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就是要树立可持续发展、循环发展、生态发展的农业经济发展理念, 针对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我们要平衡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关系, 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切实做好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关键词:农业生态经济; 转型升级; 新常态; 发展路径;
经济新常态给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很多挑战,新常态下要求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土地资源的利用率。当前,农村发展面临土地、劳动力、科技、生态多方面问题,我国农业要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就要走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道路。不论是从新常态层面,还是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现实层面来讲,推进农业生态经济转型都是必然趋势。那么,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如何?农业生态经济转型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如何实现农业生态经济转型?
一、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新常态下需要农村经济发展注重劳动力质量提升和生产效率提升,通过农村地区产业融合发展,更好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农业现代化来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从而更好迎接新常态下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当前,新常态下农业经济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为制定更好的发展策略,还需要对当前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详细分析。
(一)经济新常态对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阶段,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在速度、结构和模式上呈现出了很多新特点。一是当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进入新常态阶段,在经济结构进行深度调整情况下,经济增长速度趋于放缓,贸易增长速度下降尤为明显,对国民经济贡献比例也相应下降。二是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结构也进行了内部调整和优化,同时,在新常态下也对经济增长模式也进行了转变,以更为高效和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来替代传统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模式。当前,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面对的最大问题就是解决好经济增速平稳换挡问题,更好的实现经济发展转型升级。在经济发展形态上以服务经济形态代替工业经济形态,在推进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既要注重农业产业发展,也要注重非农经济产业发展,通过多种有效形式增加农民收入。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投入了大量资金和资源,推动农村地区非农产业发展,特别是随着乡镇企业的不断发展,增加了农民的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1].当前农村非农经济在建筑业、制造业和交通运输业等行业发展的非常快速,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但当前农村第三产业发展还相对滞后,导致非农产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对于农民增收作用有限。
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转型过程中必须注重自身转型与外部资源协调问题,从农村产业结构角度看,由于相应制度约束和产业特性,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造成环境污染,特别是部分行业在生产过程中不注意环境保护,大量废水、废气、废渣直接排放,加之当前对于农村地区企业环境监督相对薄弱,很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的污染问题得不到有效监管。部分地区为单方面的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也会接受污染企业进驻并进行生产,这样污染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根本就不会考虑环境问题。此外,还有部分农村企业生产工艺落后,在相对较低生产效率下,为获得更高收益也不会考虑生产成本问题,从而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在这样背景下,特别需要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
(二)农业经济发展薄弱进一步加大了农业生态经济转型难度
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我国地域广阔,横跨多个气候类型,各种复杂地形,导致我国农业资源分布不均衡,同时也由于资源的开发和浪费,导致我国很多地区在农业资源利用上,缺少必要的规划。特别是很多农村地区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污染,同时还有很多地区农业种植不够合理,出现了水土流失问题。加之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对水体、土壤和空气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环境污染,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业发展,同时也影响了农业生态经济转型。
农业低碳经济发展不足。农业经济生态转型的重要目标就是降低能耗,同时通过能耗降低反作用于农业经济转型。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差距,不仅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同时在机械化水平和生产效率方面也存在很多不足[2].从整体看,当前我国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部分农业企业为了获得更高利润,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不合理的资源使用,不仅很难保证农产品质量,同时也对土地资源、水资源造成了一定破坏。
农业经济发展人才不足。当前,在推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同时也需要一定的人才队伍来落实相应的政策,当前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由于农村能够为人才提供的外部保障有限,很多农村人才选择到城市就业,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农村劳动力质量,不仅造成了农业生产效率下降,同时也影响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农村很多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导致我国农村土地出现了大量撂荒现象。
二、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转型的具体要求和发展模式
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转型要求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牢固树立生态发展理念,增强生态保护意识,确保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应坚持多元化发展模式,构建完整的生态发展链条,实现农村经济的循环发展。
(一)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转型的具体要求
提高生态意识。各级政府要从新常态农业生态经济转型紧迫性角度出发,加强对农村地区宣传教育,通过有效方式,将环保知识在农村地区进行广泛普及,同时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保意识;在宣传过程中要广泛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通过丰富的宣传方式,进一步提升环保知识宣传的范围,发动广大农民群众参与到新常态农业生态经济转型过程中。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广大群众的监督作用,对于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保问题,应该积极检举揭发,政府要畅通广大农民群众与政府沟通渠道,对于检举揭发的环保事项一定要积极落实,对于出现的环保问题一定要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为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奠定良好外部环境。
重视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在农业现代化过程中一定要以生态保护为先决条件,在具体工作落实中首先要对农业生产的资源配置进行合理优化。特别是对于农业生态经济转型所需要的土地资源和水资源要加以科学利用,同时还应该将循环经济理念纳入到农业生产总体布局之中,通过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来推动农业生产与产业发展之间有效融合。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农田基本建设、农田水利建设,进一步提升农业抗旱、抗涝能力,同时也能够完善地区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为农业生态经济发展转型奠定基础条件[3].在实施生态农业过程中,要加强农业科技投入,以农业科技推动生态农业建设的根本动力,进一步提升生态农业经济效益。
(二)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模式
当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虽然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但平原面积相对较少,加之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土地面积并不富裕,在世界范围排名都相对滞后。因此,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有必要对农业发展方式进行改革,向农业经济生态模式转变,构建多元化的农业生态经济发展方式,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当前我国在农业生产上由于各地在气候、水资源、土地资源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在推进农业生态经济转型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经济转型模式。例如,北方地区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相对严重,在发展农业生态经济过程中,应该选取退耕还草、植树造林等模式,对现有土地进行轮作,实施秸秆还田,进一步改善土地质量。以更为实际的方式,推动本地区农业生态经济转型。从整体层面看,国家应该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改变传统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虽然短期内实现规模化经营难度相对较大,但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经营方式,以农业生态经济为指引,实施更为多元化的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进一步完善本地区经济生态产业链,有效推动农业生态经济创新发展。
