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的质量是促进我国林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因此林业管理部门做好人力、物力资源等方面的管理, 改变过去粗放的管理方式, 更新管理理念, 切实提升林地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基于此, 本文浅析林业工程造林管理方法。
关键词:林业工程; 造林管理; 有效策略;
林业经济在我国整体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例, 为提升经济效益, 做好林业管理工作是每一个管理者的责任[1].近年来, 经济与环境共同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 从林业发展的角度来看, 不仅要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核心植树造林, 更要提升林地的经济效益, 促进林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在林业工程造林过程中, 以有效的方式加强管理, 提升管理质量, 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升林地经济效益, 是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式。
1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及原则
1.1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意义
管理是一门精深的学科, 不同领域的管理技术也有很大的差异。林业造林是一项庞大、系统的工程, 利用科学、合理、高效的管理体系促进管理措施的实施, 将人力、财力、物力技术等组织、协调、结合, 才能发挥管理的作用, 提升管理的质量。林业造林工程管理工作较为特殊, 其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 更要结合国家的政策法规, 提升林地的经济效益。因此在造林生产的过程中, 每一个生产环节都需要有效的监督和管理, 如此才能促进林地生产更为规范的进行。
1.2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原则
任何一项管理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进行,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亦是如此, 管理原则是协调管理和生产内容, 促使管理过程更为规范、标准的细则, 笔者总结为以下几点:综合考量原则, 林地生产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 从造林开始直至获取第1笔收益, 期间要经历漫长的生产周期, 同时要针对各个环节进行管理[2].因此林业工程的造林管理工作必须综合考量各项因素, 因地制宜, 分析和解决管理中实际存在的问题。若管理仅从单方面进行, 则很多生产环节容易出现差错, 导致管理质量降低;管理系统化原则, 系统、科学的管理方式才能发挥出管理的最大效用, 促进造林工作这项系统、庞大的工程顺利、有序的进行。因此在管理中要遵循系统化原则, 对于整体实施难度较大的系统, 可以细化分为多个子系统, 完成每一个子系统管理目标的基础上, 就能够完成整个系统的管理;长远计划原则, 林地生产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因此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长远计划原则, 不能只顾眼前的利益, 而要做好长远的计划, 充分考虑经济效益、成本、环境保护等多项因素, 以长远的眼光看发展, 以长远的管理促发展。
2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有效策略分析
2.1 支持良种良法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 要更新管理观念, 从造林技术、造林质量方面入手, 提升管理质量。所谓良种良法, 就是选择优良的林木品种, 以优良的种植方法造林, 如此不仅能够保障林地整体的质量, 更能够提升林地的成形速度, 加速经济作物的成长[3].良种是指在遗传品质优良的树木中, 选择品质优良的种子、幼株、枝条、种芽等造林, 让林地的作物能够遗传优良的品质, 最终健壮生长, 快速成林。当然, 良种的选择不仅仅是从基因上进行, 还要结合市场、地区、气候因素决定, 举例来说, 若将适宜在南方种植的良种在北方种植, 再健壮的幼株也无法成林, 因此因地制宜也是良种选择中需要考虑的因素之一;良法是指在良种选择的基础上, 以科学、合理的方式栽种和管理, 选择品质优良的苗木, 在最适宜的土地上, 以最适宜良种生长的方式栽培, 在人力、物力、财力、技术、设备、科技等各个方面加高效投入, 加强管理, 才能促成林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良种和良法是紧密配合实施的, 因此在林地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 必须以良法为载体, 为良种提供优质的成长环境, 两者并重以获得更高的生产力和经济效益。
2.2 重视测土配肥
