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贵州山区土地整治规划项目研究

发布时间:2019-09-29


    1 研究区概况

  贵州省织金县纬度低,海拔高,坡耕地多,坝地、平地比例较小,耕地自然条件差,耕作粗放。

  另外,全县石漠化现象比较严重,加上经济滞后,造成土地开发利用难度大。建设用地扩张过快,导致用地结构、布局不合理全县建设用地分布不平衡,用地较紧张。2011年,全县城镇建设用地大,交通用地数量少,县域城镇基础设施用地不足,配套程度较差,土地功能分区不明显,用地功能混杂,城镇人居环境质量不高[1].土地利用集约化水平低集约化用地水平有明显提高,但与毕节市平均水平比较,每亿元GDP多耗地193.79 km²,土地集约化水平低。

  煤矿开采诱发地质灾害,导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恶化、土地资源质量受到影响,水土过度流失造成全县石漠化现象更加严重,加上当地村民思想观念落后,造成过度开垦引起水土流失又过度开垦的恶性循环。
  2 项目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乌蒙山片区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贫困现象复杂、贫困类型综合。而织金县为乌蒙山区域中较为典型县份,不仅有石漠化问题、水土流失造成生态破坏问题、基础设施落后问题,而且有采煤区过度开采造成的地质灾害问题,问题复杂、综合多样。

  但项目区也有着很好的区位优势,项目区外部交通环境较好,多条公路铁路经过项目区[2].不仅有省道307从项目区东南面至西面穿过,而且县道750也穿过项目区中东部,更有在建的水织铁路、在建的隆黄铁路、在建的厦蓉高速公路包括清镇至织金段(简称清织高速)和织金至纳雍段(简称织纳高速)两部分,织纳高速横贯整个项目区,并在项目区中部设有以那匝道口;在建的赤望高速包括黔西至织金段(简称黔织高速)、织金至普定段(简称织普高速)两部分,两段高速位于项目区东部,在项目区东面5 km处的绮陌设有互通,连接厦蓉高速公路。

  项目区外部交通十分便利,对项目区农业发展极为有利,为项目区整治后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农产品外销创造了较好的交通运输条件。项目区通过工程技术措施,不仅能改善项目区的诸多情况,还能对整个乌蒙山区扶贫攻坚起到很多的示范作用,该项目惠及面广,产生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巨大。

  随着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建设必将占用大部分的耕地,造成织金县的占用耕地与保护耕地的矛盾,而本项目通过技术措施,不仅能增加耕地,同时可以改善原有耕地的水利设施。项目实施后,将建设大规模高标准旱涝保收基本农田,对保障织金县的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项目将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生态环境工程,实现高效农田生态系统,减轻水土流失问题,提高土地的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增加绿色植物覆盖率,增强土壤肥力和抗灾能力,提高土地产出率,有效改善项目区的生态环境和农田小气候;项目的实施有利于促进各种资源向项目区倾斜,解决区内老百姓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确保贫困群众优先受益。

  3 土地平整工程

  遵循因地制宜,经济合理的原则,对破碎田土块进行局部归并、整理。

  局部平整是以耕作田块为平整单元,根据地形地势特点,在每个平整单元内部,保持土地的挖填方平衡,不需要从区外大量取土或将土地大量运往区外,最终的地面高程是在挖填方平衡高程的基础上,根据所布置的排水沟的水流方向来确定,各单元之间允许有一定的高差。

  土地平整采用“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和便于耕作的原则,并结合道路、排灌工程,根据项目区地形条件布局田块。耕作方向综合考虑地形走向与排涝要求,农作物的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基本沿等高线布置.项目区土地平整工程主要针对新增耕地及项目区内破碎耕地,参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田土块内格田土面高差应在±3 cm以内。

  满足机械效率、灌溉均匀程度及排水畅通度等因素对田土块的要求。耕作田土块方向的布置保证耕作田土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宜选用南北向。在水蚀区,耕作田土块宜平行等高线布置;在风蚀区,应与当地主要风向垂直或与主要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45°方向布置。田土块形状多为规则形状,有长方形、正方形、梯形等。对其余耕地,从降低权属调整难度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不适宜进行大规模土地平整。项目区内新增耕地0~10°的土地不做土块内平整,只做翻耕及修筑土坎。

  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新增耕地表土剥离20cm.按照土地平整的相关要求,结合道路的走势和高程,分坡度选择不同土块的土面宽度,并以土块为单位进行土地平整,基本做到挖填土方平衡。土块内格土面高差应在±5 cm以内,基本做到挖填土方平衡。开发后形成的土层厚度不应小于50 cm.土块之间有一定高差,但项目区的土块坡降基本保持原地形坡降,以利于排水[4].

