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要:农业是人们生存的根本, 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车间, 要想保障人们的健康发展, 必须抓好农业基础。农业生态问题是我国"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 农业的健康发展关乎人民的生命安全, 制约了人们生活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农业面临的生态问题主要有化学农药的严重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资源短缺和城镇垃圾的污染。通过对我国农业所存在的生态问题进行深度的剖析, 分别从思想、制度、生产方式、异化的农业等方面找到了其问题形成的原因, 根据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形成的原因, 分别从思想意识、道德、伦理、价值、制度以及生产行为方式等方面探索出了农业生态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农业; 生态危机; 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

  农业是农村、农民的根本, 农业的健康发展关乎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 日趋紧张的人地关系和严重的农业生态问题已经威胁到人民的生命安全, 空气污染、水污染、土地沙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使我国农业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化肥、地膜、农药的大量使用已使农业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农产品质量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人们生命健康的最关键因素。各种疾病的产生已经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敲响了警钟, 长期以来, 农业已被科学、技术、资本等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而忽略了农业发展的生态维度, 从我国农业面临的生态问题出发, 找到思想、制度、生产方式、异化的农业, 是我国农业生态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探索出农业发展的生态维度, 到底是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某一环节出现了问题还是科学、技术、资本的使然, 在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中, 该如何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与土地的和谐?坚持适度原则, 保持土地的健康, 充分利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以及科学理念的结合, 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 敬畏自然, 尊重自然, 回归最纯真的人与自然关系当中, 建设农业发展的生态维度, 才能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才能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带来希望, 才能为乡村的全面振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的问题

  (一) 当代中国农业的生态之痛

  当下, 农业生态环境危机已成为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已经给人民的生命安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据统计, 全国农村每年大约会造成3亿吨的生活垃圾, 有接近95%的乡镇村社污水都来自于随意排放方式, 每年大约有6000多万吨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导致河流、水塘、地下水遭到严重污染。生活用水水质的急剧下降, 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土地的不合理开发、过度放牧、乱砍乱伐等不仅造成耕地资源的浪费, 而且还引发耕地荒漠化, 最终导致土地流失、土壤污染, 土地难以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 影响人们的健康与安全。大量喷洒农药、农药垃圾乱扔、农药残留、大量使用地膜、过度机械化耕作等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危机, 食品安全没有保障, 食品的第一生产车间危机四伏, 自然不再是自然, 农业不再是农业, 人也失去了人性, 自然、农业、人都已失去人类最本真的一面, 产生了异化, 乡村也不再是我们印象中的牧歌田园。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由于人类不科学的生产方式和不文明的农事活动造成的, 归根结底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以及农业道德伦理观念的丧失。

  我国农业生态问题的主要来源。我国农业生态环境面临巨大的危机, 农业生态环境污染方式的来源多种多样, 但是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污染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水土资源缺乏、外部环境恶劣等问题。

  1. 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是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在面临的生态难题。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尤其是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的总体发展趋势是先天不足, 后天失调, 污染严重, 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赶不上生态治理的速度, 原有的生态问题解决了, 新的问题又产生了, 而且呈不断扩大趋势, 危害也在不断加剧, 并呈现出区域性破坏、结构性解体和功能性紊乱的发展态势。同时, 许多地区还存在着生态环境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雾霾天气多发并在多个地区和城市蔓延、河道水体黑臭严重影响农业用水、垃圾遍地导致农业土壤表面受到污染、农村生态环境污染等问题突出, 污染治理任重道远。环境污染已成为人类的健康杀手, 尤其是农业环境污染, 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最关键因素之一。据估计, 每年由于生态环境污染所导致的死亡人数占世界死亡人数的40%, 90%以上的癌症患者都是因为生态环境污染造成的。因此, 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严重影响人们的生存与生活。

