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第一章】金融业与养老业务相关理论基础分析
【第二章】浅析养老金融业务中商业银行扮演的角色
【第三章】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第四章】青岛农商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内部环境分析
【第五章】基于青岛农商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战略研究
【第六章】浅谈如何控制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进度
【第七章】关于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结论与展望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按照联合国的最新标准,一个地区 65 周岁以上老人占总人口的 7%,该地区即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2010 年,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 65 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 8.87%,按国际标准衡量,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2017 年底我国 65 周岁以上人口达 1.44 亿,占总人口 10.5%,预计 2020年将达到 2.43 亿,2025 年将突破 3 亿。因此,制定合理的养老金融发展计划成为了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政府部门大力支持养老金融产业,并且对养老金融的发展提出了专业的指导意见。2016 年 3 月 21 日,五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应大力发展金融组织、对产品进行内部创新,完善整个市场环境。
社会人力资源结构会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而变化,不仅是社会人力资源会出现重组等问题,全国的消费结构也会出现一定范围内的波动,金融机构也在面临着结构转型。从当前数据分析,我国的养老金融产业正处于不成熟时期。现代化经济体制核心是金融,经济的发展带动着养老金融的发展。在经济新常态的影响下,大部分银行进行经营改革,都会走经营转型这条路线,但是往往会出现没有从自身角度出发的问题。
1.1.2 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国内外存在很多养老金融理论。在相关研究文献中,银行方面的养老金融有非常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而我国的养老金融产业的发展一直处于滞后阶段,相关的银行养老金融业务也有着很大的局限性。养老金融产业早期鲜有理论基础的研究,这也造成了国内养老金融产业的滞后。国外与国内的发现状况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国外的政治经济体制和中国的政治经济体制不同,经济发展的程度也不同。如果直接照搬国外的养老金融方面的经验,可能会违背本国的市场规律。所以在使用国外的养老金融研究文献时,必须思考这些理论是否适用于我国的市场规律,因此充分地研究现代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发展,具有跨时代的重大意义。为了探求养老金融业务的发展规律,就必须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规律,极力探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金融体制。而这些探寻必须要在中国人口老龄化这个大时代背景中进行,这既需要研究中国的养老金体制,也需要研究青岛农商银行的发展策略,才能够促进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快速发展。
(2)现实意义.
国内外专家十分注重对养老金融市场环境的研究,致力于拓展养老金融业务,扩大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市场占有额。我国的养老金融产业同其他全球性的养老金融产业结合起来,可以开创养老金融的新格局。青岛农商银行只有采用合理的发展战略才可以在突飞猛进的市场环境中脱颖而出,而恰到好处的体制构架可以促进养老金融业务的稳健发展。同时,重新整合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产品,构建起养老金融管理体系,对产品进行创新改进,提高养老金融业务的培训,为将来的养老金融业务做未来产品规划。摸清中国养老金融行业的发展方向,从发展方向中制定符合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的具体策略,对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整合、资产管理、产品体系、业务转型、信息共享、职业素养、人才资源聚合等方面制定相关战略目标,制定切合青岛农商银行实际的发展战略实施及控制措施,这样可以使农商银行在养老金融业务市场竞争占得先机,这对促进青岛农商银行品牌形象的建立有着重要意义,也对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稳步健康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
1.2 研究目的.
本文研究对象是青岛农商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拓展问题,通过研究中国市场的供求关系,结合中国养老金融的发展状况,主要探讨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战略问题。随着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加深,中国政府大力支持养老金融行业的发展,青岛农商银行作为一家地方性商业银行,面向农村,面向基层,有着广阔的养老金融业务发展空间。不过我国养老金融产业处在新兴发展的阶段,体制结构比较单一,尚未成熟,还在探索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汲取国外专家团队的相关经验,分析国内外养老金融业务成功的案例,与自身进行对比,积极完善青岛农商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创新青岛农商银行的金融产品,改善青岛农商银行养老金融业务的组织结构,,完善养老金融业务考核机制,使青岛农商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能够在养老产业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占有一席之地。
1.3 文献综述.
1.3.1 国外理论研究.
