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生态农业理念下鱼泉峪村山地农业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山地农业是我国常见的农业类型, 具有偏远性、脆弱性和稀缺性的特征。本文以鱼泉峪村为例, 探索了山区适合在已有的自然生态环境下发展山地生态农业, 充分发挥农业的多功能价值, 走一条融生态农耕、新型农业观光、农业体验于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道路。同时, 在社会化大生产的时代背景下, 山地生态农业发展还应提升本地专业合作社的治理能力, 充分发挥山地资源优势, 提高山地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最终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山地农业; 发展路径; 鱼泉峪村;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乡村振兴战略中提到坚持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原则, 这意味着应根据不同地区的发展条件来制定不同的发展战略。我国地域辽阔, 山地农业在我国占有很大比例, 因此如何发展好山地农业, 探索出适合偏远山区的农业发展道路, 对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山地农业特征

  山地农业主要具有偏远性、脆弱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偏远性是指从事山地农业的村庄一般都位于远离城镇的偏远地区, 且交通条件落后, 和外界的沟通交流存在一定障碍。山地农业的脆弱性不仅是指生态环境的脆弱性, 还指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山地农业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受限于当地陡坡、土壤等因素, 因此不适宜发展规模化农业, 且一旦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短时间内将无法得到有效恢复。而经济发展水平的滞后性是由于长期在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影响下, 经济发展速度缓慢, 多数农户只能维持低水平的生存需求, 在整个社会化大生产中处于不利地位。山地农业的稀缺性是指山区农民占有土地资源非常有限, 仅拥有少量的可耕种土地。

  二、山地农业发展路径

  鱼泉峪村位于张家界市武陵源景区杨家界山下, 村域境内山峦广布, 属云贵高原余脉武陵山区的一个分支, 山地特点较为显着, 平均海拔在400~850米, 森林覆盖率95%以上。村域四面环山, 受地形影响, 村内全年热量条件较为充足, 适合农作物的发育生长。另外鱼泉峪村水资源丰富, 其中的鱼泉峪溪就从村内由西向东贯穿而过, 溪内鱼虾活跃, 溪岸植被丰富, 溪水是村庄的主要灌溉水源。鱼泉峪村在已有的自然资源基础上长期从事传统农业生产, 以水稻种植为主, 形成了特征明显的山地农业。

  (一) 发展山地生态农业

  由于山地农业地区长期采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 因此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保护较好, 而优越的生态环境自然成为山区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在现代化进程中, 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不断提高, 且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产品质量。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的研究显示, 我国目前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约为总人口的23%左右, 而在大城市当中, 这一比例还要高。这部分人不仅具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和较高的文化素质, 同时还具备较强的绿色环保意识, 对消费品有着较高的品质需求。另外, 各种化肥、农药、动植物激素、保鲜剂的出现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但也带来了农业污染、食品安全等新问题, 对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环境都构成了威胁。这样, 食品安全问题的产生引发了消费者对生态农产品的需求。因此, 如果偏远山区利用当地自然资源, 走一条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农业道路, 生产大量优质生态农产品。这样既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维护, 又能很大程度上提高生产者的经营收入, 因此存在广阔的发展前景。

  由此可见, 不论从鱼泉峪村客观的山地农业特征, 还是外部的经济环境和人们的消费水平而言, 发展山地生态农业在鱼泉峪村都是最佳选择, 也具有客观必要性。鱼泉峪村这样的以传统农业为主的村庄在生产优质农产品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 无需做大幅度的产业结构调整, 具有现实操作上的便利性。随着农业科技的发展, 生产出高效优质的生态农产品更具有现实可能性。

