护资源的氛围,从而实现城市环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有针对性的宣传内容
1. 1 区分宣传层次
相较偏远的农村,城市水土保持的宣传对象一般具有较好的文化基础和理解能力,要让城市居民理解并接受城市水土保持的理念,宣传过程中宣传内容的设计要注重从内涵到外延,从预防到治理,由浅入深,潜移默化。单纯的概念往往比较抽象,因此可以简化成以下几个要点进行宣传。
1. 1. 1 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范围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的区域,通常包括城市建成区、城市规划控制区及城市周边影响区[2],管理对象主要有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开发建设项目等等。要让宣传对象了解到,不同于看似遥远的农村水土流失,城市水土保持的工作范围就在我们身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1. 1. 2 城市水土流失表现在水和土两方面。虽然城市多建在水土资源充足、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的地区,但是在城区扩张的同时,在不合理开发利用的情况下,伴随着城市周围生态屏障的减小和原有水土保持设施的消失,最终必然会导致水土资源的破坏。严重的水土流失不仅会破坏土地资源、污染下游水系、破坏基础设施,而且会影响城市生态景观,成为城市发展的巨大阻碍[3]。要让宣传对象了解,城市水土流失的危害切实发生在我们身边,比如近年来愈发常见的城市地陷、滑坡、灰霾天气和市区内涝等,而有效的城市水土保持措施不仅可以保护城市居民和基础设施安全,改善市民居住环境,而且有助于提高城市品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城市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
1. 1. 3 在我国城市化步伐加快、城乡一体化逐步完善的大背景下,做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势在必行。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包括执法监督、工程治理、绿化美化等,而重点在于预防。要让宣传对象了解,城市水土流失是可以治理的,而预防城市水土流失可以从我们每个人做起,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做好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爱护城市绿化设施、加入城市水土保持公益宣传、为城市建设整体规划出谋划策等,其实城市水土保持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1. 2 明确宣传重点
不同的对象,宣传的侧重点有所不同。结合城市这一地域特点,城市水土保持的宣传对象可大致分为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研技术部门、学校和社区几类。
1. 2. 1 政府部门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目标、思路的确定,法律、法规的制定,整体规划的编制,试点、样板的创建,项目的实施安排,以及专业队伍的建设和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等方面发挥宏观调控作用[4]。城市水土保持是城市自身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规划和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时不仅要充分考虑防治水土流失的根本要求,而且要结合城市功能分区和发展规划,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5]。因此,面向高层的宣传,旨在加强政府尤其是城市建设和决策部门对城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理解和重视,及时出台水土保持地方性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协调城建、国土、环保、园林绿化等部门分工协作,加强建设项目监督管理,做好示范工程建设,调动各行业各部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
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部门是宣传的重点。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的目的在于规范城市开发建设行为、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控制城市水土流失[1]。对于监督执法部门和人员,要重点宣传水土保持法规、典型案件处理和监督检查职能,增强他们敢于执法的信心、严于执法的决心和善于执法的能力[6]。此外,对于计划、国土、环保等相关部门,要重点宣传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水土保持方案审批制度等,加强它们的联合协作能力,形成合力,共同搞好城市水土保持工作。