(1)关于养老保障制度构成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Diamond P.A. (1977) 提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对于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发展与社会保障制度息息相关,更是有利于老年人老年生活。年龄上还未到达保障体系的青少年也需要了解相关的保障体系,这对以后的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国家的发展强大的标准是优惠的养老保障制度,只有强制实行养老保证制度,才能保证一个国家的活力。Holzmann, R.(2000)认为,部分欧美国家养老制度非常完善,如英国、澳大利亚等,提供多种养老产品,分散风险增加人们的幸福感增加。只有人们的幸福感增加,国家经济才能得到发展。
在这个庞大的人口老龄化面前,银行应该管理全国养老金来为全球性提供经验指导。
Richard A. Gilbert, Ian Lloyd Levin, Sarah Downie (2006)明确表示,在养老金保护法推出以后,交易方面出现了细小的变化,资产转换、配置也存在变化。
Alexzander Davidson 在《人的生命力与社会秩序》得出,一个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如果一直是上升趋势,那么经济会停滞。如果老龄化水平高,相对的青年化水平低就会出现人才稀缺的情况,人才稀缺就会出现降低总体的生产率。俄罗斯的研究院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Luis Frota 在《Social Insurance for Ageing RuralHouse-holds Comparative Perspective》中预测俄罗斯的经济会受到重创,或者停滞不前,原因是俄罗斯的人口老龄化加剧,由于人口老龄化加剧,缺失年轻劳动力。日本学者上野千子鹤觉得,年轻人有活力,工作效率高于老年人,同时还提出银发市场是一个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市场。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虽然人口老龄化问题严峻,但是只有到达到一定年纪才有资本购买私人资产。如美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只有年龄在 57 岁左右的人可以买的起私人资产的汽车。美国学者劳伦斯·J·科特里克费在 1908 年到 1983 年提出在美国办公室中,男性一般会在四十五岁的时候到达生产巅峰,在之后就会呈现下滑趋势,男性在 65 岁的时候上产量只达到巅峰的3%。办公室里面的女性也办公室男性的峰值年龄相似。从数据中得出结论,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劳动力的发展,以及会降低劳动力的使用率。美国经济学家蒂莫西·斯米丁(1979)认为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升,随之而来的就是人均退休金的提升,人们的消费水平也会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得到提高。P.塞尔比和 M·谢克特觉得,政府应该注重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优先解决因为人口老龄化而带来的问题。
在经济不太发达的国家,因为经济落后等原因,老年人的退休生活不太理想,医疗机械方面处于世界的落后水平。由于缺少相关的社会服务经费,大部分退休老年在晚年的生活并没有受到国家应有的政策,甚至有些老年人,因为没有经济能力支付其费用,而被剥夺了政治权利。在经济发达的国家,人口相对就会比较集中,老人人数也会不断地增长。市场中的通货膨胀就会带来成本的提高,在社会养老保健体系当中就会出现支付高的问题,于是大多是老年人就会选择儿女赡养。在相关文件《老龄化社会的社会保障制度问题》,就提出中国老龄化与日本的老龄化存在着很大程度的差距。有专家学者提出,中国的老龄化是在正常范围内的人口老龄化,而日本的老龄化已经上升到国家问题了,已经进入过分老龄化的状态。望月清人提出,日本之所以如此快速的进入人口老龄化是因为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通过对社会数据统计和梳理得出,人口老龄化是与日本政府所颁布的制度有关。
日本法政大学学者大山博在《老龄化社会与社会福利制度的修改》也提出相关的观点。在望月清人的观点上得出得到了二零二零年,日本即将进入超级老龄化时代。大山波大明确提出日本要关于应对人口老龄化而制定的社会福利制度,并修改了与人口老龄化相关的福利制度。John Williamson(2006)等人认为,俄罗斯在未来几年内即将出现三大支柱,这对于退休人员有着非常好的待遇享受。而 Popkin 和 Thomas(1995)等人提出不同的观点,认为这个制度只会加剧社会问题的发生,一旦社会福利制度超过合理的范围,那么会促使国内的非正规机构大规模的运作,打消了人们劳动的积极性。由于政府存在着腐败的问题、市场经济不理想的问题、社会监督力度不够的问题。Orszag 和 Stiglit(2001)等人怀疑三大支柱是否能够在俄罗斯运作起来。
(2)关于养老金资产运营与投资的研究.
Kehrer(1991)表示有着一定保障的养老金产业会更快的分散风险,只有利用收益性极强的养老金投资、流动性强的养老金投资才能避免风险。而在整个养老金投资中,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安全问题,只有多元化的分散风险才能够回收更多的利润。
在 Vittas(1998)的观念里,经济的发展带动了养老产业的崛起,资本市场经历改革,那么养老金也会有着相对应的政策出台。从大数据中显示,养老金和资本市场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稳定性的养老金才能够使得资本市场不断涌现活力,而养老金可以为资本市场提供强大的资金链条。Richard A. Gilbert , IanLloyd Levin , Sarah Downie (2006)认为很多人往往会忽略养老基金中的风险,如果这个风险涉及到个人利益,那么人们会对政府的养老金失望。Robert F.
