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农业互联网技术是当代农业信息化发展的新方向, 是加快我国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关键技术之一。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对推动互联网与现代农业充分融合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有助于农业互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等环节的应用, 实现更安全、高效和生态的现代农业目标。本文介绍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发展, 分析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的重要性, 提出我国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的未来展望。
关键词:农业互联网; 应用技术培训; 发展现状; 未来展望;
我国是一个传统农业大国,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 其在农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农业互联网的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也是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化农业的必经过程[1].以互联网为技术主体, 利用互联网的有效性、连通性、便捷性将农业生产连接起来, 有利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及更快速、更高效的集约化与机械化[2].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与乡村人才振兴密切相关, 是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进程的重要工作之一。
1 农业互联网的概念
"互联网+"概念在2012年产生, 于2015年成为新的国家战略[3]."互联网+"即"互联网+传统行业"[4], 利用互联网的信息技术将传统产业联合, 推动传统行业间进行更有效的信息交流, 升级生产模式, 提升经济生产力, 创造新的发展生态, 提升各传统行业的竞争力。加快推进"互联网+"的发展, 对实现中国经济从高速转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 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现代信息技术, 推动农业全产业链改造升级"[5]."互联网+农业"是指将互联网技术与农业生产相结合, 即农业产业的互联网化[6], 包括农产品批发流通、农产品生产加工、农产品销售资料等方面的优化与完善[7,8].总之, 农业互联网通过对整个农业产业链的互联网化改造, 结合互联网的便利性、实时性、智能性等优势, 为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提供新动力, 是支撑农业智慧化, 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 实现农业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9].
2 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
随着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与媒介科技 (如互联网) 的发展, 培训范式的演进不断加快, 人们可以跨越时空障碍, 从各式各样的人身上学习[10].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是农业创新人才的培养, 今后必须将互联网技术和思维深入到农业技术培训中, 整体上提高农民的素质与技术, 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业培训相互融合, 实现农业与互联网的重构[11].
2.1 了解学员需求
加快推进农民职业培训供给侧改革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并有效满足不同类型农民在不同发展阶段的核心培训需求[12].因此, 进行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 首先要了解学员的需求和意愿, 关注学员的动态, 带动学员的积极性与热情度。通常采用调查问卷、当面访谈、随机采访等方法了解学员对与农业互联网的接受能力与知识体系。相关的政府工作人员要认真分析学员的需求, 精准地开展培训工作。了解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现状与互联网普及程度, 深入开展调研与合作, 形成信息传导自下而上的模式[13].在了解学员需求的同时, 积极做好科普宣传活动, 发放相关技术资料, 积极鼓励学员参与其中, 建立学员培训学习档案, 做出适合该学员培养的个性化方案。
2.2 研发学习课程
在进行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之前, 要建立学员的培训体系, 研发学员的学习课程。根据各个地区的特色、文化、需求的不同研发合适的课程。设立不同目标, 考虑农产品在生产、加工、流通、储藏等多方面需求[14], 制定不同阶段的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课程, 建设齐全的培训资源。要掌握学员对培训课程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根据学员实际情况做出相应调整。根据学员反馈的意见与建议, 完善相应的学习课程。
2.3 监控数据更新
在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过程中, 设立相应管理机制。建立学习小组、班委会管理等促进学员相互学习、相互鼓励、相互监督。积极引进社群制, 让更多从事农业生产人员的加入, 分享各自课程, 交换学习经验, 促进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普及应用。通过定期评估测验, 及时掌握学员的学习情况, 通过大数据分析, 及时调整培训计划或培训内容, 并根据学员的培训情况建立若干个个性化培训方案, 结合多方面资源进行完善。监控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数据更新, 学习资源、典型案例、现状分析、发展趋势等方面内容应及时完善[15].
2.4 引进多元模式
在培训的过程中, 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多元协同, 让所有学员都能够参与其中, 更好地体现培训系统的价值。采用多元化的模式进行培训, 如网络培训、现场教学、实训实操、参观交流等[16].网络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设施进行, 这种方式不受时间与地点限制, 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学员节约时间, 更加便利[17].现场教学较集中统一, 对于部分文化水平较薄弱的学员更容易接受, 面对面授课能更方便学员及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实际操作可以纠正学员以往存在的操作误区, 结合理论学习更深入了解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 提高学员学习兴趣, 增强培训效果。参观学习能让学员与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更靠近, 了解该技术的实际应用意义, 明白学习该技术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给予学员更多的学习动力, 促进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培训与推广。
基于上述分析, 我们依托浙江省农业科学院科教培训基地组织和管理的浙江省农村中高级"两创"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管理系统实施随机抽样, 获取了500份调查问卷。统计分析表明:
农民参加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的意愿较高, 具有明确参与意愿的比例为73.0%, 其中愿意自行支付全部或部分培训费用的占34.0%.在具有培训意愿的农民中, 他们对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的主要期望是简单易懂 (84.0%) 、知识干货 (71.0%) 、学有所得 (68.0%) .
关于授课老师类型的选择偏好, 依次为省级院 (所) 专家教授 (43.4%) 、地市级院 (所) 专家 (35.5%) 、县农技人员 (31.6%) 、乡村土专家 (8.1%) 、乡镇农技人员 (4.9%) 、政府官员 (4.1%) .