1. 2. 2 城市水土流失多发生在城市水系、经济开发区、裸岩裸地、房地产开发区、城市周边等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生态脆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以及水土流失对生态影响较大的区域[1],不仅包括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水土流失,更体现出城市建设的鲜明特点。城市通常是周围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生产和开发建设项目高度集中,又分布在各行各业,情况十分复杂。为了提高生产建设单位的水土保持国策意识和履行水土保持法定义务的自觉性,要制定有针对性的宣传内容,比如对于城市水系周边建设项目,宣传控制河湖( 水库) 及周边地区开发,维护河流生态平衡; 对于经济开发区建设项目,宣传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保护周边原生植被和地貌; 对于公路等开发建设项目,宣传做好规划避免大开大挖,实施边坡生态修复; 对于房地产开发建设项目,宣传做好配套绿地设施,建设生态和谐的人居环境; 对于采矿等城市周边开发建设项目,宣传开矿占用林草地异地恢复,保护城市周边水土保持设施等。
1. 2. 3 加强对水土保持科研技术部门的宣传。一方面根据《全国水土保持国策教育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要加强“面向专业技术人员开展生态理念教育”,加大“对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水土保持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队伍的培训力度,使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建设新理念更好地体现在水土保持工程设计、施工、建设、管理的全过程”; 另一方面鼓励开展城市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比如结合城市土地利用开展基于城市水土保持的功能导向性研究,实现与城市化过程紧密结合的城市水土保持; 城市水土流失与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关系的量化研究,特别是数字模型方法和“3S”技术的应用; 完善基于水土保持的城市用地空间配置模式,开展城市生态用地功能的量化研究等等[5]。
1. 2. 4 青少年教育关乎国家发展的未来,在青少年中开展水土保持国策教育,从娃娃抓起,小手拉大手,有利于城市整体氛围的改善,增加社会正能量。各地在青少年水土保持教育方面进行了很多尝试,比如深圳市建立了水土保持辅导员制度,让水土保持走进学校和课堂; 福建省南平市总结出了“参与—感化、体验—强化、感悟—深化、激励—固化、养成—内化”的中小学水保普及教育模式。针对城市水土保持的特点,将看似“遥远”的水土流失现象与身边的“普通”小事结合起来,培养青少年养成“保持水土,从我做起”的自觉性。宣传的目的在于实现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结合与互动,一方面发挥学校的育人优势,通过学科渗透、实地调查、社会实践等活动,加强青少年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教育; 另一方面通过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互动延伸,扩大青少年水保社会教育空间,带动社会整体氛围的改善。
1. 2. 5 社区是城市的组成单元,针对城市水土流失的特点,城市水土保持宣传要涵盖市内和城郊社区,提高全民水土保持法制意识,增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市内社区,一是加强城市水土保持科普,提高市民的水土资源意识、环境忧患意识和环境权利意识,促进城市水土保持的公众参与; 二是宣传生态花园式文明小区等创优活动,让市民切身体会到城市环境变化给每个市民带来的益处,引导他们自发参与垃圾回收和保护绿化设施等; 三是通过对城市广场、标志性建筑物等影响面广的大型环境设施项目设计方案的公开评选,提高公众对城市水土保持的认知度。对于城郊社区,一是组织开展水土保持实用技术培训,宣传水土保持在改善生产条件、促进粮食增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是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治理开发建设造成的裸露山体缺口,建设水土保持生态林; 三是城郊与市区水土保持相结合,为城市发展保留生态空间和绿色屏障。
2 有城市特色的宣传形式
城市水土保持宣传要在传统农村水土保持宣传的基础上,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提高市民的城市水土流失忧患意识和法制意识,从而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2. 1 贴近民生,培养群众基础
城市水土保持宣传要把握好活动的群众性,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参与,构建“城市是我家,我爱我家”的和谐氛围。首先,宣传内容要紧跟形势,符合政策导向,引领生态文明建设风尚,具有普遍意义。其次,宣传活动主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具有典型意义。
