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分析与研究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引言

发布时间:2019-09-29


  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分析与研究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
  【第一章】分析与研究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引言
  【第二章】巴彦县农业循环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第三章】巴彦县农业循环研究区概况
  【第四章】巴彦县农业的循环经济水平评价
  【第五章】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改善对策措施
  【第六章】分析与研究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结论与参考文献

1引言

  1.1研究背景

  目前,农业的发展已经走入了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也被人们广泛使用。由于循环经济的推广,促使了农业生产力和技术的变革,对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其中,也包括对现代农业的影响--国民经济的产业的基石。在近些年,农业循环模式的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尤其是西方国家,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提高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有利于现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村现代化的进程加快[1-4].

  在2012年12月12日,国务院发布《“十二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文件,文中提出要加快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覆盖全社会。在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文件,文中有再次提出“绿色生产方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丰富农业产业链、农业生产多元化和销售结构多元化,需要发展新产业、新业态。“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报告中成为高度关注的内容,将农业循环经济成为当今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我国各地的资源条件、自然条件和当地的经济发展程度都存在着差异,因此。目前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出现区域不平衡等问题。

  国家加大力度发展循环农业,而作为我国农业大省之一的黑龙江省,发展循环农业存在一些问题,如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严重影响,这些问题就会对农业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甚至某些物种的灭绝,最终导致土壤板结、肥力减退、水土流失等问题,这些都是发展循环农业的必要原因。与我国的其他地区比较,东北地区在自然条件等诸多因素上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东北地区在气候条件、地理位置、资源储藏等自然因素方面存在高度一致,另外,在经济发展中,相似的产业结构对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威胁破坏程度和其原因也是相似的。

  巴彦县的国民经济中,农业具有举足轻重的位置,特别是在粮食方面,巴彦为黑龙江省的粮食主产区。在此背景下,巴彦县需要发展过程中需要克服两大难题:农业的发展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寻求创新发展,将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建立新型发展的模式,具有巴彦特色的发展模式,可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巴彦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经之路,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迫切要求。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研究目的

  目前,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我国的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一些机遇,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面对这种情况,建立一个具有和谐、高效的新型农业模式是当前第一要务。巴彦县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农业,因此,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巴彦整体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影响整个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将农业加入到物质循环中,在经济较为落后的巴彦县的农业发展过程中加入循环经济,并且,结合巴彦县各地区的自然环境、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可以使得巴彦县由传统模式向现代农业转化,改善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的不足,建立具有巴彦县特色的农业循环经济。根据生态学的规律,可以对农业资源和环境容量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利用。通过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的研究,希望可以为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做出一些些贡献,特别是对于经济较为落后、生态环境存在较多问题,可以对如何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的支持。

  1.2.2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本文是以巴彦县为研究区,对该区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进行研究,该项研究涉及了区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两项课题。从理论角度出发,针对这类问题,主要是对循环经济本质的认识以及对巴彦县的情况分析,主要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自然生态环境的深层次分析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等情况。目前,在国内对循环经济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多的进展,但是,大多的研究还是关注于工业方面的污染,而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仍然需要我们进一步探索研究。本文主要采用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巴彦县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并通过该指标对巴彦县的结构、功能、综合效益的试验进行定量分析,提出农业循环经济模式。该项研究填补了巴彦县对农业经济研究上的空白,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2)现实意义

  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基础上,充分利用高新技术,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主要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思想和循环经济理论,对农业生态系统内部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提高农业系统物质能量的多级循环利用,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良性循环相结合的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巴彦县发展循环经济都有着较为深刻的现实意义。

  1)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主要的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最为重要的环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通过对国内国外关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党中央提出的重大决策。

