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对公共经济学的几点认识
公共经济是向全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经济活动。而公共经济学就是研究公共经济的主体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过程中如何达到公平、效率的目标的学科。公共经济学在其发展历程中主要研究对象为以下几方面:公共物品理论、公共选择理论、税收理论以及宏观财政学理论。目前西方在公共经济学方面研究的最新对象为:
一是社会保障理论。公共经济学的介入主要是讨论失业保险对失业水平的影响、社会对资本积累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等微观问题;二是新一代财政分权理论。
2 对和谐社会的理解
2.1 “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对和谐社会的理解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宏观结构的和谐,包括城乡、区域、阶层、民族都要处于和谐状态;微观结构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
2.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中共中央第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这样一个目标的提出让民众看到了生活状态得以改善的一种希望,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和谐社会与民生矛盾的冲突,主要表现在分配问题、公共物品提供和社会保障三个方面。所以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我们就要用公共经济学的知识去进行分析。
3 公共经济学与和谐社会
3.1 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
公共财政根本上是一种国民财政的分配关系,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它对依法进行公平分配、促进各利益分配关系,调节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合理进行资源配置,调动社会全局积极性上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各方面利益上的差异以及由这些差异而生成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公共财政则恰恰能对这些矛盾进行处理,既可以维护和促进两者的一致性,又可以化解和调节矛盾之间的对立和冲突。由此我们又能提出一个观点———和谐财政。
“和谐财政”是公共财政进行中的具体反映。其含义是指公共财政的目的是为和谐社会的建立而服务的;公共财政的自身发展必须是和谐而有效的。所以我们讨论这一概念是要从整个社会全局出发,建立“和谐财政”,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
(1)体制和谐:从体制而言,任务的重点是要建立合理的、能被各阶层接受的财政体制,进行合理的税制改革,每层财税部门应适应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经济调控,分步实施税收制度改革;优化财政支出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公共财政支出上的法规章程,优化支出体系。
(2)政策和谐:公共财政各方面的政策的建立都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根本的政策目标,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整体、稳定发展;与此同时应结合财政支出体制的改革,扩张财政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的能力。
3.2 社会保障与和谐社会
社会保障,是一个国家所需要的最根本的民生措施,是指国家对社会成员特别是有特殊生活困难的人们所给予保障其基本生活的的制度。社会保障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组成。但是和很多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旧是非常不完善的,很多民生举措也根本没有落实到位,政府在这一点上应该重点思考怎么样才能制定出让老百姓满意的社会保障制度,民生以人为本,在综合国力提高社会发展的同时,要考虑到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然后再以社会保障制度的执行来推动各方面经济的发展。保证人民真的可以从中受惠,生活上得到想要的改善。
3.3 公共产品和服务与社会和谐
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供给,既代表着民众的根本利益,也代表着经济学中的公平与效率的实现。经济发展的最重目的就是实现经济快速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其实质是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供对发展社会和谐也是非常重要的,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时应体现多数老百姓能够理解的公平,特别是在进行资源配置时要符合“最多受惠者的最大利益”,即受惠的要是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的也要是最大的利益,这一方面的重点应该构建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体系,提高我国农村人口的生活水平,使农村像城市靠拢,实现大家生活水平的满意。
总之,在建设和谐社会上,公共经济学应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提出对策建议,如政府要明确范围内的职能,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方便,建立有效可行的政策和制度,并且保证能落实到位;树立公正、廉洁的政府形象,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到带头作用;提高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的供给能力,满足社会最广大民众的需要;落实社会保障的方方面面,使公共财政得到优势发展,最终提高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我们向往的和谐社会!
TAG标签:
借助
和谐
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