Schwartz (2007)提出,在资本市场的保护下,养老金可以分散一部分的风险。但是风险不能完全消除,为了资本市场的欣欣繁荣,需要建设相关的法律体系,用来维持资本市场的运行,保证基金投放全过程的安全。Robert Pozen(2006)论证了资本市场稳定与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资本市场作为帮助养老基金分担风险的环境,减轻了政府需要支付的经济困难,并向市场投入更多的资金链条,对于维护市场稳定方面起到了不可忽略的作用,并对资本市场、创新提供了安全的市场环境。同时在文中也介绍了中国会在短短几年之内推动资本市场的发展,利用合理的思维方式来进行科学的投资,这样资产也得到了重组,把整个投资面积缩小,要求做到基金安全、资产稳定的状况。Harry M. Markowitz(1952)利用专业的模型为投资排除了不必要的风险,再利用方差、概率、协方差来确认风险的程度,风险程度一旦确定就可以得出股票的投资收益。通过这样的组合计算可以把风险降到最低,同时也为养老基金提供了专业的技术指导。只有把养老基金进行多元化的投资,才能够把风险降到最小。Bailey,John Turner(2001)认为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市场规则,只有遵循市场规则才能够对症下药。不同的国家都需要有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保障基金,如果只是直接照搬他国的学习经验,那么就算是成功的社会保障积极投资管理模式也会失效。 Merton(1969)利用模型形式,解决了已知风险状态下的,对养老基金最优化配置的方案。这种方案是通过假设得出,假设校用函数是最佳方案,就会得出最好的配置方案。Romano(1993)用数据得出资产重组和保险产业呈正相关的关系。Sarney(2000)在整个公有制经济下发现,由于在投资组合这个过程中的决策内容不同而造成了私人养老金比较高的状态,公共的养老金低于私人的养老金。
Davis(2002)在限制性理论中得出监管理论和数量限制,如果在过去的十五年内对OECD 采用不同的监督模式和数据测量模式,得出一个结论,国家的基金收益率同监管模式成正比,为了提高基金收益率大部分国家都采用了审慎的模式制度。HinzEileen(2005)为了深入研究社保类基金,把两个不同的概念结合起来,一个是金融监管制度,一个是养老保险制度,有利于总结出养老基金会的运行模式,不同国家在运用这个模式前,都会对国内外的经验、约束因素进行分析。
1.3.2 国内理论研究.
(1)对养老保障制度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耿琳(2002)和刘均(2002)从 401 基本内容出发,对自身进行了分析出企业年金的发展需要依靠政府这座大山,税收成为了企业年金发展的重要前提。
杨燕绥(2003)全面的介绍了我国的年金企业体制,从不同的方面诠释了年金体制的变迁,通过企业年金的变迁来介绍年金中的法律法规、制度条文、运行范畴等。
李运刚(2005)觉得我国的老龄化所处的时代背景不容乐观,尤其是在我国人口基数大的情况下迎来了人口老龄化,这个严峻的社会问题应快速得到解决。在二零零年到二零二零年,国家做出相应的政策来解决人口老龄户的问题,通过整合数据建立合理的养老保障制度。用养老保障制度来环节人口压力以家庭为单位,设定了不同的保障形式,即城镇职工基本保障、农村相关养老保障制度、社会保障和企业保障、商业保障以及最低养老保障制度。
郑秉文(2006)认为只有不停地补充年金法人的职位,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年金的保障问题,只有年金得到了保障,市场化才能正常的运营。市场环境受企业年金制度的影响,政府应该大力支持企业自主管理。而企业只能通过建立专业化的养老制度才能够在市场是存活。
李珍(2007)分析美国等欧洲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归类法则来探寻先付制度对美国的影响,通过归类法则来探寻基金制对美国的影响得出结论,即只有将先付制度和基金制度良好的结合,从中得到一个平衡点,美国的养老保险制度才不会失衡。这样一来两个经济制度都不会失衡。左学金(2001)认为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加剧,退休的老员工在社会比例中占大多数,而正在缴养老金的员工比例正在缩小。
对于这个人口老龄化的问题,政府一般都会通过推迟员工离职的年龄、缴纳多的资金、快速运转养老基金。刘同昌(2008)认为中国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严峻,促使更多的人关注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只有建立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制度,才能保障基本养老制度的实行。因为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很大比例,要完善农村、城市养老保险制度从制定居民身份证入手,正确规划社会保障体系。这不仅仅是政府的工作也是整个社会的工作。 袁伟,从容(2010)认为在中国最困难的时期竟然迎来了人口的老龄化,这对中国经济的发展特别的不利,要加强完善中国的立法机关、政府管理模式。从国情出发建立中国特色的养老保险体制缓解人口压力。马彦(2010)在二十一时代最常见的社会问题就是人口老龄化加剧。在这个环境中,出现老年抚养费用的上升、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加剧、支付养老费用的基金提高等问题。为了解决问题,需要改革养老保险制度,还需要延长退休的年龄,避免提前退休。
周卉(2014)中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研究应当从制度本身出发,通过探究不同历史发展时期中国农村养老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发掘深藏与其后的制度变迁的李慧,孙东升(2016)通对欧洲典型福利国家的养老金改革方案进行研究和分析,得出对中国推进新农保建设的重要启示,包括进一步提高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障;鼓励农村参与高档次养老保险,并适当延长缴费时间;严格监管,引入市场机制。
(2)对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业务的动力研究.
