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目录导航:
【题目】农业大县机械化生产建设探究
【第一章】黑龙江某市农机化发展问题探析引言
【第二章】农业机械化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三章】某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问题
【第四章】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第五章】促进市农业机械化壮大的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某市农业生产机械化构建研究结论与参考文献
1 引言
1.1 研究的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的背景.
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相对人少地多,无霜期短,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农业生产对机械化依赖性强,农业机械在粮食生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是骑在“铁牛”背上的农业。
加快现代的农业装备化发展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及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之一。为全面贯彻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加快现代农机化建设力度,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以实现粮食千亿斤生产能力战略工程为核心,加快现代农机作业区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程度,推进农业机械服务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实现农机大省向农机强省的跨越。
富锦市是传统的农业生产大县,是全国产粮大县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省委省政府“十大产业、八大经济区”发展规划中的三江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富锦市是国家开放比较早的一类开放口岸城市,2002 年被国务院办公厅确定为黑龙江省次级区域中心城市,全国农机化示范县、国家绿色农业示范区,连续十年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市”荣誉称号,大豆、水稻种植水平位于全国先进行列,是“中国大豆之乡”、“中国东北大米之乡”,被誉为“北国粮都”。
富锦市是全省农机装备和运用水平较高的市(县)之一,2007 年被国家农业部评为全国100 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区之一。富锦市农业生产机械化能力强,拥有 85 万千瓦的农机总动力;大中小型拖拉机保有量 3 万台;田间农机综合机械率高达 95%以上。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快速发展,全市共争取合作社建设资金超亿元,组建现代化大型农机合作社 11 个,购入 200 马力以上拖拉机 67 台、100 到 200 马力拖拉机 147 台,农具 430 多台套,联合收获机 2400 台,其中:玉米联合收获机 520 台、1620 台的水稻与大豆混收机,360 台的大豆旱地收获机,级大地提高了富锦市农机装备水平,主要农作物机械化水平提高很快,大豆生产机械化程度达到 100%,水稻种植的机械化吕为 87%,玉米收获阶段的机械化率 88%;全市的田间作业的综合机械化率超过 92%,其中:机耕程度为 98%,机播程度为 87%,机中耕程度为 100%,机收程度为 85%,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全国一流水平。
在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富锦市农业机械化也存在这许多问题,如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作用发挥受限制、玉米、水稻的部分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滞后等。为此,本文以富锦市农工业机械化为研究对象,希望在理论和实践中为富锦市乃至黑龙江省,甚至全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做出一定的贡献。
1.1.2 研究的目的.
富锦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以大水利、大农机、大科技、大合作为着力点,坚持走有中国北方旱地特色的现代大农业道路,农业机械化得到了持续、快速发展,但也存在诸如农机装备结构不合理、农机作用发挥受限制、玉米、水稻的部分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还比较低、农机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滞后等问题。
本研究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农业技术进步理论为依据,在进一步凝练符合中国国情的农业机械化内涵和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对富锦市的农业机械化做深入的研究。本文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总结富锦市农业机械化现状与问题,分析富锦市提高农业的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机遇与挑战,提出促进富锦市农业的机械化综合水平的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从而为富锦市乃至黑龙江省,甚至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提供理论性指导和实践性参考。
1.1.3 研究意义.
本研究对于农业技术进步及农业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了解国内外农业机械化发展趋势和富锦市政府制定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和策略,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和借鉴意义。
1.1.3.1 理论意义.
农业机械化乃至农业技术进步理论,主要来自于西方的经济增长理论,其提出背景与学科基础与我国情况有所不同。中国农业机械化虽然已经初步建立起以农业技术经济学为主体的理论体系,但尚很不完备,框架尚不明晰,存在一系列认识上的分歧,不利于统一思想与指导生产实践。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进一步加深对农业机械化内涵的理解,实现农业机械化一般概念与中国国情的结合。本文的研究对深化农业机械化理论和农业技术进步理论的认识,并对这些理论作了中国化的发展,更好的促进理论的发展和完善。
1.1.3.2 实践意义.
本研究提出了促进富锦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的建议,着力提高富锦市农业机械化程度,推进农机服务的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本研究有利于富锦市乃至黑龙江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适合富锦市乃至黑龙江省农业生产实际的农业机械化,推进农业产业化、水利化、规模化、标准化、信息化,提高农地综合生产水平、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业劳动生产水平,加快机械化由提高综合程度的外延扩张型向深化内涵提高技术和质量型转变,推动全省农机化又好又快发展。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1.1 农业机械化与农业经济发展.