  2. 生物多样性减少。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高等动物和野生动物物种均占世界的10%左右, 其中包括大约200个特有属种, 而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导致了动植物生存环境的破坏, 物种数量急剧减少, 有的物种已经灭绝。据统计, 我国高等植物大约有4600种处于濒危或受威胁状态, 占高等植物的15%以上, 中国的植物物种中约15%-20%处于濒危状态, 仅高等植物中濒危植物就高达4000-5000种。正式列入国家濒危植物名录的第一批植物有354种。生物多样性保护关系到中国的生存与发展。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的国家, 而且绝大部分人口在农村的农业大国, 对生物多样性具有很强的依赖性。污染物在生态系统中的富集和积累作用, 使食物链后端的生物难以存活或繁育。环境污染引起物种多样性降低的机理一般为:污染物的直接毒害作用, 阻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 使生物丧失生存或繁衍的能力。由于农药的大量使用, 在杀灭对农作物有害昆虫的同时, 也杀灭了一些对农作物有益的昆虫;污染引起生境的改变, 使生物丧失了生存的环境。

  3. 水土资源缺乏。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 占全球水资源的6%, 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 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 我国的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 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 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570座城市, 有364座城市缺水, 50座城市严重缺水, 七大水系中, 一半以上污染严重。中国水资源总量丰富, 居世界第六位, 但是人口多, 人均水资源量2300立方米, 仅为世界的1/4.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匀, 东南多, 西北少, 加剧了北方地区的缺水状况。我国水资源季节分配不均匀, 年际变化大, 加剧了冬春季节和降水少年份的缺水状况。有些地区虽然降水多, 但是地表水缺乏, 比如西南喀斯特地貌地区, 由于渗漏严重, 地表也缺水。经济发展, 人口增加, 用水量增加。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我国水资源在利用的过程中存在着严重的浪费和污染现象, 导致近些年来缺水状况更加明显。农业污染一直是地表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农业的污染主要为农业废弃物, 主要包括废旧农用化学品包装、农作物秸秆、水产养殖业及禽畜养殖业等物质, 这些废弃物随意排放、弃置以及燃烧都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

  4. 外部环境恶劣。

  恶劣的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影响着农业生态的持续健康发展。城镇工业垃圾的随意排放。城镇工业化的快速发展不仅给企业带来足够的利润, 同时也带来了污染。工厂企业周围, 垃圾遍地, 尤以废气、废水、固体废弃物为主, 为了减少企业的生产成本, 企业将工厂生产所产生的垃圾而不加以处理就直接排放出去, 使得空气、水、土壤等受到污染, 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存与发展。环境健康人无恙, 环境污染人遭殃, 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 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农村生活垃圾的随意丢弃。人们平时在生活中使用过的废旧电池、塑料袋以及生活用水的随意排放, 直接导致了环境的污染以及地下水的污染, 人们将受到污染的水源再用来灌溉土地, 使得土地受到污染, 不健康的土地也将会生产出不健康的农产品, 进而威胁人们的生存。养殖业废水直接排到土地旁边的灌溉沟内, 使得周边的土壤环境受到严重污染, 引起农作物的不良反应, 导致产量降低。大量喷洒农药将会导致很多害虫被杀害, 同时它们的天敌也被铲除, 最终导致害虫越除越多, 越来越除不尽, 最终陷入了恶性循环当中, 同时也使得土壤、水体、大气、动植物、微生物等遭到严重伤害, 最终危及人类自身。化肥的大量使用容易导致土壤酸化、土壤结构破坏、土壤板结、肥力下降。

  二、我国农业生态问题形成的原因

  当下, 农业生态环境危机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健康, 造成农业生态环境面临重大挑战的主要因素有生态意识的缺乏、生命共同体意识的缺乏、生产方式的不合理以及异化农业的产生。