  (二) 集生态农耕、休闲观光为一体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阶段, 农业作为基础产业也正发生着深刻变化, 尤其是多功能价值凸显。因此, 在发展山地农业过程中, 应结合这一发展趋势, 有针对性地改造传统农业, 打造集生态农耕、休闲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鱼泉峪村虽然属于典型的土家族聚居村落, 但普通居民对本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文化自豪感正日趋淡薄, 当地的民族文化元素也正不断消解。这主要受以下几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是市场经济消费观念的冲击,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 商品不仅是简单的商品, 更具有某种符号特征, 已逐渐和“人情”“面子”等挂钩;二是大众传媒的迅速推广和普及, 使得电视、手机几乎走进了家家户户, 对加强偏远山村与外界的沟通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电视剧和各类综艺节目中传播的思想观念和审美倾向已不自觉地渗透到村民心中, 从而导致本民族文化的逐步削减。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生活紧张的节奏以及环境污染等城市病的显现, 让长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对农耕文化产生眷恋和好奇, 城镇居民也渴望到真正的田野乡间放松心情、体验生活。鱼泉峪村作为典型的山地农业村庄, 在开发传统农耕文化上具有天然的优势。这种农耕文化是指村民在长期生产生活中创作出的与农业相关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 包括饮食文化、农业生产用具、农事节日习俗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1.饮食文化

  每个地区都有不同的饮食习惯, 少数民族地区的美食更是不胜枚举, 熏腊肉、坛坛菜、酿米酒等都是鱼泉峪村传统农耕文化的一部分。鱼泉峪村的饮食特色主要是“色、香、味”的综合运用上, “色”方面保留食物原有的自然色彩, 虽然卖相不好, 但质朴自然;“香”是独特古香, 甚至是外地人不能理解的香, 比如农家腊肉, 散发出独特的香味, 吃过这种食物的人会回味无穷;“味”是原汁原味, 大部分食物的特点是新鲜, 尤其是家禽、蔬菜、水果类食物饱含了食物自然的味道, 吃的是一种原汁原味。这些绿色健康和独特的乡村美食可在鱼泉峪村进一步开发, 从而增加当地农产品的附加值, 尤其在电子商务日益发展的今天, 乡村美食的开发更具有现实可能性, 不仅有利于弘扬当地的饮食文化, 还能有效提高农民收入。

  2.农器具

  鱼泉峪村从事传统农业的历史悠久, 很多如今不常见的农业用具在鱼泉峪村依然可见, 如风车、簸箕、背篓等。鱼泉峪村的竹器比较丰富, 竹器的种类各式各样, 最常见的莫过于土家族常用的背篓, 至今依然是农户每家每户的必备品。鱼泉峪村的竹器是村民辛勤劳作和智慧的结晶, 极大地方便了农业生产, 成为农耕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另外, 鱼泉峪村的农用工具中和水稻生产相关的如风车、打稻机、簸箕等, 只有在种植水稻的农村才有, 而在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今天, 这些农耕器具越来越具有历史价值。在这种情况下, 鱼泉峪村发展山地生态农业, 虽然应对传统优秀的农耕文化进行保留, 注重传统农耕文化的保护, 但是这种保留并不意味着坚持采用原有的生产方式进行农业生产, 而是可以结合当今的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力。而农耕文化中的器物保护可以是多角度的, 如传统风车、锄头、镰刀、打谷机都是鱼泉峪村常用的农用设备, 还可将这些物件在村内的公共空间进行展示, 增加村落的农耕文化氛围, 既保留了传统农耕文化, 也能增加村落自身的独特性, 甚至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

  3.休闲观光农业

  鱼泉峪村所在的中湖乡依托张家界独有的旅游资源, 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大乡, 2016年全乡接待中外游客达190万人次, 旅游收入达到9400万元。鱼泉峪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也完全符合中湖乡建设“旅游特色风情小镇”、从农业大乡向旅游农业大乡转变的发展目标。鱼泉峪村自身在2016年共吸引了外来观光体验游客达2000余人次, 促进订单销售20万元, 带动当地旅游消费收入10万余元, 因此在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方面潜力巨大。沿着鱼泉峪村内的小溪可打造出“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 另外, 鱼泉峪村的白马寺可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还可保留并修缮当地的土匪老宅, 并将其改造成公共场所, 一方面能发挥老建筑的历史记忆功能, 另一方面还能有效地利用空间资源。同时“鱼泉贡米”项目能为鱼泉峪村提供独特的自然风光, 尤其是在水稻成熟季节, 黄灿灿的稻田景观非常令人赏心悦目。“鱼泉贡米”产品本身以及与之相关的鱼、鸭等都是优质的生态农产品, 有利于提高农业市场的竞争力, 又能将鱼泉峪的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

