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 畜牧养殖业得到了全面、快速的发展, 但与此同时也引发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因此, 如何加强养殖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是当前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在养殖业发展的过程中, 相关部门应采取多样化的保护措施, 特别是建立健全完善的畜牧养殖体系, 从而达到科学发展的要求。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 这样才可以尽可能改善当前的环境, 减少畜牧养殖给环境造成的污染, 使我国现代化畜牧养殖业实行可持续发展。基于此, 本文首先讨论目前畜牧养殖给环境带来破坏的种类, 随后分析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的原因, 最后阐述有效的解决对策, 借此给实际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关键词: 畜牧; 养殖业; 环境保护; 对策;
就目前我国发展格局而言, 畜牧养殖业已经成为经济建设中重要的助力之一, 同时和生态农业之间的关联越发紧密。面对这种新形势, 加强养殖业的发展力度成为当前各地政府密切关注的话题。然而, 在畜牧养殖业快速发展的同时, 由其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也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养殖业在日常运营中产生的一些生物臭气、残留药物、粪便和动物尸体等难免会造成环境污染问题, 这将严重影响当地自然生态环境。面对这种状况, 我们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解决措施, 就不利于畜牧养殖业的长久发展。因此, 相关部门一定要不断转变与升级传统的养殖观念, 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有效针对畜牧养殖过程中出现的污染问题并解决, 这样才可以确保畜牧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畜牧养殖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种类
1.1、 臭味、臭气污染
部分饲料中含有的蛋白质在经过畜禽的新陈代谢之后, 极易分解成臭气或者氮气, 这类污染源在养殖过程中极易引起周边环境的污染。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硫化氢以及氮气等气体一般都带有较强的刺激性气味, 一旦这些气体长期大量聚集, 就会给大气造成严重的污染, 同时也会给区域内人员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
1.2、 药物残留污染
畜禽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类和激素类的药物能够有效地降低畜禽的发病率, 同时还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的质量, 进而提高养殖的经济效益。但是, 这些药物的大量使用会引发严重的畜产品药物残留问题。另外, 养殖场会随时或不定期地对畜禽实施消毒处理, 此过程也会产生对环境有害的化合物, 其中的一部分会残留在养殖场内以及畜禽产品中。当外界空气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 这些有害化合物会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而成为有害物质, 从而对周边区域的空气、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造成恶劣影响。当这些被污染的水和空气被畜禽再次吸收时, 不仅会影响畜禽自身的健康, 也会给人类健康埋下严重的安全隐患。
1.3、 粪便污染
畜禽在养殖中难免会产生大量粪便, 一旦超过土地的利用能力, 过量的粪便就会给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担。据相关资料表明, 畜禽每天排出的粪便相当多, 例如一头猪一年可排出3 t左右的粪便, 假设一所养猪场饲养了一万头猪, 那么这些猪一年产生的粪便就将近3万t, 一旦养殖户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没有对这些粪便进行科学的处理, 那么乱堆乱放的粪便就会严重污染周边的水和空气。除此之外, 畜禽粪便一般会含有大量对人们身体有害的微生物, 这些微生物能够通过水或空气进行传播, 从而影响人的身体健康。与此同时, 随意排放的粪便污水不仅会污染河流、水库, 也会污染地下水资源, 从而严重影响人用饮水的卫生安全。
1.4、 动物尸体污染
由于养殖门槛低, 投资规模偏小, 因此散养户占到较大的比例。虽然目前养殖业逐渐进入了微利时代, 但政府对养殖业的扶持力度逐年加大, 综合来看养殖带来的利润仍较为可观, 所以投资养殖行业的人逐渐增多。据调查, 我国畜禽传染病有200多种, 猪每年因各类疾病引起的死亡在8%~12%, 家禽的死亡率在12%~20%。如果这些动物尸体得不到及时、科学的处理, 将会引起疫病的扩散和传播;如果病死畜禽患有人畜共患病, 后果更是不堪设想;未经处理的动物尸体腐烂变质后会产生恶臭, 污染空气、水源等, 将严重影响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2、 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问题出现的原因
2.1、 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导致畜牧养殖中出现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户缺乏环保意识, 大多数养殖户都不重视环境与畜牧养殖之间的关系。在利益的驱使下, 忽视环境保护的现象更加普遍, 所以在缺少相应保护机制的情况下, 也就频频出现环境污染问题。不仅如此, 畜牧养殖场也缺乏一定的环境保护设施, 因此在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 他们无法有效解决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从而导致生态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 最终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2.2、 相关政策法规不完善