  2)为了保障粮食的安全和能源的安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是必不可少的。目前,人口数量和耕地资源的矛盾愈发明显,可以采用农业循环经济的弄湿,将废弃的农作物秸秆来发展草食畜牧业等,这样不但可以节约粮食,还能增加食物的供应,并且,对于食物安全,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作用。农作物的秸秆和畜禽粪便都属于可再生能源,是生物质能源一部分,如果可以将这些生物质能源进行利用,代替石化能源,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

  3)为了更好的环节农村资源的短缺、生态环境的恶化等问题,都需要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1.3国内外研究动态

  1.3.1国外研究动态

  1.3.1.1关于农业循环经济

  20世纪40年代,发达国家将现代科学技术大规模地应用于农业,农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但现代农业的发展产生了如环境污染、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水土流失等问题。为了解决农业面临的困境,各个国家为此寻找新的出路。

  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先后出现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自然农业、生物农业、生物动力农业、再生农业、超石油农业、超工业农业等替代农业思潮。由于替代农业只强调资源和环境,反对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生产率低,产品价格高,在生产实际中行不通。在这样的背景下,持续农业应运而生。持续农业源于持续发展,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981年世界银行最早提出持续农业,1985年美国最早把持续发展思想应用于农业,1986年美国通过了《可持续农业法案》。

  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了“2000年:转向可持续农业的全球政策”.1989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第25次大会通过了有关持续农业发展活动的决议。1991年4月,FAO在荷兰登博斯举行124了个国家参加的农业与环境国际会议,通过了登博斯宣言,提出了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的战略决策,9月在联合国总部成立了世界可持续农业协会。1992年6月,在里约热内卢全球环境与发展首脑会议上通过了《世纪行动纲领》,正式提出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该思想一经提出便很快得到人们普遍重视,并迅速发展[9-11].

  依据PSR框架,FAO制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指标体系[12].从90个相对独立指标中筛选出16个指标进行农业环境的前期评价,最后,美国环境保护署选出了五个指标做试验性评价,这五个指标分别是作物生产力、土地生产力、灌溉水量与水质、农业化学品使用和土地利用。在对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研究,国外的学者更加关注以上三个方面的研究。随之,就有学者从不同角度开始对农业生态、农业经济和社会进行量化评价[13-16].这些学者对农业系统的非可持续性和危险的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分析农业管理活动指标和选择指标之间的关系,最后,根据分解结果,总结出有针对性的生产建议和决策[17].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国外的研究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业可持续性体系的替代方法和策略的研究,研究的重点则是在指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的研究和模型的使用。根据英国的农、渔和食品部制定的可持续农业指标,重点是强调民众的参与度,而且,对该体系的每个指标都没有设定临界值和目标值,总体的综合也没进行,只是通过PSR框架,对5各方面35个指标的利弊得失进行分析,这五个方面涉及农村经济和社会框架下的农业、耕作管理系统、投入、资源使用和保护农业土地的价值,在考虑到实际变化的情况下,重点放在指标对政策的发展、完善以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根据上述情况,该该指标体系在横向比较上存在问题。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国情,地理环境也不相同,在国外,循环经济在农业中应用已经比较普遍了,逐渐地研究出不同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例如:在德国,根据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主要要求,德国是要求不使用化学合成剂,包括除虫剂、除草剂、调节植物生长的调节剂、还包括一些机械除草方法不容易被溶解的化学肥料,或是一些有利于天敌的化学肥料,可以使用一些有机肥、或是长效肥,种植方式主要采用轮作或是间作。在动物的饲养方面,为了更好的控制牧场载畜量,饲料都是使用天然的,不得使用抗生素和转基因技术在畜牧业上[18] .德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先进的技术方法和科学理念,值得各国借鉴和学习的。在日本,农业循环经济也取得了较多的成就,例如:利用现代的技术,家畜的粪便、稻壳混在一起,再加上发酵菌,配上除臭装置,就形成了循环农家肥,采用循环农家肥,不仅环保,还可以培育出绿色有机食品[19].总之,在发达国家,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是非常重视的。发展农业循环经济不但可以有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还可以实现农业高效利用。在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过程中,也是需要一些先进的农业科技方法和工业的装备,例如精量施药机械、精量播种机械、节水灌溉设备等。先进技术和发展模式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的。