关于最希望参加哪些层次培训, 依次为省级 (26.0%) 、国家级 (22.1%) 、市级 (14.3%) 、县 (市、区) (12.1%) 、乡 (镇) (5.2%) .
关于培训机构的类型选择偏好, 依次是省级农业大专院校 (20.0%) 、县级农技推广部门 (19.6%) 、省级农业科研院所 (19.5%) 、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产业协会 (16.5%) 、地市级涉农部门 (15.8%) 、乡镇农技中心 (13.8%) 、民间培训机构 (10.6%) 、涉农企业 (6.8%) 、其他 (2.6%) .
关于培训形式的选择偏好, 依次是现场考察与交流 (56.6%) 、技术研讨会 (19.7%) 、书面授课 (19.2%) 、师徒结对帮培 (14.1%) 、看录像或光盘 (4.8%) 、网络远程教育 (2.9%) .
关于培训效果的影响因素, 依次是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24.4%) 、培训的师资质量 (22.2%) 、现场考察活动安排 (13.0%) 、培训教材与课件制作 (12.5%) 、培训的日程安排 (7.1%) 、培训机构的管理服务质量 (6.7%) 、学员的生产技能与经营管理水平 (5.4%) 、分类分层次培训 (3.2%) 、培训场所的设施设备及食宿条件 (2.7%) 、学员个人的文化教育程度 (2.0%) .
3 农业互联网技术培训的展望
3.1 创新培训观念
通过政府、高校、企业等部门多方面努力, 对农民进行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知识推广与培训观念的改变。纠正对于农业科技培训的长期投入、高投入难以理解的误解, 减少农民对新技术的质疑, 提高对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培训的自信[18].
3.2 创新培训内容
对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的知识采用多形式呈现, 改变文字繁多冗长, 专业术语频繁的现状[19].让文化水平不一样的农民都能看得懂、容易记、记得住。创新培训内容, 可以通过设计动画、编唱歌曲、改顺口溜等通俗易懂的形式将培训内容表达出来, 增添学习的乐趣性。
3.3 创新培训模式
通过不断改革创新, 培训模式因人而异。鼓励各地区、多领域的农民加强交流合作, 结合实际产业特色, 建设新型培训模式, 推动农业改造转型成功[20].将农业互联网应用技术推广到千家万户, 引导各地农业产业实现科学化发展。
4 小结
互联网的应用是未来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的支撑。农业互联网技术能够推动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进程, 提高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互联网技术的培训, 是实现农业信息现代化的关键一步, 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建议加快应用互联网技术推进农民培训的供给侧改革, 促进现代农业高科技的推广与使用, 加快现代农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孟莹。"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模式策略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18, 24 (20) :10-11, 21.
[2] 王艳明。互联网+现代农业的创新发展[J].江西农业, 2018 (18) :68.
[3] 曹宏鑫, 葛道阔, 曹静, 等。"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理论分析与发展思路探讨[J].江苏农业学报, 2017, 33 (2) :314-321.
[4] 韦有东。分析中国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发展及展望[J].时代农机, 2019, 46 (1) :32-33.
[5] 严升, 龚宇。安徽省"互联网+农业"发展问题研究[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9, 30 (1) :185-186.
[6] PARSONS J, KIMBERLING C, PARSON G, et al.Colorado sheep ID project:using RFID or tracking sheep[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 2005, 83:119-120.
[7] BISHOP-HURLEY G J, SWAIN D L, ANDERSON D M, et al.Virtual fencing applications:implementing and testing an automated cattle control system[J].Computers and Electronics in Agriculture, 2007, 56 (1) :14-22.
[8] 张兴娥。"互联网+"在农业技术推广中的应用[J].吉林农业, 2018 (24) :20.
[9] 钱国英。"互联网+"下的农业培训多元协同模式创新探索[J].南方农业, 2018, 12 (14) :165-166.
[10] 李宝值, 杨良山, 黄河啸, 等。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收入效应及其差异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 2019 (2) :135-144.
[11] 夏玉会。"互联网+"下的农业培训方法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8, 29 (4) :200.
[12] 李宝值, 米松华, 杨良山, 等。职业农民培训绩效评估研究述评[J].浙江农业学报, 2018, 30 (1) :167-175.
[13] 高敬平。如何提高互联网教学在农业科技培训中的作用[J].农民科技培训, 2010 (8) :11.
[14] 胡晓明。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化农业的结合研究[J].江西农业, 2017 (11) :89.
[15] 王兴芳, 叶云, 张波, 等。"互联网+"下的农业培训多元协同模式创新探索[J].中国培训, 2016 (6) :26-27.
[16] 王佳新, 王永春, 马秋颖, 等。基于"互联网+"探析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新模式[J].江苏农业科学, 2017, 45 (19) :335-340.
[17] 张宏伟, 刘宇航。互联网时代少数民族地区农业科技培训支持服务体系创新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6 (2) :128-133.
[18] 刘凤全。"互联网+"时代下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 2019, 27 (2) :181.
[19] 宋海霞。试述"互联网+"时代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农家参谋, 2019 (2) :22.
[20] 牛娜。"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问题探究[J].山西农经, 2019 (1) :90-91.