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是维护人格尊严的, 是保护个人隐私和促进个性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 隐私权俨然已成为国际社会以及各国家普遍承认保护的基本权利。
关键词:隐私权; 宪法权利; 人格尊严;
一、各国隐私权在宪法中的发展过程
(一) 关于美国隐私权在宪法中的发展
隐私权在宪法中的保护在美国起源很早, 到今天也是最为成熟的。维护个人自由在美国宪法中是其核心价值。在1903年, "私生活权利"第一次在美国纽约州确立, 再这之后其他各州同样陆陆续续的跟上。1928年的Imstead vs United Stade案件, 因为违反禁酒法遭到窃听电话, 最终联邦最高法院法官明示:"国家对个人隐私权的侵害是违反宪法的".隐私权具有真正宪法意义是从两个案件开始的, 分别是1973年的Roe v.Wade禁止堕胎案和1965年的Gris-wold v.Connecticut案件。这两个案件之后,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正式明确出隐私权是宪法保障的基本权利。到现在, 隐私权保护在美国已是主要趋势, 制定出了一系列关于隐私保护的法律规范。美国的隐私权在宪法中的确认, 为世界各国做出了领航员的重大贡献, 是一个新的领域。
(二) 关于日本隐私权在宪法中的发展
在日本, 有关于保护隐私权经历了由私法隐私权到宪法承认的过程。宪法保障人权的种种规定对每个人都是充分的, 作为确保的隐私权重新得到主张, 宪法提供了隐私保护的规范, 1964年首次使用"隐私"概念并且承认隐私权, 在1969年, 首次在宪法中加入隐私权来保障基本人权。
(三) 关于德国隐私权在宪法中的发展
在德国, 由于国家至上的传统, 纳粹无视人权, 当时阻碍了隐私权写入宪法的可能性。然而, 战后的德国痛改前非, 个人隐私加以重视。1954年在Schacht案件中, 德国联邦法院将人格权确定独立的民事权利, 要求国家保护并尊重这种不可侵犯的人格权利, 这种人格尊严对隐私权的保护更加有具体的意义。之后再经历过一系列的案件, 最终构建了类似美国宪法中的隐私权, 来保护人们的个人隐私。
(四) 我国的隐私权发展
在中国, 隐私权的保护, 我国立法现状不足, 最初隐私权缺少规范, 对隐私保护的力度有限, 并没有对隐私权明确说明, 有些也只是对隐私权的间接保护, 后来将隐私权放在一般人格权中, 隐私从来没有独立的民法权和宪法权, 有关宪法隐私权学界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陆续的研究隐私权的学者也越来越多, 已然成为对其研究的主流方向。
二、关于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主要观点
(一) 人格权
人格尊严, 个人尊严, 很多国家宪法规定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其意义是隐私权受保护的社会价值体现, 人格尊严是隐私权的基础和主要核心, 侵犯隐私权就是轻视人的尊严。
(二) 独处权
隐私权是"不受干扰的权利", 它是个人财产权、个人自由权、个人追求幸福等权利转变的保障的权利。独处权不是"孤独", 是最早提出来的关于隐私的理论学说, 有着非常重要的开拓性意义。
(三) 亲密关系
专属的"亲密关系", 不被他人入侵, 包括国家和社会, 隐私权的私密关系不受侵害。
(四) 信息的控制
信息控制是很流行的对隐私权的一种定义, 隐私权存在的基础在于个人对信息的控制。
三、关于宪法隐私权法理基础主要的观点评析
(一) 人格权观点评析
总体来看, 学界对隐私权法理基础在一定的程度上有着充分的说明和论证, 但是又觉得不够充分。个人生活中, 我们的私生活占独特的地位, 是一个人的基本权利, 如果受到干扰, 就会对其人格尊严产生影响, 人人平等, 不分贵贱之分, 个人自主, 实现个人尊严。人格尊严的保障更是人们追求幸福的条件。私生活的自由应当优先给予保障。笔者非常同意该种理论说法, 保护人格尊严是隐私权保护的基础, 生活中这种人格是不能被侵害的, 人格与尊严不可或缺, 维护尊严并且尊重人格。
(二) 独处权观点评析
独处权理论的产生使推动保护隐私权更加有意义。隐私权如果用独处权理论解释, 就会得出自由权的一部分是隐私权。但是同样也被人质疑是有缺陷的。笔者在这里认为这种理论的诞生和其时代有着内在联系, 是有局限性的。综合事实, 很难将人格的尊严和其自由分开, 渗透和影响总是一起存在的。
(三) 亲密关系观点评析
亲密关系理论。亲密关系是各种之间的社会关系, 它不是独立的, 是相互影响的。笔者认为是隐私权的私密性特征, 是存在着许多漏洞的, 该理论无法有效的保障隐私权。
(四) 信息控制观点评析
如何定义"信息的控制"的概念存有很多的争论。它的出现不是偶然的, 隐私内容并不仅是信息的问题, 比如个人私生活干扰。对信息控制可理解成为精神自由还有行为自由。
四、结束语
在特定的历史原因、背景会产生不同的理论。其观点各有侧重点, 有的偏重于社会环境分析和社会交往, 有的偏重获取手段, 有的偏重获取方式, 也有的偏重本质, 也有的偏重目的等等的一系列。每种观点都会让我们看到新的问题或者局部的问题。隐私权发展到现在才100多年, 很多国家也在承认和保护。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 没有明确隐私权的国家也会更加的完善此权利。
参考文献
[1]张军。论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J].广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7, 01:92-99.
[2]王洪, 刘革。论宪法隐私权的法理基础及其终极价值---以人格尊严为中心[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 2005, 05:95-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