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问题欢迎来到大学堂论文网,权威的论文代写、论文发表平台,服务论文行业十二年,专业为您提供论文代写代发服务
点击咨询韦老师  点击咨询李老师
范文期刊如找不到所需论文资料、期刊 请您在此搜索查找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 > 农业论文 >

河北林果种植农户网络学习种植技术的现状分析

发布时间:2019-09-29

  摘    要: 林果种植农户对基础互联网使用培训有切实需求, 其中以针对移动互联网使用的培训最为急需。网上现有的农业教育及推广相关的内容有待甄别清理, 应尽早将果农从网上准确度低下、错误频现的农业知识与信息中“解救”出来, 帮助果农掌握获取准确农业知识与农业信息的路径。传统农业教育推广部门应向互联网提供更多权威发布的农业教育推广内容。农业高等院校、农业科研院所以及农业频道、广播、报纸等传统农业推广部门应强化互联网意识, 加大官方网站、手机浏览WAP网页、APP或微信公众号等建设, 并伴以相关宣传, 切实将互联网作为农业教育推广新平台的任务落到实处。

  关键词: 互联网; 农业技术; 农业信息; 农业教育; 农业推广;
 


 

  Abstract: Hebei fruit farmers' internet training is highly demanded, which provides fruit farmers a clear and basic training of Internet using, and the mobile accessed internet format is of utmost urgency. Both of the content supervision authorities and channel operators should sort and verify the current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 content published on the web. It is necessary to "rescue" fruit farmers from the less qualified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online, and help fruit farmers get clues about where accurate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can be obtained. More authoritative sources of agricultural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demanded to be set on Internet, and be introduced to ordinary fruit farmers. The traditional agricultural media, such as agricultural TV, agricultural radio or agricultural newspaper, should make effort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ir websites, APP or WeChat public No., with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 purpose as specially consideration. These old media used to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 and have good reputations among rural populations; a good internet network application of them would be a sufficient outspread. Meanwhile, it would be better if agricultural colleges and academy institutions could strength their regular website and mobile internet associated W AP website development. Since apart of agricultural college and academy institution ' s intrinsic duty is rural education and extension, broaden rural extension and education format with the help of the Internet is something demanded to do as quick and sufficient as possible.

  Keyword: Internet;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gricultural education; Agricultural extension;

  一、引言

  同玉米、小麦等受国家“最低收购价格”保护的大宗农产品不同, 我国水果的价格受市场行情及自身品质的影响明显。在市场行情稳定的情况下, 果品的品质成为影响果品价格的重要因素之一。这使得相较于其他类型的农户, 林果种植户对关乎果品品质的农业技术知识及市场行业信息要更为关注。

  来自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数据显示, 截至2017年12月, 我国农村互联网用户已达2.09亿, 相较2016年增加793万, 增幅为4.0%。与此同时, 农村地区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35.4%, 已接近城镇地区互联网普及率的一半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8) 。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 在普及农村互联网从而惠及农业人口这一问题上, 学界及政府有关部门有着越来越强烈的共识。和传统技术相比, 互联网在信息交流和服务提供方面要更为廉价和可持续。国外已有的经验显示, 在农村地区人口减少等社会问题面前, 互联网技术可以起到减少消极态度传播、为农村居民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促使农民通过新途径获取即时农业信息等作用。涉及金融和职业培训的互联网在线课程也为提升农民受教育水平打开了通道;构建于互联网平台之上的家庭商业模式也为农村地区创造了更多的收入机会。在尊重农民乡土知识的前提下, 作为一种信息技术, 互联网被广泛认为能够有效跨越地域鸿沟, 协助农民获取农业信息和知识, 拓展农民能力。

  信息技术在中国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对农民的互联网使用习惯进行深入研究, 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服务我国的农业推广和农业教育体系建设。因此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对河北林果种植户使用固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的现状和程度进行评估。