早期的发展经济学家高度重视机械化在农业进步中的作用,不同年代的学者利用国际上不同地区和国家和的横截面数据,计算出农业生产总函数,通过收入生产的弹性作为加权权重,统计出了种投入要素的增加值,最终计算出每种要素因素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程度。通过他们的研究,发现农机化可以极大地取代人力的投入,从而可以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率。
日本经济学家雄次郎和美国经济学家学者拉坦还利用“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对 43 个国家和地区的统计资料进行分析,计算出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各国农业生产率的差别,并对这些差别的成因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各国之间农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的 30%的是由各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造成的,这反映了农业机械化的重要作用。Kawagoe 基于从日本收集的数据,研究了农业机械化在实现农业生产规模经济中的重要作用。Richard Disney 基于从苏丹收集的数据,证明了农业机械化在促进农村就业增长和农业生产力增长中的重要作用。
Gultom.b 利用农业结构调整、农业装备技术、农业经济与农村就业作为参考因素,对波兰 1950 年到 2015 年的农业发展和农村经济进行了趋势分析,他认为高产能优质家庭农场,大型农场和农业合作社可以有效地实现农业机械化,实现高效投资和现代技术的完美结合。
印度尼西亚 Handoko 认为,农业应该通过有效地生产高质量的农产品,这些应该以发达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为基础。
1.2.1.2 农业机械化与可持续发展.
农机化会对农村环境造成较大的压力,涉及到污染风险以及水质、土壤、生物多样性、野生动物、生活环境和景观文化等相连的土地环境管理。农机化可能与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它能保持和改善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日本农林水产省提出日本稻米生产过程二氧化碳排放量每公顷二氧化碳排放量为 795.1 kg/公顷,其中以育苗、犁耕、水田整平、干燥、插秧、收获等作业较高,其中以干燥作业占 47%为最高,此可解读为干燥作业耗能最多。因此在耗能较大的农作业仍具有较大节能空间。Xihu 调查台湾农机耗油量的平均值结果为:动力插秧机 268c.c./ps-h、中耕管理机 259 c.c./ps-h、动力割草机 412 c.c./ps-h、动力喷雾机 530c.c./-h、农地搬运车 233c.c./ps-h。其调查之多台同型机的个别耗油量之差距广,显示各型农机之操作仍存有节能省油之空间。在节能机械的推展工作上,日本农林水产省提出之发展措施包括采用低燃料费型之农业机械(省能源机构、高燃烧效率机构等)、低电力型农业机械、生产工程省力型农业机械、高效率型农业机械(高速化、宽度大等)、代替燃料对应型农业机械。后藤等研究曳引机上之省能指示装置以协助操作者达到省油节能的效果。该装置可提醒操作人员适当操控曳引机,例如控制排档、引擎转速、动力传动轴(PTO)转速和行走速度等来减少油耗量。其实验采用 24 马力曳引机在稻田(12 公顷)及旱田(大豆及小麦田8 公顷)之作业结果,指出有设置省能装置者较传统方式用油量(160.8 公升/公顷)节省油料量为 18.4 公升/公顷,相当于减少 11.4%耗油量,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 452 公斤/年。
日本农林水产省指出农业机械节能方针为正确与妥善的保养或改善机构形式与作业方式。各机构包括引擎、动力传动部、行走部、作业部、空调、干燥机燃烧炉等。例如干燥机采用远红外线干燥方式可使其燃料消费量比一般热风干燥方式减少 3~10%,电力消耗量减少5~30%;曳引机在田间之作业速度提高 20~30%时,单位面积的燃料消耗量可减少 15%。田间长距离移动大型联合收获机应采用货车搬运,而非直接驾驶农机到另一地点,例如 30 马力 3 行式和 40 马力 4 行式收获机最高速度约 7.5 km/hr 及 9.5 km/hr,其耗油量为 1.5~2 公里/公升,但中小型卡车耗油量为 5~6 公里/公升。台湾农机在节能方面仍存有宽广改善空间,可透过改变操作方或装设节能辅助设备达到节能效果。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2.1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机械化发展会受到各种经济、社会因素的影响。梁玉泽利用“GRE 总分析模型”量化了农业机械化发展各种因素的影响程度,他认为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平均种植面积,农民人均收入和粮食生产水平。马科普从农业发展环境,管理机制,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工业化水平等方面研究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的变化,揭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利环境和外部机遇。金生研究了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动力机制,他认为政府对农业机械发展的支持和对农业机械工业的支持是中国农业机械发展的外在动力。胡登认为农机装备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业机械的经济效益。为了研究农业机械化的内在动力,李宝峰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湖北省农业机械化的影响因素,建立了湖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因素的多元回归模型。他提出了提高湖北省农业机械水平的建议,关键是要改善农业机械设备,依靠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劳动力的科学转移。崔银生利用 Amos 方法构建了农业机械化因素关系的结构方程,研究了东北地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刘爱生分析了影响农业机械私人投资的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农民农业机械投资的关键因素是土地管理规模,种植专业化,农民收入和现有农业机械。彭成稿研究了土地规模,农业机械产品和劳动力对农业机械发展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发展。孙海平研究了农业机械化的金融投资和购买补贴,发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与金融投资密切相关。他认为,农业机械补贴主要针对的是专业家庭,主要是补贴金额应该达到农业机械价格的 30%以上。曲伟杰用计量经济模型分析了农业机械化数据,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水平受农民平均收入水平,土地利用规模和农村金融发展水平的高度影响。
1.2.2.2 农业机械化发展对策研究.
