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人兽共患病防控用兽药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人兽共患病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威胁畜牧业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公共卫生安全。正确使用兽药制品是控制人兽共患病的一种重要措施。因此, 笔者对兽药制品在人兽共患病防控中发挥的作用、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相关对策建议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 兽药; 疫苗; 人兽共患病; 动物疫病防控; 现状;
 


 

  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类活动对于自然环境的干预越来越大, 近年来人类新发传染病不断出现, 其中约75%为人兽共患病。根据2009年1月份农业部公布的《人畜共患传染病名录》, 目前有26种对畜牧业发展和人类公共卫生影响较大的人兽共患病。人兽共患病旧病出现反弹, 新病不断出现, 令防控形势愈加严峻。新中国成立以来, 在我国人兽共患病的防控过程中, 兽药制品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由于人兽共患病的一些特殊性, 使得目前相关兽药制品的研发、生产和使用等环节均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亟待解决。

  1、 人兽共患病的危害

  人兽共患病是由共同病原体引起, 在人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传播的疾病和感染的总称。人兽共患病的流行严重威胁养殖业生产、动物源性食品、生态环境和公共卫生的安全。目前我国流行较为严重的人兽共患病有布鲁氏杆菌病、牛结核病、包虫病、狂犬病等。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以流产和发热为特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 是我国法定检疫-扑杀被感染家畜的三大疫病之一。2000年来, 该病在我国死灰复燃, 畜群和人感染率逐年上升, 再次严重威胁我国畜牧业和公共卫生事业。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相关数据, 2015年全国人感染布鲁氏杆菌病上报病例数为56 989例, 仍处于历史高位;2015年畜间感染布鲁氏杆菌病流行严重的15个省, 监测阳性率同比上升0.38%。对感染布鲁氏杆菌病重点地区22个县的监测结果显示, 牛羊个体阳性率分别为3.1%和3.3%, 群体阳性率分别达到29%和34%[1]。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的慢性传染病, 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 (OIE) 将其列为B类疫病。奶牛对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最为易感, 一旦发病在整个奶牛群中快速传播, 对畜牧业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2]。2009年, 杨醉宇等[3]人发现牛结核病牛中有9.5%的病例是人型分枝杆菌感染, 而结核病人中有10.6%的为牛分枝杆菌感染。据不完全统计, 全球范围内有5 000万头牛感染结核病, 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30亿元。我国80%的结核病人来自农村地区, 中西部地区的疫情是东部地区的两倍, 这一发病趋势与我国大型牛场主要集中于西北牧区密切相关[4]。牛结核病已成为影响我国畜牧业发展的重大障碍。

  包虫病又称棘球蚴病, 是由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于人或动物体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狗为该病的终末宿主, 羊、牛和人是该病的中间宿主。人主要是因误食虫卵成为中间宿主而患包虫病。世界卫生组织2010年发布的《被忽视的热带病:全球影响与防治对策》, 推算全球每年新发泡型包虫病病例的91%来自中国[5]。目前我国包虫病受威胁人口数和患者数仍居全球首位。全国每年患包虫病的家畜在5 000万头以上, 因家畜死亡和脏器废弃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逾30亿元。目前, 我国包虫病呈由牧区向农区和城区扩散, 由西北向东南部地区蔓延的趋势, 包虫病流行地区受威胁人口达6 600万人[6]。包虫病严重威胁着疫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 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极大痛苦和沉重经济负担, 是导致我国西部农牧区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主要原因之一。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自然疫源性疾病, 人和所有的温血动物都有可能感染。我国人狂犬病流行仅次于印度, 人狂犬病发病和死亡数居全球第二位。狂犬病在犬中传播速度极快, 而且一旦发病, 病死率几乎100%, 随着我国宠物饲养数量的日益增加, 狂犬病的防治应该被高度重视[7]。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狂犬病发病和死亡人数分别为925例和854例;2015年分别为801例和744例。

