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地处杭州湾南岸,气候温暖湿润,降雨量适中,适宜栽桑养蚕。蚕桑业作为一项传统产业,一定时期内,为增加我市农民收益,出口换汇等方面起过重要作用。近几年来,工业生产发展迅速,优势特色农产品发展也较快,蚕桑业的重要性在降低,现实情况下我市蚕桑产业中还存在单位面积茧产量不高、桑园基础差、桑园综合利用不普遍,加上茧丝价格起伏不定,蚕农养蚕积极性不高,难以再稳定和发展,作为在蚕桑战线工作30多年的老蚕桑,内心有无限的感慨:既对经济快速发展,农民致富门路多感到高兴,又对有深厚感情的蚕桑业的衰退感到惋惜。
1 蚕桑生产基本情况。
自1985年以来的30多年间,历经蚕桑生产上升的辉煌年代,而后蚕桑业逐渐减少以致现在每年饲养不到4000张蚕种,就如茧丝绸在我国五千多年历史有重要地位一样,蚕桑生产在我地成就了多少蚕农的致富梦。80年代初期家庭联产承包制度前,栽桑养蚕由集体经营,卖茧收益是村、队集体主要的收入来源。养蚕有很多讲究:养蚕前要祭拜蚕神,进入蚕室不能乱讲话,能被队组选中进行蚕事操作是一件很荣耀的事;分田到户后,蚕桑产业经过几年的缓慢增长期,自1986年我市成立了丝绸公司,统一管理茧丝绸行业后,蚕桑业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期。
1989年种桑面积达266.67 hm2,此后的几年里种桑数量大幅增加,1992 年,蚕种饲养量到 7 万多张,1995年蚕种饲养里达到了历史最高的8万多张,此后桑园面积和蚕种饲养量开始下滑,2009年,蚕种饲养量下降到10000多张,2014年首次降至万张以下,见表1.
从表1中可以看出,1989年开始到1995年,桑园面积增加很快,这既和茧价上涨有关,也和当时的丝绸总公司的种桑补帖有关,表2.
2 推行的主要技术。
2.1 桑树品种。
1975年起,推广尖头荷叶白、荷叶白、桐乡青、湖桑197等四大良种,90年代起农桑8号开始调入种植,2000年后推广农桑12、农桑14号、育711等品种。
2.2 桑树的栽植。
1986年后,桑园发展很快,发展的多为良田,滩涂,为了提早投产,桑树种植推广667 m2栽1000株,中低干养成为主,也有部分桑园 2000 株;留条数8000~10000条;江滩桑以中高干养成为主,667 m2栽750株;到1995发展到2333 hm2,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桑园面积进入起伏期,1998年底,为配合小舜江水库开发性移民及海涂发展桑园,在沥东、松厦、沥海的移民新村发展桑园366.67 hm2;1999年海涂77丘、2000年海涂76丘大面积种植桑树,并建立公司+农户+工厂联科研所的模式,成立现代蚕业有限公司、凯喜雅蚕业有限责任公司、富大蚕桑合作社等,共经营桑园333.33 hm2,有养蚕户43户。桑园的发展,除政府重视、茧丝形势好外,还得益于发展补助。
自70年代以来,国家每年对蚕桑生产给予无偿补贴,1976年至1985年间仅用于发展新桑园的补助就达13万元。1986年后,蚕桑进入大的发展阶段,该年起到2010年累计调入桑苗4043万株,由市丝绸公司及农业产业化资金补助购苗款220多万元。
2.3 桑园施肥。
1985年后,绿肥面积减少直至不种绿肥,冬季常施栏肥,化肥施用量急剧增加。施肥量以蚕茧价格为参考,多时施肥量折纯氮85 kg以上/667 m2.遇蚕茧形势差时,不施或施很少的肥料,施肥时间以春、夏肥为主。1995年后冬季有机肥施用渐浙减少,通常年份不足10%,为改变重施氮肥而少施或不施磷钾肥的状况,1990年起县丝绸公司和上虞复合肥料厂共同配制桑树专用复合肥,推广面积占总桑园面积60%以上。
2.4 桑园病虫害防治。
我地主要桑园病虫害主要有桑天牛、桑螟、桑毛虫、桑尺蠖、桑叶虫、桑瘿蚊、桑蓟马、红蜘蛛、野蚕等20几种,病害主要有桑萎缩病、桑紫纹羽病、桑根结线虫病、桑疫病、桑赤锈病、桑干枯病等,防治病虫害以预防为主,注重农业防治,通过多种栽培技术、桑树养成方式、加强桑树抗病能力等措施减少病虫发生机率,同时抓住防治的关键期,主要推行春期“白条治虫”夏伐后的“白拳治虫”、秋期养蚕结束后的“桑园封园”.