  1.3.1.2关于循环经济评价研究

  自从21世纪以来,生态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也引起广泛学者和政府管理部门的重视,随着国家对于循环经济的研究逐渐成熟并更加深入,对于循环经济水平评价的方法成果也逐渐增多,主要是包含了物质流分析法和生态效率法。

  物质流分析法是用于评价循环经济发展水平,最初将此方法应用到实际中是在20世纪末期,德国和日本运用此方法,分析经济系统中的物质流的流动方向和其发展途径,用此来作为衡量标准,从而物质流也受到诸多学者的采用,并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21-22].

  2001年欧盟国家针对物质流方法出版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介绍评估原则,并对物质流方法进行更为深入的分析与研究,更全面掌握物质的流动概况,各个国家也重视对于物质流的分析[23].Tim  Jackson等学者运用了物质流的评估方法,对英国钢铁和矿物质的流动状况进行深入而全面的分析,以此研究结果作为基础,对其未来物质的流动及发展方向进行预测。

  SvenHunhammar等学者通过分析航空公司的物质流动现状,根据结果,可以探索出未来该公司所需要面对的一些风险[24].Claudia  R.

  等学者,对于瑞士的某一个木材运营区域进行物质流分析,根据其运作过程,对其物质流的流向及发展方向进行量化,从而进行定量分析。

  循环经济的生态效率评估方法。该方法最早的使用是在1990年,是由Schaltegger等学者首次提出[25].随后,世界可持续发展的工商委员会,从商业角度对于生态效率进行概述,之后,OECD也提出了生态效率的量化概念,即用产投比衡量区域的生态效率,Hoffren等学者对生态效率进行大量研究,并得出了5种可以计算生态效率的方法,其中主要有:数据包络分析法、生命周期影响力评价法和品质展开法[26-28].

  1.3.2国内研究动态

  1.3.2.1关于农业循环经济

  在农业循环经济研究方面,虽然,国内相关研究正式提出的时间比较晚,但也有一定的研究基础。我国对于农业循环经济的研究的基础是生态学理论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1991年,“中国可持续农业与农村发展(SARD)试验示范县”的建设活动得到开展。在1992年,全国农业区域规划委员会和有关部委组织开展了“中国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发展理论与实践”

  研究重大项目由我国农业区域规划委员会和相关部委组织开展的,该项目主要是对我国开展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政策体系以及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制定相关的管理战略。对于我国的农业可持续发展,我国的诸多学者都对去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例如:陈厚基、王道龙等研究学者,通过对SARD理论和实践的学习,且对可持续农业的理论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徐逢贤、袁志清、蔡意中等研究血脂,研究区为中国、广东省和上海市等地,针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做了仔细深入的研究。较早时期,中国农业持续发展和综合生产力研究组与农业部农业区划管理司研究制定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估体系[29-34].有研究学者经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分为五个目标37个指标,这五个目标分别是食物保障度、经济发展、人口控制与发展、环境保护与治理、社会进步,采用加权求和的方式,求得总的可持续指数[38];另外,也有研究学者对农业可持续进行论述,但是切入的角度为农业自然资源与环境、农业的生产水平、生产能力、生产发展等方面[39];还有一些研究学者在对指标的分析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37-42].对于土地可持续利用、农田的生态健康指标等方面也有学者进行研究。人们的环保意识逐渐加强。对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了解,黑龙江省和上海市等地方也逐渐开始建立了适应于本地区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对于农业可持续指标体系的建立研究的学者较多,但是成功的案例确是少了一些,我国对于农业可持续指标体系的建立侧重点在于功能和特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指标选取过多,而且对于经效益指标也过多,没有突出生态指标,大多都是在以前对于农业现代化评估的指标的基础上,对生态和资源环境加上以前对于农业现代化评估的指标的基础上,再选取一些生态与资源环境方面的指标,但是,我国的的研究学者通常是把一些不同类型的指标进行综合计算,最后形成一个总指数的形式。我国学者的研究方式,要是与国际的标准相接轨,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不同地区,资源不同、传统习惯不同、发展的策略也不一致,因此,对在不同区域采取横向比较时,该方法就会缺乏比较性、合作指导性,适合对某一特定区域进行纵向时间序列比较,而且权重固定,不容易发现特定时期的主要问题。

