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财经论文 >

浅论道德与银行的危机" target="_blank">浅论道德与银行的危

发布时间:2019-09-29

  当事情正变糟之时,“数字”(银行的流动性与偿付能力)仅是管窥蠡测而已。很明显,其他诸因素正显露出来(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佐证于此)。事情在何处开始变糟?原因何在?可有亡羊补牢之策?

  银行作为资金富余者与渴盼借钱者之间的中介。简言之,银行靠“玩”钱而挣钱的。在某些文化与传统下,此视为内在的不道德。但在这儿,则认为是完全可接受的,甚乃视之为经济运行顺畅所不可或缺的。然而,过往的事例已清晰地显示事情是有可能变糟。如IMF前首席经济学家拉古拉姆·拉詹(RaghuramRajan)所言:“银行业仅有少许的支柱,去‘拴’住银行家们的道德品行,而使得‘挣钱’成了银行家们的主要指针了。”接着,问题是“银行该为谁谋利?”

  在2000年之前,银行对其客户、员工以及股东,均予以关切。换言之,银行注重所有的利益关联方的利益。当在新千年以来,银行越来越仅是去关切股东一方的利益了。“价值管理(Managingforvalue)”成了新的信条。此转变造成了银行家决策的失调,阻碍了银行本应的业务开展方式,并致所有参与方(亦含银行家自身)问题缠身。“价值管理”引发了短期的、工具性思维。客户成了工具,为的是最大化利润,进而增加股东价值;员工招聘,是基于其为银行赚尽量多的快钱(而不是可持续奉献的能力)。

  银行的董事会去裁撤员工,不时地施行新战略(有时每年都干这么一回)。所有这些,为的是吸引并留住股东的“眼球”,而非是为了银行(或是其客户及员工)的最佳利益。银行在我们的经济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此角色远在其为股东最大化谋利这一目标之上。银行是为中介:人们将钱存入银行,银行为那些需要钱的,提供信贷。此即银行的主要任务,亦是其在经济体系之中、吾等社会所应扮演的主要角色。此是银行的社会义务。与其他公司类似,银行亦担着某一特定的角色。银行需致力于以平衡的方式,扮演着恰宜的角色,为的是留住其客户及潜在客户的信任。若银行没能担起应当的角色,且无相应的机制去阻止那些过激的事①,此信任将遭侵蚀。

  现在,让我们转向另一话题:对银行家与社会之间的鸿沟②,有哪些弥补之策?此差距部分是由于一些银行家的不道德的行为所致。首要的弥补之策,是严厉并持续地惩治之。有人觉得此“痛击”当继续,直至银行纠正其自身的错误为止。然而不该忘记的是——不能没有银行。银行所提供的服务,对于一个现代经济的正常运转,是至关重要的。此外需牢记的是,一项持续的抨击,可能会产生负作用。如人类学家尤里斯?

  卢因迪克(JorisLuyendijk)③所指出的:(老这么去抨击),银行家们不但不去反省自身,反而会对公众的意见,变得越来越淡漠了。银行家们并没改变其行事方式,而是等着这阵的危机与抨击的“风头”过后(公众也就淡忘了)。或许,他们期盼的是一旦经济再次勃兴,所有的人将对他们所犯下的错误,予以宽恕并遗忘地抛到九霄云外去了。因此,若“痛击”不是办法,那该怎样去弥合社会与银行家之间的“鸿沟”?当然,银行的魅力攻势④将不会奏效。任何的此类攻势将是徒劳,因为大众对银行已鄙之入骨。且无论怎样,“行胜于言”。因此,对于银行家们,最好的是静默地、恰如其分地干好自己的工作,这也是社会所期望的。

  或者,如有时大家所建议的,通过在每家银行均设立一个“道德办公室”,就可解决问题了吗?但其风险在于组织的其他部门或员工可能认为,在道德问题上,他们不再担心自己的领导了。若生发了此现象,道德办公室的设置,可能就适得其反了:不是将组织打造地更合乎伦理,而可能成了摆设。①因此,对于设置道德办公室为“第二道防线”,无需去紧盯;我们应当集中于道德的“第一防线”:银行家自身。另一可选之策,是对金融部门颁布更多的规则。当然,当中的一些规则是实有必要的。如,巴塞尔协议三所要求的更高的资本充足率。然而,额外的规则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因为对于所有的新规,都有着相应的突破此规定的“创造性”办法。通过制定新规,并不能使银行家们的贪婪更少,或使之更道德。抛却对所有细节的过度管控,我们应聚焦于银行家们所制定的决策上。

  这一点(即决策是如何制定的),是值得更细致地去探究。一家银行,为其董事会与高级管理层所辖制,是他们决定了银行的战略及其关键目标。这些决策对银行业务的开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前例的“价值管理”的理念所证明:一个被误导了的决策,可能引致诸多所不期望的后果。这样看来,我更愿意去关注银行家们该怎样决策。一个古典的品德“Prudentia”——现今为“审慎”之意,需要我们的反馈、仔细研究以及平衡地决断。

  这是一个值得追求的目标,但反映到银行实践中去,该是哪副模样?在实践中,意味着银行家们将不是仅盯着某一特定的利益,而是平衡所有的利益关联方的利益。不会仅关注股东,或某一特定类型的客户的利益。银行家们需要审慎行事,将社会责任放到心坎上:即成为一名可信的中介。

  因此,成为一个“审慎”的决策者,银行家们应:

  ●细查哪些方面的利益,正摇摇欲坠,被侵蚀了;

  ●平衡参与方的各异的利益;

  ●对各关联方的行动,予以反馈;

  ●展示自身的“中等风险偏好”特性。

  经由审慎且均衡的决策,以及对自身社会责任的担当,银行家们将重获信任,此信任可助达到运行的最佳状态。近年来,荷兰央行越来越聚焦于公司治理的善治,并将监管视域扩充到“盈利模式、商业行为以及商业文化”中去。在监管其行为与文化之时,我们希冀银行的高层能成为更有能力,更具谨慎的决策者。试举两例如下。

  其一,对有着抱负的银行董事会成员的“适当性人选”(fitandproper)之测试,变得更全面、更彻底。添加了一些要求,诸如对外部的变化发展要感知灵敏,有能力做出均衡的决策,对结果勇于担起责任等特质。这样的要求,是期望银行的董事们能成为更有决策力的决策者。

  其二,对公司治理的监管,如今央行亦涵盖了“董事会效率”这一项。通过董事会的会议期间,对董事们行为的观测,形成对该项的测量。如:主席是否太独断?董事会是否真的能掌控全局,而不仅是橡皮图章?董事们是怎么沟通的?

  本文探讨了关于道德与金融部门的危机,举例阐释了作为一个强健经济的不可或缺之组成部分的银行,是如何去重塑信任的。对当前信任危机的补救,不在于对银行家们的“痛击”,亦不是所谓的“魅力攻势”,也不是设置某一道德办公室,更不是颁布更多的监管规则。银行家们需再次成为一名审慎的决策者。此将重建平衡,使银行达到功能最优、运行最畅。

TAG标签: 浅论     事情     正变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