  二、研究方法

  由于我国林果种植户接受农业推广教育的研究数据有限, 因此, 本研究采用了描述性研究方法, 通过叙事调查的手段对数量庞大的被研究人群进行数据采集。从全省11个市级行政区划中随机选取6个参与了本次调查, 每个市级行政区有2~3个县被随机抽中, 最终共有14个县参与了调查问卷的发放与收集。参与问卷填写的林果种植户既有来自山区的果农, 也有来自平原地区的林果种植户。最终问卷的回收率为61%, 在105份空白问卷被剔除后, 余下的511份问卷上的数据被汇总分析。样本数量远高于用科克伦统计学公式计算出的针对未知群体数量的样本规模。

  本文用IBM SPSS 23.0版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了统计学分析。分析方法包括:用于检测克里特量表问题内部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克伦巴赫可靠度检验;用于描述性统计学分析的频率检验;用于检测二元变量显着性差异的麦克尼马尔检验;用于检测顺序变量间显着性差异的威尔科克森匹配测试。

  三、实证分析

  (一) 果农使用互联网接入设备和手机互联网服务的情况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 农村上网资费的降低, 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 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规模有了巨大提升。农村居民对智能手机的看法也发生了变化, 从以往的“奢侈品”变成了“日用品”, 用以满足日常的上网需求, 农民们的上网习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调查显示, 在参与调查的果农中, 有不到一半的果农家中有台式电脑。相较于数年前的统计结果, 这一比例有所增加。在被调查的果农中, 手机的拥有率高达98.7%, 其中2/3的手机使用者表示在使用移动互联网服务。

  (二) 有线接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使用目的比较

  研究对果农使用有线接入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的上网目的进行了排序, 排名前几位的上网目的包括“联络家人”“看视频/娱乐节目”“获取农资信息”“联络其他农民”“阅读新闻/更新咨询”“获取农业技术知识”等。参加调查的果农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目的多为沟通交流, 而使用有线接入互联网的目则更偏向于获取农业技术知识。

  (三) 获取农业知识/信息的一般渠道及在互联网上获取农业知识/信息的路径

  研究对河北省林果种植户获取农业知识与信息的渠道进行了排序 (表1) 。“农业知识”在本研究中特指农业生产中涉及的各种农业技术知识, 例如病虫害防治技术、果园管理知识等;“农业信息”则指农业生产中常用的信息类内容, 例如动态的市场信息, 最新的农业政策等。

  调查结果显示, 65%的受访果农选择向“家庭成员”获取农业技术知识与信息, 这一比例超过排在第二位的知识信息获取渠道近30%。排在第三到第五位的渠道分别为“农业电视频道”“当地农资销售商”和“农业书籍”。在所有与互联网相关的知识信息获取渠道中, 排名最为靠前的是“在有技术或信息需求的时候利用关键词进行网络搜索”, 以13.7%的选择比例位列第11位。这样的结果显示, 与互联网相关的农业知识获取渠道还未成为河北果农的日常选择, 果农仍旧对家人之间、村民之间的知识获取和信息交换方式依赖颇深。

  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中, 面对面的农业技术教学和信息普及是我国广大农民最为熟悉的农业教育推广模式。这种通过直接与人面对面交流进而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模式, 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我国农民接受农业推广教育的习惯, 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果农将家人和身边村民作为知识信息获取第一渠道这一现象的产生。另外, 过去也有学者曾经指出, 与那些在农业教育和推广方面提供高度支持甚至立法保护的国家不同, 在我国, 针对农村居民的农业教育和农业推广工作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都受到来自经济方面的条件制约, 这也使得像农业频道、广播、农民报纸这样的涉农媒体得以形成和发展, 并以其成本效率高, 覆盖群众广等特点, 一直以来在农村地区的教育和推广工作中扮演着重要且难以替代的角色。由此, 便不难理解果农对农业媒体作为农业教育和推广渠道的偏爱和信赖。

