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金融服务创新视角下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第一章】中小企业融资与服务创新引言
【第二章】金融服务创新概念及相关理论基础
【第三章】浅析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问题
【第四章】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借鉴
【第五章】深化中小企业融资途径的策略探究
【第六章】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结论与发展展望
第 1 章 引言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目前,我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国际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全国人民、各类企业及各级政府的努力息息相关,正是有了全国各界人士的齐心协力,我国经济才能克服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迅速发展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 99%,提供了 80%以上的就业岗位,缴纳了国家税收总额的 50%以上,发明专利数占全国总数 65%,完成了 80%的新产品开发,在解决就业、促进市场多样性、经济改革、推动创新、活跃市场竞争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以国有企业为支柱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起到重要的补充作用,是经济持续发展最具活力的增长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与国际国内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小企业面临用工成本上升、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等多重挑战,迫切需要大量的发展资金来支持其进行产业转型升级与技术创新。但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条件的制约和我国现行金融融资体制的不健全,中小企业难以通过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融资成功获得资金,因此,融资问题成为了中小企业经营发展战略的核心问题,也成为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
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体系下,一方面存在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中小企业难以通过金融市场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另一方面是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处于不利地位,金融机构偏向于大型国有或私营上市股份制等企业,大多实行有利于大型企业的放贷规定,如银行放贷、企业上市融资及企业通过金融机构发行债券融资等方面都对融资企业的规模资质等作了严格的规定,将很大一部分的中小企业排除在金融市场的融资渠道之外。
融资难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继续发展壮大的瓶颈问题之一。现有金融市场体系的失衡状态无法充分发挥金融对我国整体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如何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政府、企业及金融体系为此进行了必要的改革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发挥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在融资方面的支持,如政府在证券市场上进行有效的探索,推出中小板、创业板等金融创新举措,有效地缓解了一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然而相对于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数量,通过目前的金融改革所能缓解的中小企业融资难情况仍十分有限,无法有效解决中小企业整体的融资难问题。
从国际上其它国家的发展情况来看,中小企业存在于世界各国,也是各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难题。各国政府、企业及学者很早就开始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研究及探索缓解融资难的对策措施。
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已成为我国理论界和实践领域共同关注的重大课题。
许多专家学者都已经开始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但由于我国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起步晚,在许多方面的研究落后于发达国家。因此,通过借鉴国际相关经验及加强对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和对策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1.1.2 选题意义.
随着改革的深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过去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面临极大的挑战,中小企业迫切需要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自身竞争力。实现这些目标的基本要求,就是获取发展所需的资金,而融资也恰恰是中小企业发展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因此,研究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也成了社会所关注的焦点问题。
本文研究的现实意义是希望通过研究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有效地缓解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问题。获得急需的发展资金是中小企业目前最迫切的需求,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与自身转型升级等现实挑战,融资已成为中小企业发展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然而,由于中小企业自身、政府及金融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了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窄,金融市场融资门槛高等,使得中小企业在金融市场很难顺利进行融资获得资金。在其他渠道又因成本高、渠道少等因素制约更难获得资金。大部分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影响了企业的发展,降低了其市场竞争力,增加了经营风险。在有针对性的通过对部分地区的中小企业进行实地调查研究,从其规模、管理制度、行业情况、融资渠道等方面客观地对这些企业进行分析,利用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研究,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融资难问题的原因所在。