  2、 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控用药的成效

  兽药是防控人兽共患病的重要物质基础, 是发展养殖业不可或缺的生产资料。新中国成立以来,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 为了保障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 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 兽药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一方面, 禽流感、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炭疽、链球菌病等数十种疫苗的广泛应用, 对有效控制重大人兽共患病的流行, 降低畜禽发病率, 保障人类公共卫生安全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2017年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计划》, 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全国范围内强制免疫, 布鲁氏杆菌病一类地区免疫布鲁氏杆菌病疫苗, 在包虫病流行区免疫包虫病疫苗。另一方面, 布鲁氏杆菌病和结核病等重大人兽共患病诊断制品、技术的应用, 对尽早发现疫情, 尽早处置疫情, 降低疫情扩散风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布鲁氏菌杆病诊断制品为例, 近年来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研发的胶体金试纸条、竞争ELISA试剂盒、间接ELISA试剂盒等新型诊断制品均已获得新兽药证书, 为我国家畜布鲁氏杆菌病防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兽药不仅在保障动物健康, 促进养殖业发展中发挥主要作用, 而且还在加强人兽共患病的防控, 促进动物源性食品安全及农业生物安全, 保障人类健康中发挥了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依然严峻, 为促进我国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要求, 迫切需要加大新兽药的研发力度, 加强兽药产业结构调整, 保障新时期兽药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3、 人兽共患病防控用兽药存在的问题

  3.1、 兽药研发环节存在的问题

  3.1.1、 国家科研项目设置不尽合理

  国家科研项目设置没有充分考虑职能定位和研究优势来安排科研课题, 导致各单位的无序竞争。课题项目设置追逐口蹄疫、蓝耳病、猪瘟重大动物疫病的热点问题, 对人兽共患病等非热点领域重视不够, 部分人兽共患病缺乏国产化的诊断试剂, 只能依赖于进口[8]。以牛结核病诊断试剂为例,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是OIE认可的牛结核病诊断方法, 然而目前我国尚没有获得新兽药证书的牛结核杆菌γ-干扰素ELISA检测试剂盒, 而且试剂盒中的结核菌素PPD生产工艺仍被国外公司垄断。

  课题申报竞争导致申报团队之间的利益冲突, 内耗多。人医和兽医之间鲜有合作, 课题的重复立项使得有限的科研经费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 而且在技术人员、研究方法和防控手段上也很难实现彼此的优势互补, 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

  3.1.2、 人兽共患病防控的瓶颈问题亟待解决

  部分人兽共患病的诊断技术落后, 快速诊断技术、鉴别诊断技术、高通量检测技术等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在布鲁氏杆菌病的疫苗和诊断试剂方面存在以下诸多方面的问题:一是常用的布鲁氏杆菌病疫苗S2株通常采用经口免疫动物的方法, 而这种免疫方法往往导致动物阳转率低, 不利于监测免疫密度;二是尽管布鲁氏杆菌病疫苗株均为弱毒活疫苗, 但是操作不当仍会引起基层防疫人员和畜主感染, 并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存在着散毒风险;三是现有所有布鲁氏杆菌病疫苗产生的免疫抗体均与自然感染抗体无法区分, 严重干扰了免疫地区的布鲁氏杆菌病检测。上述这些问题对家畜布鲁氏杆菌病的防控带来极大的困扰。在牛结核病防治方面也存在着皮内变态反应和γ-干扰素释放试验等检测方法耗时长、进口检测试剂昂贵、缺乏保护效果好的牛结核病疫苗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

  3.2、 兽药生产环节存在的问题

  3.2.1、 企业生物安全意识不足

  人兽共患病相关兽药制品的生产过程中, 不可避免地接触有传染性的人兽共患病病原, 而且规模化生产过程中频繁的人流物流, 众多的生物安全设备设施, 以及大量的病毒液和废液等都存在着诸多的风险点, 因此相关兽药生产企业都面临着极大的生物安全风险。如果不能合理地评估和管控潜在的生物安全风险因子, 无疑将对企业自身和周围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造成巨大威胁。一些相关企业存在生物安全意识不足, 不严格按照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GMP) 要求从事生产活动, 未经批准擅自改动生产线、生产设备等问题。部分企业甚至在利益的驱使下未按照生物安全级别的要求, 非法研制、生产和经营人兽共患病生物制品 [9]。近年来, 已经发生了多起由于企业违规生产布鲁氏杆菌病疫苗, 造成员工感染的生产事故, 而企业相关责任人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3.2.2、 质量监管体制存在问题

  质量监管体制的相关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抽检力度不够, 监督抽检存在一定的监控盲区。对重大人畜共患病生物制品的抽样覆盖面不能达到100%。二是抽检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对生产、经营、使用企业的现场监管力度不够。三是对假劣人兽共患病兽药查处力度不够, 惩罚力度不大。