  1.3.2.2关于循环经济水平评价研究

  国内对于循环经济水平研究主要是采用评价指标体系法,在构建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展开研究。

  在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例如冯之浚认为从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方面构建,从而对区域循环经济水平进行评价[42],于丽英等学者以国际上杜会发展为背景,并根据我国的实际发展现状,从社会消费、产业机构、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选取相关指标,从而构建了区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43],也学者从4个等级构建评价指标体系,例如周国梅等学者,从总体、系统、状态、变量四个等基层构建指标体系,主要是包括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环境循环再利用、社会发展水平、废弃物排放和资源与环境安全方面选取指标,以评价结果为基础,探究循环经济在不同产业中的应用效果[44],也由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构建指标体系,例如钟太洋等学者,从活动、压力反应、绩效方面选取指标,构建评价体系,主要涵盖了资源循环、废物利用、产业结构及经济等共7个方面,构建了循环经济综合评价体系[45].

  在评价方法方面:评价方法主要集中在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DEA模型及灰色关联度等。例如尹晓红等人,运用了三种方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和灰色关联),对内蒙古自治区的循环经济水平进行评价研究,主要是以时间序列为主,分析了2000-2006年循环经济水平的状态[46]

  ,秦种等学者基于DEA模型,对经济发展水平较快的地区进行循环经济评价,对影响循环经济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王永龙等学者通过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评价,并建立两个子模型,适用于两个维度,主要从资源消耗、干扰、回收等方面建立指标,共选取16个指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建立经济评估评价模型,根据评价结果进行时空分析。

  1.3.3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纵观我国农业循环经济研究结果,更倾向于在理论上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农业循环经济的概念和内涵上,没有进行深入的、可实际操作的研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循环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践方面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从总体上看,我国提出的中国农业循环经济是由传统农业发展带来的后果和受到国外发展循环经济的启发,因此,在目前,对于“循环经济”

  还没有较明确、统一的界定。我国对于农业发展循环经济方面,还处于理解和概念性的起步阶段,特别是在物质循环和价值增值等方面没有深入的了解,没有对农业循环经济最本质内容进行量化分析,更谈不上系统分析。目前,还存在许多的问题,如在理论上、技术上、政策上和法律法规上的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1.4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1.4.1论文的主要内容详细介绍

  论文选题的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本论文的逻辑架构、研究方法及思路。通过查找文献、总结归纳等,对农业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界定和明确,为论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基于巴彦县区域的自然、经济等概况,按照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目标,根据巴彦县实际情况,对系统评价的指标进行量化,最终建立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该体系是对巴彦县的农业循环经济的现状进行评价,根据评价结果,确定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水平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结合巴彦县农业发展的情况和未来发展目标,为巴彦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合理的实施途径和保障的措施,为巴彦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提供一定的保障。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1.4.2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收集国家及巴彦县有关农业发展及循环经济方面的文件、学术论文以及政策法规和地方性材料,为本研究提供背景和理论基础,可以更加科学合理的构建巴彦县农业循环经济水平评价体系,通过文献梳理和资料分析为本文提供理论支持。

  (2)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农业的循环经济的研究,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缺一不可,通过定性分析,可以了解巴彦县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存在哪些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而通过定量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进行定量分析,并采用综合评价法对巴彦县的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定量评价,增强了研究的准确性。

TAG标签: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