  1.生态意识缺乏, 发展手段滞后。目前, 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污染严重, 农业生产发展形式严峻, 食品安全没有保障, 已经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雷切尔。卡逊在《寂静的春天》一书中所描述的美国50多年前出现的大量使用和滥用农药而导致的生态环境危机, 就是现在我国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当下, 尤其在农村, 人们没有生态意识, 更不懂什么技术, 一味地追求利润, 追求资本, 在他们眼中, "多就是好", 只有施用更多的化肥才能更好地促进农作物生长, 才能生产更多数量的农作物, 才能换取更多的利润, 才能满足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和更加美好的生活需要。因此, 人们的目的很明确, 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效益, 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存, 所以经济也就理所当然成为了人们的追求, 对于人们来说, 土地就是他们生存的基础, 农业就是维持基本生活需要的重要因素。在追求物质和美好生活的背后却潜藏着很大的危机, 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科学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也没有意识到生态环境对于农业对于人民的健康发展的重大作用。

  2.缺乏生命共同体意识。农业生态问题是探讨人类、农业、生物及其环境之间的关系, 引导人们树立敬畏自然、尊重生命的价值观念, 坚持底线原则,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土地和谐发展, 以便促进自然界的平衡与稳定, 使其生物链保存完整, 使农业健康发展, 使人类及其一切存在物可持续发展下去。"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 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1]人是自然的一部分, 先有自然后有人的存在, 人随着自然的产生而不断发展。土地和人类劳动共同创造了物质财富, 而土地是自然的组成部分, 它为人类的生存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 因此, 我们必须热爱自然, 尊重自然, 敬畏自然, 尊重和敬畏自然就等于尊重和敬畏人类自己, 就等于尊重和敬畏生命, 破坏自然就等于变相的伤害人类自己, 自然界一旦无法为我们提供我们所需要的食物、水、新鲜的空气等, 那么我们也就走到了最危险的边缘。人是自然的人, 人的生存与发展必然受到自然条件的约束, 只有建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价值观念, 才能维护自然界的平衡, 才能促进动物、生物以及植物等的自由发展, 才能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3.生产方式不合理, 人地关系不和谐。当下, 全球性的生态危机已经困扰着人们的生活, 然而危机的背后却是人类生存危机, 实际上是由于人与自然二元对立的冲突造成的, 这种矛盾建立在人们对资本的无限追求之上, 以最大限度去剥夺土地自由, 压榨土地, 以获取最大经济利益, 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农业生态发展面临严峻挑战, 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严重污染土地的健康发展。如何既让人们获得一定的利益来满足美好生活的需要, 又要土地健康发展, 农业可持续发展, 这是我们当下所面临的困境。土地和人的关系十分密切, 土地不健康, 人们健康生活就没有保障。因此, 我们必须改善土地与人的关系, 科学对待土地, 遵循自然规律和土地生长发展规律, 利用科学技术改善土壤中的营养物质含量, 调理土地健康, 确保人地和谐可持续发展。

  4.异化农业的产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问题, 农业是农民生存的基础。在农业生态文明建设中, 农民是主体, 但是农业不仅制约着农村农民的发展, 更是对人类的生存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当下我们面临着威胁人们生命安全和生存发展的危机, 因此, 要想解决人类所面临的生态危机, 必须解决生存危机, 而影响人类生存发展的关键则是农业。"农业社会的农业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人们通过种植农作物, 饲养牲畜满足自身需求, 农作物主要从自然界获取能量, 人畜消费后又能形成粪便等排泄物经过发酵成为农作物的有机肥, 各种养分、化学元素又回归到自然界。"[2]农业社会的农业是简单的自给自足的经济, 没有资本、科技等因素, 更无谓欲望和贪婪, 只需要满足自身需要就可以, 人与自然是一个良性循环, 那时的农业就是典型的农业现代化的一种发展模式, 高质量、有机、健康、无污染。然而当下我国农业的发展已经到了危险的边缘, 农业不再是农业, 而是异化的农业, 人们为了利用农业创收, 为了增值增利, 为了以多取胜, 用高产量换取高收入, 大肆开发和利用土地、过度消耗水资源、大量施用化肥和喷洒农药, 使得土壤受到严重污染, 农业生态环境不堪重负, 农产品质量日益下降, 人们的生命健康遭到威胁。

