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证券市场普通投资者行为的非理性, 使市场中产生了许多传统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现象。本文从投资者的从众心理、过度自信等方面解释相关现象, 并在行为金融理论下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行为金融; 股票投资;
我国证券市场经过近30的发展, 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但市场的大幅波动一直如影随形, 传统经济学关于市场和投资者的理论已经不足以解释这一现象, 从而衍生出一门新兴的学科———行为金融学。
一、行为金融与股票市场
行为金融学是心理学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 利用心理学界已经得出的一些结论, 把人们的心理、态度以行为这种可观察的模式融入市场中, 从而解释市场上的传统经济学不能解释的种种现象。在证券市场中, 证券价格的确定并不仅在于其内在价值, 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对其影响不容忽略, 传统经济学仅仅从理性人和市场角度分析存在缺陷, 而行为金融则考虑了投资者自身因素引起的证券价格起伏。
二、行为金融理论对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投资的解释
(一) 期望理论与证券市场
期望理论由卡尼曼中提出, 人们在面对收益时是风险规避者, 而面对损失时会变成风险偏好者。即在面临确定收益时, 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 但在面临确定的损失时, 人们往往会变成风险偏好者, 他们选择追逐风险;除此之外, 在面对等量的收益和损失, 人们的效用是不同的, 损失带来的沮丧往往高于收益带来的快乐。所以当面临损失时, 投资者往往不愿意抛售股票, 而是试图寻找各种信息来增加持股信心。
(二) 归因偏差, 证实偏见与证券市场
归因是指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 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即尝试发现为什么如此的过程。投资者在市场中的不理性行为往往来源于归因偏差和证实偏见, 这两者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使投资者过度自信, 过度自信的投资行为往往导致市场上交易量变大, 价格波动偏离常态, 这也是中国股市换手率高, 价格波动率大的原因之一。
1. 自我服务偏差。
自我服务偏差是指人们处于维护自尊的需要, 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内部因素, 而将失败归咎于外部因素的归因偏差。自我服务偏差在股票投资中表现为投资者往往把收益归功于自己的理性判断和选股能力, 而将失败归于整个资本市场无法消除的系统风险以及其他的环境因素, 并非自己的判断失误, 对自己的能力评估不合理, 导致产生过度自信。
2. 证实偏差。
证实偏见是指投资者寻找对自己结论有利的信息以证实自己的想法而非证伪的现象。当投资者做出判断后, 就会根据自己的判断, 找到相应的可以证明自己想法正确的其他信息, 这时投资者已经确信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是符合市场的现状的, 他们不会关注与自己判断相悖的信息, 忽略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信息。
(三) 从众行为与证券市场
从众行为在心理学上的定义为:因为真实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其实相比于“从众”, 更为人所知的应该是“羊群效应”。别人怎么做, 行为主体也会跟着别人的行为去做出类似的反应。那么市场上股价的大幅度波动, 换手率高, 以及追涨杀跌的现象, 都与从众相关。人们选择从众的原因有两种:一是信息性社会影响即人们需要确认“真实”情况的需要;二是规范性社会影响即希望被接受的需要。
1. 信息性社会影响与投资者行为。
信息性社会影响是导致“羊群效应”的原因之一, 即把他人视为指导行为的信息来源, 从而顺应其行为, 其影响因素有三种:
一是情景模糊不清。证券价格不能完全反应所有的信息, 信息往往不能完全包含在价格中, 甚至完全不能在价格中体现, 加之许多投资者投机动机过大, 造成了情景模糊不清的状态。此时, 投资者大多容易顺应他人的行为处事, 当别人买的时候就跟着买入, 抛售的时候就跟随一起抛出。
二是处于危机时刻。当公司公开宣布坏的消息, 或者国家突然发布的政策, 投资者分析政策或消息, 认为这些消息或政策对自己持有的股票不利, 股票价格可能受到威胁时, 就会跟随其他人一起抛售。比如2016年初的熔断政策, 熔断政策的触点即停止交易, 降低了股票的流动性, 不利于持有股票, 便纷纷抛售, 导致股价一跌再跌。
三是当他人是专家。投资者容易被市场上的种种观点影响, 特别是在当前情景不明, 而发布该观点的人是专家时, 投资者更容易产生从众行为。
2. 规范性社会影响与投资者行为。
规范性社会影响是导致“羊群效应”的第二个原因, 即个体为了获得他人的喜爱和接纳而从众, 社会规范是一个团体关于可接受的行为、价值观和信念的内隐或外显的规则, 当投资者发现自己的观点与其他人相背离时, 如果自己判断错误, 行为者会认为自己很丢“面子”, 这时选择跟随他人的行动, 即便是错了, 也是大家都错了;而如果自己判断正确, 也可能被群体因为嫉妒心而排斥, 所以选择顺应群体的行为, 能够帮助行为主体更好的融入群体。
(四) 其他理论与证券市场
对于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上行为的解释, 常见的还有处置效应和后悔效应, 处置效应是投资者愿意持有亏损的股票, 不会及时抛售, 及时止亏, 而对于盈利的股票, 他们往往愿意抛售。后悔效应是指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 由于害怕后悔而想方设法尽量避免后悔的发生。有些投资者不愿卖出已下跌的股票, 是为了避免因为此次投资失败而产生的后悔心情, 他们宁愿向其他人报告投资亏损, 也不愿去卖出已亏损的股票。
三、对投资者的建议
(一) 合理归因及分析
投资者应对投资结果做出合理的归因, 由于自我服务偏差的存在, 投资者倾向于高估内因而低估外因, 把成功归于自己的能力, 而成功除自身能力之外往往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因此, 投资者在面对获得收益的投资结果时, 不能仅把成功归于自身的原因, 同时也应该考虑到市场上的其他因素, 从而避免过度自信;同样面对损失时, 也不能仅归因于环境, 同时也应该考虑自身因素。同时, 投资者应该合理分析所得信息, 减少过度自信的程度。扩大收集信息的广度, 做出全面的分析, 仅仅证实而不证伪是不合理的行为, 因此需要全面了解上市公司的公开消息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才能对股市的价格走向做出合理而全面的分析。
(二) 注重技术分析
根据我国的股票市场现状, 信息并不能很好的表现在市场价格中, 投资者的投机心理过重, 上市公司信息不透明, 由此塑造的市场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市场。由于价格不能反映出所有信息, 投资者可以采取技术分析的投资策略, 注重交易量与交易价格, 同时要对支撑线、阻力线以及移动平均线进行统筹分析, 尤其对不同价位和股票等具有投资价值的项目进行系统化分析, 确保支撑结构和阻力参数更加符合标准, 有效满足销售心理的同时, 实现平衡控制, 确保处理效果的完整性[1]。
股票市场的参与者众多, 其心理因素已成为影响证券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证券价格的上涨或者下跌不仅仅由供求决定, 还与投资者的心理有较大的联系, 因此在进行证券投资时, 要利用行为金融学, 才可以更合理的进行投资。
参考文献
[1]肖竹.证券市场中的羊群行为刍议——基于行为金融学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4, 37 (13) :142-145, 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