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金融服务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第一章】中小企业融资与服务创新引言
【第二章】金融服务创新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第四章】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借鉴
【第五章】深化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策略探究
【第六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论与发展展望
第 6 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个世界性的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许多国家的政府和学者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国经济起步晚、发展快,中小企业的发展与国外存在差异性,我国的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有着一定的特殊性。同时,由于金融市场的专业性不强与管理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不少问题,影响其发挥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功能性。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相关理论的学习研究,针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现状与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融资难各方面因素,借鉴美国、意大利及日本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验。最后从金融服务创新的角度分析,认为应从金融服务主体、金融服务载体、金融服务形式上进行创新,实现金融服务于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金融服务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改革实现:中小企业方面是提高经营者与管理人员的素质,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财务管理制度,重视科技创新与内源融资能力的提升等;政府方面是应加强立法为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融资市场提供健全的法律保障,转变政府职能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制定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等;金融服务创新方面是推进银行等金融机构改革,构建统一的金融融资平台,设立新投资板块,分级分类的投资管理模式等;另外也从信用体系与第三方评级机制建设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是项系统性、长期性的工作,需要政府、中小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从理论到实践创新都需要经历一个过程,在这当中或许会有挫折,或许会遭遇失败,但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经济中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一定能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进我国金融服务创新的深入,实现我国金融市场与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6.2 研究展望.
近年来,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中小企业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国内外众多学者也在深入地进行研究,提出了不少对策建议。但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已然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在全国企业总数中占据极大的比例,要继续保持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小企业的发展是绕不开的关键一环,而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更是重中之重。纵观世界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史,金融资本市场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文章中提到的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而论文总结的金融服务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策略也是切实可行的。当然,随着市场的变化,金融服务及中小企业的发展都应该紧随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必要地改革创新。
本人在论文地撰写过程中,尽管查阅了一些国内外的相关理论研究资料,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认识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性与迫切性,充分认识到写作本文的意义与价值。但由于本人理论知识有限,对中小企业实地调查研究数量不够,缺乏对具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深入地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相应的对策建议的深度和广度也不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将加强理论学习与实践,提升自身的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致谢
时光荏苒,硕士研究生的学习阶段即将结束。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我认真学习了工商管理相关理论知识,在理论认识方面有了质的提升,为我完成这篇论文提供了扎实理论基础。
首先,谨向我的导师钱红光教授致以诚挚的谢意。在一年多的硕士论文撰写时间中,从论文的选题、资料的收集、思路方向、内容的修改直至最终完稿的整个过程,都得到了钱老师极大的关怀和鼓励。在撰写论文遇到瓶颈问题时,钱老师总是进行深入地分析,提出中肯的建议,指导我从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解决撰写论文遇到的难题。在此过程中,钱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谦和的为人,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对我谆谆教诲和无私指导,都使我在学业与为人处事方面受益匪浅。
其次,感谢湖北工业大学所有授课老师与向我提供帮助的老师,在三年的研究生学习生活中,他们的无私教导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使我在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各学科的理论知识有了坚实的基础,为将来工作提供丰富的理论指导。
最后,感谢所有参与论文评审、答辩的老师及向我提供帮助的同学,是他们给我在论文的格式、选题、思路、结构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建议。通过撰写论文使我有了一个回顾三年学习成果、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机会,这将是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在将来进入社会,我也将坚持认真、负责、不断学习的工作态度。
值此硕士研究生生涯即将结束之际,再次感谢所有指导、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祝他们工作顺利、家庭幸福。
参考文献
[1]管海霞,张俊梅.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4,S2:40-41
[2]丛飞.浅谈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支持体系构建[J].西安社会科学, 2009(5):102-103
[3]杨凌霄,刘婧.中小企业融资的政府支持:国际经验与启示[J].知识经济,2008(12):7-8
[4]王静.台湾建设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服务体系的经验借鉴及启示[J].南方金融,2014(2):49-51
[5]谢丽辉.中小企业融资中政府职能再认识[J].人民论坛,2010(32):126-127
[6]侯利英.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的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4(20):104-109
[7]邓雪鹏.论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J].商场现代化,2006,2(2):146-147
[8]薛菁,侯敬雯.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参与主体利益冲突与均衡分析[J].商业研究,2012(6):123-128
[9]鄢梦萱.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制度的法律思考[J].河北法学,2007, 25(9):83-88
[10]邬连东.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风险的控制与防范[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1(1):65-67
[11]刘晓光,苟琴.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6,6:58-71
[12]李伟,成金华.基于信息不对称的中小企业融资的可行性分析[J].世界经济,2005(11):71-77
[13]陈蕾.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J].投资研究, 2011(10):56-65
[14]陈庆华.信息不对称与中小企业融资的研究[J].经济师,2005,2(2):279-280
[15] 钟兵.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经济 分 析— — 基于信 息不对 称的视 角[J].经济师,2008,1(1):225-226
[16]刘雅文,李文.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情报科学,2007,25(5):695-698
[17]徐维德,缪丹.中小企业和银行关系型融资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2):134-139
[18]梁彤缨,洪少杰,张明静.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融资安排[J].南金融,2003,11(11):17-19
[19]鲁丹,肖华荣.银行市场竞争结构、信息生产和中小企业融资[J].金融研究,2008(05):107-113
[20]林志华.深化中小企业与银行合作关系的途径及发展趋势[J].济南金融,2005(5):38-39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