2.5 蚕品种推广。
1986年春期品种为东肥×华合、杭7×杭8,少量菁松×皓月,1988年起菁松×皓月比例增加,同年开始饲养浙蕾×春晓;夏、中秋期品种为浙农一号×苏12、薪杭×科明、薪杭×白云,1991年中秋开始浙农一号×苏12退出饲养;晚秋蚕品种以杭7×杭8、东肥×华合为主,1991年后改用浙蕾×春晓,2002年开始,为适应缫丝厂自动缫的需要,实行“秋种春养”,全年各期使用丰一×五四A,海涂乡镇秋蚕期用薪杭×白云,近年来采用秋丰×白玉的品种。
2.6 养蚕技术。
1982年,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对共育组织重新进行组合,1985年全县设立中心共育室,大蚕饲养均有家庭经营。后出现近1200户重点户实施炕房育或联户双炉节能灶形式的共育。因家庭养蚕较为分散,加温形式多样。1991年起,加温普及率急剧减少。春期出库推迟,晚秋出库提前。2000年前后,养蚕大户出现,带动周边农户进行一定规模的小蚕共育。每天的给桑次数1970年实行“小回育”,即24 h夜喂4~6次。50年代初,1年养1期春蚕,1955年起试养夏蚕,并逐年推广并最终养五期蚕,1987年起,全年饲养蚕从5期改成4期,即春、夏、中秋、晚秋,根据不同时期蚕的效益及气候情况,4期蚕的比例变化明显。1987年各期蚕占全年的比例为:春36.6%、夏9.2%、中秋 30.4%、晚秋 23.8%,1995 年春 40%、夏10%、中秋23%、晚秋31%,到2004年春55%、夏2%、中秋6%、晚秋37%;1992年起晚秋蚕种饲养量多于中秋饲养量,2009年后只养春蚕及晚秋蚕。1989年起推广小蚕少回育、小蚕片叶立体育、高产养蚕模式、方格蔟上蔟等技术,并对一些技术推广进行补助。1990年起开始进行养蚕保险,后因保费及赔付等没能再继续,但养蚕保险还是属于较早开始的;大蚕大棚养蚕从1999年开始,主要为了解决大户蚕室不足的难题;1999年海涂77丘、2000年海涂76丘大面积种植桑树,并建立公司+农户+工厂联科研所的模式,共经营桑园333.33 hm2有养蚕户43户,基地内小蚕用炕房育,大蚕采用大棚或简易蚕室。最大养蚕户周连荣承包桑园22.13 hm2.
2.7 果桑。
为了应对茧价的起伏,把握人们生活的需要,2001年开始,我地丁宅乡开始发展果桑产业,当年种植面积13.33 hm2,品种为“大10”,以后几年陆续进行了扩种,市内其它地区也进行引种,2007年,上虞市舜耕庄园果汁果酒有限公司承包土地6.67 hm2,种植“大10”“白玉皇”“红果二号”等品种的果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
果桑销售开始几年是销给外地果酒、果汁厂,为了统一产品质量及果桑管理,2004年成立了“舜露”
果桑专业合作社,2007年成立舜耕庄园果桑专业合作社,按标准化方式生产、以休闲旅游方式进行鲜销。2009年首届桑果文化旅游节举行,使果桑采摘旅游成为市“四季仙果游”的一部分。通过几年发展,我区现有果桑面积73.33 hm2.区内有桑果加式企业舜耕庄园果汁果酒有限公司。
3 体会和今后的工作设想。
蚕桑业在我地30多年来,为农户增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作为重点产区,经历了桑园发展管理体制的优势,但这么多年来,在蚕桑产业转营升级及蚕桑综合开发方面还存在很大的不足。目前蚕桑行业在多种产业的挤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属性下,必然要减少直至消失,鉴于蚕桑生产及蚕桑文化在我地的重要影响、“蚕宝宝”在青少年中的良好的印像及科普方面的作用,根据省府关于做好蚕桑产业传承工作的意见,我地的蚕桑传承园工作也有必要建立,让养蚕栽桑业长久地在我地保留。主要的设想是利用我区丁宅乡蚕桑观光园的房子,在周边种植多品种的桑树,常年饲养蚕种,展示栽桑养蚕全部生产过程给广大群众特别是中小学生,让悠久的蚕桑、茧丝绸文化和魅力长久显现在我地。
TAG标签:
上虞区
蚕桑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