晏秋生(2004)认为商业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在参与养老保险之后获得的国家福利来赚钱,这样可以保护到重要客户的利益,可以为多种业务的运作提供更多的途径。当然,商业银行也可以不需要中间者,这样对自身结构的升级和优秀人的培养是有好处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该企业的独特优势。杨帆,郑秉文,杨老金(2008)觉得一个企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资金积攒会对这个社会的总经济产生贡献。而巴曙松和丁波(2010)表示,就我国的商业银行的发展情况来看,它的业务都还是初级水平,但不可否认的就是它是很有发展的粘性的,其快速发展有中间方的业务会有重要影响。肖洋和段进(2014)在中国老年化速度加快的前提下,认为以商业为主的银行最后一定会选择发展养老相关的业务。在这个时期,政府在不断旁敲侧击的告诉人民群众,养老要有新的优惠和福利,对商业银行而言,这是一个重要把握住的发展机会。郭红燕(2007)、张龙英(2011)、张志勇(2013)通过和香港强基金的管理约束、人们在投入资金时选择的权利的比较之下,吸取他们丰富的经验,来分析中国在管理的规章和服务上对企业年金带来的好的优势和不足,并给出来自己的建议。
(3)对养老金融发展情况的研究.
资本主义能够发展经济体制,全依靠于积累制的执行,只有这样养老金才能得以发展。汪继来(2015)认为美国人通过购买房屋养老的方式值得推广。房连泉和李云山(2014)觉得养老金金融行业是欣欣发展的金融业,从发达国家汲取经验,向东亚国家,欧洲、美国的欧洲国家等汲取经验,从学习业务知识、产品构造中学习思维,为以后的金融银行提供理论知识。陆晓明(2014)和张尧(2013)展现美国养老服务的全过程,只有把握住产品的分类资产的重新组合、业务的模式就能够为金融行业带来人性化的服务、创新性的春平。
(4)对养老金融投资运营和风险管理的研究.
邵挺(2010)认为我国的养老金融行业还在归中央机构管辖,省级单位直接着手于统筹养老保险体制。由于这层政治关系,我国的养老金融产业还不能够过度到基金制度。为了建立全国统筹体制的建立,就必须要先才采取基金制,废除先付制度。
1.4 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本文针对国内养老金融业务的实际情况,借鉴了国外的相关文献与理论资料后,对养老金融业务的内在含义和自身特色进行解析,对养老金融业务在行业内所扮演的角色和以后发展方向进行了规划。在根据市场的调查情况显示,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该业务在市场内的发展情况和客户需求。在本文中还对青岛农商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进行了剖析,从环境方面开始,运用专业的 SWOT 分析法进行全面的分析。在末尾,借鉴前文的得出的关于定性及定量的结果,从有新意和多角度出发,提出相应的策略,为我国商业银行养老金融业务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1.4.2 研究思路.
1.4.3 研究方法.
本文是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背景下,在从事养老金融业务的基础上,收集相关资料,综合运用多重的理论分析打基础,进行重点的整理、调查、深入进行分析等方法。内容如下:
(1)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相结合.
论文在借鉴国外系统的研究过的关于养老金融方面的业务之下,对青岛农商银行的相关业务进行了研究,在它的发展前景和怎样应对困难这些方面下足功夫,由此希望能为中国商业性银行养老金融业务提供帮助。
(2)归纳和综合分析相结合.
在对于事物的分析方面,有两个基本方法那就是归纳和综合。部分是无法通过数据来表明的,要对个别事物特点进行概括,再根据这些结果总结出一个存在的固定模式,再把这个模式套入我国的实际情况中。就以本文来说,它对中国和外国的商业银行的养老金融业务方面知识进行了整理归纳,最后总结出最适合这篇文章研究的相关知识点。
(3)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根据数量来进一步分析,通过归纳总结进行定性分析,定性分析是以定量分析为基础。对于论证的依据,以在该领域专业的知识和自我收集的资料为主,这样结果才更加让人信服。在对该业务内外部环境分析上,本文应用PEST五力模型和SWOT两种分析法,对青岛农商银行的发展养老金融业务业务在环境、人力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
1.5 研究创新点.
本文在梳理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信托公司现有养老金融业务实践基础上,对青岛农商银行开展养老金融业务的内部环境等进行深入分析,提出适应该银行的产品多元化、养老产业信贷资金支持等战略,对农商银行这类物理网点多、面向农村地区和小微企业的商业银行,发展养老金融新兴业务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