陈立军等分别研究了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及其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提出了主要对策是要因地制宜,促进农机服务产业化;建立市场化的农机管理;增加农业机械,建立农业机械化机制;支持优惠政策,加强有效领导。白浦研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成就,指出了 2001- 2015 年农业机械化的主要经验和启示。杨敏力从农业机械化的调整、服务、组织建设、科技等方面,以及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突出问题,总结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现状。从推进创新、网络信息化建设、法律法规、政策法规和标准化体系建设、农民教育质量和科技培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七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措施。黄明军等深入研究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技术产业化的关键方向及相应的科技发展政策,并提出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农业机械化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在于:提高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创新能力;实施农业机械化项目带动战略,加强农业机械与中国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做好科技信息服务工作。何勇分析设计了基于 GIS 的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划分与评价体系。
根据吉林省的情况,李宝丰提出了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组织农机“示范工程”;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实施农业设施和外向型农业;培养具有创新素质的农机科研人才。在分析了中国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的基础上,隋立峰提出了发展农机化的对策和思路,即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建立农业机械化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转变政府职能,营造良好的农业机械化发展环境,优化农业机械化布局,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吕榆中对农业机械化服务业的发展进行了辩证的分析,研究了农机产业化服务的必然性及其发展要求。杨孙悦对中国农业机械的跨区经营进行了专题研究,提出了通过农业机械的跨区经营促进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对策。孙启华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服务基本体系建设、土地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中部丘陵地区农业机械化跨越式发展的措施和对策。黄卓、躲明洲和郭伟指出,促进农业机械化科技大发展的关键因素是提高农业机械化创新科技能力;积极实施农业机械化带动技术项目战略;加强科技农业机械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搞好科技信息农业机械化服务文化。杨红鹏,郭寅生等运用新制度经济学中的委托-代理理论对农机作业的影响和组织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建立农机作业市场化委托制度的制度框架。
民琼玉在研究有利的内部条件和内外部环境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广农业机械的措施和途径。重周极,谢道清在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机械化在金融、法律、法规、金融信用等方面的经验进行了探索性分析。
1.2.3 研究现状评述与趋势分析.
目前,国内、国外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和探索越来越多,相关机构发展到三万多家,研究文献和著作不断增多。但是,纵观农业机械化的论著和研究成果,深入研究和实践操作性强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多见。多数研究采取的是定性研究方法,对农业机械化进行基本的套用性的一般研究,对具体实施的论证、实践研究更少。尤其是长期以来,国内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机技术层面,年度数据间缺乏可比性,使得研究结论的可靠性欠佳。同时,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实践性、长期性、实效性的研究甚少。
因此,本论文以富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为特定的具体研究对象,在详细调查与分析富锦市农业机械化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富锦市独特的基础条件、资源条件、经济发展情况,同时借鉴发达地区农业机械化先进经验与做法,对富锦市发展农业机械化提出了对策建议。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问以经济增长理论和农业技术进步理论为依据,通过总结富锦市农业机械化现状与问题,分析富锦市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机遇与挑战,最后提出促进富锦市农业机械化水平的发展战略及对策建议。
本文分为五部分,主要研究内容如下: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富锦市农业机械化问题提出的背景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对国内外关于农业机械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和评述,介绍了论文研究的方法、创新之处以及论文研究的思路和内容。第二部分主要界定农业机械化的涵义;指出农业机械化公共政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提出研究农业机械化的理论基础。第三部分指出总结富锦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概况,分析富锦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问题。第四部分分析富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再次阐述富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必要性和急迫性。第五部分根据富锦市实际情况,借鉴台湾地区的经验,提出了促进富锦市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1.3.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经济学理论对富锦市农业机械化进行研究,除了利用辩证唯物主义、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新农村等一般理论方法外,还用到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3.2.1 个案研究方法.
本文以富锦市为研究个案,深入分析农业机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为促进富锦市乃至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提供一些对策建议。
1.3.2.2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在研究富锦市农业机械化的现状以及构建农业机械化理论分析框架方面,主要利用了实证分析的方法。在分析农业机械化的政策主张时,又使用了规范分析方法。同时对富锦市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发展目标及对策分析中,也主要运用了规范分析的方法。
1.3.2.3 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定量分析方法,用数学工具对富锦市农业机械化问题进行了一系列量化处理,利用图形和函数形式简化分析过程,并使研究结论具有一般性。
TAG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