我国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各地也对生态经济转型发展进行了实践探索,同时也总结出了几种比较具有代表性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为我国农业生态经济转型与发展提供了现实路径。诸如,种养结合模式、林草牧工商结合模式,日光温室模式,这几种模式已经成为部分地区进行农业生态经济转型的重要路径。种养结合模式就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部分地区从土壤潜力和土壤质量角度出发,通过轮耕轮作给土壤一定的恢复期,通过有效方式进一步提升土壤肥力,更好的为农业生产服务。而林草牧工商结合模式,主要适合北方畜牧业地区,这些地区可以利用自身草场优势,在发展畜牧业同时可以将林业、牧业进行有效融合,进一步发挥各自产业优势,通过产业之间有效融合促进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日光温室模式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建立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水果更好满足市场需求,同时也增加了土地经济效益,实现了农业生态经济转型。
三、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路径和保障措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们有必要采取措施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和经济效益问题。特别是应该以生态理念为指引,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积极推动生态农业发展,将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同时也能够更好的保护本地区生态环境,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4].特别是各级政府要主动作为,进一步加强农业生产经营管理,通过有效措施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尽量减少农业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使用;通过现代的生态农业技术,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生产更多绿色环保农业产品,提升农产品质量,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健康安全、绿色农产品的需求,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农民的收入,为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贡献自身力量。
(一)发展农业新业态,推进农业产业融合
首先,发展现代农业。新常态背景下,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趋势,特别是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过程中,能够进一步提升农业科技利用效果,不断提升农业土地产出,同时也实现了农民增收途径拓展。因此,有必要在发展农业生态经济过程中,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链和价值链发展,创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方式,加强农业与旅游、文化、健康产业的有效互动,通过农业新业态的发展,实现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培育经营主体。在推动农业生态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始终将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政府应该利用现有资源和条件加强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培训内容和培训课程,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特别是要在培训过程中通过系统的理论教育,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经营意识和生态环保意识,有力推进农业生态经济转型。
再次,发展生态旅游。生态旅游是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生态旅游能够成为推动乡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为此基层政府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为生态旅游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同时生态旅游主体还应该加强自身组织建设,进一步提升服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以高质量的服务和优美的自然环境,将广大旅游者吸引到农业生态旅游之中。同时还应该加强乡村风俗文化传承和建设,进一步丰富农业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从而有效推动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
(二)深化土地改革,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首先,进一步明晰土地产权。我国是以家庭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每户农民都获得了相应土地,但随着城乡融合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涌入,导致我国农村土地并没有得到合理利用。特别是当前土地产权关系并不明确,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土地流转,也严重影响了土地规模化生产和经营,同时也不利于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转型和发展。有必要从经济新常态角度出发,进一步加强相关法律建设,进一步落实土地确权工作,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以规模化土地经营来适应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
其次,完善土地和宅基地流转机制。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必须充分调动农村各种生产要素,特别是要进一步推动土地经营权和宅基地有效流转,细化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收益分配权相应机制,进一步推动各类生产要素合理利用,提升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效果。
再次,严格坚持耕地保护制度。当前在经济新常态下,我们更应该看到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意义,在推动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过程中应该始终将耕地保护制度作为土地制度改革的基础,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变,确保我国粮食供给安全,确保我国粮食饭碗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当前部分农村地区对于农业生产理解过于片面,在生产过程中更加强调经济效益而忽视了生态环境保护。要想确保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确保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就需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投入,通过有效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并做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首先,构建农业生态化运行机制。在农业生态经济转型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特别是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要通过多种有效措施构建更为完善的农业生态化发展体系,切实维护农业生态平衡。特别是在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态意识,确保广大人民群众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能够坚持生态化发展理念。通过农业科技的有效利用,促进我国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各地应该从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实际角度出发,走可持续发展路线,构建更为科学合理的农业生态化运行机制,进一步提升农业生态化建设效果,更好的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
其次,构建防治结合的治理机制。当前,我国在农业生态经济转型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在农业生态建设过程中,要构建防范结合的治理机制,更好的解决农业产业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污染问题和生态建设问题[5].特别是要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广大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通过环保意识的提升,更加有效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农业生态发展制度。特别是基层农业部门要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并且配合其他部门形成环境污染监控体系,针对当前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环境污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促进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总之,当前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我们应该通过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更好的满足广大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加优质、安全、绿色的生态农产品供给,提升广大人民的生活质量。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完善绿色、低碳、循环农业经济体系建设。以经济新常态为背景,加强农村地区环境污染治理,通过各项制度机制建设和农业污染措施的有效落实,推进农业生态经济转型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俊亚。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业经济, 2017 (3) :25-26.
[2]于法稳。实现我国农业绿色转型发展的思考[J].生态经济, 2016, 32 (4) :42-44.
[3]翁鸣。中国农业转型升级与现代农业发展--新常态下农业转型升级研讨会综述[J].中国农村经济, 2017 (4) :88-95.
[4]郭素玲。新常态下生态农业的发展前景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16, 37 (1) :34-37.
[5]陈燕军。我国农业生态旅游经济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与促进策略[J].改革与战略, 2017 (11) :126-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