  总之, 鱼泉峪村采取原生态种养模式, 实行“稻鱼共养”“稻鸭共养”, 探索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为村庄的休闲观光农业项目打下基础, 让游客在村庄“有得看”“留得下”。这种利用鱼泉峪村优良的生态环境和自然风光, 将稻田种植和生态农业旅游相结合的方式, 是一条融新型农业观光、农业体验于一体, 进而吸引外来游客前来观光、体验原生态农业生产的休闲观光农业道路, 在鱼泉峪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提升专业合作社的治理能力

  鱼泉峪村“鱼泉贡米”的生产主要是在村专业合作社的统一管理下进行, 合作社在生产规划、采购生产资料、生产技术标准、病虫防控、加工销售产品五个方面进行统一服务和规划, 大大提高了村内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组织村内种植生产绿色优质稻面积已达1100亩, 初步实现了减轻农民生产负担, 增加农户收益的目标。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 农户往往会产生追求短期、眼前利益的行为, 也容易导致缺乏合作意愿的农户“搭便车”的现象, 尤其容易出现违背承诺的情况, 即部分农户将生产的水稻自行低价销售以追求个人利益, 进而影响整个“鱼泉贡米”的品牌。因此, 为了使当地农业生产融合进整个现代农业大环境, 必须不断提升专业合作社的治理能力, 进而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实现村内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机衔接。

  由于合作社在前期资源投入、中期技术支持、后期产品销售等方面具有公共物品的属性, 从而产生正的外部性, 合作社内部也容易发生搭便车的行为。这主要体现在, 部分社员仅享受合作社为其提供的公共资源, 或是虚报种植面积, 或未按合作社的质量要求生产农产品。针对这些情况, 合作社除了加强社员入社准入制度和采用受限制的自由退出外, 还应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合作社与社员之间需订立生产管理合约和销售合约, 但是鱼泉贡米专业合作社目前并没有和农户签订相应的合约, 在生产管理方面, 完全依靠农户的自觉来保证水稻生产的质量。在销售方面, 也没有对交易数量、质量和时间做出明确规定, 而是不定期地向农户收购生产出的水稻, 这期间农户完全可自由处理储藏在自家的水稻。因此, 鱼泉贡米专业合作社一方面应和社员之间订立相关的销售合约, 从根本上保障合作社的整体利益。另一方面, 必须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监督以保证生产的质量, 充分利用乡村这种“熟人”社会的相关特性, 加强社员内部之间的相互监督, 统一行动规范。

  参考文献:

  [1]李碧宏, 刘畅.产业集群与山地传统农业的改造[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5 (3) :22~27.
  [2]杨丽莎.山地农业发展中农民合作制约因素及促进路径研究:以贵州省为例[D].重庆:西南大学, 2014.
  [3]李旭东.偏远山村农业旅游经济发展的SWOT分析:以重庆市黔江区后坝村为例[J].调研世界, 2010 (5) :38~40.
  [4]刘刚, 郭利.市场导向下农民合作社的治理机制优化研究[J].世界农业, 2017 (5) :25~28.
  [5]邱明明, 徐广才.农耕文化及其产业化发展研究[J].农学学报, 2015, 5 (12) :115~120.
  [6]张卫平.休闲观光农业与乡村生态旅游分析[J].现代农业科技, 2015 (23) :316, 318.

TAG标签: 山地农业     鱼泉峪村     发展路径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