本文的研究意义还在于,希望对目前的金融市场体系进行分析研究,利用庞大且日趋活跃的中国金融市场,针对无法有效发挥服务中小企业融资需求的金融融资体系进行必要的改革创新,使金融市场能更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从根本上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在这个系统性的创新研究中,不仅单单涉及中小企业自身与金融机构,不可避免的需要政府、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各届人士的共同努力。政府应积极从加强立法、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改革;金融市场应从服务创新的角度探索适合中小企业融资的服务方式;中小企业应加强自身建设,从管理制度、财务制度及生产技术等方面积极进行改革调整,提升自身整体形象和竞争力,满足融资条件;社会整体上应有良好的资信意识和道德行为风气。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在新形势下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数量庞大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粗放型的中小企业发展模式无疑是制约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经济发展要求的“短板”,要补好这块关键的“短板”,首先要满足其融资需求,因此通过金融服务创新使中小企业能顺利、便捷地从金融市场上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是实现中小企业顺利转型升级的先决条件,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也是提高市场经济发展质量、增强我国市场经济竞争力,促进我国顺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
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是从多角度分析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结合国内外学者关于中小企业融资和金融创新的相关理论研究,针对研究方法、研究对象及研究角度等方面进行研究探讨,以求使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更科学、更全面。本文立足于探索借助新的融资方式和途径,建立健全相关的辅助制度措施,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扩大研究的视角和研究范围,寻求提出更能客观分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及指导解决的对策措施。因此,本文主要是以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及金融市场的现状为调查基础,从金融服务创新的视角来分析和寻求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深入分析影响中小企业融资的中小企业自身、金融市场及政府等相关方面因素,总结原因所在,提出相应的理论依据,指导进行必要的金融服务创新、企业自身改革及政府转变职能等,以期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实现我国经济的再次腾飞。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融资与政府的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的研究、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影响的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关系的研究、中小企业集群融资的研究、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创新的研究等方面。
(1)中小企业融资与政府的研究.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与政府扶持政策的研究,丛飞(2009)指出政府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其研究的重点是如何通过政府支持为中小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和相配套的扶持体系。杨凌霄,刘婧(2008)认为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在解决融资难问题过程中,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关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功政策措施,为完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提供更多启示作用。王静(2014)从辅导政策、信用担保、信用信息收集等角度,总结台湾地区政府服务体系的情况,提出对大陆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政府服务体系的启示,包括完善征信体系、搭建融资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和企业信用评分体制、设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基金和风险补偿基金等。
郭丽婷(2014)研究发现有政治关联的民营中小企业面临着较少的融资约束;政治关联的普遍建立不利于地区社会信用的建立,而社会信用对中小企业融资起着关键性作用。谢丽辉(2010)通过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本质分析,发现融资问题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因此必须有政府参与,并探究以往政府行为的误区,提出完善法律约束等五个方面的政府职能定位。
(2)关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的研究.
有关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方面的研究,邓雪鹏(2006)认为担保困难是中小企业融资的“瓶颈”。而担保受中小企业资金少、抗风险能力弱、资信等级不高、信用缺失等因素制约。建立适合我国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是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突破口。薛菁,侯敬雯(2012)认为融资信用担保体系作为一个整体,参与各方的利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参与各方的利益冲突,建立“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互助合作机制,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发挥作用与持续发展,而适当的风险分担比例、放大倍数、担保费率、代偿率等指标,既是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参与各方合理分担融资风险的需要,也是均衡各方经济效益的关键。鄢梦萱(2007)认为信用担保制度补充和完善银行获得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的顺利进行。中小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整体发展,政府应将信用担保制度作为重要的公共服务。政府出资成立政策性担保机构成为中小企业信用的有效补充。信用担保机构应主要承担政策性职能,而非商业性职能。邬连东(2008)通过把融资信用担保风险分为融资企业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两类,从内、外两个方面着手对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风险的控制和防范进行研究,提出了风险的内、外部控制和防范措施以及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的政策建议。
1.2.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于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研究开始得较早,研究主要集中于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条件的研究、资本融资的研究以及金融融资创新的研究三个方面。
(1)关于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条件的研究.
关于中小企业自身融资条件的研究,JME Pennings,P Garcia(2004)研究调查因素驱动导数在中小企业使用。这些因素的影响对套期保值行为不能先验假设所有中小企业的平等。为了解决这个异质性,使用广义混合回归模型,将企业分为段,所以套期保值对衍生品使用的决定因素在每段都是一样的。中小企业使用一个独特的数据集,包含会计和实验数据,发现风险等因素,感知风险,风险态度和决策单元是有用的解释对冲行为。指出这些因素的影响并不是同质性和异质性的根源部分可以追溯到不同态度、观念,不同的所有权结构。
TDK Nguyen,N Ramachandran(2006)研究资本结构对中小企业的决定因素影响。研究表明,中小企业主要是短期债务融资业务。公司的所有权也影响中小企业财务运营的方式。在越南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是正相关的增长,业务风险,公司规模、网络,以及与银行的关系却是负相关。盈利能力似乎没有对越南中小企业的资本结构产生重大影响。在过渡经济的越南,公司大小,与银行的关系,和网络的不对称特征等因素反映了基金动员过程,强烈影响公司的所有权。
(2)关于资本融资的研究.