由于南北方地理气候条件差异,南方多崩岗滑坡,北方多风沙缺水,不同城市的水土流失问题不尽相同,因此宣传内容的设置要符合城市实际,比如北京的城市内涝、雾霾天气等。再次,宣传活动要形式多样,最重要的是增加与宣传对象的互动,比如利用水保纪念日发动市民参与宣传活动、开展生态花园式文明小区评选、组织社区水土保持志愿者活动等等。
2. 2 做好策划,增强连续性
城市水土保持的宣传对象一般知识层次较高,对宣传内容的理解难度不大,但是在当下信息大爆炸的时代背景下,如何让宣传对象从被动接触到主动了解,就要求宣传工作做好策划。首先内容设置要紧扣时代主题,体现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 其次要符合民生需求,宣传形式要便于群众接受; 再次要注重宣传效果反馈,并不断改善和修正宣传方案;最后要将品牌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此外,在宣传工作中还要注意保持宣传活动的连续性,产生累积效应和持续影响力。
2. 3 借力新媒体,构建宣传网络
凭借良好的基础设施,城市网络等新媒体发达,城市水土保持宣传要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宣传速度、交流互动、信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一方面利用网络在信息量、多媒体、传播速度方面的优势,向人们传递更丰富更多维的信息,并迅速扩大宣传半径; 另一方面发挥新媒体互动性强的优势,拉近城市水土保持与每位市民之间的联系,鼓励大家以各种形式参与进来。在发掘新媒体宣传能量的同时,继续加强传统媒体的宣传力度,取长补短,形成全覆盖的宣传网络,增强宣传的时效性、针对性、持续性和多样性。
2. 4 学习借鉴,多渠道挖掘宣传潜力
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和边缘化,水土保持与水资源保护、大气污染治理等学科在很大程度上交叉互补,因此在宣传主题和策略设定方面可以学习借鉴它们的成功经验,即宣传主题设置要符合时代主题,如节能减排、低碳生活、零排放等,宣传活动要深入民心、覆盖面广,要调动群众自发宣传的潜力。同时,城市水土保持宣传要充分挖掘自身潜在优势,比如发挥水保管理部门网站的宣传潜力,加强对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水土保持设施验收和生产建设项目现场检查的宣传报道,调动水保行业网站、期刊的宣传活力等。
2. 5 搭建平台,注重青少年教育
大到全国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城市验收,小到水土保持径流试验场、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水土保持户外教室的建设,都是城市水土保持宣传的平台。它们能通过市民的亲身感受,展示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带来的巨大变化; 或者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向参观者讲解城市水保相关知识。此外,还要注重开展针对青少年的城市水土保持理念宣传教育,例如福建省南平市通过确立水土保持教育基点学校、编辑出版中小学《水土保持》校本教材、开设水土保持专家讲座、举办“水保绿网杯”中小学生小论文竞赛等,实现了水土保持教育以点带面、全面铺开。开展青少年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有利于发挥小手拉大手、学校连家庭、家庭连社会的辐射作用,提高全民对城市水土流失的忧患意识和依法防治水土流失的责任感。
3 网络 + 实体的宣传渠道
长期以来,在我国广大的农村地区常采用插彩旗、挂横幅、设宣传牌、印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和举办学习班等向群众普及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知识。针对我国城市水土流失的现状和城市宣传对象的特点,在借鉴农村水土保持宣传经验的基础上,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加强实体宣传作用,挖掘多渠道宣传潜力,营造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3. 1 传统新闻媒体
凭借其广泛的覆盖网络和良好的社会认知度,传统主流新闻媒体在社会上具有较高的影响力。新闻媒体在城市水土保持宣传中的作用,一是教育功能,宣传城市水土保持的现象和危害,建立危机意识; 二是决策功能,形成议程设置,影响城市建设中的政府决策; 三是监督功能,引领全社会风气,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报刊等传统纸质媒体的优点在于社会公信力较高,而缺点是刊发周期较长,可以利用其发布一些政策性、管理性较强的内容。期刊在宣传城市水土保持学术研究成果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广播电视等受众范围广、内容形式多样,可利用电视的专题报道、电视追踪报道等,深度调查城市水土流失事件,形成警示教育作用,比如 1998 年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播出的《风沙逼近北京城》,引发了全社会关注水土流失对城市环境的威胁,进而促进了京津风沙源工程的启动建设[7]。
3. 2 新媒体