  三、我国农业生态问题的对策研究

  (一) 构建农业生态发展的路径思考

  农业健康发展何以可能, 首先要转变人们的思想意识, 创新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机制, 改变人们的生产行为方式, 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惯性思维, 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 树立大地伦理观念, 尊重土地价值, 建立生态道德, 将道德关怀延伸至土地, 树立共同体意识,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农业、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1. 制度上:

  创新农业发展机制, 实行最严厉的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农业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 农业生态安全无法保障将会制约其他一切经济的发展。首先, 需要加强农业生态保护立法, 为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提供法律依据。其次, 国家有必要制定专项生态保护法, 对自然资源开发与管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资金投入与补偿的方针、政策、制度和措施进行统一的规定和协调, 为农业生态安全提供最强有力的保障。最后, 建立健全农业生态环境奖惩机制, 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

  2. 生产行为方式上:

  树立两山理论, 转变生产行为方式。"我们既要绿水青山, 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 不要金山银山, 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3]"两山论"是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一种变革, 也是农业生态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正确看待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两山论"为我们指明了生产方式转变的合理路径, 生态环境质量优势就是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动力, 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会为我们带来物质财富的不断涌流。保护好生态环境, 就是保护了生态环境的价值, 就能在实现自然环境保值的基础之上实现增值。这不仅是发展理念和生产方式的深刻转变, 也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路径。

  3. 意识上:

  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惯性思维, 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环境恶化的根源在于主体性的生成, 在于人们原有的对待自然的态度, 人们始终认为人是万事万物的中心, 人们可以控制自然, 征服自然, 然而这种主体性的生成导致了生态危机的来临, 人们用一厢情愿和固执己见的态度来对待自然, 这种知性通过人们对待自然的行为方式和表象显露出来。人性的变本加厉使自然不再是自然, 而是失去了自然的本性, 这种固有的观念已经深刻影响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打破原有的生态平衡, 生态危机降临, 生态灾难接踵发生。在灾难面前, 人们显得脆弱无力, 当人们意识到这种问题发生的时候, 才开始反思, 人应该合理利用自然, 不能过于强调主体性, 而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 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发展模式, 基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反思, 我们应该留给自然一个空间, 留给大地一个空间, 打破"人类中心主义"的惯性思维, 改善人与自然关系, 人与土地关系, 建立生态平衡。

  4. 价值上:

  树立大地伦理观念, 尊重土地价值。"土地伦理就是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面目出现的角色, 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和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 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4]人们是大自然的一员, 和大自然具有同等的地位, 而不是作为大自然的征服者、掠夺者出现。我们要尊重自然界的每一个成员, 每一个成员都是这个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任何一个要素的缺失都会导致整个生态系统的失衡, 处于生物链的每一个环节都会影响整个自然界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如果人们打破了这种和谐, 始终以征服者的角色来对待自然, 那么必然会遭到自然的报复。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找到环境污染的根源, 找到农业污染的关键因素, 杜绝源头上污染, 用大地伦理学的科学实践和理论价值来指导农业生产。只有这样, 才能从观念上改变人们过去"以人为中心"的思维方式, 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生态难题, 才能破解农业发展困境。因此, 我们要树立大地伦理观念, 善待自然, 尊重自然, 尊重每一分土地, 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的生态环境理念, 合理利用和适度开发自然, 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与土地共生共荣, 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还人类以碧水蓝天。

  5. 道德上:

  建立生态道德, 将道德关怀延伸至土地。"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伦理道德的生态转向, 从社会伦理转向环境伦理, 有效地运用环境伦理的力量去建设人与自然的和谐。"[5]