关于资本融资的研究,Alberto De Miguel,Julio Pindado(2001)通过公司的资本结构特征因素根据不同解释的理论,以及制度特征分析是如何影响资本结构。开发出一种目标调整模型,以研究者的经验证据来验证。它都强调一个事实,即交易成本不如由那些研究者公司承担。研究结果是一致的与税收、金融危机理论、投资决策、融资决策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他们还提供额外的证据等级和自由现金流理论。最后,获得的证据证实了一些机构特点对资本结构的影响。
LJ Spence,R Schmidpeter,A Habisch(2003)指出中小企业从德国和英国呼吁关注文化、制度和经济方面的欧洲两个地区和如何影响中小企业的社会资本。
在分析数据报告中特别感兴趣的领域的中小企业和社会资本的角度是:正式的接触,网络在行业内部,网络跨部门、志愿服务和给慈善机构,最后关注人们参与的原因。进一步的研究得出结论,有大量的中小企业需要在社会资本和商业道德。
(3)关于金融融资创新的研究.
L Laeven,R Levine,S Michalopoulos(2009)认为维持经济增长金融创新是必要的。为了证明这个观点,研究者构建一个熊彼特的模型中,企业家获得利润通过发明更好的产品和利润最大化获取利润。模型有两个新颖的特性。首先,金融机构参与创新投资,并获取巨额潜在收益的过程:他们可以制定更好的方法筛选企业家。第二,每一个筛选过程随着技术的进步将变得不那么有效。该模型预测,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最终停止,除非进行金融创新。研究表明这种动态、协同模型的金融和技术创新是一致的。
S Basak,B Croitoru(2007)认为尽管现在国际资本流动自由化,但仍存在不同的封闭市场。探讨金融创新如何缓解这种差异的影响降低风险,研究者检查一系列两国经济与国际良好的市场差异,优秀的金融产品。效率的充分条件包括完整的国际金融市场与国际金融流动自由化。异构代理相同的国家可以使用证券作为替代国际货物运输。这使他们部分规避差异,实现有效的风险分担。
J Wonglimpiyarat(2011)探讨金融创新系统,一个至关重要的行业创新体系的国家创新系统,和企业财务问题在创业融资支持技术和创新发展。该研究凸显了美国政府融资项目的重要性作为一个成功的模型,在促进经济性能和利用国家制度框架的情况下泰国探索金融创新的动力系统。探讨了政府政策和融资规划的主要机构合法化技术和创新融资活动如财政部、科技部和工业部等。R Piazza(2012)认为金融创新增加机会的多样化和降低投资成本,投资者可以使用低质量的公共信息或收集高质量信息,有助于避免过度风险投资。
通过对国外关于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部分研究分析,发现国外学者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时主要是从企业自身资本、资本融资、金融融资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重视资本理论、运营管理等因素的影响,能更深入地了解资本管理的效率,但在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市场环境、生产经营等其他因素研究不多。
1.3 研究框架.
1.3.1 研究内容.
本文的研究内容如下:
(1)引言。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现实与理论意义,并概述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等。
(2)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本章主要介绍中小企业与金融服务创新的基本概念,并概述中小企业融资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现状。
(3)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分析。本章主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现状、融资现状、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本章着重对中小企业自身、政府方面及金融体系存在的制约中小企业融资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以便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提供客观的依据。
(4)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国际借鉴。主要分析美国、意大利及日本在扶持中小企业融资方面的政策,作为我国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研究的有益借鉴。
(5)金融创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根据前文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进行全方位的分析研究,借鉴国外经验,从金融服务创新的角度在中小企业方面、政府方面、金融体系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及关于信用体系与评级体系方面的建设。
(6)结论与展望。主要是对通过金融服务创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进行总结,展望在新的金融服务条件下,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问题并取得新的发展机遇。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