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探讨阿城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第一章】探讨阿城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绪论
【第二章】森林旅游相关理论和概述
【第三章】阿城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第四章】阿城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SWOT分析
【第五章】其他省份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第六章】阿城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第七章】探讨阿城区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结论与参考文献
7结论与展望
长期以来,森林资源在人们心目中的概念就仅仅只有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根本没有想到森林资源还有休闲观光、娱乐消遣、疗养保健、锻炼等诸多功能。这种思想的存在严重阻碍了当前森林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建设,虽然在国际上,森林旅游的研究已经开展了很多,美国的夏威夷大学旅游学院院长朱卓任教授在研究现如今世界旅游发展趋势中,把绿色旅游列为四类主要发展旅游之首(绿色旅游、参与性旅游、保健疗养旅游和文化旅游),所以,本文研究认为,在未来森林旅游必然更受到人民的喜爱。
在对阿城区旅游状况研究发现,阿城区的森林旅游建设还存在很多问题,网状开发、项目单一、宣传不到位等等。当然阿城区森林旅游开发还有一些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等都非常突出,只要开发得当,必然能够发展迅速。所以,在阿城区森林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以下完善:
(1)广泛、深入地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引导和帮助人们树立环境保护观念,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
(2)要加强对旅游经营者及从业者的环境教育。
(3)要加强对游客的宣传教育和管理。
(4)要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实践活动,多开发如森林动植物认知、种植纪念树、森林生态知识小讲座等森林生态旅游产品。让游客在游览过程中得到环境教育,增强环保意识。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森林生态旅游,对森林资源的破坏非常大,无论是对自然环境还是生态环境。所以本文认为,森林旅游的开发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森林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是景观的可持续性,这就要求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力度,维护和发展森林生态功能,不断提高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的口味,不仅满足当代人需求,还要满足子孙后代的需要,使其逐步成为国家自然资源遗产。
致谢
本论文是在导师王积田教授的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治学态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诲人不倦的高尚师德,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崇高风范,朴实无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对我影响深远。不禁使我树立了远大的学术目标、掌握了基本的研究方法,还是我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事的道理。本论文从选题到完成,每一步都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倾注了导师超多的心血。在此,谨向王积田导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Mateu-SbertJ,Ricci-CabelloI,Villalongs-OliveE,etal.Theimpactoftourismonmunicipalsolidwastegeneration:ThecaseofMenorcaIsland(Spain)[J].WasteManagement,2013,33(12):2589-2593.
[2]DoironS,WeissenbergerS.Sustainableforesttourism:Socialandenvironmentalimpacts:
ThecaseofRoatan,Honduras[J].TourismManagementPerspectives,2014,10:19-26.
[3]KamiapaP,Participatory.Managementprocessinlocaltourismdevelopment:AcasestudyonfishermanvillageonSamuiisland,ThailandAsia[J].PacificJournalofTourismResearch,2011,16(1):57-73.
[4]BakhatM,RosselloJ.Estimationoftourism-inducedelectricityconsumption:ThecasestudyofBalearicsIslands,Spain[J].EnergyEconomics,2011,33(3):437-444.
[5]MiltonD.Rafferty.AGeographyofWorldTourism,Pren2ticeHall[J].NewJersey,1.
[6]KarenDeBres.CowtownsorCathedralPrecincts?TwoModelsforContemporaryUrbanTourism[J].Area,1994,(1)。
[7]陈珂,史寒冰,朱荻,等.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辽宁省宽甸县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0(2):17-19.
[8]陈珂,张颖.北京森林旅游生态足迹的嬗变与启示--基于1999-2011年森林公园的统计数据[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80-84.
[9]陈秋华,林秀治,修新田.森林旅游景区低碳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7):159-163.
[10]董智勇.中国森林旅游学[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2.
[11]方世巧,马泓宇,徐少癸.森林旅游生态补偿的机制与对策分析[J].生态经济,2018(5)。
[12]耿黎黎,陈珂,王毅峰,等.宽甸县森林旅游业与县域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J].辽宁林业科技,2006(5):26-28.
[13]高锡鹏,万志芳,刘钰佳,等.基于区位商理论的伊春国有林区主导产业选择分析[J].中国林业经济,2017(1):1-5.
[14]王庭宇,罗寿枚.大都市郊区游憩开发与规划研究综述[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6,(2)。
[15]吴承忠,韩光辉.国外大都市郊区农村休闲需求及旅游发展特点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4,(5)。
[16]邵金萍.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成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12)。
[17]侯祥鹏.我国区际旅游产业竞争力比较[J].统计与决策,2006,(23)。
[18]何丹.辽宁省森林旅游产业发展与县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2.
[19]]张沁园.SWOT分析法在战略管理中的应用[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6,(2)。
[20]陆相林,兰思仁.SWOT分析模型在福建省旅游发展中的应用[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4,(4)。
[21]李江帆,李冠霖,江波.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19-25.
[22]刘迎菲.中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策略研究--加拿大国家公园发展对我国森林旅游业发展的启示[D].北京林业大学,2004.
[23]刘青青.基于ROST-CM文本分析的森林旅游概念辨析[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7(1):20-23.
[24]罗丹霞,陈贵松,林碧虾,等.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森林养生旅游发展动力机制探讨--以福州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中国林业经济,2016(6):87-90.
[25]罗文标.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林业经济,2013(3)。
[26]李艳红,曾玲.浅议莽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四川地质学报,2011,31(4):496-498.
[27]李建华,佘济云,陈端吕.武陵源区森林旅游生态承载力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9,29(4):158-164.
[28]刘毅.我国森林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6):42-45.
[29]王振生.阿城市统计年鉴[R].
[30]王小明.中国森林旅游发展战略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4.
[31]孙永强、张学龙、尹宁.浅析哈尔滨市阿城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08(34):95-95.
[32]肖小英.横头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东北林业大学,2010.
[33]马秋丽.阿城区发展农业旅游的意义研究[J].新农村:黑龙江,2015(19):56-56.
[34]伊学清.阿城市森林旅游业发展初探[J].黑龙江林业,2003(2):26-26.
[35]俞晖.21世纪中国森林旅游业发展战略研究[J].旅游学刊,2001,16(5):67-69.
[36]易爱军,刘俊昌.我国森林旅游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林业经济,2010(3):5-7.
[37]杨朝霞,吴晓燕,刘仁保.我国森林生态旅游现状分析及对策建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6(17):189-190.
[38]余本锋,张小晓.江西省森林旅游发展战略及保障体系研究[J].福建林业科技,2006,33(1):184-187.
[39]邹芳芳,陈秋华.贫困县域森林旅游发展的农户适应性研究--以福建武平县为例[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5)。
[40]翟绪军,臧佳微,张琦.伊春国有林区森林旅游产业发展新模式研究--基于林业供给侧改革[J].林业经济,2018(1)。
[41]张文娟,马履一,杨军.国外生态系统服务概念在森林旅游中的应用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16,29(4):7-13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