  在中国传统看来,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 道并行而不相悖。" (《中庸》) 自然界中的万事万物都是共同存在的, 它们互为各自的生存和发展条件, 而不是相互冲突的对立面, 虽有时构成矛盾, 但矛盾又推动着彼此的前进和发展, 互相促进而不是互相伤害, 共同前进而不是相互挤兑。农业是人们生存发展的基础, 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自然界的其他成员在农业的生产发展过程中, 作为不同的角色都在发挥着各自不同的作用, 在这一过程中, 人们要建立生态道德, 不能违背人类的初心和使命, 更不能因为资本而违背人们的良知。人们必须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生态观念, 生态道德作为农业生态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要求我们树立敬畏自然、尊重自然的生态观念, 自然就是生命, 尊重自然就是尊重生命, 生态道德观念将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超越, 突破传统的以人为中心的主体性思维, 将生态道德观念延伸至土地之中, "生态道德不是一种制度、一种规范, 也不是一种来自他人的强制, 而是人类自身的一种生活状态, 它不仅让人感受到自己的生活, 更是创造一种生命的深度。"[6]生态道德改变了"以人类为中心"的错误倾向, 改变了将自然当作工具的狭隘思维, 而是将自然界的一切都平等对待, 这不仅创造了生命的深度, 更是对人性的超越, 对自然的反思, 对农业健康发展的深深思考。

  6. 整体上:

  树立共同体理念,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当一个事物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的时候, 它就是正确的, 当它走向反面时, 就是错误的。"[7]当一个事物促进自然界以及生命共同体的稳定发展时, 它就是有益的, 反之, 当它破坏了自然界以及生物共同体的稳定与和谐时, 它就是有害的。动物、植物、微生物、水、大气、土壤等都处于同一个共同体中, 每一个要素的缺失或破坏都会影响其他要素的存在与发展, 因此, 我们必须树立共同体意识, 只有维持好整个共同体的稳定发展, 才能促进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大地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 是整个共同体中最根本的一部分, 人们必须保护好每一分土地, 如果破坏了土地的生长发展规律, 那么人类将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当下, 各种疾病的产生, "癌症村"的出现, 还有很多新的疾病的发现, 就是人类破坏生态环境产生的恶果。自然是有生命的, 万事万物是有生命的, 而不是任人宰割的无血肉的人类的财产。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 存在即有存在的价值, 存在即有存在的道理, 每个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人类的存在都是具有特定的意义的, 他们都是生态链中的一环, 都为物质间的能量变换作出很大的贡献, 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使整个生态系统失衡, 就会造成生态系统的不稳定, 就像"蝴蝶效应"一样, 一连串的问题就会出现, 因此, 人们"只有当他对动物群植、物群、大地和生态系统给予某种恰当的尊重时, 他才是完整的人".[8]只有尊重自然, 敬畏自然, 善待自然, 树立共同体意识, 人与自然同处于一个共同体中, 应给予自然应有的尊重和道德关怀, 统筹好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把握好自然界的生长发展规律, 才能推进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 才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综上所述, 要想使农业生态文明建设成为可能, 必须深入社会实践调查, 掌握第一手资料, 发现我国农业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并找出问题的根源, 对症下药, 才能解决我国农业发展的困境。"三农"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的发展难题, 我们必须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生态发展之路, 找出适合农业、农村、农民发展的现代化模式, 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 走农业现代化道路, 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着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5.
  [2]李泽栩, 苏百义, 尚海军。新陈代谢断裂理论视域下生态"三农"的实现路径思考[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6, 18 (04) :133-137.
  [3]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时的答问[N].人民日报, 2013-09-08.
  [4]利奥波德。沙乡的沉思[M].侯文蕙译。北京:新世界出版社, 2010.
  [5]黄随梁, 余谋昌。生态文明:人类社会全面转型[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2010:134.
  [6]王珉。生态伦理学与人的生存关怀[J].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0, (8) .
  [7] ALDO LEOPOLD. A sand county almanac with essayson conversation from round river[M]. 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9.
  [8][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哲学走向荒野[M].刘耳, 叶平。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0.

TAG标签: 生态危机          农业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