  表1 河北林果种植户使用获取农业知识与信息的渠道排序

  尽管相较于传统的知识与信息获取渠道, 今天的林果种植户对于互联网渠道的使用程度还不是很高, 但不可否认在互联网浪潮推动下, 基于互联网的知识信息获取习惯正在逐步形成。为此, 本次研究也对当前林果种植户线上农业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路径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表2对当前河北果农在互联网上获取农业知识与信息的路径进行了排序。排名最高的线上路径为“农业媒体的官方网站”, 这一结果与前面的研究发现不谋而合, 不仅再次佐证农业媒体在我国农业推广教育中的地位斐然, 也让研究者看到了在果农获取农业推广教育的过程中农业媒体所具有的价值。排名第二的线上路径为“用关键词在互联网上搜索想要了解的信息”。导致自由搜索成为排名第二的线上路径的因素可能来自正反两个方面:一方面, 果农在知识和信息的搜索上拥有绝对自由的权利, 自由搜索作为一种十分便捷的方法, 可以高效快速地为具体需求提供内容;另一方面, 互联网上的农业技术信息虽然很多, 但是绝大多数的非权威可靠的信息源发布, 很多农业技术信息夹杂在广告宣传信息中, 良莠不齐, 真假难辨, 当果农对某类农业技术知识有需求的时候, 只好用搜索功能在互联网上随意检索。

  在我国, 农业科研院所肩负着艰巨的农业推广教育责任, 其中尤以各地方农业科研院校在农业教育推广工作中的表现最为突出。遗憾的是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当下, 农业科研院校的网上教育推广服务建设却普遍落后。这种情况下, 私人运营的农业专业知识网站应运而生, 一定程度上满足着果农的日常需求。

  本研究还发现, 被广泛应用的即时通讯工具“微信”排在了网上知识与信息获取路径的第5位。基于微信平台的农业信息服务已经发展出了多种模式, 如远程农技专家咨询服务, 农业科学与技术日志建设等。农村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快速上涨, 而科研院校的WAP网站建设却始终滞后等现实情况, 也促使果农更加依赖微信作为其获取农业知识与信息的平台和路径。

  (四) 可信度与应对方法

  国外学者Flanagin和Metzger (2000) 曾经指出, 互联网上提供的信息内容非常丰富, 获取十分方便, 然而这些内容本身却往往并未经过专业编辑, 在检查不足甚至缺少检查的情况下就被发布出来。其直接后果便是互联网上的内容准确度不高, 存在偏差, 甚至容易误导用户。和其他互联网用户一样, 对农业知识与信息有常规需求的农村网民也需要面对网上相关内容不够准确真实这一棘手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 有45.90%的果农认为互联网上的农业知识只有一半可信, 52.56%认为网上的农业信息只有一半可信。认为网上农业知识和农业信息“比较可信”和“非常可信”分别占48.11%和41.65%。威尔科克森配对检验的结果显示, 果农对互联网上传播的农业知识与信息的平均可信度大约在75%, 且果农给予网上农业知识与农业信息的可信度存在统计学显着性差异。被调查果农认为互联网上传播的农业知识的可信度要高于农业信息。早年间曾有外国学者指出, 互联网上发布的信息与传统印刷出版的信息形式有很大不同, 例如人们常会将互联网上的常规信息与广告宣传性内容混淆, 这成为了人们在尝试对互联网上的信息构筑信任时的障碍问题。本研究的结果也对上述现象形成了佐证与呼应。

  表2 互联网上农业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路径

  调查数据显示, 总体来说河北果农对从互联网上获取的知识与信息持谨慎态度 (表3) 。果农普遍会同周围农户或者农业技术人员进行讨论, 对有关内容加以确认后再使用。这一结果, 与前面提到的建立在家人及乡邻间的知识与信息获取方式的讨论发现颇为吻合。

  具体来说, 可信度看上去是引发果农确认行为的原因, 但实际上, 那些导致可信度出现问题的核心原因才更值得探讨。与以往的传统出版物不同, 在互联网上“每一个用户都像一个微型出版商”, 不规范且仅能自我监管的内容提供者干扰甚至挥霍着线上信息的准确度, 导致的直接后果之一就是“信息的使用者不得不在对内容提供者的可靠程度做出判断的同时, 对信息内容本身还要加以验证和确认”。本次调查的结果显示, 权威的农业教育推广机构未能在高品质互联网知识与信息建设中发挥更好的作用。农民对互联网上农业推广教育的实际需求催生了不准确、不可信的内容和资料大量产生, 让判断对与错、真与伪变得十分困难。