  3.3、 兽药使用环节存在的问题

  3.3.1、 人兽共患病用药意识不够

  宣传教育不足, 使得部分养殖者不重视人兽共患病相关兽药疫苗的使用, 造成一些人兽共患病呈地区性流行。目前的狂犬病疫苗已经具有极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但狂犬病的全国免疫覆盖率只有约45%, 与国际公认的75%免疫覆盖率相差甚远。而棘球蚴病在我国西部地区的猖獗流行也是与犬只驱虫工作的相对落后直接相关。

  3.3.2、 人兽共患病用兽药使用不够规范

  兽药的规范使用事关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而防治人兽共患病用兽药的规范使用, 更是与人民群众的健康密切相关。然而, 由于畜禽产品优质优价机制尚未形成, 执法能力不够强, 低毒、低残留兽药产品推广力度不大等诸多原因, 人兽共患病用兽药的规范使用仍然存在诸多问题[10,11]。以布鲁氏杆菌病疫苗为例, 不正确的使用疫苗可能会造成家畜流产和操作人员感染布鲁氏杆菌病的风险, 因此在疫苗接种前, 要仔细阅读瓶签或说明书, 并严格按要求使用, 正确使用疫苗稀释液, 选择正确的接种方法, 同时还应对免疫接种用具、器具彻底消毒, 避免发生散毒或交叉感染。

  4、 人兽共患病防控用药的对策建议

  4.1、 提高重视程度, 加大研发力度

  相关部门应提高对人兽共患病的重视程度, 加大对布鲁氏杆菌病、牛结核病等重要人兽共患病防治技术研发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 加强从事相关行业的人才队伍建设, 鼓励开展人兽共患病兽药制品的研发, 加大兽药科技成果转化力度。

  4.2、 加强监管力度, 保障兽药质量

  尽快完善兽药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加强兽药的质量监督抽检力度, 创新监督抽检机制, 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抽检方案, 提高抽检的频率和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兽药质量的抽检程序和通报制度, 实行“检打”联动, 实现一地查处, 系统通报, 全国清缴, 切实保障人兽共患病用兽药制品的质量。

  4.3、 增强安全生产意识, 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政府相关生物安全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人兽共患病兽药制品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生物安全管理和制度建设, 积极开展相关企业生物安全水平的评估工作, 加大人兽共患病兽药制品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检查力度, 最大程度降低生物安全风险。

  4.4、 加大培训教育, 推广新型兽药制品

  相关疫病防控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和相关培训的力度。一方面使得基层防疫人员和养殖者充分认识到人兽共患病的危害, 提高生物安全意识, 树立正确的防疫观念, 引导养殖者科学、规范地使用兽药制品;另一方面应该积极开展新技术、新方法的试点示范工作, 对于安全、高效的新型兽药、疫苗和检测制品应该加大推广力度。

  4.5、 推动加强国际合作, 提高国际竞争力

  与发达国家在人兽共患病防控、兽药制品研发等方面广泛开展科技交流与人才交流。借鉴国外先进的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 对现有的人兽共患病兽药制品进行改良, 以提高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和使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佚名.《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 (2016—2020年) 》[J].广东畜牧兽医科技, 2016, 41 (5) :46-50, 31.
  [2] 孙雨, 马世春, 董浩, 等.牛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与实验室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J].畜牧与兽医, 2015, 47 (10) :145-148.
  [3] 杨醉宇, 刘文杰, 郭社旺, 等.人牛结核病互感关系的探讨[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 2009 (6) : 22-23.
  [4] 张喜悦, 孙明军, 范伟兴.牛结核病的传播与控制[J].中国动物检疫, 2017, 34 (7) :70-74.
  [5] 伍卫平.我国两型包虫病的流行与分布情况[J].中国动物保健, 2017, 19 (7) :7-9.
  [6] 徐一, 魏巍, 池丽娟, 等.我国人兽共患病防治现状与建议[J].中国兽医杂志, 2016, 52 (10) : 114-116.
  [7] 苏醒.关于我国狂犬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治对策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17) :377-378.
  [8] 杨松涛, 王化磊, 叶俊华, 等.我国军警用动物人兽共患病现状与防控策略[J].中国动物检疫, 2017, 34 (2) :46-50.
  [9] 谢红海, 王更新.中国动物疫苗产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38 (28) :15927-15929, 15935.
  [10]向朝阳, 冯华兵, 林湛椰, 等.关于综合治理兽药使用问题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兽药杂志, 2017, 51 (1) :1-5.
  [11]陈莎莎, 王娟.我国兽药使用规定及规范管理分析[J].中国动物检疫, 2017, 34 (7) :49-52.

TAG标签: 兽药     人兽共患病     动物疫病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