在当前我国推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 针对的对象主要是城市生活以及生产企业, 而对畜牧养殖领域的污染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养殖的过程中, 没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为执法提供依据, 使得当地政府在财力以及人力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 无法对养殖户或养殖企业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治。不仅如此, 在养殖的日常管理中, 也缺乏在环境保护体系建设中增设有关畜牧养殖方面的内容。虽然经过近些年的发展与建设, 有关部门先后建立了部分法规, 使养殖中的环保问题有了约束, 但从实际推行效果来看不尽人意。
2.3、 畜牧养殖污染治理措施落实不到位
对于我国经济开发尚未完善的部分偏远乡村, 绝大多数养殖户都缺乏相应的畜牧养殖环境保护意识, “轻治污, 重养殖”的现象十分普遍。他们在贯彻与执行畜牧污染治理措施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极少有人会主动咨询养殖污染的治理, 投资治污技术以及治污设施者更是寥寥无几。
2.4、 养殖方式相对落后
和西方发达国家大规模的养殖方式相比, 我国的畜牧养殖仍旧处于相对分散以及比较粗放的阶段。养殖的科学化、产业化以及规模化相对偏低, 这使得我国的养殖模式比较落后, 表现为大多数养殖企业或养殖户的生产设施极其简单, 没有配备相应的治污设施, 这给解决养殖环境污染问题带来了巨大阻碍。例如, 大多数位于农村地区的小型养殖场, 其设施相对简单, 畜禽粪便没有经过任何处理措施就直接对外排放, 从而给当地的环境和水资源造成严重的破坏。
2.5、 养殖户对动物尸体无害化处理意识淡薄
养殖户对动物尸体无害处理意识仍然比较薄弱, 随意丢弃病死猪的现象仍然没有得到有效根治。经了解, 散养户不按规定处理动物尸体的原因不仅是法律意识淡薄和无害化处理知识匮乏, 不了解随意抛弃死亡动物尸体可能会造成的不良后果, 同时也存在缺乏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以及经济条件有限等因素。
3、 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措施
3.1、 增强养殖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
要想改变当前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问题的现状, 一定要转变行业发展的思路, 坚持生态养殖理念, 秉持科学发展观, 不断提高养殖人员的环境保护意识。因此, 相关部门应加强畜牧养殖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 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人民健康的角度出发, 深入基层, 全面增强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 使其主动且自发地投身到养殖污染防治工作中, 从而降低养殖污染给居民身体健康以及生态环境带来的危害。
3.2、 建立健全的畜牧养殖法律法规
随着我国畜牧养殖产业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畜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污染问题必须借助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约束, 并逐步扩大法律监控管理的广度与深度, 从而有效解决污染问题。一方面, 必须严格规定养殖技术, 对兽药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实施严格监控, 保证畜牧养殖的安全以及生态, 避免畜产品受到污染, 确保畜禽加工的安全;另一方面, 国家应结合目前国内畜牧养殖环境污染状况以及养殖实际状况, 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完善, 全面落实“执法必严, 依法治污”。
3.3、 加强畜牧养殖污染治理力度
随着畜牧养殖污染程度的不断加深, 只有加强养殖污染的治理力度, 才能使各种养殖污染问题得到切实有效的解决。第一, 必须加大资金的投入, 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所需基础设施的建设工作, 例如建设畜牧养殖无害化处理中心, 从而全面实现对畜牧养殖废弃物的回收与再利用;第二, 必须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改善与规避目前畜牧养殖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使用生物净化方法对畜禽粪便以及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 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畜禽粪便及其相关污染物的无害化处理能力等。
3.4、 建立生态化以及绿色化的新型畜牧养殖模式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属于一个系统化的工程, 其中包括众多环节, 因此, 只有建立生态化以及绿色化的新型畜牧养殖模式, 才可以从根本上提高畜牧养殖生态化与绿色化水平。一方面, 畜牧养殖户应积极对养殖废弃物实施再循环利用以及生物净化, 努力建立生态化以及绿色化的新型畜牧养殖模式;另一方面, 在养殖过程中, 必须积极使用与推广绿色兽药、绿色饲料, 从而降低畜禽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量, 强化整个畜牧生产过程的绿色化。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带来的危害相对较大, 因此对其进行治理是当前有关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部门应充分借鉴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以及治理经验, 并结合国内的实际情况, 制定合理且可行的环境保护方案, 提高畜牧养殖中环境保护的质量与效果, 从而提高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以及社会效益, 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