  (五) 互联网应用培训以及在线课程

  以CNKI数据库为例, 检索后发现, 关注农村互联网使用培训的研究数量十分有限。现有的研究多关注与互联网有关的“硬件建设”, 以及互联网的功能与作用, 对农民如何接受培训使用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工具的关注则较少。

  调查结果显示, 只有三成的被调查果农听说过针对农民的互联网使用培训, 而真正接受过互联网使用培训的果农比例只有6%。在农业技术知识网络课程方面, 有超过1/4的受访者表示他们听说过讲授农业知识与技术的网络课程, 但是只有不到8%的被调查果农表示他们实际参加过这样的在线课程。导致果农对互联网使用培训及网络课程认知接触较少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之一便是低效及不完善的互联网培训项目及网络课程设置。互联网作为农民获取知识与信息的极富价值的工具, 却未被有效利用, 缺乏与使用这一工具有关的培训极有可能是重要因素之一。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在线农业课程上, 如果农民对线上课程这一设置了解甚少, 就很难期望他们能够通过这一崭新的教育推广渠道获益。最后但同样重要的一点是, 先前的研究结果已经指出, 果农对以互联网作为知识信息获取渠道的整体使用情况仍十分有限, 并且其对于互联网上内容的信赖程度不高, 这些因素本身也从另一个角度对农民互联网应用培训及线上课程了解不足构成影响。

  四、结论与建议

  (一) 结论

  本次研究对河北林果种植农户使用互联网获得农业教育和推广内容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对果农群体互联网利用情况的整体评估显示, 互联网尚未被接纳为优选渠道, 果农仍旧依赖传统的农业知识与信息获取路径。数据分析显示, 果农更习惯通过有线接入互联网获取农业知识与信息, 而使用移动互联网的目的则更倾向于交流互通。

  农业类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线上农业教育推广工作发展滞后, 与此相关的结果之一就是传统线下农业知识与信息提供方的网上入口, 以及一些非权威农业知识与信息提供方成为了果农们最常接触的知识信息获取通路。果农对互联网上现有的农业知识与信息的可信度打分为75%, 相较于农业信息, 果农们普遍认为互联网上的农业技术知识要更为可信。对于从互联网上获取的推广内容, 绝大多数果农们态度谨慎, 且要先对其加以确认后才会使用。

  表3 果农对从互联网上获取的农业知识与农业信息的使用态度

  研究结果显示, 听说过针对农民的网络使用培训以及线上农业技术课程的被调查果农约为三成, 而真正参加过网络使用培训及线上农业技术课程的果农数量则更少。果农缺乏有效的互联网使用培训, 也未能有效体会线上农业技术课程的优势。

  (二) 建议

  针对林果种植农户的互联网培训工作亟待组织完善, 其中尤以移动互联网为使用目标的培训最为急需。帮助果农学会使用互联网这个工具十分重要, 鉴于河北林果种植户的整体受教育水平还很低, 为果农提供相应培训时务应将这一情况纳入考虑。

  果农对互联网上农业知识与信息的信任程度需要进一步讨论和研究。网上内容的监管方与电信运营商应当与农业教育推广部门合作, 对网上现有的农业教育和推广内容进行甄别与淘汰, 应尽早将果农从网上准确度低下、错误频现的农业知识与信息源中“解救”出来, 帮助果农掌握获取准确农业知识与信息的路径, 为互联网提供更多权威发布的农业知识与信息渠道及内容, 并将其介绍给广大普通果农。

  传统农业媒体应以农业教育和农业推广为着眼点, 加大力度建设官方网站、APP或微信公众号等。一直以来, 传统涉农媒体在农业教育推广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农民群体中享有良好的声誉, 通过引入互联网思维, 拓展网上服务路径无疑是农业频道、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介紧跟时代发展的必要一步。农业大学及农业科学院的部分工作内容即为农村教育与推广, 借助互联网这一平台拓展农村推广和教育模式则成为了一个有待落实完成的尝试。农业大学、农业科学院应进一步完善他们的网站功能, 加强适合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浏览的WAP网页建设。