  土地平整的基础是确定耕作单元即地块的大小,当规划地块大时,土地平整工程量也相应的增大,反之则减少。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地块宽度主要考虑地形坡度而定,在坡度较小地块比较大的地方,地块宽度可以适当大些,在地形狭窄、坡度比较大的地方,地块宽度可适当小些,耕作方向综合考虑地形走向与排涝要求,农作物的采光要求等因素确定,基本沿等高线布置。地块布设顺山坡地形,沿等高线划分田块,大弯就势,小弯取直,并本着经济、省工、省料的原则布设地块。同时,为利于水土保持和表层耕植土的利用,修建土坎,并在外侧设置一定的坡度。本项目土地平整以梯土地块为单元进行,并保持地块内部挖填土方平衡,且挖填方只计取一次,不重复计取。

  优点:与30 a不变的土地承包政策相衔接,减少土地权属调整工程量,大大降低了挖填方工程量和工程投资,有利于保护表土层,节约项目成本。

  弊端:整理后,原田土块在单位面积上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不便于机械耕作。

  4 农田道路工程

  田间工程中的道路。项目区内道路网尽量与项目区内外已有道路相连接。本规划的道路工程分田间道和生产路两级,田间道和生产路都为混凝土路面。田间道每300 m设置1处错车道,末端不连接路则设置末端调头。

  5 农田水利工程

  灌溉渠应布置在灌区的较高地带,以便自流控制较大的灌溉面积,要考虑综合利用,和排水系统规划结合,结合田块大小、交通、灌排等条件进行合理布局和调整,以满足项目区建设的综合规划效益最大为原则进行统一安排[5].灌溉渠道的尾水均排入项目区主排水沟中。

  排水沟布置原则是排水沟布置在各自控制范围的最低处以及山体的山凹处,以便能排除整个控制区的多余水量。各级排水沟的布设与道路网等协调;工程费用最小,排水安全及时,便于管理。由于部分排水沟布设位置高程相差较大,地形较陡,另外为利于蓄水池集蓄雨水,排水沟中设置跌水设施。截流沟沟头尽量布设在林地中,便于蓄水池蓄水。蓄水池布设在项目区截流沟、排水沟及路边沟末端,便于尽可能多得集蓄雨水。

  6 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

  项目区的截流沟、排水沟修建及土坎修筑均可起到农田防护及水土保持作用。另外,项目区在新增耕地中撒播种籽,种植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如黄豆等,提高土壤肥力,有些植物的根瘤有固氮作用,腐烂后除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以生成腐殖质,具有胶结和团聚作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

  陡坡耕地,耕地面积连片,调整种植经果林或经济林,并可林间套种竹荪;陡坡耕地面积较小且零碎的,退耕还林,固土保水[6].改善农田小气候,减轻和防御各种农业自然灾害,创造有利于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以保证农业生产稳定、高产。

  7 其他工程

  项目区在新增耕地中撒播种籽,种植一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如黄豆等,提高土壤肥力,有些植物的根瘤有固氮作用,腐烂后除释放大量养分外,还可以生成腐殖质,具有胶结和团聚作用,能改善土壤理化性状。陡坡耕地,耕地面积连片,调整种植经果林或经济林,并可林间套种竹荪;陡坡耕地面积较小且零碎的,退耕还林,固土保水.

  8 结论与讨论

  项目区以农业建设为基础,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把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土地平整及田间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通过水利灌溉、田间道路、土地平整以及其它工程等工程措施,把项目区建成“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的农田生态系统。

  通过土地整治,将适合于耕作的荒草进行开发,把不适合耕作、石漠化严重的区域进行退耕还林、还草,这样既不减少耕地面积,又保护了生态环境,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融洽与协调,并保持系统之间的良性循环。

  通过土地整治,植被覆盖率将提高,林种种类和生物多样性将不断丰富,并促进林种结构合理,增强植被的蓄水保土能力,同时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增加空气湿度、改善大气质量,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此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承载力都将得到一定幅度的提高,基本解决项目区水源枯竭和水土流失问题,有效控制部分流入河流、水库的泥沙,促进流域生态环境的自我恢复,提高流域内生态承载力,增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改善底那河小流域范围内的生态环境质量。

  项目区土地整治后可新增耕地,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将有助于农村推广新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提高和稳定农民收入;项目按田、水、路、林、村综合治理的方针实施,改善了生产、生活条件,做到了对耕地在整治中保护、在保护中整治,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土地利用率。项目实施后,将为项目区农业项目招商引资、农产品外销创造较好的条件。引导当地农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特别是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实施扶贫脱贫工程,推进农业农村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总之土地整治潜力大,该项目的建成不仅有利于耕地动态平衡,更有利于加快区域百姓“脱贫致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因而具有十分重大的政治和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鹿心社。论中国土地整理的总体方略[J].农业工程学报,2002(7)。

  [2]刘宗平。四川丘陵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田型调整工程探讨[J].国农技推广,2014(23)。

  [3]缪剑飞。土地整理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方案探讨.亚热带水土保持,2005(17)。

  [4]孙晓玲。农田防护林的栽培与管理[J].新农村,2014(8)。

  [5]武培勇。浅谈农田水利工程在土地整理项目中的作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17)。

  [6]余雁平。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区规划设计[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3(22)。

  [7]张秀英。山区农业灌溉渠道系统规划研究[J].科技促进发展,2011(9)。

TAG标签: 整治     山区     贵州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