相比传统媒体,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媒体实现了传播状态的改变,不仅更高效快捷,克服了地域限制,而且表现形式日益丰富,读者在接受信息的同时还可以提供甚至创造信息[8]。利用新媒体的独特优势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实现了更广泛和有效的群众监督,针对工程建设中高填深挖、大量弃土弃渣造成的水土流失,新区建设严重破坏城市周围生态屏障和水土保持设施,以及城市垃圾露天堆放污染水体和土壤等事件,监督开发建设项目业主积极作为和政府的行政决策能力; 借助舆论领袖的宣传号召力和 NGO 组织的社会公信力,以博客、微博、微信等快捷媒体为平台,配合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媒介,树立宣传品牌;还可以利用社区电子宣传栏、楼宇电梯电子广告、手机报、地铁公交移动电视等,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宣传,达到营造城市水土保持浓厚社会氛围的目的。另一方面,网络媒体即时性、自媒体、传播快的特点也成了滋生了虚假信息、网络流言的温床,因此要重视城市水土保持管理机构和宣传部门官方网站、微信等宣传窗口建设,建立全方位、立体化、多层次的信息发布公开机制,及时、有效地挖掘信息源,遵循专业性和权威性,对新闻事件进行报道并提供权威解析,引领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
3. 3 实体宣传
建设水土保持教育基地,不仅能通过与水土保持的“零距离”接触,增强参观者的水土保持意识,建成科研试验基地和青少年水土保持户外教育基地[9],而且能够结合地方其他景观,形成生态旅游绿色产业链条,寓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实现教育基地的自身完善和可持续发展。
除了建设水土保持教育基地,针对城市水土流失发生的地域特点,建设和宣传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能够以城市整体形象的改善促进全社会了解和重视城市水土保持。目前,国家已批准的水土保持生态文明城市有 54 座,这些城市里的一草一木、一路一景都是对城市水土保持绝佳的宣传样本,比如大连市建成的中南路水土保持一条街已成为城市水土保持的样板工程。
3. 4 公众参与
我国的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正在向“以政府宣传部门为主导,社会全员广泛参与”的方向发展。一方面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城市水土保持宣传要“接地气”,找到宣传工作与城市居民对清新的空气、绿树成荫的街道、充足清洁的水源、自然优美的景观等需求有机结合的共鸣点,增强宣传的辐射力和渗透力。另一方面,城市水土保持宣传迫切需要公众深层次的参与,比如普通公民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或开通个人网站宣传城市水土保持,拍摄水保微电影、动画片、纪录片,或向有关部门举报造成严重水土流失的非法开发建设行为,提出城市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建议等; 企业在生产建设中加强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是展现其对社会的功能和责任的重要形式,通过参与植树造林、治理荒地、企业周边环境治理等向消费者传达企业文化、树立企业形象,实现了企业发展和社会公益的双赢; 发挥环保志愿者、志愿团体的力量,不仅可以在城市水土保持学科普及、社区教育、舆论宣传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而且可以帮助政府制定水保政策、方案和行动计划,制定环境影响评价规范,并且监督、促进它们的实施[0]。
4 宣传效果反馈机制
为了制定更有效和有针对性的宣传方案,在宣传过程中要根据受众对主要宣传方式的了解程度、对宣传现状的满意程度、对不同宣传方式的关注程度、不同宣传方式的效果等,及时调整宣传策略。可采用网络调查问卷、点击率调查、微信互动等方法,通过采集的数据建立城市水土保持宣传教育效果反馈机制。
可采用的评价指标包括: 对受众的影响( 宣传覆盖度、受众关注度、受众接受度、受众行为改变情况) ,宣传内容及形式( 内容的趣味性、灵活性、易接受程度和形式的灵活性) ,宣传的效果( 受众对宣传的好评度、对宣传内容的掌握程度、城市水土流失案件减少的程度) ,宣传成本分析( 人员、时间、资源、经费) 等等。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各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分析,依据评价结果调整宣传策略,形成反馈,取长补短,从而更好地实现宣传目标。
参考文献
[1]刘 宁. 抓住机遇 积极探索 推动城市水土保持工作再上新台阶[J]. 中国水土保持,2011( 12) : 4 ~6,36
[2]祁生林,杨进怀,张洪江,等. 关于我国城市水土保持的刍议[J]. 水土保持研究,2006,13( 3) : 115 ~118
[3]尉海东,曹永富,杨洪蛟. 城市水土流失危害及防治对策—以临沂市为例[J]. 鲁东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2008,2( 1) : 66~ 69
[4]闫美华. 包头市城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成效和做法[J].中国水土保持,2009( 5) :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