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 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金昌市加快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 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扩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 推动“粮草兼顾、农牧结合、循环发展”。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 扩大耕地轮作休耕规模, 加快废旧农膜、尾菜回收利用, 推进畜禽粪污治理和秸秆综合利用, 着力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 促进绿色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
1、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现状
1.1 、调农业结构
金昌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57万hm2, 其中:粮食面积5.247万hm2、蔬菜等特色经作面积2.139万hm2、优质饲草种植面积0.471万hm2。粮经饲比例由2010年的69∶26∶5调整到目前的66∶28∶6。种植业总产值达26.54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80.36%, 畜禽总饲养量达245万头 (只) , 畜牧业总产值达4.99亿元, 占农业总产值的15.09%。
1.2、循环农业
围绕农业清洁生产工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畜禽粪便沼气综合利用工程等, 推广戈壁生态农业、日光温室配套、秸秆打捆、青贮氨化、免耕留茬、保护性耕作、农田节水灌溉、生物有机肥制造、废旧农膜加工利用等生态循环农业实用技术, 绿色生态农业工作取得了新进展。全市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2%、农村废旧农膜综合利用率达78%、尾菜资源化利用率达38%, 畜禽规模养殖废弃物利用率达87%。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农业生产面源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 为金昌市农牧业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1.3、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金昌市修订完善农业地方标准47项, 认定“三品一标”农产品76个, 建成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 省级标准化示范区7个, 部省级标准化畜禽养殖场14个, 认证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3.18万hm2。特色优势作物标准化覆盖率达85%以上, 重大动物疫病免疫密度达98%, 农畜水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年均达99%。强化依法监管, 注重源头治理, 有效遏制了高毒高残留违禁农药、“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剂和动物疫病。经过不懈努力, 永昌县被确定为国家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县, 金昌市被确定为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创建市。
1.4、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
金昌市培育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0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0家, 初具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达283个。已注册国家级农产品商标36个 (其中10个被认证为甘肃名牌农产品) , 23家龙头企业获得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已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集贸市场66个, 1家企业入选省级重点支持上市企业名录, 2个现代农业示范区和4个现代农业示范园被列入省级重点支持范围。着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包装和农产品电子商务项目建设, 共建立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和线下实体馆7家, 促进了全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2、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金昌市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 但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与农民群众的期盼还有一定差距。一是存在耕地占补失衡、地下水严重超采、农业水资源利用趋紧、农田废旧膜污染、农田化肥和农药不合理使用等现象。二是体制机制不健全。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不完善, 项目研究的系统性、连续性不强,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平台有待进一步搭建, 科技创新资源有待整合优化。三是经费投入不够大。构建绿色农业产业体系公益性强, 需要经费投入作保证, 但最近几年, 地方很少专项安排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的研发推广经费, 直接影响了绿色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
3、建议
3.1、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认识
大力宣传绿色生态农业的意义和效益, 增强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加强对农民的科普教育, 提高农民对绿色生态农业的认识。开展绿色农业的技术培训, 提高绿色防控能力和生态环境管理水平。
3.2、加强安全监管
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管, 健全与市场准入相衔接的农产品合格证制度, 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平台, 加快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 实施农业绿色品牌战略, 推动质量提升。
3.3、加快构建绿色生态农业体系
加快推进绿色标准化生产, 严格执行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标准和行业规范。推进绿色生态农业产业服务全覆盖, 构建农业循环产业链, 提高农业附加值。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 逐步建立尾菜、废旧农膜回收利用网络体系, 形成田间有回收网络、生产有加工设备、产业有发展龙头、市场营销有平台的尾菜、废旧农膜回收加工利用产业模式, 推动绿色生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