林业工程造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俗话说"三分种、七分管", 选择良种良法的基础上, 也要做好林地的管理, 重视测土配肥工作, 在良种种植后的每一个阶段, 做好对幼树的管理和抚育工作, 才能有效提升效益。测土配肥是林地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林木施肥不是单纯施加一种肥料, 而要是依据林地土壤肥力的科学数据, 确定林地所缺少的肥料种类, 之后科学、合理的补充肥力[4].部分地区的造林工程中, 管理者往往凭经验施单一肥料, 花费了大量的成本, 但却没有获得理想的效果。盲目的施肥虽然林地会投入不少肥料, 却没有实际补充树木缺乏的元素, 因此很难获得良好的效益。传统粗放式的抚育措施已经不能够满足林地发展的管理需求, 因此为科学合理的展开管理, 要重视测土配肥的方式, 充分认知到测土配肥的作用, 为林地的土质深刻做一次"体检", 依据土壤中实际的营养成分, 结合科学的数据, 为林木开具"药方", 补充林木真正需要的养分, 从而提升林地的产量, 促进林木快速成林。具体实施过程中, 要深入林地, 从林地土壤耕作层约0~20cm厚度, 和深土层约20~40cm厚度取样, 取样后的土壤置入样品袋, 在样品袋上详细记录取样时间、地点、林地类型、土层深度, 后续在实验室经过风干、分选、去杂、磨碎、过筛等多项处理后, 测定土壤中所含的化肥种类、含量, 并分析采样点所种植的树木处于哪个成长阶段, 需要的营养成分, 后续综合上述各项因素合理配肥, 确保林木能够高效生长。
2.3 加强管理培训
管理人员、劳动人员的素质、技术水平, 是林地工程造林管理的重要因素, 在管理过程中, 加强相关工作人员的技术培训, 能够有效提升管理质量。要明确造林管理的具体流程, 在人力资源配置方式合理的改变、调整, 明确每一个管理人员的责任, 科学划分管理区域, 合理分配劳动人员, 保障每一块林地的生产经营都顺利进行;明确造林工程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针对林地、林木、抚育、法规等各个要素展开分析, 提出林地工程造林过程中缺乏的技术因素, 以此为依据引进先进的技术理念, 加强相关人员的技术培训, 合理控制管理质量, 从而不断提高造林者、管理者的科技水平、综合素质, 促进其管理技能和科技技能的进一步提升, 最终提升林地的生产效率, 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要加强领导干部的组织培训工作, 时代不断发展的同时, 各个领域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林地造林工程的管理者, 必须第一时间接触新的知识和理念, 并有效将这些新观念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如此才能发挥各级领导的引导、统筹、组织、指挥和管理效应, 促进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2.4 技术和资金管理
技术管理要结合实际出发, 不能盲目的进行。技术管理的目的在于节省经济成本的基础上提升林地产量。如同上文中所提及的良种良法、测土配肥等有效方式的应用, 本着适用、经济、先进的原则, 组织林地生产工作有序的进行, 才能切实的提升林地效益[5].造林生产的过程不是一个无限投入的过程, 而是一个循序渐渐、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过程, 若一味的追求经济效益, 大量引入不符合生产实际的技术设备, 不仅提升了成本, 获取的效益也十分有限。因此在技术管理方面, 一定要注重因地制宜, 在保障基础功能的前提下, 尽肯能的控制成本, 降低能耗, 以最适宜的技术展开生产, 如此不仅能够保障林地的产量, 更能够保护环境、节约资源[6].除技术管理外, 资金管理也是工程造林管理的重要部分。资金管理的目的在于盘活资金链, 让每一分钱都应用到"刀刃"上, 从而促进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活动的顺利进行。林地工程造林资金管理过程中, 不仅要积极筹集资金, 增加资金积累, 同时也要节约资源和成本, 尽可能的提升经济效益。
3 结语
林业工程造林管理过程中, 不仅要注重人力、资源、技术方面的管理, 更要促进良种良法、测土配肥等有效管理技术的实施, 如此才能发挥管理的实际价值, 提升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质量, 促进林地经济效益的有效提升。在未来发展中, 要采用更多的方式方法, 充分分析以往林地工程造林管理中的问题, 针对相应的问题制定解决的措施, 并且更新管理理念, 加强管理力度, 促使林业工程造林管理工作更规范、更顺利的进行。
参考文献
[1]闫兵。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方法及意义思考[J].现代园艺, 2017 (14) :223.
[2]陈思维, 张英。造林管理在林业工程中的相关方法和意义初探[J].农民致富之友, 2018, 578 (09) :213.
[3]谭向胜。林业工程造林管理的有效方法及积极作用[J].民营科技, 2017 (6) :225.
[4]包铁岩。浅谈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加强营林质量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 2017 (5) :233.
[5]安郁凤。浅谈林业工程中营造林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农民致富之友, 2017 (3) :107.
[6]杨欧。浅析林业造林工程的常见质量问题和完善措施[J].农业与技术, 2017, 37 (22) :164-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