  本研究涉及内容有限, 在此基础上仍有很多内容值得深入探讨。例如, 目前研究从大范围内研究了互联网时代的农业教育和推广现状, 未来的研究可以缩小研究目标并进行深入探究。再如, 对果农最常使用的网上农业知识与信息的获取路径进行了鉴别, 然而具体到每一条路径的具体研究尚未展开, 在这些方面今后仍具广阔的研究空间仍有许多研究可做。

  参考文献:

  [1]Flanagin, A.J., &Metzger, J.M.Perceptions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Credibility[J].Journalism&Mass Communication Quarterly, 2000, 515-540.
  [2]He, W.The status quo, issu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urrent China's policy of minimum grain purchase price[J].Macroeconomic Study, 2010, (10) , 32-43.
  [3]Kim, Y., &Muhammad, A.A.Trust, distrust and lack of confidence of users in online social media-sharing communities[M].Knowledge-Based Systems, 2013:37, 438-450.
  [4]La Rose, R., Gregg, J.L., Strover, S., Straubhaar, J., &Carpenter, S[G].Closing the rural broadband gap:Promoting adoption of the Internet in rural America.Telecommunications Policy, 2007:7-8, 31 (6-7) , 359-373.
  [5]Li, Z., Luo, C., &Zhang, J,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tn and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12396 New Rural Sci-tech Service Hotline We Chat Public[J].The Open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 Journal, 2014, 6, 839-843.
  [6]Liu, Y., &Li, H, Mobile internet diffusion in China:an empirical study.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 Systems[J].Industrial Management&Data Systems, 2010, 110 (3) , 309-324.
  [7]Metzger, M.J., Flanagin, A.J., &Zwarun, L, College student Web use, perceptions of information credibility, and verification behavior[J].Computers&Education, 2003, (4) :271-290.
  [8]Tate, M.A., &Alexander, J.E.Web Wisdom-How to Evaluate and Create Information Quality on the Web[M].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990.
  [9]陈宇瀚.更好地发挥农村互联网的作用, 增加农民收入——以河北省廊坊市农村互联网的发展和使用情况为例[J].制造业自动化, 2009, 31 (12) .
  [10]范健.媒体对农业科技推广的影响[D].北京:中国农业大学, 2004.
  [11]方文明, 吴奕敏, 江晓庆, &刘少群.大众媒体在农业科技传播推广中的优势和发展对策[J].科技管理研究, 2016: (15) , 217-220.
  [12]耿旭东.保定农村互联网普及和利用研究[D].保定:河北农业大学, 2015.
  [13]龚振炜.信息化对农民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4.
  [14]李伟.建设新农村必须加快农村互联网建设[J].产业与经济论坛, 2010, 9 (1) , 22-24.
  [15]林明和.手机4G微信公众平台在农业科技期刊推广中的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 27 (7) .
  [16]刘冬林.河南农民互联网使用现状调查[D].开封:河南大学, 2013.
  [17]刘会珍.宋红梅, &褚文会.河北省林果产业发展现状[J].农业经济学, 2010, (23) , 371, 373.
  [18]吕莉敏.“互联网+”时代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策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6, 29, 45-49.
  [19]王丹凤.手机APP助力现代农业发展的探讨[J].技术与市场, 2016, 23 (9) , 257, 259.
  [20]夏清.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远程培训模式研究[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 2015.
  [21]许皓月, 牛细婷.河北省农业信息网站的现状及发展对策分析[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 22 (4) , 9-11.
  [22]杨会全.互联网+时代, 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路径分析[J].当代经济, 2016, (9) , 119-120.
  [23]翟玉霞.基于互联网的农民远程培训课程建设与应用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 2013.
  [24]张彩.农村社会网络发展及农民互联网使用现状研究——基于豫北H县农村的调查分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5, 14 (5) , 43-45.
  [25]张海波, 张巨俭, 赵野军, 万飞飞.高校WAP网站应用现状和分析[J].中国教育信息化, 2011, (13) :20-21.
  [26]张莹.浅议农民信息需求与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甘肃科技, 2013, 29 (20) , 12-13.
  [27]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3年中国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调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4.
  [28]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5.
  [29]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5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R].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2016.

TAG标签: 农业信息     农业技术     农业    

相关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